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

3C網路使用 是控制誘惑的練習!

3C網路使用 是控制誘惑的練習!#網路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這年頭的父母,不免要經歷一段親子之間「手機大亂鬥」的時期,也就是,孩子極力爭取更多使用3C或手機的時間,但父母則需要做好把關的角色。先撇開網路上的各式內容不管,單就手機或網路使用這件事來談,「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每天開放使用多長時間?」、「使用時需不需要大人在一旁陪伴?」,這些問題真是有夠惱人的。即使你現在不去想,有一天孩子也會逼著你不得不面對。網路使用的控管,就是對抗誘惑的過程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表示,其實,3C產品或手機網路的使用,不單單只是可以用或不可以用的問題,我們需要把它看成是對抗誘惑的過程。為什麼?智慧型手機的設計,就是要讓你「愛不釋手」。當生活中的各種必須活動,以及全世界最有趣的事物,全被集中在一個小小螢幕中,大家當然拼命盯著看,誰還有空理會身旁的人呢?而當大人都難以抵擋手機的誘惑,大腦尚在發育中的孩子,更是無招架之力。因此,我越來越同意有些學校規定進校門收手機的政策,因為,誘惑管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眼不見為淨」——沒看到,就不會想起,心思就會放在當前重要的事情上(當然,這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大部分的「手機大亂鬥」都是發生在放學後的家庭時光中。孩子憋了一天沒上網,回到家瘋狂滑著手機,任憑大人怎麼勸、怎麼吼,都沒用——這樣的場景,你應該不陌生。特別是,如果你沒有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逐步鍛鍊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手機網路往往是佔上風的一方。 上得去,也要下得來在孩子手機網路使用的管控上,我們最怕遇到兩種狀況:第一、國中以前,家長認為孩子功課壓力不大,無限制開放使用,國中之後見學習大受干擾,這時才要規範,已經一發不可收拾。第二、國中以前,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該碰,嚴格禁止,上國中後甫解禁,就讓孩子網路吃到飽;孩子沒有從小練習,當然上去後就下不來。由此可知,面對手機誘惑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但是,怎麼培養?(一)小處著手—從孩子做得到的開始練習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孩子多大時,可以給他使用智慧型手機或網路?」這目前沒有固定的答案,但你不可能一輩子禁止孩子接觸,讓孩子成了原始人類。通常在幼兒園或上小學時,就可以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手機或網路世界。除了要幫孩子過濾及篩選網路內容外,更要規範孩子網路使用的時間,例如,從每天每次10分鐘開始。 事先規範:開放孩子使用前,先說好規則,請孩子時間到就要停下來。預告提示:時間快到前,如7分鐘時,預做提醒,讓孩子有心理準備為自己踩煞車,結束網路使用。 堅持停止:時間到時,務必請孩子停下來,原則上不能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溫和而堅定:若孩子不從,或因此大發脾氣,請父母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先同理孩子的感受:「我知道你還想玩」、「我知道不能繼續玩手機,你很生氣」,同時堅定地繼續要求孩子停止使用網路。 適時肯定:當孩子能做得到,在事先約定的時間內停止使用手機網路時,請不吝給予孩子大大的肯定;因為,這對孩子而言,真的不容易。越小的孩子,在使用網路的過程中,父母盡可能參與互動與討論;越大的孩子,只要確認孩子使用網路內容無不妥,便可以給孩子獨自使用的空間,或者在一旁陪伴就好。(二)逐步開放—依孩子年齡及自我控制能力漸次開放使用時間當孩子能夠一段時間(通常是以一年為單位)做得到在規範的時間內,結束手機網路使用,我們便能夠相信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此時,便是延長孩子手機及網路使用時間的時機了。每次延長5到10分鐘不等,通常需要與孩子事先充分討論,取得共識。如此,只要孩子能夠一段時間都遵守規則,確實做到「上得去也下得來」,父母就可以在新的年段,再多開放孩子使用手機網路的時間。請注意,一次增加一點點就好,以孩子能做得到的為原則;如果孩子停不下來,就請退回原來的使用時間,當然,這些規則事先都要說清楚。(三)反覆堅持—每天都做到,沒有例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在執行過程中,父母必須堅定立場,讓孩子知道不可能有例外。因此,不論晴天雨天、平日假日,甚至功課進步或退步,都要共同遵守規範。這時,最該避免的是,把上網時間與孩子的成績或學習表現掛勾在一起。如果你告訴孩子:「只要你功課進步,就讓你多上網一些時間!」,到頭來會變成,孩子威脅父母說:「如果你不讓我玩手機,我就不讀書了!」同理,父母也不可以因為任何理由,無故剝奪孩子使用手機網路的時間——要求孩子遵守規範,父母自己也得先遵守。如此,孩子便會清楚知道,每天他有多少時間能上網。這時候,父母若能與孩子討論以下兩個問題,將更能幫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該如何充分運用這段有限的上網時光?如果一直很想繼續上網,不想下線時,可以怎麼幫助自己踩煞車?從小讓孩子反覆練習的目的,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能夠擁有足夠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抵擋誘惑,知道什麼時候可以上線,什麼時候要停下來;什麼時候可以多上網一些,什麼時候連碰都別碰比較好。高品質的親子關係是避免網路沈迷的防護網單純把手機網路本身看成是個誘惑源,若能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便有能力抵擋誘惑,不至於讓網路主宰了人生。然而,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網路沈迷,時常反應的是生活中遇到困境、陷入痛苦之中,像是課業挫敗、同儕孤立、情緒困擾或家庭危機等。生活中若缺乏一定的成就感,也感覺不到被家人朋友接納與看重時,孩子便能輕易地在網路世界裡獲得慰藉,當然進得去同時出不來,而且越陷越深,這才是最大的問題關鍵。身為父母,我們大概很難幫助孩子掃除所有成長過程中會造成痛苦的障礙,但我們至少能盡力與孩子維持一段高品質的親子關係,這能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因挫敗而急速下墜時,穩穩地接住孩子,不至於陷入網路世界裡,不可自拔。

