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調

思覺失調纏身 女妄想幻聽20年

思覺失調纏身 女妄想幻聽20年#失調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思思在20年前被診斷有思覺失調症,遭辭退工作,因心情沮喪,不願定期就醫,以致病情不穩定,多年來在醫院精神科反覆住院,病人及家屬均相當辛苦。直到6年前,他參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醫師花了很長時間與他耐心建立良好關係,每2週定期回診就醫,至今已未曾住院,生活踏實,家屬也安心許多。醫療給付有方案 治療後回歸正常生活大偉患有思覺失調症約15年,有嚴重妄想及幻聽、自傷的問題,常與家人衝突,也常反覆住院治療。直到近年參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醫師及個案管理團隊花了很多心力照護他的病況,並與社區復健中心密切合作,只要大偉當日未到社區復健中心進行復健,個案管理團隊就即時追蹤及關懷瞭解大偉的狀況,必要時也會到他家中輔導,以減少再度住院治療的次數。最近大偉病況相當穩定,甚至還參加職訓考試,逐漸回歸社會及正常生活。思覺失調是一種以社會行為異常和認知混亂為特徵的精神疾病,又稱為精神分裂症。健保署表示,99年起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思覺失調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鼓勵醫師主動積極介入,使思覺失調症患者能規則接受治療,提高思覺失調症疾病的醫療照護品質,並透過訂定品質指標及獎勵條件,使達標的院所獲得獎勵。這項政策推行至今,已有不錯的成效。需長期觀察鼓勵治療 提升病人生活功能健保署感謝歷年來參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的醫療院所,思覺失調症病人通常需長期持續就醫治療,健保署將持續推動及鼓勵醫療院所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加上病患、家屬、醫療院所多方面共同努力,及社會大眾更多的支持與接納,期盼持續提昇思覺失調症病人的生活功能、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並能降低社會成本。

少年罹精神分裂症 竟從十二樓跳下!

少年罹精神分裂症 竟從十二樓跳下!#失調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你知道什麼是「思覺失調症」嗎?思覺失調症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症,在台灣盛行率約百分之一,換句話說,我國民眾就有十多萬人罹患精神分裂症,且到發現病就診時,通常已經惡化到很嚴重的地步,如民眾發現自己的親人有妄想、幻聽、感覺有人要控制他時,千萬不要以為是神魔附身,很可能是罹患了精神分裂症,應及早就醫治療!少年罹精神分裂症 竟跳樓北市一名十九歲少年,在十五歲開始,老師發現他的成績開始一落千丈,上課無法專心,因此只好曠課在家,而經過媽媽的觀察,少年在家經常自己比手畫腳,若有所思,神情恍惚,且某天竟在幻聽出現的情況之下,從住家十二樓高往下一跳,所幸下墜之間,有物體能夠緩衝並無大礙,而目前經過治療,服用藥物之後,正在進行社會連結的重建。思覺失調症無法治癒 只能控制北市聯合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張祺康說,思覺失調症,已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目前並沒有藥物能夠根治,只能夠控制,且罹患此症之後,患者並不能完全痊癒,只能夠回復到勉強與社會連結的地步而已。他解釋,思覺失調症,患者會產生思考異常出現幻想、混亂思考等,及感覺異常出現幻聽語幻視等現象,在我國盛行率約百分之一,男性多於女性病因可能是遺傳基因而導致。患者初期會覺得有人想控制他的症狀,但在台灣的傳統文化,少部分的患者會被認為是被神魔附身,但其實是思覺失調症而引起。對此,張祺康呼籲,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在適當的藥物治療與精神復健下,病人能在社會的架構下生活,希望藉由民眾對思覺失調症的了解,讓我們更敞開心胸接納這群患者,提供他們更多幫助。

「走」出小腦萎縮症陰影 生命鬥士勇跨千萬步

「走」出小腦萎縮症陰影 生命鬥士勇跨千萬步#失調

小腦萎縮症的患者走路搖搖晃晃,兩腿微張,好似企鵝走路,他們甚至連說句完整的話語都非常吃力,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昨天舉辦「億萬步的愛」健走成果記者會,共600人陪60名病友走出來,共計超過1200萬步,小腦萎縮協會理事長黃玉春表示,雖然距離原目標仍有一大段差距,但病友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生命鬥士精神將永遠延續。(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藍色部位即為小腦) 走出來,對於這無藥可醫的疾病,也就是小腦萎縮症病友來說需要無比堅強的決心,病友們必須要以樂觀的心來戰勝疾病,走出陰暗的角落,也難怪當協會理事長看到眾多病友沒有因此放棄人生時,心中充滿了感動,根據小腦萎縮協會網站文章表示,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宋秉文說,小腦萎縮症不是單一種疾病,而是一大群症狀相似疾病的統稱,因脊髓及小腦功能失調的症狀,在我國衛生署的官方名稱又叫做「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宋秉文表示,小腦萎縮症,是因為小腦功能不良所引起,始得身體運動協調功能不良,包括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寫字字體不清晰、手部細緻運動不良以及步伐不穩,或因脊髓功能不良所導致的步態不穩等,發病的年齡在不同類型的小腦萎縮症稍有不同,一般而言,多半都是在青壯年,20至50歲之間,這群小腦萎縮症病友,在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志工的陪同之下,決定走出陰霾、走向人群,期盼社會大眾能給予他們更多正向的力量。小腦萎縮症無藥可治 務必產前篩檢避免遺傳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578要命的錯誤觀念! 拒做「氣切」恐延誤病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477神經退化性疾病基因治療困難多 馬偕醫師突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769

