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

因為這些因素 讓人類進入瘟疫時代?

因為這些因素 讓人類進入瘟疫時代?#武漢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資深科學家Eric Toner,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接受《Business Insider》訪問指出——「我們(人類)正處在一個瘟疫時代」(Age of epidemics)。而同樣在今年初,由世界經濟論壇所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也將傳染病列為全球必須關注的風險,顯示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對於人類社會經濟將帶來愈來愈嚴重的衝擊。全球化「加速擴散」疫情速度與廣度提出人類正處於瘟疫時代的Eric Toner,認為「全球化」是疫情大規模擴散的主因,事實上這樣的說法,也可以從不同層面得到驗證,比如1月26日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系統科學工程中心(CSSE)所提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擴散模擬」(Modeling the Spread of 2019-nCoV),其模型的核心,便假設了一個由飛機所建構的一個「全球人口網絡」,而城市就是這個全球網絡的節點,人員流動最多的城市,便被預測成為受疫情擴散最嚴重的地方。除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事實上香港公共衛生學院在1月30日時,也在期刊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影響性進行預測,其中也同樣擷取了「飛機航班」的人員流通數量來評估病毒在全球的傳播情況。無可諱言地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跨國社會經濟體系,加快了人員流動的同時,也驅動了「病毒」大規模的擴散。這也是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在2019年末於中國武漢爆發之後,便在數天之內就擴散到了全球各地。如今除了中國,多數受到疫情衝擊的城市,恰巧都是與中國有著較高經濟連帶的地方,這也不難去解釋,為什麼航空貨運、海運等會是首波受到嚴重衝擊的產業。環境破壞增加人類「接近病毒」的機會不過,全球化僅能說明疫情何以大幅擴散,它並不能解釋何以有愈來愈多「人類與動物共通傳染」(Zoonoses)大量的出現,包括1976年發現的伊波拉病毒、1997年的禽流感、2002年的SARS、2009的H1N1,或是近幾年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以及如今仍在全球擴散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都屬於人類與動物共通傳染病。對此,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以Dennis Carroll為首的科學家,2018年2月份曾在《科學》(Science)期刊針對這些與人類、動物之間擴散的病毒進行研究發表,他們指出那些對人類生理造成危害的「新興病毒」,多數上早已是其他動物身上的「常住居民」,這些病毒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早已與宿主呈現和平共存的關係,而蝙蝠就是一個直接的案例。其實多數致命的病毒病不是「新的」,真正的問題可能是——人類因經濟活動關係,人類讓自己與家畜,離這些宿主愈來愈近,同時也讓自己暴露在病毒感染範圍中。包括林地開發、野生動物獵捕,都持續讓人類愈來愈「靠近」這些病毒。 表一:人類與動物共同傳染病。資料來源:WHO、CDC、Shayanne Gal, 2020, One chart shows how the Wuhan coronavirus compares to other major outbreaks and pandemics in the last 50 years.集權化的中國政治體制與沒有「知情權」的人民但,如果要解釋中國武漢難以控制的疫情,不能單就全球化、環境破壞來解釋。中國的集權化、封閉性的政治體制,可能才是讓疫情變得難以收拾的主因。事實上,早在2017年時,《自然》(Nature)期刊上,就曾有一篇撰文,針對中國武漢的P4生物實驗室提出疑慮,這一間實驗室是中國境內具生物安全4級(BSL-4)認證的實驗室,2015年竣工之後,便被預期執行高風險性的生物病原體研究。比如2015年於《自然》(醫學)期刊上發表合成類與於SARS冠狀病毒的論文,或者是2018年「蝙蝠冠狀病毒及其跨種感染研究」都曾有此一實驗室研究員參與。不過問題並不在於研究的內容,而在於支持這樣一個高風險的實驗室,除必須仰賴高度專業與嚴謹的管理制度外,最為重要的是-研究「資訊透通」與社區「知情權」(Right to know),根據中國提出的資訊第一個病例出現在12月上旬,且患者皆與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有過接觸史,但1月24日發表於《刺胳針》期刊上,針對41名患者臨床特徵的研究中,便提出最早於12月1日發病的患者事實上並未接觸過華南海鮮市場,而且按照病毒10到14天的潛伏期來估算,疫情可能早在11月或更久之前就已經開始擴散。這也是為什麼這次中國疫情會受到大量海外質疑的主因。多重化的原因導致中國疫情失控如果要探究新型冠狀病毒如今在全球擴展的成因,絕對是多重因素結合而成的結果,全球化、環境破壞是疫情出現的遠因,但真的讓疫情失控的則是中國集權化、高度權力封閉政治體制,這樣體制會讓真實資訊的傳遞被延緩、被掩蓋,而缺乏開放與言論自由的結果,不僅無法抑制疫情的擴張,更可能成為疫情全球爆發的主因。如今在全球已有許多研究者倡導疫情資料的開放(包括病毒基因體資訊、臨床特徵、傳遞與傳播特性等),可以縮短人類開發出疫苗、公共衛生解決方案的時間。無疑的是,我們已經悄悄進入了「瘟疫時代」。(文章授權提供/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施柏榮)

