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隨性白血病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長期存活率高 Bcr-Abl癌症基因表現定期監測是關鍵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長期存活率高 Bcr-Abl癌症基因表現定期監測是關鍵#慢性骨隨性白血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白血病中的一種,其主要成因為患者體內第9對染色體的一小段和第22 對染色體的一小段中發生了錯位對調,造成bcr-abl的異常基因過度表現,也就是醫學上所稱「費城染色體」,導致血液中不正常白血球不斷增生,在患者的身上,其白血球數量的增生可以高達到每毫升血液數萬到數十萬的狀況(正常血液中每微毫升約為4,000~10,000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張肇松醫師表示,患者務必遵從醫囑服藥且定期監測癌症基因表現,以達到長期緩解和疾病治癒的目標。此疾病臨床診斷上最大的依據,就是檢查病人的白血球是否帶有異常的費城染色體或bcr-abl基因的表現,並做為醫師使用標靶治療是否有效或是否要換藥的重要依據。目前分子學檢測(q-PCR)可以準確地評估病人體內易長基因表現的量,測出的異常基因表現越少,復發的風險則越低,長期存活率也就越高。目前國際共同的治療目標便是追求「完全分子學反應 (CMR)」,意即將癌症基因表現降至標準值的萬分之一以下,等同於血液中幾乎測不出其癌症基因的存在。張肇松補充,目前針對疾病的治療,有第一代以及第二代的標靶藥物,其中第一代口服標靶藥物雖可使患者的整體存活率達到近9成,但因其無法精準地瞄準癌症基因作攻擊,僅有約2成5的患者可以在3年內達到「完全分子學反應」;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可更精準的瞄準癌症基因治療,約有5成的患者可在3年內達到「完全分子學反應」,更可以降低近5倍的疾病惡化風險。此外,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也於今年7月由衛生署核准作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第一線用藥,預計將可造福每年約150位的新增病患。張肇松提醒,隨治療藥物的進步,治療成績及病患的生活品質已大幅提升,對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務必遵從醫囑,定期服藥方能達到長期緩解和疾病治癒的目標。

血癌曙光 醫師:二代標靶藥物成效佳

血癌曙光 醫師:二代標靶藥物成效佳#慢性骨隨性白血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種,俗稱「血癌」,目前全台約有1000多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主因是人體中第九對及第22對的染色體錯位,出現醫學上所稱「費城染色體異常」,使骨髓細胞製造白血球的功能出現問題,造成身體免疫系統出現異常甚至死亡。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血庫主任林增熙解釋,過去研究經驗顯示其發生原因可能與基因突變、輻射或化學傷害有關,治療血癌的方法已從過去的骨髓移植轉變成口服的標靶藥物治療,其中,二代標靶藥物在一線治療上成效比第一代藥物高出兩成,衛生署已在今年七月納入健保給付。針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方法,包含有口服化療藥物來減輕病情症狀,以及使用干擾素來達到染色體緩解的效果以及異體造血幹細胞的移植,但配對成功率仍低;直到約十年前第一代標靶藥物出現,可針對癌症基因進行攻擊並達到治療效果,大幅提升白血病患者的存活期。雖然第一代標靶藥物已突破過去治療模式,但仍有部份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副作用或抗藥性的情形,如腸胃道不適及眼皮水腫等狀況產生,嚴重時還必須被迫停藥。林增熙表示,衛生署核可的二代標靶藥物已於今年七月納入健保給付並於二線及一線使用,可大幅降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惡化速度,較舊型的藥物來說,二代標靶藥物可更加抑制癌症基因的表現,並快速幫助患者緩解症狀;另外,在一線治療效果上,二代藥物較舊一代藥物的血癌治療指標-「完全分子學反應CMR」(代表患者體內的癌症基因數幾乎偵測不到)多出兩成的良好反應;此外,在血癌治療後每三個月定期追蹤罹病基因,持續一年若都能達到CMR的程度或是部份染色體緩解,都較能掌握治療的成功機會。目前在臨床門診中約有2-3成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會選擇使用二代標把治療藥物,其中不乏是在接受第一代標靶治療藥物後出現副作用或抗藥性的二線治療患者。林增熙強調,雖然目前針對癌症治療的藥物日新月異,提醒民眾還是必須遵循醫囑按時服藥、定期追蹤以及適時與醫師溝通病情,才能打造最適合自己的癌症醫療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