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

男童小鳥腫2倍大 包莖引起細菌感染

男童小鳥腫2倍大 包莖引起細菌感染#男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南投一名3歲男童因反應自己的小鳥鳥好痛,母親發現男童生殖器腫大兩倍,趕緊帶至泌尿科就醫,醫師檢查後發現男童是因「包莖」所引發的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經治療後已逐漸消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泌尿科李昇平醫師表示,大部分男童有包莖的現象,即包皮是緊包住龜頭的,但這會隨著年齡漸長而改善。包皮對龜頭有保護作用,而且幾乎每一位嬰兒及幼兒包皮與龜頭多少都有沾黏的現象,無法將包皮完全拉下,也無法將整個龜頭及冠狀溝露出。但等長大些,約到了3~5歲就開始可以嘗試將包皮往下拉,試著露出龜頭及冠狀溝,以便清洗,避免包皮垢的堆積及發炎。李昇平醫師表示,可能因夏季炎熱潮濕,再加上包莖的關係,清洗不易,造成細菌感染。當感染引起龜頭包皮炎時,可能會出現包皮紅腫、疼痛,甚至從生殖器流膿等分泌物。包莖易藏汙納垢 造成感染「包莖」是專指男性陰莖前端包於龜頭外面的皮開口窄小,使得將包皮向後拉時仍不能將龜頭露出而言,所以包皮內的腺體分泌物及尿垢等容易堆積在包皮內,造成感染及刺激,嚴重的更可能造成化膿性的感染及結疤,甚至造成排尿時包皮如氣球般膨脹或勃起困難等,不但龜頭不能露出,無法清洗,也容易藏污納垢,則應積極的予以治療。服用抗生素搭配藥膏塗抹 改善發炎狀況男童家長看著家中寶貝因疼痛而哭鬧,相當不捨,希望能趕緊改善發炎的狀況,甚至詢問需不需要進行割包皮手術。對此李昇平醫師表示,治療的部分除了使用抗生素治療外,會配搭局部藥膏塗抹,待孩子包皮開口較鬆之後,再輕輕的將包皮往下推出來用清水沖洗,通常就會改善發炎的狀況。割包皮手術需全身麻醉 如果沒有反覆感染無需手術如果沒有經常反覆性的感染、包皮不夠長、包皮開口太小等問題,不太建議手術治療,因為小朋友手術多需全身麻醉,風險較高。若孩子一年出現超過兩次以上的感染,可至門診在專業的醫師評估下,討論相關的治療安排。 

袖子太緊還硬拉 男童「褓姆肘」上身動彈不得

袖子太緊還硬拉 男童「褓姆肘」上身動彈不得#男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位粗心媽媽在幫3歲男童穿衣服時,因袖子較緊,索性用力將手臂拉出,隨後男童即哭鬧不休且左手無法活動,經骨科門診醫師診查後,判斷男童病史及表現皆與「扯肘症」相當符合,於是施予徒手復位,才讓男童的手恢復正常活動。關節韌帶脫離 1~4歲最常發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黃哲南醫師指出,扯肘症又名褓姆肘,指的是肘關節處的環狀韌帶脫離原本位置而卡進關節內,會造成疼痛而不敢移動患肢,好發於1~4歲的兒童,但大至6、7歲仍可能發生。黃哲南醫師說,扯肘症通常是用力拉扯手臂造成,因為兒童的韌帶較鬆,用力拉扯時關節位移的程度較大,所以較容易發生環狀韌帶脫離原本位置而跑進鬆開的關節內。因為痛而不敢動 徒手復位即痊癒常見的情境是父母牽孩子的手走路,孩子快跌倒時父母本能地用手拉住不讓他跌下去,此時就可能發生扯肘症;或是穿衣服時要把手拉出袖子、玩遊戲時抓著孩子的手把他吊起來等情況,若是不慎用力過猛,也可能造成扯肘症。雖然發生問題的部位在肘關節,但患童往往因疼痛而整隻手臂都不敢動,再加上兒童的表達能力較成人差,有時會被以為是肩關節或臂神經叢的問題。臨床上扯肘症大多能靠病史及身體檢查就能得到診斷,不過仍需與骨折、脫臼或其他少見情況鑑別,有時仍需輔以X光檢查。扯肘症通常可在診間直接以徒手復位治療,復位成功後很快就能看到小朋友可以自己活動患肢,不過數日內仍可能有輕微疼痛。大多數只要多加注意都不會復發,但仍有少數兒童會因韌帶較鬆或欠缺注意而反覆受傷。抱小孩抓腋下 避免施力於關節處黃哲南醫師提醒,要將小孩抱起時應施力於其腋下,避免用抓住手、腕等處提起小孩;玩遊戲時亦應避免從前臂或手、腕部將小孩吊起來擺盪或旋轉;幫小孩穿衣服時,將手穿出袖子的動作應盡量輕柔;牽著小孩走路時,如果小孩快跌倒,應避免猛力將整個人往上拉起,以免跌倒本來沒受傷,反而拉到韌帶脫位。