考試壓力大 男顏面神經麻痺

考試壓力大 男顏面神經麻痺#失調

21歲的賴同學正認真準備考研究所,沒想到繁重的壓力卻把自己壓垮了,竟然在8月初的某天早上醒來,赫然發現臉一半會動、另一邊卻不會動,不但無法自主臉部表情,笑起來的時候更是皮笑肉不笑的,若僅看臉部表情,彷彿自己是個很奸詐的人,讓他心情十分沮喪,當下除了求助神經內科的西醫治療外,他選擇用中醫針灸的方式治療因病毒引起的顏面神經失調,而在經過兩個多星期後的調養,目前臉部表情已恢復正常。中醫科主任黃中瑀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上稱為面癱、歪嘴風,是為中風一種,屬於中風中絡的輕症。普遍來說,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大多是病毒性感染,或是不明原因,使得供給顏面神經營養的血管血液惡化,形成神經失養,讓面部肌肉失調引起麻痺。有許多患者在睡一覺隔天醒來,便覺得臉麻眼歪的症狀發生,並且在三天內顏面神經麻痺的程度會到達巔峰,在發病前,則是經常會有感冒的類似症狀,部分患者同時會出現耳垂後下方或下頷角後有疼痛現象。延伸閱讀「針灸喬回嘴歪臉斜」: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966

睡的不好嗎?心理師教你如何睡好覺

睡的不好嗎?心理師教你如何睡好覺#失調

現代人壓力大夜晚睡不好,往往連帶影響到白天的工作表現。臺北市衛生局與政治大學睡眠實驗室楊建銘教授合作,將於6月24日到8月5日在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辦理「好眠團體」,針對因心理困擾造成睡眠問題的民眾提供科學化的團體課程。好眠團體的協同帶領者詹雅雯心理師表示,入睡時間大於30分鐘,入睡後夜間醒來時間大於30分鐘,及輔以睡眠效率(實際入睡時間/總躺床時間)低於85%,是睡眠醫學專業判斷是否沒睡好的依據。而一週三天以上,持續一個月以上符合睡眠困擾的情形,已達到急性失眠的狀況;如睡眠困擾持續1到6個月或更長,就可能屬於慢性失眠的問題。而根據臺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在臺灣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民眾,即至少600萬人有睡眠障礙,其中慢性失眠,也就是入睡需要30分鐘以上,失眠超過1個月的人口就高達250萬。因為睡眠不足,一個人的警覺力、注意力、記憶力與判斷力會減低,造成學習效果差或工作反應慢;也容易導致身體免疫功能失調、內分泌不平衡,成為身體健康的隱憂。政大睡眠實驗室楊建銘教授表示,近10年來睡眠醫學發展快速,運用認知行為治療(CBT)理論,好眠團體的帶領者就像教練一樣,找出影響個人睡眠失調的原因,並進一步調整與促進個人睡眠品質。心理師將現場說明「睡眠日誌」的使用。好眠團體中會教導民眾對睡眠機制與失眠病因的正確認識,以DIY方式進行自我狀況評估,並學習以正向信念取代原先錯誤的睡眠觀念;教導行為上維持調整個人的生理時鐘,及學習放鬆技巧來協助改善睡眠狀況。參與的民眾若經評估,且本人同意接受研究測量,將安排至政大睡眠實驗室使用睡眠儀器進行夜間多頻道睡眠檢查(Polysomnography),利用活動腕表(actigraph)進行睡眠中的生理或行為監測,以徹底了解嚴重睡眠困擾者的睡眠品質。衛生局進一步說明,好眠團體基本上適合因情緒或短暫身體不適造成之急性失眠者,如果因疾病造成之慢性失眠,或已造成個人重大痛苦,或損害社會、職業功能表現,則建議民眾應尋求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門診治療,再由醫師評估轉介心理師的諮商及衛教進行睡眠習慣及認知、生活形態的調整。好眠團體報名到5月31日,目前尚有餘額,額滿即停止受理報名。請有睡眠困擾民眾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網址http://mental.health.gov.tw/,下載報名表單傳真(02)3393-6588,或電洽(02)3393-788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