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病患就1位重新診斷?全台首次AI導入助攻診斷

5位病患就1位重新診斷?全台首次AI導入助攻診斷

2021/9/16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髓是人體製造血球的地方,不同種類的血球有著不同的功能,當造血幹細胞產生突變,將會造成血球的數量異常,影響正常功能。其中,骨髓增生性腫瘤是一組血液癌症,為骨髓中產生過量的紅血球、白血球或血小板。依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可分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其包含早期骨髓纖維化(pre PMF)及顯著骨髓纖維化(overt PMF)四類。

骨髓增生性腫瘤分類有難度 一旦判讀錯誤恐影響治療進度!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科郭明宗醫師表示,不同種類的骨髓增生性腫瘤有不同的預後及治療方式。其中,因為骨髓增生性種類多且臨床症狀相似、特異性不高,因此難以透過臨床診斷的結果判斷患者屬於種類,必須透過「骨髓病理切片」才能進一步確認。郭明宗醫師也以早期世界衛生組織尚未明確分類時為例,曾有20%的患者原先被診斷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後續分類後重新診斷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顯示其診斷的困難與複雜性!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解剖病理部莊文郁副主任進一步解釋,骨髓切片的判讀複雜度遠超乎一般人所能想像,病理醫師必須仔細評估各種細胞在顯微鏡下的數量、形態特徵,以及空間分布的狀況,才能得到精準的診斷。然而,過往以人工鑑別的方式判讀,較難取得客觀且量化的結果,因為容易存在不同診斷者間的差異,特別是對於該疾病較不熟悉或是經驗較少的醫師會更難判讀。

跨界結合金三角優勢 齊心破解「骨髓增生性腫瘤」難題!

為此,林口長庚首度攜手台灣諾華與雲象科技,透過林口長庚龐大的數位病理資料庫,結合雲象科技所累積的AI技術與應用開發經驗,透過 AI進行深度的學習與訓練,期望發展出一套可以辨識骨髓增生性腫瘤的模型,輔助醫師更快速、精準的診斷骨髓增生性腫瘤。

改善患者生活品質與延長存活期一直是各界對於癌症治療的共同目標,諾華腫瘤(台灣)總經理陳喬松表示,身為全球製藥領導者,自第一代標靶治療到目前最創新的細胞基因療法,諾華持續為癌症治療創新里程碑。本次合作也期望結合三方優勢,幫助更多血液腫瘤病患及早診斷並接受治療,降低疾病惡化的風險,延續病患的生命並提升生活品質!

圖說:莊文郁副主任病理判讀情境照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