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病毒株

新冠肺炎秋冬恐再爆發,醫提醒除高危群,「這類對象」更需施打疫苗防護

新冠肺炎秋冬恐再爆發,醫提醒除高危群,「這類對象」更需施打疫苗防護#XBB病毒株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疾管署預估新冠疫情會在明年1月中下旬升溫達高峰,屆時每日將新增1萬8千例至2萬例。政府目前已開放6個月以上全體民眾免費施打最新變異株新冠疫苗,醫師也呼籲民眾應儘早接種疫苗獲得保護力。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醫師表示,雖然診間目前尚未觀察到新冠肺炎的個案有顯著上升,但其實是因民眾警覺心逐漸放鬆,主動篩檢的意願下降,因此不少隱藏個案都被忽略,很多民眾對於確診輕忽,加上請假麻煩,乾脆不回報。 秋冬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更厲害的變異 林應然醫師說明,現在的病毒株以XBB為主,它的特色是高傳染力,但因症狀像感冒,讓民眾降低警戒習以為常;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秋冬不見得仍舊是這個狀況,新冠肺病毒可能朝向更厲害的變異方向也相當有可能。 根據疾管署統計,新冠肺炎單周的併發症通報是流感重症的6~10倍,高風險族群像是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共病者、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更要注意。林應然醫師說明,以往沒有疫苗時,病毒也比較厲害,讓一些確診年長者血氧變得相當低,不僅導致呼吸困難,也無法入睡,相當危險。雖然目前已經有抗病毒用藥可用,但施打疫苗仍舊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頻繁出國者更應施打最新疫苗再出門 今年秋冬季節疾管署提供多種公費疫苗,林應然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都要施打,如果需要頻繁出國者,不論是商務或者是以旅行為目的更建議要先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由於新冠肺炎病毒變化大,在國外染疫的機率也高,萬一在國外身體不適,反而更難處理。 林應然醫師提醒,千萬不要以為確診後就不會再感染,即便當下有抗體但也無法持久,六個月後抗體就會慢慢下降,不少民眾甚至二次、三次確診。林應然醫師說明,有些疫苗是終生受用,但新冠病毒會一直變異,因此才要持續施打,他也建議若有新疫苗都應持續補充施打,才能確保有較完整的防護,也更能保護家中的長者或孩童。 新冠肺炎疫情在冬天都會較為嚴重,林應然醫師認為,除了施打疫苗,日常保健如維持運動習慣、睡眠充足也相當重要,另外戴口罩勤洗手的動作仍不能忽略,目前秋冬呼吸道疾病眾多,像是新冠肺炎、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如果身體有不適就要盡快看醫生,讓醫生對疾病做正確的判斷才能正確有效的治療。 (圖/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林應然醫師)  

