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症

脊椎微創手術 救骨鬆者腰椎管狹窄症

脊椎微創手術 救骨鬆者腰椎管狹窄症#腰椎管狹窄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雙下肢麻痛,造成行走困難已多年的70歲林女士,近日甚至已無力行走, 經核磁共振診斷為第4.5腰椎管狹窄症。林女士表示「其實多年前就有醫師建議手術,但擔心脊椎手術傷口過大造成術後肌肉疼痛,以及恐懼手術損傷神經而癱瘓,且有骨質疏鬆症,螺釘鬆動後又要再開刀,所以才忍耐多年。」醫師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目前最先進的「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術」,手術切口僅5-6公分,比傳統術式減少1/3,出血量也明顯減少,術後3天即可下床行走,5天後痊癒出院。新式脊椎微創手術 治療骨質疏鬆的腰椎管狹窄症臨床上不少與林女士有一樣心聲而決定隱忍的病患,因此錯過脊椎手術的黃金時機,等到症狀嚴重到無法行走才願意就醫處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陳晉瑋醫師表示,「皮質骨釘中線微創減壓融合手術」,是利用X光機透視輔助,可在較小的切口找到最適合的入釘點,進行骨釘固定及神經減壓。與傳統腰椎內固定手術相比,不僅手術操作方便且可改變釘道角度,與皮質骨接觸面積增大,可提供更強而穩的固定力量,減少骨釘鬆動及鄰近脊椎關節的破壞,特別適合骨質疏鬆的脊椎管狹窄症患者,以及曾接受過手術,又需要再次手術翻修的病人。此外,大幅減少肌肉組織的剝離及牽扯,讓病人術後提早下床活動,大大增加病人術後滿意度。陳晉瑋醫師提醒,微創脊椎手術的選擇因人而異,不同程度的退化性脊椎疾病,可選擇不同的微創方式,術前與醫師進行詳細討論,才能得到最滿意的治療效果。 

脊髓損傷傷友,依然可自我照護

脊髓損傷傷友,依然可自我照護#腰椎管狹窄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透過專業物理治療師及護理師,不斷推廣復健新觀念及最新的脊椎手術新知,增進傷友及家人長期照護的知能。脊椎內視鏡手術是治療腰椎症狀的新趨勢護理部主任陳孟春說明指出「脊椎內視鏡手術」是以微創切口,椎間盤安全三角區、椎間孔內外、椎間盤纖維環之外,清除突出或脫垂髓核和增生骨質,解除對神經根壓力,消除對神經壓迫造成症狀。其優點包括,手術創傷小、手術出血少、恢復快、療效滿意、瘢痕小、外形美觀、住院天數短及復發易補救等,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及椎間盤源性腰腿痛等症狀的治療新趨勢。腰椎損傷透過復健,依然可以重回職場徐佩萱組長及吳培瑜物理治療師分別表示,脊髓損傷的病例有三分之二位於20~49歲,發病率以 20~29歲為最高。目前脊髓損傷人數每年約新增1,000~1,200名案例。對於脊髓損傷者而言,重返職場代表重回生產力的生活,可減輕家人的心理壓力與經濟負擔。由於依統計脊髓損傷多發生於青壯年,因此讓患者脊髓損傷後術後,應儘早復健、居家日常運動、訓練肌肉力量,可以恢復最大身體功能、獨立生活,甚至近可能重返職場。 透過分享脊髓損傷傷友再重回職場的影片,藉此給予傷友們正能量,鼓勵他們別輕易放棄。同時籲請社會大眾一起加入守護脊椎的行列,保護脊椎的健康很重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