如何減少依賴網路社群?試試8大提案

如何減少依賴網路社群?試試8大提案#網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社會系學者川霍特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他透過臉書徵求了一千零九十五位使用者,平均三十四歲,86% 是女性,平均擁有三百五十個臉友,每天花一個多小時在臉書上。接著,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禁用臉書一週,對照組則持續之前使用臉書的方式,實驗前後皆進行線上問卷調查,包括:生活滿意度、情緒,以及臉書的使用型態。 臉書使用強度:從臉友數、每天看臉書時間、每日必看臉書、關掉臉書會覺得不捨等層面評估。 臉書嫉妒程度:接受大量社交資訊而引發社會比較心理,覺得別人見識廣、更成功、更快樂。 主動或被動使用臉書:主動指貼圖、更新動態、評論他人貼文,被動指多常瀏覽最新訊息、看朋友的照片、瀏覽別人的臉書頁。結果發現:禁用臉書的這一組明顯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較多正向情緒,仔細區分臉書使用程度,這效應出現在中度與重度的臉書使用者,對於輕度則沒有差別。此外,臉書嫉妒達中度到強度的人,也因禁用臉書而感到生活更滿意。被動的臉書使用者,更能從禁用臉書中獲得更好的生活滿意度。事實上,被動的臉書使用和負面情緒與想法是有關的。在社群媒體中的社交比較,雖然可能引發不太舒服的臉書嫉妒,但研究也指出,也可能激發自我進步的動機,引發正向情緒,特別是擁有自信心的族群。社群媒體中有相當廣泛的主題,從大自然、旅遊、藝術、食物、體育活動等,許多素材有著美學價值與想像創意,能帶來啟發,是一種動機狀態,感到能獲得更新、更好的機會,被喚起新的想法,刺激開始付出行動。良性的嫉妒(benign envy),雖然心裡有點不悅,激發良善動機去改變自我,成長進步,能夠愈來愈接近比較的對象,是一種同化的、向上的比較。相反地,惡意的嫉妒(malicious envy),則是出現敵意動機,要把比較對象拉下來,是一種對比的、向下的比較。不用擔心,我不是建議讀者從此關掉你的臉書,但「暫時」離開臉書七天,真的可以讓你耳目一新!張醫師的小叮嚀:如何減少依賴網路社群,並重新對話? 讓社群媒體成為你人際關係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是幫友誼加分的工具,而不是逃避互動的藉口。 花在與親友真實互動的時間,建議多於與網友互動。 寧可一次看臉書看個夠,別三不五時查看臉書最新動態,能降低憂鬱風險。 禁用臉書一週:你會有更好的生活滿意度,以及正向情緒,特別是中度至重度的臉書使用者。 青少年應遵循社群媒體使用的安全指引,並限制社群媒體的使用時間。 玩「手機塔」(cell phone tower)遊戲:到餐廳用餐時,請每個人把手機交出來,堆在桌子中央,手機響起時,最先去拿手機的人,必須幫所有人買單。 珍惜面對面互動機會,減少在朋友面前滑手機,對友誼最加分。 有重要事情盡量面對面討論,少用社群媒體溝通,容易造成誤解或口出惡言,對於溝通並無正面效益。(本文摘自/APP世代在想什麼/ 心靈工坊 )

