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無套」真刺激?台灣日增二名年輕愛滋病患

「無套」真刺激?台灣日增二名年輕愛滋病患#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爸媽的可能不知道,孩子的生活其實很「精彩」!根據疾管局的統計,截至8月18日止,愛滋病確認感染者就有1405人,其中24歲以下的感染者佔三成,平均每天有近兩名年輕族群確診感染愛滋病毒。而長年推動愛滋病防治的團體「台灣愛之希望協會」秘書長、同時也是成功大學護理系的副教授柯乃熒指出,近兩年學生族群受網路交友、娛樂性藥物影響,感染人數大增,不分性別、性向,年齡都持續下修,成為防治一大警訊!為什麼說孩子的生活很精彩呢?柯乃熒指出,臨床上發現,許多感染愛滋病的學生來自一般家庭,「危險性行為」是主要的感染途徑。但感染學生的家長會質疑,「小孩每天的生活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怎麼會得愛滋病?」。對此,柯乃熒表示,有時候孩子說去找同學,可能是跟網友見面;說去住同學家、露營、逛夜市,其實是去夜店;而家長並不清楚孩子到底去了哪裡,交往、玩樂的對象是誰。而過去民眾的刻板印象,認為只有小混混、壞小孩才跟毒品、未成年性行為有關係,其實感染的學生中,不乏家教甚嚴、家境富裕或明星學校的學生!柯乃熒分析,年輕學子性生活活躍,愛玩、也愛嘗試新鮮事物,再加上網路交友及娛樂性藥物、酒精及安非他命的催化下,很容易因為一時性致高昂,無法堅持使用「保險套」,增加性病及愛滋病毒感染的風險。愛之希望協會社工吳孟姿也指出,目前正值暑假,老師、家長鞭長莫及,年輕族群去夜店、KTV或音樂祭等娛樂場所機會更多,不但易酒後不戴套「嘿咻」,更可能以搖頭丸等娛樂性藥物助興,讓他們暴露在感染愛滋病與性病風險。依據往年經驗,開學後心情沈澱,開始警覺、擔憂染病,預估九月、十月學生匿篩、諮商的人數會大增。要怎麼避免孩子受到愛滋病的威脅?愛之希望協會理事長潘純媚指出,青少年的愛滋感染及用藥問題,需由家庭、學校及社會共同關心努力。青少年的父母親需重新體認,由網路、藥品及性交織而成的社會中,青少年全身而退的難度,除應提供正確的性教育及專業陪伴,更應引導孩子們重視身體自主權。而柯乃熒則呼籲家長,多瞭解孩子的生活、交友、感情起伏,不要避諱談「性」,若知道孩子有喜歡、交往的對象,務必提醒要做防護措施,保護自己與別人,不但避孕、避病,也是尊重。圖:台灣愛之希望協會及藝人Janet共同呼籲,多瞭解孩子的生活、交友、感情起伏,不要避諱談「性」,應給予正確觀念。(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影音新聞請參閱 http://youtu.be/DQWkYMiBWlo。