新冠像感冒不嚴重?台大醫:病毒不斷變異,現已全民公費施打,因應入冬大流行應盡快補打疫苗

新冠像感冒不嚴重?台大醫:病毒不斷變異,現已全民公費施打,因應入冬大流行應盡快補打疫苗#XBB病毒株

隨著冬天即將到來,疾管署指出COVID-19恐在12月達到高峰,但診間卻有不少年長者詢問醫師有打過疫苗是否可以不用再打?台大醫師提醒,免疫力低下族群仍有一定程度的重症風險,施打疫苗後的發燒與輕微疲勞都屬正常反應,建議還是要施打COVID-19疫苗才能做好防護。 台大醫院副院長黃國晉醫師表示,COVID-19目前XBB病毒株表現的症狀與感冒相似,一開始會發燒,接著喉嚨痛、肌肉痠痛、流鼻水,再來就會發展到咳嗽的階段,近期門診就有碰到新加坡回台的商務旅客,就醫表示有發高燒、流鼻水、下半身肌肉痠痛現象,一直覺得是感冒,驗了才知道是COVID-19。 黃國晉醫師說明,COVID-19沒有停過,門診也一直都有零星個案,但民眾因為自我篩檢比例降低很多,往往到門診才知道確診。其實COVID-19持續在社區中流行,若有類似感冒症狀,建議先在家篩檢,就醫也會比較清楚診療方向。 多種病毒正在流行防疫不可鬆懈 目前民眾對防疫較為鬆懈,紛紛報復性出國,甚至也都不戴口罩。黃國晉醫師擔心在疏於防護的情形下,加上冬天又是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期,恐怕會帶來COVID-19感染的另一波高峰。 目前除了新冠肺炎以外,流感、腸病毒等也都在流行,且不論大人或是孩童都可能被感染,特別是心肺功能比較差、糖尿病、腎臟病的慢性疾病患者,或是BMI高於30的族群,由於免疫力較弱,重症、死亡率都比較高,在面對免疫債的威脅下,建議所有的疫苗都應施打,平時出入公共場合時,也要維持戴口罩習慣並多清潔手部。 黃國晉醫師說明,目前最新的COVID-19疫苗,都可以與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同施打,施打疫苗後輕微發燒、倦怠都屬正常範圍。如果之前打疫苗後副作用較明顯,或者是有嚴重反應如掉髮、心肌炎等,可以進一步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防疫策略。 施打最新疫苗才能因應目前流行的病毒變異株 黃國晉醫師強調,以目前防疫策略來說,施打疫苗仍舊是好處多於壞處,也可以提供比較有效的保護。除了接種疫苗,平時也要維持均衡飲食習慣,多攝取生鮮蔬果與補充足夠蛋白質,若想要補充營養品,慢性疾病患者要與醫師討論再決定,另外多培養運動習慣,也建議盡量在空氣流通處進行,睡眠要充足、不熬夜,適時排解壓力。 COVID-19病毒變異快,一旦施打疫苗超過3個月抗體就會慢慢下降,而最新疫苗能夠因應現今的病毒類型,這也是疾管署呼籲持續施打的原因,黃國晉醫師建議除了慢性病族群,家中有年長者或是免疫力較為低下的對象,都可以施打疫苗來保護家人。 (圖/台大醫院副院長 黃國晉醫師)

「暑假防疫太鬆懈,秋冬新冠肺炎恐再起」醫:全民打疫苗才能防12月高峰

「暑假防疫太鬆懈,秋冬新冠肺炎恐再起」醫:全民打疫苗才能防12月高峰#XBB病毒株

疾管署自9月26日起宣布分3階段開打COVID-19最新疫苗,事實上從10月上旬開始,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從原先認為的「低點」已漸漸升溫,根據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的觀察,9月時長照機構已有群聚感染事件,醫院端住院或陪病者感染人數也有增加跡象,如果不趕緊預防,恐怕秋冬會迎來一波新冠肺炎高峰。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醫師表示,從過去4年的經驗可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每3~6個月都會有高峰與低峰,美國8月就已經開始升溫,疾管署近期也首度發布疫情略有微升,但其實在醫院端、長照機構都有發現群聚感染變多的跡象。 抵抗力較差者不僅病毒壓不下來,既有疾病也更嚴重 陳宜君醫師說明,據5、6月門診觀察,民眾當時若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都還會自我篩檢,但暑假之後似乎心態上變得鬆懈,身體健康者會覺得染疫「就像感冒」會自己好,但疏忽可能傳染給家中抵抗力較低者像是長輩或孩童的可能性。目前看到較為嚴重的情況是,一些免疫不全、低下或者是癌症等患者,由於無法清掉既有的病毒,一旦染疫不僅症狀嚴重,也讓原本就有的慢性疾病變得更難治療。 目前台灣確診總數已破1千萬例,陳宜君醫師強調,國際上研究都指出,無論是感染新冠肺炎,或施打疫苗,3~6月後保護力就已慢慢下降,這本來就是冠狀病毒的特性;另一方面,目前新冠肺炎的XBB病毒株又有免疫逃脫特性,即便很多人年初都有打疫苗,但現在流行的病毒株已經不同,仍舊有必要再追打最新疫苗。 最新疫苗因應病毒株設計,防重症也減少「長新冠」症狀 陳宜君醫師解釋,新冠肺炎的疫苗已發展為像季節流感疫苗一樣,會因應最新流行的變異株所設計,在效果上不僅可預防重症與死亡,如果完整施打,保護力可長達1年。目前秋冬季節正是呼吸道病毒流行的高峰期,從以往經驗更發現如果流感與新冠肺炎雙重感染,重症與死亡機率都會提高,儘管新冠肺炎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但多重病毒雜夾,會提高醫師判斷的困難度,假如沒有在黃金時間內內給藥,仍舊會影響治療效果;且多重感染不僅會發生在高危險群,一般民眾只要抵抗力降低,同樣也有可能中標。 另一方面,確診民眾中有4成自認有「長新冠」症狀,陳宜君醫師表示,很多個案確診後都持續有非典型症狀,但她認為不見得是染疫本身的症狀,而是病毒可能改變免疫力讓潛在疾病發作,特別是原來就有疾病者會更嚴重,民眾有這樣的疑慮一定要透過醫師評估找出原因做最適合的治療。 陳宜君醫師呼籲,施打疫苗也證實可減少「長新冠」症狀,疾管署宣布預防秋冬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峰來臨前,只要是6個月以上的民眾都應接種疫苗、更新抗體。她建議不只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要打疫苗,只要是對健康有疑慮,或站在保護家人的立場都應接種,透過全民施打疫苗,才能真正有效避免疫情的再次高峰。 陳宜君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 國家衛生研究院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合聘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 國際人類暨動物黴菌學會副會長