買不到75%酒精 藥師教你DIY

買不到75%酒精 藥師教你DIY#武漢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民眾瘋搶防疫物資,不論是口罩、酒精、乾洗手等,往往一上架就銷售一空。常被用做手部消毒的酒精,市面上分成95%和75%兩種,不少民眾對於如何選擇感到困惑,藥師表示,市售酒精不是趴數愈高殺菌效果就愈好,75%的酒精濃度雖然較低,卻能兼顧蛋白質變性及穿透效果,能徹底將細菌殺死。目前常用的消毒用品其中一種便是乙醇(Ethanol),也就是酒精。藥師表示,酒精用來滅菌主要是藉由乙醇造成蛋白質脫水、凝結、變性的作用,使細菌細胞壁表面的蛋白質被破壞而造成細菌死亡。95%酒精以蒸餾水稀釋95%酒精或100%的無水乙醇,雖可使細菌表面蛋白質快速的凝固而變質,卻無法滲透進整個細菌細胞內部進行作用,造成細菌內部仍具有活性的休眠狀態,無法完全殺死細菌。75%的酒精濃度雖然較低,卻能兼顧蛋白質變性及穿透的效果,可以緩慢的使細菌表面蛋白質凝結,並在凝結前完全穿透進整個細胞,造成整個細胞的變性,因此能徹底將細菌殺死。如果只搶到95%酒精怎麼辦?藥師建議,可以將酒精和水以3:1的比例將95%酒精稀釋為消毒用酒精,或將79ml的95%酒精加水稀釋到100ml來使用,水為純水、蒸餾水或煮沸過的冷開水;在做稀釋動作前,建議戴手套保護,避免觸碰酒精所造成的疼痛感。搭配濕洗手徹底清除病毒酒精高度易燃且具有揮發性,應妥善儲存,有幼兒的家庭,應將酒精存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並讓孩子了解酒精的特性,噴灑時避開眼睛周遭,日常生活中仍需搭配洗手,才能將沾附的病毒徹底清除。

酒精買不到?自製消毒液正確打掃防疫

酒精買不到?自製消毒液正確打掃防疫#武漢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勢洶洶,台灣各地口罩、酒精甚至抗菌濕紙巾皆開始缺貨,但你知道嗎?其實正確的打掃法,跟洗手、漱口一樣重要!日本醫療級專家松本忠男便提醒,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打掃方式,例如「用抹布來回擦拭」、「酒精能消毒諾羅病毒」、「抗菌紙巾可殺菌」等,有可能越掃越不乾淨,反而容易生病。醫院工作超過30年的醫療級專家松本忠男,撰寫了《健康掃除力:醫療級專家教你30個不生病的居家清潔妙方!》一書,他致力研究如何打造「更衛生、舒適」的環境,除了引用論文、科學理論數據,更融入他數十年來豐富的打掃經驗,NHK、TBS等日本各大電視台皆爭相邀請他上節目傳授掃除祕訣。對抗病毒:擦拭方式、消毒劑比例、抗菌濕紙巾成份都很重要《健康掃除力》提到,若要消毒環境,重點在布巾要「朝同一方向擦拭」。若像是汽車雨刷那樣來回擦拭,那麼附著在布巾末梢的細菌以及病毒,可能會再次附著在打掃處,反倒越擦越髒。松本忠男也特別強調,不是所有病毒都可以用酒精殺死。許多病毒都被稱之為「包膜」的脂質膜所覆蓋,例如流感和德國麻疹;但也有少數如腸病毒、諾羅病毒沒有包膜的類型。針對酒精起不了效用、沒包膜的病毒來說,有更強力殺菌效果的次氯酸鈉(家庭用漂白劑)則非常有效。可以將家庭用氯系漂白劑稀釋為0.02%,以布巾的同一面朝同方向消毒擦拭。衛福部2月1日也在臉書粉專發文,鼓勵民眾可以用含氯漂白水來調製消毒劑,做為居家環境、物品消毒用。松本忠男提醒,含氯消毒液的氯氣濃度會隨時間降低,應該使用前再做稀釋,而不是做好一大桶放著;且因濃度低,妥善使用就不會對人體有害。而75%酒精在台灣已經大缺貨,同樣引發搶購潮的「抗菌濕紙巾」,松本忠男則提醒,其酒精含量可能不到30%,不具有殺菌效果。他說,不要想著「有加酒精就安心」,得注意有無添加除菌成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