網路交友「色」陷阱 自我防護停看聽

網路交友「色」陷阱 自我防護停看聽#網路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社群軟體日益興盛,網路世界讓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突破限制,容易產生「心靈相通」的感受。然而沉浸於網路交友時,小心隱藏於其中的危機。國民健康署呼籲青少年,網路世界存在不少誘惑和陷阱,應掌握「停」、「看」、「聽」3招,不要因為一時寂寞失去戒心,更要避免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下發生性行為,導致憾事發生。網路社群交友 自我防護3大招隨著網路媒體快速發展,青少年藉由社群網路交友的機率大增,亦可能透過電腦、智慧型手機等接受、觀看色情圖片或影片。根據國民健康署104年調查,高達70.5%的學生看過色情媒體,而看過色情媒體的學生中,91.8%的男學生及78.2%的女學生在15歲前就接觸到色情媒體;33.9%男學生及19.3%女學生在11歲前就接觸過,需要各界重視青少年使用社群網路的安全性。在網路交友的平台上,有些網友會營造出神秘形象,引起青少年興趣。但若在情感衝動下,發生不安全性行為,感染性傳染病或導致懷孕,使青少年求學規劃甚至生涯發展劇變。青少女過早懷孕也會對個人及新生兒的健康有負面影響。國民健康署提供青少年朋友,社群交友時的自我防護3大招:1)停/當感受到自己被對方吸引,但並不打算更進一步有肢體上的接觸時,尊重自己和對方的感受,要有勇氣為自己和對方喊停。2)看/多觀察網友的想法與談吐,理解對方與自己交往的動機。3)聽/勿聽信網友單憑隻字片語,平時留意資訊,注意交友的新加害手法,有助保有警覺性。青少年性健康資訊 可上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有青少年性健康煩惱疑問時,可上國民健康署青少年網站「性福e學園」中查詢:https://young.hpa.gov.tw。如有兩性交往、人際關係或身心健康相關問題都可在「諮詢特派員」提問,將由專業人員針對提問予以回復。提供青少年、家長及教師正確的性健康資訊及敎材查詢參考。

