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時

暴飲暴食不節制 胃食道逆流恐上身

暴飲暴食不節制 胃食道逆流恐上身#定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冷颼颼的天氣裡,來鍋熱騰騰的麻辣鍋,無非就是冬季裡的一大享受,若又加上餐後的咖啡、甜點,更是令人感到滿足,且隨著年關將近,尾牙聚餐、親友圍爐的機會多,民眾們更容易暴飲暴食,無法克制,因此醫師提醒民眾,在大快朵頤後,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可要多加小心,如果引發火燒心的症狀,可是非常不舒服。慢性咳嗽、氣喘 可能是胃食道逆流所引起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彥仁醫師表示,在吞嚥時下食道括約肌會放鬆,使食物進入胃,如果它在任何其他的時間開啟,胃中的內容物就會逆流到食道,導致引發各種不適情形發生,且加上現在愈來愈多人有胃病,尤其以胃酸逆流,胸口灼熱為典型的胃食道逆流更為常見,甚至有些慢性咳嗽、氣喘、睡眠問題等也是由胃所引起。情緒、飲食失調 都是造成的主因之一除了吃東西會引發胃食道逆流外,就連在壓力大等其他因素時也會發病,只是,在中醫學裡古時候沒有胃食道逆流的名稱,但症狀與中醫學上的胸痛、吐酸、噎膈等病症相似,且又加上病理機轉又多與肝、脾、胃三臟有關係。所以,中醫會把胃食道逆流的病因歸納為三類,第一是因為情緒問題引起的,也就是情志不調歸之於中醫的肝;第二是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感染,可歸之於中醫的胃;第三則是飲食失調、勞累過度等生活作息引起的,與中醫的脾比較有關係。三餐定時吃很重要 可避免胃酸侵害胃壁在治療方面,以中醫觀點來說,認為胃食道逆流常以虛證為主,表現多為胃嘈雜感、胸悶不痛、少氣懶言、便秘或便溏等症,所以,多以理中湯、四君子湯等,來恢復胃陽或脾陽。除了透過藥材治療,陳彥仁醫師表示,三餐的定時定量定性非常重要,身體有進食的生理時鐘,進食時間一到會自動分泌消化液,胃酸等,所以,最好能定時進食三餐,以避免胃酸侵害胃壁。

糖尿病年輕化 肥胖是主因 醫:高危險族群應定時測量血糖

糖尿病年輕化 肥胖是主因 醫:高危險族群應定時測量血糖#定時

(撰文:談雍雍)(圖片:優活健康網提供)(採訪諮詢: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沈峰志醫師)據衛生署統計,在2012年國人前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五位,顯示國人因糖尿病而死亡的比率確實居高不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即便接受治療也無法痊癒,但若不加以監控,則有可能導致併發症而死亡。國人一直將糖尿病的印象停留在只有老年人才會發生,殊不知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卻逐漸下降。 偏好含糖飲料、速食  糖尿病年輕層下降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沈峰志醫師表示,據糖尿病學會透過健保資料庫的統計發現,2000年小於40歲的患者約為4.9%,但到了2009年已增加至5.5%,顯示糖尿病患者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過去糖尿病患年齡多發病為40歲以上,但現在愈來愈多20多歲年輕人也患糖尿病,主要是肥胖所致。近年來受飲食西化影響,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喜好攝取速食、含糖飲料,提醒身體質量指數BMI若大於24就代表過重,應要小心。 除了肥胖,其他像是有家族史、高血壓、膽固醇偏高、三酸甘油酯過高、低密度膽固醇過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缺乏運動者等,只要符合2項危險因子都屬於糖尿病的高危險群。 血糖控制不佳  恐提早10年有併發症沈峰志醫師表示,曾收治一名30幾歲的年輕人,本身患者糖尿病患,但因為飲食及自我管理較差,導致血糖控制不佳,使得自身抵抗力變差,最後竟引發敗血症死亡。據糖尿病衛教學會2011年針對糖尿病患的自我管理控制統計發現,只有約3成的糖尿病患的糖化血色素低於7%的標準,顯示有在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的病患仍不高;而血糖若控制不佳,較容易提早產生併發症,如眼睛、腎臟等病變,恐會提早10年發生。因此,定期的自我測定血糖可做為糖尿病藥物調整及食物控制的依據,並可預防併發症的出現。但是要在何時測量血糖值呢?測量後的標準值又是如何?正確血糖測量●血糖濃度:1)空腹8小時血糖介於100mg/dL,飯後2小時介於140mg/dL,即為標準。2)若空腹血糖超過126mg/dL,飯後超過200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6.5%以上,連續兩、三天以上出現異常數值,且伴隨有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就要當心為糖尿病,其中糖化血色素是一個可知道過去3個月血糖的指標。●血糖測量時間:1)空腹血糖:次日早餐前即空腹8小時的檢測。2)飯後2小時血糖:每一餐吞下最第一口飯後2小時檢測。 但醫師也提醒在家利用血糖機所做的自我檢測,飯前「空腹血糖」恐會與醫院測到的血糖指數誤差約15%(根據ISO15197規定)。因為醫院是用全血分離過後的血漿做為檢測血糖標本,而病患在家扎針採集的是全血。但若家中血糖機測出的數值高於上述標準值,建議仍需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抽血檢查。然而,病患在家中進行測量血糖時,也需注意以下幾點是否有影響到血糖值的準確度,1)病患因採血過程疼痛,而不願天天定時採血;2)採血前對於手部的清潔是否徹底;3)採血用試紙是否過期、折到、受損及受潮;4)採血時所需的血液量足夠與否;5)血糖機在使用後的清潔與維護;6)是否定期校正。當監測的血糖值忽高忽低,甚至變化過大時,對於病患在病情、用藥及飲食上的調整有著不小的影響,因此,當病患進行自我監測時,切勿敷衍了事,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血糖控制+良好生活習慣   可避免成為糖尿病患研究發現,血糖高的人透過減重及飲食控制,3成5的人在10年內可避免進展成為糖尿病,但若完全沒控制血糖,約4成的高危險群會發展成糖尿病。因此,尚未發病但有糖尿病潛在因子的高危險群,若是能有血糖控制的觀念,並付諸改善,是有機會延緩糖尿病發病的時間,甚至不會發病成為糖尿病的患者。沈峰志醫師也呼籲民眾,預防勝於治療,生活習慣還是最重要,平時攝取均衡飲食,最好少鹽、少油、少糖、高纖,養成運動習慣、保持正常體重,早睡早起不熬夜、避免抽菸喝酒,才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根本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