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

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 高醫醫療體系打造健康照護生態系

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 高醫醫療體系打造健康照護生態系#高醫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揭開序幕,一連4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J604展出,高醫醫療體系包含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高雄市立旗津醫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籌設營運處,擁有豐沛的產學研醫量能。展覽內容聚焦AI+IoT、急性醫療、無齡照護、新南向、國際化等5大主題,打造出南台灣最完善的健康照護生態系,並舉辦專題演講,歡迎民眾前往參觀、體驗。 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兼任高醫岡山醫院籌設營運處執行長吳登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吳文正副院長、大同醫院傅尹志院長、郭耀仁副院長等人都連袂出席醫療科技展。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吳文正副院長表示,高雄醫學大學是臺灣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身為醫學中心與大學醫院,以教學、研究、服務為宗旨,高醫醫療體系是南臺灣重要的醫學教育與醫療服務的重鎮,希望藉由此次展覽讓參觀民眾更了解高醫醫療體系,期許未來打造出最完善的健康照護生態系。 心臟監測與睡眠照護創新服務,助民眾管理健康 研究指出,現代人面對生活壓力,易導致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長期可能增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全球心因性猝死率約0.1~0.2%,全台每年約2萬3,000~4萬6,000人因此喪命,高醫醫療體系創造「創新心臟能力評估與風險示警系統」與「智慧睡眠健康促進系統」系統,能幫助健康、亞健康族群及早進行健康管理和醫療照護介入。 您知道您的心臟能力嗎?高雄醫學大學透過穿戴式裝置可即時偵測穩定移動狀態的心臟,精準評估心臟負荷能力和衰竭風險。簡易判讀心臟的量測方式,便於使用者了解自身狀態,搭配雲端平台示警,也能由專業人員即時提供協助,預防心因性猝死的發生。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結合睡眠腦科學、穿戴式腦機介面、生理訊號分析、物聯網(IoT)及智能環境控制技術,研發睡眠狀態偵測與環境控制光照系統,透過穿戴式裝置上傳睡眠生理訊號到雲端分析、檢測及改善使用者睡眠。此外,藉由調整環境因子調節睡醒週期,模擬日出漸亮式的光照、日出後明亮的晨光,以提升睡眠品質。 不用再怕腰痛了,創新AI輔助早期評估腎結石風險 腎結石痛死了,您有腎結石嗎?在台灣每10人中約有1人有腎結石,腎結石發作時讓人痛不欲生,高雄醫學大學泌尿科團隊與國立中山大學團隊共同研發AI腎結石篩檢系統,只需要簡單的血液、尿液臨床數據,就可快速分析體內結石風險,若屬於高風險者,建議進一步詳細檢查,早期發現結石早期治療,避免嚴重症狀產生。 高醫致力營造友善護理職場,護理AI小幫手上路 例行的巡房流程包含測量病人生命徵象、詢問病人狀況,過去護理師除了照料病人,還需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臨床數值及觀察紀錄。現在藉由資訊技術,可在巡房結束後短時間內運用生成式AI自動生成護理紀錄,內容不僅能符合白班、大小夜班的照護模式需求,更能依病患不同的病情來生成病歷內容,協助護理師更精確、更省時地記錄和管理護理病歷,有效改善後疫情時代護理工作繁瑣複雜的問題,也能達成提升護理師照護品質的目標。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致力推動友善職場,並進行數位轉型,將醫療照護流程與醫院管理流程轉化,使其更具現代化、智能化、韌性化,平台將整合多種醫療數據來源,輔助醫護人員做出更精準的診斷和輔助決策,提高醫療品質,同時改善病人就醫流程與效率。

預防冬日乾癬大爆發,精準用藥可有效控制病灶

預防冬日乾癬大爆發,精準用藥可有效控制病灶#高醫

入冬了,皮膚部就診的乾癬患者逐漸增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下簡稱高醫)皮膚部主任藍政哲表示冬天是乾癬容易惡化的季節,病灶會變得較平常嚴重,像是癢、乾、脫屑,或是龜裂及疼痛等都是在門診中常見的病況。其中最令患者困擾的不單是因外觀病灶帶來的身心壓力,連日常生活也會衍生出許多不便。曾有病患向醫師形容,在大發作期間,皮屑掉滿地,每天都必須掃三次地,相當苦惱。 藍政哲醫師建議,中重度患者在夏天膚況較容易控制時,持續規律用藥並做好保養,於入冬之際應提高警覺,避免病灶惡化的因子,如抽菸、壓力、作息不正常及感染等,且切忌等到大發作時才至醫院就診,因而延誤適當治療時機導致後續療程備加艱辛。 乾癬治療善用醫病共享決策 以達乾淨皮膚治療目標 乾癬是需要長期穩定控制的疾病,藍政哲醫師指出,現今乾癬治療已有相當大的突破,接受精準治療後可使病患身上的皮膚病灶幾乎完全清除,回歸正常的狀態。醫師認為要達到乾淨的皮膚(病灶改善 90-100%),必須透過醫病間良好的溝通,患者需與醫師共同討論最適切的治療與用藥方式,雖然乾癬無法完全治癒,但透過病患的配合及醫師充分告知不同嚴重程度的對應治療方式,依然能穩定控制病況。 藍政哲醫師表示,要達到皮膚完全乾淨的治療目標,輕度及中重度患者在用藥的選擇上有不同考量。輕度患者只要遵照生活上的注意事項並搭配外用藥膏,基本上便能達到不錯的效果。至於中重度病患,因為皮膚病灶範圍大,相對不易遵從一天兩次擦拭外用藥膏,此時則需要選擇更符合患者生活形態的治療方式,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藍政哲醫師對於生物製劑的療效給予正面肯定,在治療中重度患者時,使用新一代的生物製劑如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17、介白素23等,讓患者的皮膚病灶達成清零的目標,幾乎達到乾淨的皮膚。目前患者必須經照光治療及其他系統性治療(搭配兩種口服免疫調節劑)無效,方可申請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 高醫照光設備新穎,單人隔間保障病患隱私 藍政哲醫師提及,照光治療是中重度乾癬患者申請生物製劑前的必要條件,根據藍醫師的臨床觀察,醫院照光設備友善與否也是影響患者能否遵從醫囑的主因。考量到患者的隱私,高醫採用單人隔間的照光設備,提供患者隱密的治療空間,藉以提高病患遵從性。此外,高醫也提供夜診服務,讓白天需工作或輪班的患者在照光治療保有彈性的選擇空間。 藍醫師呼籲,現今乾癬的治療已有許多選擇,若民眾發現身上出現疹子,且反覆發作許久,建議盡快至皮膚專科鑑別診斷,唯有正確治療、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部於12/10周六下午兩點舉辦一場乾癬衛教講座,歡迎病友一同報名參與。報名洽詢:(07)3208214分機15。 (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部主任 藍政哲醫師)