眼神交流多一點 有助提升信賴感

眼神交流多一點 有助提升信賴感#網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種情形,當你因為競爭不過雲端神秘的小三,而採取扼殺的非常手段,想要奪回主導權,無法認真面對你的競爭者優勢,這時候與另一半的關係,會陷入一種衝突、甚至激烈抗爭。許多的人會要求另一半在用餐時不要使用手機,在兩人相處的時間不要用網路。在那一刻只屬於彼此的時間裡,不要有第三者介入其中,這未必不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方法。網路世界造成家人疏離但是若未能配套,將導致更進一步的疏離,甚至導致對方的憎恨。我的確要說,許多人因為時間與生活都被網路佔據了,留給另一半的空間少之又少,讓兩個人的關係漸行漸遠,讓家庭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可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稍微地限制自己,在家庭互動的時間裡,能夠保留給另一半私人的時間、空間,家庭的這個組織,才不致於因神秘小三而支離破碎。這有賴於每個人的自制力與相互提醒;我擔心的是,有這麼一天,家,這樣的一個概念,最後會變成網路的一個附屬,要找家人,得上網去搜尋,這位家人流連忘返在哪?很多人會說:「現在的人,都可以多工處理不同的事情,一面使用網路,一面與家人互動,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你當然可能一方面在網路上聊天,一方面同時在與家人用餐,所以原本的兩人關係,就因為對方連結了網路,就從原本「點對點」的關係變成了「網對網」的關係。這樣的關係,素材變豐富了,資訊的內容變的更多元了,也可以了解另一半在不同面向,所呈現的各種不同角色與性格。學習新的人際互動技巧使家庭關係更穩固期待另一半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與你互動呢?妳也可以試著去尋找他在其他的關係中所呈現的樣子,然後和他所相對應的樣子,做學習,那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時代在改變,科技在進步,如果可以從網路中學到新的人際互動技巧,進而穩固家庭的關係,對家庭的成員來說,都是好事。如果有一天,發現當與另一半互相凝視的時候,已經覺得很陌生,妳還記得彼此的曾經有過的情有獨鍾嗎?研究發現,人與人互動的線索裡,看人的眼神是很重要的親密關係的來源,當你看到對方濃情密意的時候,腦中會分泌幸福感受的化學物質,也促進對方與你的進一步互動。而且從對方與你深情對望的眼神,完全能體會到眼睛會說話這件事;可以分別出他不同眼神的各種意思。好比發現,像是自閉症的人在眼神交會的這方面能力比正常人不好,因此,他們也比較沒有辦法有同理心。少了眼神互動等於少了信賴感我擔心的是,當使用網路作為溝通的唯一橋樑的時候,人們之間的眼神接觸就會越來越少,特別在伴侶的關係之間。如果深情對望的時間減少了,兩人的親密感就會逐漸地下降,無形中幸福就會越離越來越遠。而且因為少了眼神的互動,與另一半能夠易地而處,設身處地為另一半著想的能力也會逐漸地減少,這種種不利於家庭成員互動的方式,對於家人間來說,的確是一個隱憂。當家人成員中已經沒有辦法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時,那麼家庭這樣一個互相信賴、彼此維繫的平台,可能就會隨之瓦解。回歸家庭吧,好好看著你的另一半,深情萬千的凝眸一望,那怕是多一秒,就足以天長地久了。(本文摘自/SOS,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出版)

十歲前是關鍵!避免孩子3C成癮有訣竅

十歲前是關鍵!避免孩子3C成癮有訣竅#網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眼下,最快速找爸媽的方式,或爸媽想了解兒女在想些什麼的方法,都得從網路上的臉書、推特、line下手時,不會滿無奈到悲哀嗎?以後的孩子,還能懂什麼是「共享天倫」、「身教重於言教」嗎?對父母親的印象呢?渴望親情的孩子,有人會在網路上尋求他想要的爸媽,看似懂他、會照顧他的哥哥姐姐。但是真的、誰也不知道他所找到的虛擬爸媽或哥哥姐姐實際上會是什麼樣的網友?怎麼確定他虛擬認的爸爸會不會教他罵髒話、入歧途?會不會對他別有企圖?久而久之,這些慢慢長大的網路孤兒,他們還認自己的親生父母嗎?下班前,請區隔「角色扮演」很累,可以是個理直氣壯的說詞,因為現實生活壓力真的讓爸媽很累,那怎樣才可以不累?如果剛開始,爸媽就設定家庭生活該有的樣子:一個父母親該教養小孩的生活模式,那麼自然而然,爸媽也就學會拒絕上司過多、過度的不合理要求。網網相連跟回家的工作、責任,也應該要設下防護網,避免「家破病毒」入侵到家裡來。我會建議,當父母親回到家的那瞬間,門口應該擺個鏡子,提醒爸媽照照鏡子,你的臉,應該要換成一張爸媽的臉,而不再是企業的優秀員工,這樣你的孩子才不至於變成3C橫行下,被掠奪親情的孤兒,才會展開雙手來迎接你回家當爸爸、當媽媽,而不是去迎接你隨手塞給他的手機或平版。累了嗎?在下班前,應該休息一下,把自己進入到另一個狀態,做一些情境的轉換,或許你應該喝杯咖啡,提振一下精神。身為父母親的確有很多公私角色,在家中必須要執行的任務,或者該說「為人父母的義務」:要當老師去輔導沒搞懂的功課、又要當爸媽去指正他不好的言行、又要當朋友聽他談談今天發生的事、要當大玩偶陪他玩樂。我敢說,這是一件超級複雜的工作、非常挑戰已經疲累一天後身心的負荷,這,絕對不會亞於父母在白天的職場辛苦。工作可以調整,可以跳槽,可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碰過了許多優秀企業高階主管,在事業有成之後,我問他們:「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曾經覺得最遺憾的?」好幾位都告訴我:「如果可以重來,我希望能夠多陪陪家人。」事業的成功可以為你帶來光環,可是教養的失敗,卻是整個社會都要承擔責任!而且孩子在行為的塑造、好習慣的養成,是有所謂黃金關鍵期的,通常在十歲以前。孩子如果還沒養成一個壞習慣之前,被糾正、教導的機會是很高的;可是一旦十歲以前他已經養成一些難以戒除的習慣,那長大以後,將是不太容易被治療的。我常常呼籲父母親/孩子在十歲以前要使用網路的時候,一定要有父母親在旁作陪,督導他們使用的方式、使用時間的長短,以及觀看的內容,孩子還沒建立正確價值觀的時候,藉由父母親的陪伴,可以學會如何正確使用科技產品。到了長大之後,他才能夠知道使用科技產品時應該注意什麼,該控制自己不要過度使用,或者被不良的網站所吸引。有些爸媽告訴我:「把電腦放在客廳,這樣子孩子在用的時候,就可以一面監督。」我覺得這也是個好主意。(本文摘自/SOS,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出版)