「不是關在家就沒事」糖友阿伯忽略居家感染風險差點喪命

「不是關在家就沒事」糖友阿伯忽略居家感染風險差點喪命#XBB病毒株

儘管COVID-19疫情稍歇,但對慢性疾病患者或年長者來說一刻都不可鬆懈。一名65歲罹患糖尿病的伯伯,只打過2次疫苗,因為擔心副作用不想再打,想說不要出門就沒事,結果被外地返家探親的小孩傳染,竟快速轉為重症而進加護病房。 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醫師表示,這名患者因為本身有糖尿病問題,加上長年抽菸、肺部功能不佳,一染疫後症狀就快速惡化得送急診,幾乎快到呼吸衰竭的狀況,後來住進加護病房,花了非常多時間才終於讓病情穩定。 為了因應COVID-19的變異株,政府準備最新的新冠肺炎疫苗給全民接種,陳宏麟醫師表示,新的病毒變異株儘管以輕症為主,但由於該病毒傳播力極強,若家中有年長者或是免疫力低下的族群,還是要施打疫苗來保護家人。年長者也千萬不要有「關在家就不會染疫」的錯誤觀念,這名轉重症的糖尿病患者就是一例,如果有施打疫苗,就能降低重症的發生率。 距上次接種疫苗超過12週就應補打 XBB病毒株變化性高,陳宏麟醫師認為透過全民施打來提高疫苗覆蓋率還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他提醒,距離上一次疫苗施打如果已經超過12週,幾乎已經沒有保護力,因此除了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建議一般民眾也應該盡快施打,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雖然目前新冠確診案例並非高峰期,但每天仍有一定比例的確診者。陳宏麟醫師表示,COVID-19病毒不斷變異,現在XBB症狀的發展與流感症狀很像,會有流鼻水、喉嚨痛、頭痛、發燒等情形,也可能會與呼吸道病毒、腸病毒等共同感染。一旦出現症狀不僅在診斷上需要花較多時間釐清,若轉為重症在治療上挑戰也比以前高。 混合病毒讓慢性病患更容易轉重症 陳宏麟醫師強調,染疫會造成全身發炎讓免疫系統變得不平衡,慢性疾病患者特別像是糖尿病、肺部疾病如肺阻塞、氣喘患者或本身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族群,如果染上COVID-19不僅會讓既有疾病加重,更可能引發併發症如細菌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有相當高的機率引起重症。 陳宏麟醫師表示,目前的疫苗不良反應機率已相當低,慢性病患只要維持良好的用藥習慣、掌控疾病狀況,在身體沒有不適的狀況下接種疫苗都不用太擔心;反而是染疫後若有服用抗病毒藥物,才更要特別留意藥物的交互作用,因此最好的預防方法仍舊是接種疫苗。 除了隨不同變異株施打疫苗外,持續落實自我健康管理同樣重要。儘管現在已經沒有口罩禁令,陳宏麟醫師仍呼籲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隨著秋冬漸漸來到,如果待在人多或是密閉空間,都建議要戴上口罩,另外也要維持良好心情與睡眠、飲食習慣,手部清潔也不能省略。 (圖/陳宏麟診所院長 陳宏麟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