愛滋不可怕!醫師破解必知五大迷思

愛滋不可怕!醫師破解必知五大迷思#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愛滋病在20世紀之初,被喻為「世紀黑死病」,許多民眾對愛滋病的了解,多受到電影劇情或網路資訊的影響,認為這是一種絕症、這種病沒藥醫或愛滋病很容易傳染別人,錯誤的觀念甚至也讓許多患者不願意就醫治療。不過醫師指出,這些全都是迷思,並要民眾了解,愛滋病其實不可怕!現代醫學進步,如果愛滋病患者願意接受治療,並且長期、規律的服用藥物,雖然目前還不能根治愛滋病,但體內的愛滋病毒卻能受到控制,日後的檢查也幾乎「零檢出」。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謝思民指出,有些民眾對愛滋病的觀念還停留在2、30年前,認為愛滋病是絕症、愛滋病只發生在男同性戀者、愛滋病容易傳染,甚至有感染者以為治療愛滋病的藥物有很多副作用、一旦開始服藥就終身不能停藥等等。不過謝思民醫師強調,民眾從電視劇情或來源不明的網路資料吸收到的資訊,有些觀念其實都是錯誤的迷思。‧迷思一:愛滋病會是絕症嗎?許多人認為,罹患愛滋病就等於得了不治之症。對此,謝思民醫師指出,在某些缺乏藥物的地區,愛滋病毒可能是致命的感染症。不過以台灣而言,現代醫學發達,治療藥物的水準與國際同步,感染者只要長期、規律的服用藥物,愛滋病其實是一種「可控制的慢性疾病」。根據統計,規律服藥的患者,在3至6個月後,體內的病毒數幾乎「零檢出」,且抵抗力明顯回升。而感染者可長期保持在健康的狀況下,繼續工作以及擁有正常的生活品質。‧迷思二:只有男同性戀者容易得到愛滋病?長久以來,同性戀者飽受外界的誤會,某些宗教甚至直指愛滋病就是懲罰同志的疾病。對此,謝思民醫師表示,只要有發生過危險性行為,或者是和他人共用針頭等行為,就有可能感染愛滋病,並非只針對特定族群。雖然根據臨床統計,男同性戀和異性戀的人感染愛滋病的比例約為2比1,但醫師強調,愛滋病的感染早已跨越性別的界限,不論男女老少,同性戀或異性戀,皆有感染的風險。此外,現在網路發達,加上性觀念開放,國內感染者有逐漸年輕化的現象。臨床發現,每25個愛滋病感染者就有1人年齡小於20歲,所以愛滋病議題並非小眾議題,而是需要全民共同關心。‧迷思三:愛滋病毒很容易傳染?謝思民醫師表示,愛滋病毒的傳染途徑幾乎只發生在「大量的體液交換」或「長時間的黏膜接觸」,如不安全性行為、共用針頭、母體垂直感染或輸血等等。其實,愛滋病毒的傳染性很低,無法經由朋友、親人間的一般接觸或飛沫傳染。此外,醫師特別提醒,民眾不應對愛滋議題漠不關心,又或者是有無謂的恐慌。‧迷思四:愛滋病藥物副作用很大,服用後會很不舒服?謝思民醫師指出,初期抗愛滋病的藥物的確有很多副作用,且每天頻繁的服藥也造成感染者很大的困擾。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的藥物僅可能造成輕微的黃疸、頭暈、水便或脹氣等不適,多數患者能輕易適應,且每天只需要服藥1至2次,在藥物的方便性及耐受性已大幅提升。醫師比喻,愛滋病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且服用的藥物甚至比高血壓的患者用藥還少,感染者不應過度擔心而放棄治療的機會。‧迷思五:一旦開始治療,就要終身服藥嗎?謝思民醫師表示,臨床發現,許多患者認為一旦開始接受愛滋病的治療,就要終身服藥,因而萌生「反正早吃晚吃都一樣」的想法,因此延誤治療。醫師指出,雖然抗愛滋病的藥物必須要長期規律的服用,但不代表要終身服用。醫師表示,現在有許多根治療法、預防疫苗及特殊治療方法都在積極研發中,感染者只需在醫師評估需要開始治療時,不要害怕及逃避,藉由藥物來幫助身體回復健康。最後,有許多人會問醫師,是不是當出現什麼症狀的時候,就應該擔心是罹患愛滋,盡快求診呢?對此,謝思民醫師表示,愛滋病發病前最大的病徵就是「沒有病徵」。也就是說,罹患愛滋病會有相當長的「有病無症」期,且每個人病情展現的形式不同,有人是皮膚出現莫名紅疹,或免疫力低落等等,不能用病徵判別是否罹患愛滋病。因此,醫師建議,只要有從事過危險性行為或其他有可能罹患愛滋病的行為(如共用針頭、曾接受輸血等),就應該積極主動篩檢,以及早發現、診療。圖:過去許多人認為男同志是罹患愛滋病的高危險群,但醫師指出,這是常見的迷思之一。(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影音新聞請參閱 http://youtu.be/DQWkYMiBWlo。

Janet心疼愛滋友人 呼籲正視愛滋議題

Janet心疼愛滋友人 呼籲正視愛滋議題#台灣愛之希望協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台灣愛之希望協會本(20)日舉辦「 Fearless 愛無懼 無懼愛滋」記者會,邀請藝人Janet(謝怡芬)擔任公益大使,呼籲全民一同重視愛滋議題,進而了解、免除心中對疾病的恐懼。會中,Janet分享自己和愛滋友人的親身經驗,認為有很多愛滋感染者心中有很多話其實不敢說出口;而愛之希望協會也提出五大呼籲,希望能協助民眾保護自己和親愛的人遠離愛滋病的威脅。Janet表示,日前和朋友一同出國旅遊,但因故行李托運出了問題,使一群人不能如期拿到行李。其中一名男性友人,晚間的時候到Janet的房間請她協助向航空公司溝通,看能不能盡快拿到行李,經Janet追問,友人才承認自己罹患愛滋病,必須要服藥。說到這裡,Janet不禁難過流淚,認為身為最好的朋友,也不能及時了解、安慰愛滋感染者的友人,想必社會上有更多愛滋感染者心中有很多話,但說不出來。Janet接受訪問時指出,其實愛滋病患者面臨最大的問題出在「教育」。Janet表示,去夜店玩、開Party並非不可以,但應該有人教導孩子怎麼保護自己。不過,以台灣的民情風俗,只要提到和「性」有關的問題,孩子和家長只能乾瞪眼。Janet指出,過去在美國求學時,年僅十歲學校就教每個人怎麼使用保險套、怎麼保護自己。而台灣愛之希望協會理事長潘純媚指出,年輕人感染愛滋病的比例越來越高,當務之急是要有正確的教育及灌輸孩子自我保護的觀念,因此提出五大呼籲。愛之希望協會呼籲給個人都要「愛自己」,要有掌控身體的自主權,不發生一夜情、無套性行為;「愛配偶/另一半」,每個人都應該維持單一性伴侶、不偷吃、定期檢查,保護自己及另一半的身體健康。另外,愛之希望協會也提醒家長、教育單位,應善盡教育之責,不要迴避孩子有關「性」的問題,提供孩子保護及正確的性觀念,必要時求助專業團體的支援及協助。至於已被感染愛滋的感染者,愛之希望協會呼籲務必要盡快就醫,配合醫師的治療,不自行中斷用藥或放棄;此外,社會大眾也應以關懷取代排斥,身旁的朋友更要鼓勵其積極治療。圖:藝人Janet(謝怡芬)擔任公益大使,說到自己和愛滋友人的親身經驗,忍不住難過落淚。(照片/記者陳茂軒攝)影音新聞請參閱 http://youtu.be/DQWkYMiBWlo。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