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叫爸媽嗎?

你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叫爸媽嗎?

2010/4/7(2022/3/15 18:3更新)

兒童節剛過,為人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心肝寶貝能跑得比別人快、跳得比別人高。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6%~8%,以台灣來說每年出生的嬰兒約20萬人左右,其中約1萬4千多人就可能是發展遲緩兒童。但台灣發展遲緩的通報率仍偏低,根據內政部兒童局統計,台灣僅約有6%~17%的遲緩兒童及時發現並接受早療。光田綜合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江國樑醫師特別指出,一旦錯過了0~6歲的早療關鍵期,孩子將很難再跟上同齡孩子的腳步,提醒家長對於孩子的發展步調應提高警覺。

劉小弟弟今年已經兩歲半,家人一直覺得奇怪,怎麼劉小弟至今仍然不會講話。雖然老一輩的人都說「大隻雞慢啼」,但劉小弟的父母還是決定帶他到光田綜合醫院檢查。經該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評估後,發現劉小弟除了語言發展遲緩外,坐、站及走路的年齡均明顯比一般小朋友來得晚,粗、細動作及認知方面也有明顯落後的情形,初步診斷有「全面性發展遲緩」的情形。江國樑醫師表示,劉小弟是35周就出生的早產兒,且媽媽曾經安胎長達一個多月,可能因此影響了往後的發展,一般幼兒在1歲半之前應該就能簡單發音,但劉小弟到兩歲多仍沒辦法叫爸爸媽媽,所幸就醫的年齡尚在早療關鍵的0~6歲間,因此在接受近半年復健、語言及啟智訓練後,各方面發展均有明顯進步,不至於與同年齡兒童落後太多。

江國樑醫師表示,幼兒自呱呱落地後,經過父母的養育,身高、體重、器官的體積均會增長,這種稱之為「生長」。但器官的功能及智能的變化成熟,則稱為「發展」。醫師提醒家長,在幼兒期除了照顧好寶寶的身體外,也要注意孩子的「身心發展」,包括視力、聽力、動作、平衝、語言及溝通、認知學習、情緒、社會性及生活自理…等。若發現孩子在這些方面的進展有比同齡孩子落後的現象,就需要提高警覺。

醫師進一步解釋,兒童發展遲緩的類型,世界各地大致相同,包括知覺發展遲緩(視、聽覺)、動作平衡發展遲緩,語言及溝通發展遲緩、認知(智力)發展遲緩、社會心理適應發展遲緩、生活自理發展遲緩,有些地區如台灣把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也列入發展遲緩的範疇。

兒童的發展遲緩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訓練,其中有一部份可完全趕上正常同齡兒童,有些雖不能完全趕上,卻可減輕殘障的程度,而能發揮較多的潛力、減少家人、社會的負擔,自己日後的生活品質也較好。為提供專業的發展評估及早期療育計畫,光田醫院整合小兒神經科、耳鼻喉科、復健科、眼科、小兒骨科、身心科、牙科成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不僅有專屬的個案管理師全程陪同,醫師還會詳細說明評估結果並提供完整的報告書,擬定適合的早療復健計畫,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該中心希望能透過專業整合性醫療服務,協助慢飛天使及家長解決各種醫療、教育、家庭及社會相關的問題,讓孩子日後能跟上腳步、健康快樂的成長。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