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常出包 可能是非典憂鬱症作祟

工作常出包 可能是非典憂鬱症作祟

2020/8/12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2歲的黃先生原本在貿易公司工作,受疫情波及影響被裁員,與太太共商下到工廠上班。但上工超過一星期,他連最簡單的紅線插紅洞,藍線插藍洞這樣機械性的動作都會弄錯,他覺得很不好意思,決定就醫檢查看是什麼毛病,經醫師診斷是「非典憂鬱症」作祟,經治療已有改善。

中高齡易誤認為失智 延誤就醫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憂鬱症中心陳威任醫師表示,黃先生接近老年歲數,一般都會認為可能是失智症狀。不過認知檢查評估上,無論是「簡易智能量表」或「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都達不到有意義之認知缺損,評估過程中黃先生需在同事一再鼓勵才可完成所有測驗,當中也曾抱怨身體沉重,因此判斷黃先生是所謂「非典型鬱症」。

陳威任醫師指出,憂鬱症症狀相當多元,憂鬱的心情常被「憂鬱情緒」或「受特定事件影響」混淆。「非典型鬱症」表現也時常會有正向情緒反應,遇到開心事情會心情雀躍,但往往會因此掉以輕心。而年紀增長也會影響到情緒變化,故認知協調的變因就更多,除需要思考「失智」或「輕型認知障礙症」外,「情緒障礙」、「營養失調」及「多重藥物使用的交互作用」都是需要列入考慮之因子。

看精神科怕被貼標籤 就診率偏低
黃先生的案例臨床上相當常見,但常有家屬歸因是自然老化現象或被特定事物紛擾所影響,進而忽視這些狀況。其次是患者擔心看精神科代表自己有精神問題,也擔心看病需要吃許多藥物,這些都是讓憂鬱症患者就診率偏低主因。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結果顯示,只有5分之1鬱症患者有就醫,5分之4沒有求助任何治療。

陳威任醫師指出,人體本就容易因各種原因出一些狀況,故需要保養跟治療,腦部也不例外。黃先生僅以藥物處理後就有顯著改善效果,工作上效率更高也不再出錯,也因其逐漸改善,整體藥物劑量也開始減量,黃先生開始自信微笑。治療鬱症途徑相當多元,藥物治療外還有心理治療、營養治療等,建議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避免延宕治療最佳時機。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