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

張蘭屢戰大S》如何當個好婆婆?呂秋遠列「10點」:別把媳婦當女兒

張蘭屢戰大S》如何當個好婆婆?呂秋遠列「10點」:別把媳婦當女兒#婆婆

近日,知名女藝人徐熙媛(大S)與前夫汪小菲鬧得轟轟烈烈,互告對方多起民事或刑事案件,連張蘭都開直播加入戰場護兒,更讓過去汪小菲「為什麼不和公婆住?」一說引發熱議。對此,律師呂秋遠也分享「好婆婆必做到10點」,要當一個「正常的」婆婆,其實重點在心態而不是做法。

婆婆逼健檢傳宗 準新娘婚前憂鬱症

婆婆逼健檢傳宗 準新娘婚前憂鬱症#婆婆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32歲的準新娘與愛情長跑十年的男友積極規劃婚事,預計購置小家庭套房,先享受夫妻倆獨處的甜蜜時光,暫無生孩子的規劃,但未來的準婆婆卻堅持媳婦一定要與公婆同住,並要求她結婚前先辭掉工作、專心在家準備懷孕,好讓他們早日抱得金孫。一開始準新娘只是柔性拒絕這些要求,希望婚後再從長計議,沒想到抱孫心切的準婆婆直接闖公司,要求她立刻遞出辭呈,並且在眾目睽睽下將她拖去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當準新娘向男友求助時,男友卻只勸她「以後我媽就是妳媽,照她意思做就沒事了」,要求自己女友以忍耐對待自己的媽媽,且默許事件的發生。孤立無援的準新娘因此食不下嚥、夜不成眠,面對婚禮籌備變得消極,也排斥他人對結婚的祝福,常常沒來由的暴怒或大哭,狀況長達兩個月,經求助精神科醫師後診斷為「婚前憂鬱症」。婚前憂鬱症影響準新人身心健康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現在年輕世代的婚姻觀趨向個人主義,與過去傳統的支配控制模式大相徑庭,當兩個不同世代因婚姻關係被迫交集時,就可能引發溝通衝突。在結婚前產生一種莫名不安、對未來迷惘的焦慮,導致睡眠障礙、食慾不振或情緒低落等憂鬱症症狀,因而稱之為「婚前憂鬱症」。建議可採婚姻協談合併藥物治療,透過專業心理專家採婚姻協談,讓雙方先找出問題源頭,再針對問題討論對應的策略,進一步探討彼此需求,及對婚姻生活訂定近、中、遠程的目標,雙方攜手達成。婚前協談7大要點 預習未來婚姻生活楊聰財醫師強調,經營婚姻是一輩子的事,若情侶之間有步入婚姻的計劃,建議遵循「婚姻協談七大要點」,討論出婚後生活可能面臨的各種情況與處理方式。若民眾因身心不適應而導致憂慮、焦慮等情形,嚴重影響睡眠或飲食者,建議可主動向專業醫師尋求協助。1、探討婚姻的意義:互相瞭解對婚姻的想法及結婚動機。2、學習與伴侶溝通:學習適當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以及肢體語言。3、瞭解婚姻角色:確認彼此在婚姻中的角色,討論出合適的相處模式。4、處理婚姻衝突:討論發生衝突時的處理方式。5、確認婚姻關係:討論婚後各自原生家庭的關係處理方式。6、釐清性與家庭計劃:釐清彼此性的需求及喜好上的差異,與未來生育的規劃。7、規劃經濟與職業:討論婚後在家庭經濟與個人工作上的想法,並擬定未來開銷管控模式。

家庭紛爭年長女性家暴面面觀 婆婆受虐情況知多少?