放下手機吧!研究:眼神有助加深夫妻感情

放下手機吧!研究:眼神有助加深夫妻感情#網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種情形,當你因為競爭不過雲端神秘的小三,而採取扼殺的非常手段,想要奪回主導權,無法認真面對你的競爭者優勢,這時候與另一半的關係,會陷入一種衝突、甚至激烈抗爭。許多的人會要求另一半在用餐時不要使用手機,在兩人相處的時間不要用網路。在那一刻只屬於彼此的時間裡,不要有第三者介入其中,這未必不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方法。但是若未能配套,將導致更進一步的疏離,甚至導致對方的憎恨。我的確要說,許多人因為時間與生活都被網路佔據了,留給另一半的空間少之又少,讓兩個人的關係漸行漸遠,讓家庭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可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稍微地限制自己,在家庭互動的時間裡,能夠保留給另一半私人的時間、空間,家庭的這個組織,才不致於因神秘小三而支離破碎。這有賴於每個人的自制力與相互提醒;我擔心的是,有這麼一天,家,這樣的一個概念,最後會變成網路的一個附屬,要找家人,得上網去搜尋,這位家人流連忘返在哪?很多人會說:「現在的人,都可以多工處理不同的事情,一面使用網路,一面與家人互動,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你當然可能一方面在網路上聊天,一方面同時在與家人用餐,所以原本的兩人關係,就因為對方連結了網路,就從原本「點對點」的關係變成了「網對網」的關係。這樣的關係,素材變豐富了,資訊的內容變的更多元了,也可以了解另一半在不同面向,所呈現的各種不同角色與性格。期待另一半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與你互動呢?妳也可以試著去尋找他在其他的關係中所呈現的樣子,然後和他所相對應的樣子,做學習,那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時代在改變,科技在進步,如果可以從網路中學到新的人際互動技巧,進而穩固家庭的關係,對家庭的成員來說,都是好事。如果有一天,發現當與另一半互相凝視的時候,已經覺得很陌生,妳還記得彼此的曾經有過的情有獨鍾嗎?研究發現,人與人互動的線索裡,看人的眼神是很重要的親密關係的來源,當你看到對方濃情密意的時候,腦中會分泌幸福感受的化學物質,也促進對方與你的進一步互動。而且從對方與你深情對望的眼神,完全能體會到眼睛會說話這件事;可以分別出他不同眼神的各種意思。好比發現,像是自閉症的人在眼神交會的這方面能力比正常人不好,因此,他們也比較沒有辦法有同理心。我擔心的是,當使用網路作為溝通的唯一橋樑的時候,人們之間的眼神接觸就會越來越少,特別在伴侶的關係之間。如果深情對望的時間減少了,兩人的親密感就會逐漸地下降,無形中幸福就會越離越來越遠。而且因為少了眼神的互動,與另一半能夠易地而處,設身處地為另一半著想的能力也會逐漸地減少,這種種不利於家庭成員互動的方式,對於家人間來說,的確是一個隱憂。當家人成員中已經沒有辦法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時,那麼家庭這樣一個互相信賴、彼此維繫的平台,可能就會隨之瓦解。回歸家庭吧,好好看著你的另一半,深情萬千的凝眸一望,那怕是多一秒,就足以天長地久了。(本文摘自/SOS,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出版)