每3男童就有1人過重 4要點助遠離肥胖

每3男童就有1人過重 4要點助遠離肥胖#男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學童過重及肥胖數飆升,調查指出國小男童每3人就有一人體重過重或肥胖,兒童時期肥胖,不但會增加罹患癌症以及各種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對骨骼、呼吸、內分泌以及社交學習上也多有影響,同時也使成年時肥胖的危險增加。營養師提供4要點,帶給學童及家長正確的飲食觀念。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張心怡指出,健康教育和一般教育一樣,關係到人們知識、態度和行為的改變。而營養教育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則是飲食文化中的核心角色,所以應該及時給予父母及學童適當的教育,幫助學童遠離肥胖、減少癌症及文明病罹患的風險。1) 兒童一日飲食攝食概念需具備/張心怡營養師說,孩子與父母都應有正確的營養知識與六大類食物份量攝取概念,尤其是蔬菜、水果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豐富的纖維,每日攝取量要足夠,還可幫助兒童維持健康體態。所以在為孩子準備三餐時,一定要注意攝食種類與份數的充足。2) 共廚共食享原味/父母和孩子一起下廚及用餐,除了可以發揮示範作用,亦有助於親子關係建立,然而,許多父母想以「原味食物」教育孩子如何吃得健康,不吃零食,還有只吃水煮蔬菜與肉類,減少調味等等,卻忽略了其實吃東西是一種享受,所以造成孩童認為健康就是不好吃的錯誤觀念,更時常在家長看不到的地方自行購買「美食」,其實聰明家長應該要學習的是帶著孩子一起瞭解天然食材,認識蔬菜在五顏六色下隱藏的不同營養,了解哪些加工食物有害健康,並提醒孩子避開過度加工品,3) 替換高油脂 技巧加點菜/張心怡提到,與孩子共廚還可以一起討論學習,用料理方式技巧性的替換掉高油脂、高熱量的攝取,並且增加蔬果入菜,既可享受美味,還可控制熱量。例如:主食類可在白米加雜糧(如五穀、糙米),增加纖維質;肉類選擇去皮瘦肉,減少脂肪攝取;蔬菜攝取可以半葷半素配菜,增加蔬菜攝取量;水果可作為兩餐之間點心,取代高糖精緻甜點;點心則先比較營養標示,選擇相對低糖、低油、低鹽的點心,如低糖優格。4) 以身作則不挑食/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各種食物,並且鼓勵嘗試新食物,父母應做好良好示範,攝取適量及均衡的食物。