高醫設慢箋領藥得來速 3分鐘搞定

高醫設慢箋領藥得來速 3分鐘搞定#高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俗稱武漢疫情),為減少病友進出醫院,自今(3)日起,週一至週五上午8:30-下午5:00(中午不休息),於醫院自由路啟川大樓門外車道旁,增設戶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預約領藥】的貼心服務。開車進到高醫自由路啟川大樓,就可看到「得來速」領藥區的指引,民眾只要事先在網路上預約,就可憑預約號碼及健保卡,最快3分鐘內即可領到藥。領了兩年慢性病藥的簡女士說,武漢肺炎疫情擴大,讓她不太敢上醫院,現在醫院提供預約領藥服務,就可以不必進醫院,讓人覺得心安又便利。另帶著小孩的張簡小姐說,她前幾天看診時,護理師就主動幫忙網路預約領藥,今天不用帶小朋友進醫院,減少感染風險,這項措施很便民。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藥學部主任王雅玲表示,病友可在領藥當日或之前,透過網路或APP操作高醫【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預約系統】預約領藥,預約完成後,再到醫院啟川大樓門口即可領藥,無需再進入醫院內,以節省領藥時間與減少出入醫院的次數,而院內原有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仍照常運作。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這項措施將視疫情狀況而有所調整,目前「得來速」領藥僅限慢性病處方箋,只要提前預約完成,可以不下車就能快速領到藥,縮短病友等待的時間。如果沒有預約,也可在戶外等候領藥。此外,高醫今天在啟川大樓戶外增設「自中港澳返國人士非感染症門診」,有內、外科兩診,提供來自中港澳返國人士本身(或同住家屬),在28天(含)入境者於戶外就診、抽血,返台29天以上者,則可依正常看診流程就診。

醫訊/你ㄟ心臟有勇嘸?

醫訊/你ㄟ心臟有勇嘸?#高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心臟健康的中年人常常活得壽命更長,有的甚至可比同年齡者多活14年。因此,蔡瑞熊健康關懷基金會特舉辦「你ㄟ心臟有勇嘸?」講座,將邀請高醫大醫院心臟內科李智雄主治醫師主講,他將教導民眾如何保養心臟及認識心臟疾病。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你ㄟ心臟有勇嘸?時間:101年11月24日(六)上午9:20~11:00地點:高雄鳥松區忠孝路52號洽詢: 07-732-1380轉11、12

喉返神經偵測 讓患者術後不沙啞

喉返神經偵測 讓患者術後不沙啞#高醫

甲狀腺手術相當普遍,但甲狀腺後方的喉返神經在術後常併發麻痺或受傷,造成聲音沙啞、液體易跑進氣管等後遺症,嚴重狀況,若兩側喉返神經麻痺,可能呼吸困難;有時術後變聲,可能危及個人工作及人際關係,因此常讓罹患甲狀腺結節的病患,猶豫是否要動手術治療,但今後甲狀腺病患可以不需擔心手術併發症問題了,因為高醫昨天(10日)發表臨床應用喉返神經偵測系統,可明顯降低甲狀腺手術併發症。(照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USer:159265)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江豐裕說,過去就有一名女子在手術後,因為併發症,導致聲音變難聽,連走路也會喘,最後丟了工作也失去男友,嚴重影響生活,江豐裕醫師表示說,喉返神經偵測系統可幫助應用於甲狀腺手術,5年來院內已經有700多個成功案例,這些接受手術的病患都未發生永久性麻痺,甚至連暫時性聲帶麻痺發生率也從5%降至1%,手術時,醫師先透過偵測系統定位再切除腫瘤,江豐裕主任表示,喉返神經偵測,是國內外近10年甲狀腺手術最大進步。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內科林素菁醫師在衛教文章表示,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的甲狀腺疾病,絕大部份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只有極少部份是惡性的,一般甲狀腺結節好發於30-50歲之間,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其中有甲狀腺結節的家族史者,罹患的機率也會比較高。甲狀腺結節治療上可用甲狀腺素,來抑制甲狀腺結節生長,但只有部分的患者有效,通常甲狀腺結節建議約每半年至1年追蹤檢查,如果患處變大、或明顯壓迫症狀明顯,則可開刀切除。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大部分的甲狀腺癌預後通常都很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