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再找工作?找收入吧!

何必再找工作?找收入吧!

2021/1/10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月初,我都有一件例行任務,盯催數百名進階班學生的斜槓進度。這天是八月一日,十幾個群組像青蛙跳水般,噗通噗通地跳上跳下,學生一個個浮出水面,張貼出一大串下班後做斜槓的工作進度。看著斐然的成績,還在替他們高興的當下,不到一小時之內,居然跳出四個人都報告了同一個消息:「我離職了。」 

三個主動離職,一個被資遣。怎麼會?二○二○年六月之後,打開電視,看到的新聞畫面盡是風景區人擠人,飯店訂房額滿,餐廳大排長龍……標題無不表達出「景氣報復性的反彈」。但是關上電視,打開手機,在Line看到的卻是相反的現象,疫情之後比疫情期間離職人數還多,彷彿是一種秋後算帳的報復性失業。 

人性不愛工作 
我一時迷惘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境,到底哪個才是事實?還好,學生們因為學了斜槓,或是做了斜槓,沒見到驚慌失措的,反而各個一副胸有成竹、老神在在的模樣,令人心安不少。比起我兩年前被失業,他們比我更快進入狀況,顯然是「訓練有素」的結果。這些學生第一次來上斜槓基礎班時,我第一句話就告訴他們,未來三小時的課程都環繞著一個核心概念。他們接受了,才繼續報名進階課,這個概念是──「找工作不如找收入。」

一句大白話,完全解釋「零工經濟」的精髓。這句話不是我發明的,而是在失業期間,去上就業服務站安排的課程時,聽到一位講師說的。當下腦袋像被雷劈到似的,我跟自己說,對,就是這個概念!於是借用至今,不斷宣揚。  

三寶爸年逾四十,而三個孩子都還小,家計負擔沉重,很想換工作,但是憂心不僅要面對更高的生涯風險,還可能陷家庭於更大的不安之中,非常猶豫。為了尋求解答,來上我的課,並聽進這句話,朝著找收入的方向發展。後來一直慶幸做了正確的選擇,覺得受益很大,便推薦同事夫妻一起來上我的課。 

我之所以對這句話深表贊同,是因為我懂得上班族的心。除了少數人熱愛工作、追求自我實現外,多數人認為工作是辛苦的,要不然怎麼會經常聽到有人說,如果中了樂透,他一定馬上離職。可見得多數人工作無非是為了賺錢謀生,一旦失業,害怕的不是失去工作,而是失去收入。因此重要的不是工作,而是收入;要做的事不是找工作,而是找收入。 

台灣人太早退休 
再來,我想如果大家知道一個統計數字,就不會對找工作如此執著不悔。每次上課我都會問在座的學員,台灣人平均在幾歲退休?無一例外,大家都會眾口一聲說:「六十五歲!」

這個答案,顯示上班族對就業市場的真相有一定程度的隔閡。怎麼說?歷年來每年統計出來的退休年齡增長幅度大都落在○.二至○.三歲,二○一六年官方統計是五八.六歲,隔年二○一七年跳升到六一.三歲,為什麼突然出現二.七歲這麼大的升幅?原因是政府修改退休年齡的定義,從「離開組織的年齡」改成「領取勞保年金的年齡」,而二○一七年可以領取勞保年金的年齡恰好是六十一歲。我再問學員:「這兩者是一樣的嗎?」 

他們都搖頭說不一樣。一般上班族明白領勞保年金的年齡不等同於退休,那麼政府為什麼要動手修改退休年齡?原因只有一個,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人太早退休,不符合時代潮流,韓國大約七十三歲,日本則在七十歲。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繼續工作,韓國有四四%,日本超過三分之一。這樣的「國恥」透露什麼訊息?只有一個:台灣就業市場對中年人極度不友善! 

但是政府似乎無感……有一次我去聽一場官方舉辦的銀髮族就業論壇,一名科長上台報告自己單位做的調查,說結果顯示企業端都很有誠意繼續雇用中年人,但是員工端顯然想早點退休,以致台灣的退休年齡比其他國家來得早。一聽,我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心想他是主管單位,哪家企業會告訴他實話,是他們逼員工提早退休? 