男童與母親赴貴州探親 回台後竟染麻疹

男童與母親赴貴州探親 回台後竟染麻疹#男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今年第20例麻疹確定病例,為一名1歲的男童,在未接種MMR疫苗的情況下,與母親在8月5日時一同至中國大陸貴州探親,但在8月22日返台後,8月31日開始發燒、全身紅疹等,前後就醫4次,直到9月5日時,才確診為麻疹並通報。經詢問家長後,發現該童於8月14日曾因其他原因於大陸醫院就診,研判可能係在該次就醫時受到感染,目前已掌握402名接觸者,包括同行家人、保母及就醫時曾接觸之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截至目前尚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追蹤觀察至9月26日。出國旅遊要注意 大陸、菲律賓疫情較為嚴重疾管署表示,今年中國大陸、菲律賓、越南麻疹疫情極為嚴重,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病例數甚至數萬例以上,且疫情持續,國人前往當地務必提高警覺,出發前可至國內醫院的旅遊醫學門診進行評估接種需求,如有6個月以上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嬰兒,要前往麻疹流行地區時,建議接種1劑MMR疫苗至少2週後再行前往。麻疹傳染性高 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容易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如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進入國內,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本年迄今共20例麻疹確定病例,感染地有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香港、馬來西亞、越南。最後,疾管署提醒,非必要時應盡量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之嬰幼兒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另外,家中有滿1歲之幼兒,仍需按時完成公費MMR疫苗接種,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麻疹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史及相關接觸史。

美9歲男童將失明 想看北極光

美9歲男童將失明 想看北極光#男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得知自己將失明之前,你最想看到那些景色?美國一名九歲孩童,因早產的關係,導致他再過沒多久將失明,而在失明之前,他列出願望清單,此願望清單流出後,紛紛引來愛心人士慷慨解囊,共募集18萬美元善款,希望能讓男童在失明之前達成願望,一覽這世界的風采。男童愛世界、愛閱讀 卻不得不向命運低頭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名男童近日視力漸漸模糊,因此在失明之前,他列出了願望清單,包括能看到北極光、艾菲爾鐵塔、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欣賞梵高繪畫作品等等,而他的醫師也建議,應趁男童尚看得到的日子,快點帶他看看這個世界,至少能在失明之前留下美好回憶。消息傳出去後,當地好心人士開始募集善款,在短短兩天內募集到18萬元,另男童與家人為之感動。然而,雖處處充滿人間溫情,但為了提前適應失明的生活,男童目前已開始學習使用拐杖走路與閉眼做飯,男童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也痛苦的表示,他真的很不想失明,他還想看看這世界,喜歡閱讀的他,更想持續吸收新知。但不得不向命運妥協的他,只好希望能與時間賽跑,在短時間內一覽世界風采,不留任何遺憾。

大學生痛風算什麼 八歲童竟也痛風纏身!

大學生痛風算什麼 八歲童竟也痛風纏身!#男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人,因飲食逐漸西化,或是吃到飽餐廳一間一間接連開張,使得許多年輕人,飲食日漸變得不正常,導致許多原本到老年才會發生的疾病逐漸年輕化。過去,大學生因至吃到飽餐廳大吃大喝,不料卻產生痛風現象,隔天起來必須推輪椅送醫治療的事件時有所聞,現在卻傳出連八歲孩童,也遭痛風襲擊!痛風族群 二十歲以下三十年來增兩成宏恩醫院痛風治療中心主任陳峙仰指出,醫院從民國70年至今共累計4萬筆痛風患者資料庫,分析痛風發生年紀顯示,民國80年以前都是50、60歲男性、民國80年以後則降到30歲、民國100年時30歲以下患者漸增,近年來20歲的青少年族群也增加2成。才八歲 竟有罹患痛風!而他的門診中,竟有八歲童及十歲童因痛風而前去治療,經過了解才發現,兩名孩童皆有肥胖現象,且父親都有痛風的病例,十歲孩童則有天天喝含糖飲料的習慣。他說,痛風發生年紀下降到孩童或青少年,先天原因是遺傳,後天原因則是肥胖及飲食。特別注意的是含糖飲料,果糖經過人體內加工廠後成為普林,而普林是導致尿酸升高增加痛風發生的原因。 所以陳峙仰呼籲,痛風患者多半是,吃的好、動的少,屬中廣型肥胖身材,若有痛風出現不要忽略或覺得沒有疼痛發作就不理會,痛起來是一個警訊,因為痛風會合併其他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腦中風、高血壓、高血脂等,因此民眾千萬不可輕忽痛風症狀的產生。

男童得A型流感 發病一天半竟死亡!

