及早治療產婦憂鬱 新生兒及家庭福音

及早治療產婦憂鬱 新生兒及家庭福音

2012/11/9(2022/3/15 19:20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常在新聞上看到有懷孕的婦女或生產後的媽媽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悲劇,往往給一個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及衝擊。而憂鬱症常被認為是精神科醫師的治療範圍,經常被婦產科醫師所忽略。其實在懷孕、生產及產後恢復的過程中,除了家人以外,當屬婦產科醫師與產婦接觸最多,若能及早察覺問題,自可減少許多悲劇發生。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郭恬妮醫師解釋,「產前憂鬱症」是發生在懷孕後出現的憂鬱狀態,發生的原因包括:先前可能有憂鬱症的病史、荷爾蒙變化或身體不舒服造成之心情低落、懷孕期間的調適困、過於擔憂生產過程、孩子出生的健康等。「產後憂鬱症」發生在產後六個月以內的憂鬱狀態,具有和憂鬱症相同的症狀,好發於初次生產的女性。

針對產前憂鬱症的部分,在門診產檢時,我們除了要注意胎兒的狀況外,也要注意孕婦的情緒,若發現有問題時,及早給予幫助或與家人溝通討論。而對於產後憂鬱症的部分,於產後4~6週的回診是篩檢的建議時機,目前最常使用的篩檢工具為「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內容包括十個問題,每個問題0~3分,若總分為12分以上,則為產後憂鬱症的敏感度為86%,特異度為73%。若篩檢結果為陽性,則要再進一步做完整的評估。

許多醫學報告都指出,未懷孕的憂鬱症病人在停止藥物控制後有高達50%的病人在六個月內會復發;而病人在懷孕期間停止服藥控制時也容易復發憂鬱症,因此欲停止服藥前應該徵詢醫師的意見,考量其病史、疾病嚴重度及罹病時間長短,以做適當的控制。

郭恬妮醫師表示,心理的治療為輕度及中度憂鬱症的第一線治療,其中又以人際關係的治療最常被運用。此外,多運動、多攝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葉酸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幫助。藥物的使用方面,建議婦產科與精神科醫師共同討論協調。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