既然事實如此,我們就要做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先假設自己會在六十歲左右被逼退休,接著再看向生命的終點:自己的壽命。目前台灣平均壽命在八十歲出頭,而今年呱呱落地的嬰兒預計可以活到一百零五歲,你認為自己會活到幾歲?以我為例,父母都年近九十,自估活到一百歲,養老金至少準備到一百歲。 

誰給你工作? 
再來看不工作的餘命有多長。台灣目前是二十二年,日本是十三年,活到一百歲的台灣人如果存款不足,恐怕要工作到七十八歲。我每次講到這裡,台下的學員都驚嚇到說不出話來,禁不住懷疑人生,心想有需要這麼老歹命嗎?可是到日本或韓國旅行,你一定注意到多的是老年人在工作,他們就是我們的未來! 

下個問題來了,假使六十歲被退休,要怎麼找工作?我想四十五歲被迫離職的中年人,多半充分感受到工作難找,而且像流沙一樣,一路往下找,更遑論六十歲!一路算下來,我們不得不認清現實,後面至少有十至二十年的生涯,完全想像不出來有哪個老闆會給我們工作,因此自己找收入是一條必走的路。  

經常有年輕人在網路上留言說我恐嚇大家,成功學大師博恩.崔西(Brian Tracy)說,「事實」是無法改變的事,不要為它們傷腦筋或不快樂,因為它們屬於過去;但是「問題」屬於未來,是可以改變及解決的事。我也一直相信,真正對人生負責的人是看清事實,解決問題,不是否認事實,以為是眼睛業障所致。

我的斜槓班學生,他們不僅明白「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而且身體力行,除了上班工作外,下班還做斜槓,另外他們也學習各種投資工具,有人做股票,有人定期定額買ETF,有人做包租婆,有人買賣不動產,有人合夥做餐飲,有人插股公司經營……這些都是找收入的管道。 

而且找收入的目的,不是賺取一次性收入,而是建立一個自動化、持續化賺錢的系統。有別於上班要花八小時、或兼職要花二到三小時賺「時間財」,在建立系統以後,「事業財」不受時間與地點的拘束,像打開水龍頭,錢一直流出來。講一個誇張的例子,我有個學生有十三間房子出租,來學習斜槓是想要快速增加為三十間房子,我問他原因,他說:「這樣我就有能力請人來打理一切,我不需要做任何事。」 

不必工作,就有錢進來,是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不過跟找工作一樣,找收入也必須培養技能,耕耘一段時間,經歷過嘗試錯誤、不斷滾動式修正的過程,才能開花結果。那麼什麼年紀該開始找收入?不少人都等到人生步入下滑期才起步,未免嫌晚了些。所以我開出來的時間表仍是「趁早」,今天永遠比明天來得及。  

終須一戰,趁早吧! 
我有一位學生在日商任職二十多年,位居高階,不幸被失業,到處求職碰壁,經人推薦來上我的課,幾個月後找到工作,以下是他在群組的留言:「身為一名中高齡失業的大叔,面對著家庭生活、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打擊,只能勇敢面對迎擊。經年抓不著單槓,更不用說是斜槓。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狀況之下,每天媒體充斥著負面的新聞,被迫停業、被減薪、被裁員、被放無薪假,許多『被』的負面能量占滿新聞版面。 

因此今天的進度報告,我打算來點正能量的,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被錄用』了,五月初復工,重新回到久違的、熟悉又陌生的職場。

過去長久職場麻痺的我,不會再度輕易地陷入『養,套,殺』的陷阱,爭取自己的第二度人生,取回主導權。 

穩住單槓,重起斜槓! 
面對人生的起伏,我們就是認清事實,解決問題。人生上半場,找工作是一個選項;到了人生下半場,找收入是必走的一條路。既然終歸要找收入,何不趁早!想要少奮鬥十年,或是想提早退休,不想要老來還在求職碰壁,都得加入「時間因素」,掌握愛因斯坦說的第八大奇蹟「複利效應」,時間就會幫我們慢慢致富。全球股神巴菲特提出著名的「雪球理論」,說的也就是「趁早」的道理,他說:「人生就像滾雪球,你只要找到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本文摘自/失業教我們的事/商周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