男童得A型流感 發病一天半竟死亡!#男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對岸禽流感來勢洶洶的同時,本來就存在H3N2的A型流感卻讓一名新竹的男童在短短一天半內,就因病死亡。也提醒民眾在這忽冷忽熱的天氣裡頭,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發病一天半男童就死亡,也讓所有醫師極為詫異!根據平面媒體的報導,此名男童是在本月十日,原本還開心的上完了學校的社團活動,回家睡午覺之後,下午被媽媽發現出發燒的症狀,立即帶至診所看診服藥,隔天也向學校請假。十一日請假在家裡休息,本來中午還有力氣玩電玩與玩具,沒想到午休之後,下午四點出現全身顫抖與嘔吐等症狀,又送至診所進行流感快篩,被確認為A型流感,立即送至新竹馬偕醫院。男童媽媽說當日送男童到馬偕新竹醫院後,院方立即進行多項檢查,想不到卻在晚上10時左右接到電話,指男童已昏迷需要急救,12日凌晨0時多宣告不治,統計發病到死亡才短短一天半,不只家屬無法接受,醫師也非常訝異。而衛生署接獲通報後,目前已全面消毒男童的班級與接觸過的事物,也請心理諮商師輔導同學,但是林家從此失去一個活潑好動、常常陪著媽媽到學校擔任小志工的孩子,家屬短期之內真的很難接受。

真的喝太甜!國一男童竟得糖尿病

真的喝太甜!國一男童竟得糖尿病#男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拜台灣天氣炎熱所賜,「飲料文化」盛行,青少年同學們一口渴就來杯冰涼的含糖飲料,小心喝多了糖尿病就來敲門,兒童也不放過!一名年僅13歲的國一男童,身高162公分、體重竟達71公斤,含糖飲料天天喝,近幾月因感覺混身無力,經緊急就醫檢查後發現糖化血紅素飆高到12,確認罹患糖尿病。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經進一步了解,發現這名男童的父母親也都是糖尿病患,但罹患糖尿病並非僅遺傳造成,其實遺傳因素約佔兩成五,而有七成五是取決於飲食及運動!男童的父母放任他的飲食,漠視他的體重超重問題,不但不喝白開水,每天至少喝上1000cc的可樂及含糖飲料,才是罹患糖尿病的主因。洪建德說,含糖飲料主要是由糖及水構成,熱量高且無其它養分,每1㏄最少就有0.5大卡。當喝下數杯含糖飲料後,很容易就超過每日所需的熱量;如果1天2杯含糖飲料1000cc,1週可能出現水溶性維生素缺乏的症狀;連喝個3-4年,血糖會持續偏高,進入警戒期;若是長達10年天天喝含糖飲料,很有可能會罹患糖尿病。這名男童經過3個月治療後的糖化血紅素已經降到7;洪建德指出,門診中已見到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有不少是長期嗜喝飲料的人!據統計,在新陳代謝科門診觀察發現25歲以下的糖尿病患約略占了5%,表示糖尿病已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這名男童目前靠注射胰島素治療以及定期回診追蹤以控制病情,但洪建德還是特別提醒,糖尿病的治療是需要長期控制的,青少年的飲食控管以及運動的規律性,還是要靠全家人一起來從旁叮嚀與協助,效果才能更彰顯!曾有門診的糖尿病患可達到減藥甚至不用用藥的成功案例。(照片/記者廖詠琦拍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