胖到無法睡!宅男戒網路 成功甩73公斤

胖到無法睡!宅男戒網路 成功甩73公斤#網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47歲的林先生十多年前因為車禍韌帶斷裂,長期在家休養,且開始沉迷於網路,導致體重直線飆升,162公分的他,體重竟達151公斤,健康也大受影響,不只三高、心臟病纏身,甚至造成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胖到連居家護理師都看不下去,建議他參加減重班,在醫師及營養師的幫忙下,林先生靠著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順利減到剩74公斤!以為少吃就會瘦 反而越減越肥林先生說,減重之前,在公車上一個人要佔兩個位子、受到旁人側目,連回到位於三樓的家中都要休息好幾次才能爬完樓梯;做許多事情都力不從心,更不用說出門工作。曾經嘗試過要減肥,以為少吃就會瘦,而沒有增加運動量,結果不但效果有限,且很容易復胖,導致體重一直居高不下。過度肥胖的林先生,長期受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苦,甚至因為睡眠障礙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騎車恍神摔車,更擔心擔心晚上睡覺會一覺不醒;萬芳醫院復健科醫師林硯農表示,肥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重要因子,減輕體重有助改善。此外,現代人多依賴3C產品、網路,久坐少動的「靜態生活習慣」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沉迷遊戲導致活動量減少,則一整天消耗的熱量僅有1200大卡,遠少於於正常活動量的1800大卡。 拒當低頭族 一年減74公斤林醫師表示,呼吸中止-淺呼吸指數(AHI)可分為輕、中、重度三級,AHI指數30以上屬於重度,林先生體重151公斤時,AHI高達111.8 counts/hr,透過參加醫院的減重班,林先生學會培養運動習慣,每週運動180分鐘以上,包括慢跑、散步及跳有氧舞蹈等。除了運動外,林先生也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且真正下定決心,切斷家中網路,拒當低頭族,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從開始減肥的147公斤減到剩74公斤,腰圍也從原本的142公分減至目前88公分,睡眠呼吸中止的情況趨緩,血壓、血糖與尿酸的指數也有大幅改善。他表示,要減到60公斤才會恢復家中網路,可見其驚人意志力。

喝紅芭樂汁治登革熱?破解網路4偏方

喝紅芭樂汁治登革熱?破解網路4偏方#網路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登革熱疫情持續擴散,並造成數名病患因此死亡,許多民眾紛紛尋求偏方治療,然而疾管署表示,多數方法未經臨床試驗,無法證實對登革熱有療效,請民眾勿輕信;此外,《優活》也整理出4偏方,民眾別再傻傻照做!補充水分以白開水為佳網路流傳許多治療登革熱偏方,宣稱透過飲食登革熱變可不藥而癒,然疾管署表示,登革熱病程可分為發燒期、關鍵期與恢復期,即將退燒期間,容易產生水份滲漏情形,只要提供病患足夠的水分,矯正體內的缺水狀態,就會自行恢復。此次《優活》為民眾闢謠,整理出4大項謠傳的食療方式,如喝紅芭樂汁、山苦瓜燉田雞、西瓜汁以及退火茶飲等,民眾別再誤信傳言。1) 喝紅芭樂汁/感染登革熱的患者,會因發燒、血壓降低造成體內大量脫水,紅芭樂果肉中雖含60%水分,但只能幫患者達成補水的功效,並無法達成有效的治療。2) 山苦瓜燉田雞/網路流傳此方法可幫助血小板上升,然目前無實證論述其功效,建議民眾勿輕易嘗試。3) 喝西瓜汁/疾管署表示,甜份太高的果汁,恐會導致部分糖尿病患糖份控制不佳,以補充較不甜的果汁,或是白開水為主。4) 芥菜、番薯、紅糖/此3樣食材都具備退火功效,早期農家會將其煮在一起,作消暑用,但這些食物的退火功效對降低登革熱的高燒,完全沒幫助。登革熱無特效藥 補充水分是關鍵登革熱感染初期會有發燒、頭痛、肌肉或骨頭痠痛等現象,部分患者會感到食慾不振。此外,噁心、嘔吐、腹瀉等也是常見症狀,上述症狀都容易使病患因水分流失處於缺水狀態,是造成病患重症與死亡的重要因素。疾管署提醒,目前登革熱尚無特效藥及疫苗可用,這些治療偏方也未經臨床試驗證實對登革熱治療有效,請民眾勿輕易嘗試,如懷疑感染登革熱請務必就醫,並聽從醫師建議治療、服藥,多補充水分,以確保自身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