家庭紛爭年長女性家暴面面觀 婆婆受虐情況知多少?#婆婆

根據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統計,99年1月至11月的家庭暴力通暴案件總計有9萬7,154件,較98年增加1萬5,671件(增加19.23%),其中老人虐待(老人受暴)案件少於婚姻、離婚或同居關係暴力的57.07%、以及兒少保護案件20.87%,佔總案件3.13%,居於第三位。另外99年1月至11月家庭暴力「被害人」仍以女性居多(約佔75%),其中女性被害人以30歲至未滿50歲者佔近五成較多,老年女性並非受暴婦女中的多數。雖然年老女性受虐有逐年攀升趨勢,但畢竟屬家庭暴力類中的少數,因為長期以來存在著「婆婆們」是威嚴、嚴厲以及是婆媳關係中相對高位的迷思,於是許多婆婆受虐或是弱勢景況,並不容易獲得理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社工科主任董秀珠指出,家庭成員無可避免會為家庭方向主導意見不一有所衝突,尤其當家庭面臨重大壓力時,暴力也經常起於這樣的衝突脈絡之中。專門研究家庭暴力的學者Straus認為,單獨探討「暴力行為」並無意義,而唯有將暴力置放回當時家庭衝突、關係與生活脈絡,才能對暴力發生成因與防治策略有更好掌握與理解。婆婆受虐和常見的婆媳間三角習題困境有關嗎?董秀珠說,年老女性受虐衍生的婆媳三角,常有以下至少兩種形式:一種是兒子比較失能弱勢、婆婆長期以來給予很多照顧而無法放手,另外一種則是與前項相反的情況,婆婆反是長期婚姻失和、感情缺乏依靠、經濟不安全、情感脆弱等,相對為比較失能弱勢一方,兒子媳婦照顧婆婆無法鬆手。並且這婆媳三角的三方內心苦楚不同,比如兒子一方經常在符合家族期待與價值(孝順、光宗耀祖)中擔心失去媳婦支持,媳婦一方則常在做好媳婦與小家庭維護、追求自我間難以定位,婆婆則更常因小孩已然獨立(面臨空巢)、長期以來賴以自我肯定的母性角色任務不再,尤其當缺乏經濟資源與情感支持情況下,常難以走出自我。董秀珠表示,這三造都需要人生自我定位,比如如何兼顧好兒子與好丈夫角色,以及如何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活出生命第二村等等,在這原本就是高危機高壓力的生命階段,加上彼此間又有著實質上相互依存關係,可能衍生的關係衝突、個人怨懟,並從而產生暴力相向情況是可預期。Straus認為,家庭暴力的發生常是許多因素間環環相扣、交互影響結果,婆婆受虐情況除可能植基於上述難解婆媳三角,另外還能因為以下特殊因素、個人特質,以及立即生活導火線而引爆發生。她解釋,此因素常是暴力促發成因,例如精神疾病中,物質酒精濫用的個人,常在家庭關係壓力下引發出暴力行為。再者,如果家庭成員中有經濟困境、工作不穩定、或是職業地位不符預期等情況,也容易使個人常存著焦慮、憂鬱與敵意,而這些都容易成為點燃暴力發生的火藥。另外,暴力常也反應出個人面對壓力、負面情境的不良因應策略,而且人們常說「暴力可能一代傳一代」的情況,都說明家庭有時很不幸成為個人學習到使用暴力與接受暴力是可用的場域。家中年長女性的受虐,有時源自兩代間地位不相容或長期權力不均,兒媳一代可能仰賴公婆照顧庇護,但卻又敏感於在此關係中失去尊嚴與自主,於是暴力經常是宣示權勢、奪回主控權手段。而如果原本兩代間在上述矛盾情結之外,還存在越多意見歧異,越負向、仇視的意見表達溝通,則爆發衝突與暴力的可能性越高。董秀珠說,99年1月至12月,松德院區共通報有281件家庭暴力事件,其中老年病患或老年家屬(照顧者)遭受暴力的共有46件,佔總數16.37%,雖然仍舊不是暴力事件大宗,但由老年病患或老年家屬受暴情況,還是提醒人們醒思一些議題。在松德院區通暴家暴案件中,有罹患精神病的媳婦施暴於提供照顧的年老婆婆,不過絕大部分所通報的年長女性受虐事件,多數暴力是發生自她們患有精神病的兒女精神症狀惡化所造成,或是在與長期酗酒、勸告不聽的兒女拉扯當中遭受到暴力。另外也有少數年老精神病患者或是酗酒患者,遭到媳婦或兒女施暴,而細究暴力發生可能原因,常發現他們長期擔任照顧者的過程,容易無形中累積許多心情上與實際照顧問題無解的壓力,甚而已經誘發個人精神病理,如憂鬱、焦慮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