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疼痛全貌 腦部復健研究正夯
2017/11/5(2022/3/15 9:15更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疼痛研究眾說紛紜,醫界正在抽絲剝繭。所謂的疼痛,就好比飛機的「黑盒子」一般神秘。過去醫生和研究人員耗費了半世紀以上的時間,從未間斷的研究為什麼受傷或生病時會產生疼痛的這個謎題。然而,就算是科學進步的現代,當患者問到:「什麼是疼痛?」我們也無法清楚地回答,因為至今仍無法掌握疼痛的全貌。
疼痛原因無法完全被解答
此外,阻撓研究的其中一道牆,就是「周圍的人無法了解」,也就是說很難客觀地掌握疼痛的意思。疼痛和其他發燒、高血壓、濕疹、出血等症狀不同,無法用肉眼看到、透過客觀檢查得知。只有透過感受到疼痛的本人描述、表情、或者用手包覆著疼痛處,周圍的人才可能發現
「啊,這個人現在會痛」。
每個人耐痛度不同也是阻撓研究的原因
另外,就算受傷的程度一樣,有人會感到強烈的疼痛,也有人不太會痛。或許,不易感到疼痛的人,可能本來就對疼痛的耐受度比較高,不過就算是同一個人,當他專注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並不會感到疼痛,可是只要他一回過神來,就可能會不禁喊「啊,好痛⋯⋯」。此外,多數人也會因狀況的不同,對於疼痛的感受度也會有所改變。
除了藥物止痛 神經閉鎖療法已相當普遍
儘管疼痛仍然存在著很多謎,但由於許多研究人員投注了熱情、龐大的時間與經費,持續研究之下,也得到了不少結果。根據這些成果,疼痛治療也大大地向前邁進。用藥物痲痺負責傳導疼痛的神經,藉以達到「止痛」效果,這種「神經閉鎖療法」已經相當普遍,而止痛藥的種類也有非常多的選擇。
然而,透過閉鎖療法運用在手術進行時也能相對安全。像是手術時,抑制疼痛的麻醉技術也是功不可沒;癌症所導致的疼痛, 也能適切的使用醫用麻藥, 減輕了不少痛苦。 除此之外,也開始了導入最先進技術的研究。
腦部復健、認知療法開始出現
以往的疼痛研究,大多以探討為何會產生疼痛這個部分為中心,即所謂「疼痛機制」、 「特
定出疼痛物質」、或者是「開發阻止該物質運作的藥物」等等。相對於這些研究,近年來也開始出現,把焦點放在大腦與疼痛之間關係的研究。稱為「腦部復健的認知行為療法」,有關從大腦治療疼痛的方法,也進行了許多科學性的檢驗,陸續有新的報告出爐。
(本文摘自/腰痛自癒!/橙實文化)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