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費

國人年均醫療費逾5.2萬!專家教你「投保3招」省錢

國人年均醫療費逾5.2萬!專家教你「投保3招」省錢#醫療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新型疾病或傳染病層出不窮,國人醫療支出持續增加。根據統計,2019年國人平均每人每年醫療保健支出為5萬2,486元,加上國人不健康餘命平均長達8.47年,醫療費用單靠健保給付恐不太夠,必須自行負擔差額,專家建議可透過保單健檢盤點保障缺口,並掌握3口訣逐步備妥醫療保障,不怕老後醫療費一步步侵蝕自己的退休金。儘管台灣有健保制度提供基本保障,但面臨「醫材價格高」、「標靶藥價高」、「新式手術費用高」的3高風險,想獲得到更好的醫療品質及治療,往往得自行負擔差額。富邦人壽指出,若以國人平均壽命81.3歲及平均月薪4.2萬元試算,國人一生醫療費用約為427萬,相當於有8.5年的薪水,不吃不喝全都花費在醫療上。「打基底、穩大局、顧長遠」3要訣構築保障富邦人壽執行副總董采苓建議,民眾可以先透過保單健檢盤點自身保障缺口,並掌握「打基底、穩大局、顧長遠」3要訣,逐步建構完整的醫療保障。此外,為因應近年大型公衛事件,民眾在規劃或補強自身和家人的醫療險保障時,應將「法定傳染病」一併思考,才能從容應對疾病突如其來的治療需求,減輕家庭經濟負擔。首先以醫療三保(日額、實支實付、手術險)打底基本保障,主要是國人醫療保障的自費缺口越來越大,健保提供國人基本醫療照顧,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導致住院平均天數縮短、自費醫材及門診手術項目增加,建議除了基本的住院日額醫療險外,應加強實支實付醫療保障,及選擇涵蓋門診手術醫療保險金給付的商品。醫療保障3要訣一次看。(圖/好險網提供)第二為透過一次性給付(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嚴重特定傷病險)補強經濟保障,更能有效轉嫁罹患重疾的風險,至少讓民眾在得到需長期醫治的疾病時,先獲得一筆足夠的金額放心治療。國人10大死因有4項與重大疾病有關不過,過去民眾常誤以為重大疾病的發生機會不高,因此容易輕忽一旦重大疾病發生,所帶來沉重醫療負擔的風險。以2020年國人10大死因來看,至少4項以上跟重大疾病有關係,如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腎病變,占去年總死亡人數逾5成,也就是每10位就有5位是受重大疾病所困擾。第三為建構長照保障(失能險、長照險),由於國人越來越長壽,但「長壽≠好命」,2019年國人「不健康生存年數」長達8.47年,意味著人生最後階段可能受限於失能、臥床、慢性病痛等折磨的年數也拉得更長。富邦人壽提醒,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想要提升高齡生活品質,在晚年有一定水準的醫療以及照護品質,並減少照護者的經濟壓力,就得要趁年輕做好保障規劃。(本文獲好險網授權轉載,原文為:臨終前平均病痛8.5年!一生醫療費衝上427萬元 教你投保3招不愁老後沒錢)

出國就醫 可申請健保自墊醫療費核退

出國就醫 可申請健保自墊醫療費核退#醫療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節連續假期很多人已安排出國遊玩,健保署提醒,出國期間如發生不可預期的緊急傷病,須立即在國外院所就醫者,可在門、急診治療當日或出院之日起六個月內,向投保單位所在地的健保署分區業務組(地址及電話如下表)申請核退費用,申請時應檢附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申請書(可至健保署全球資訊網站下載)、醫療費用收據正本及費用明細、診斷書、當次出入境證明文件影本(如出入境公務櫃檯核蓋之入出國查驗章戳或服務機關出具之證明),住院案件者,另檢附出院病歷摘要。另在大陸地區住院5日(含5日,但出院日不列入計算)以上的核退申請案件的診斷書及醫療費用收據正本,需先至大陸地區公證處辦理公證,再持公證書正本向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辦理驗證後,再提出申請。建議加買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核退金額是採審查後「核實」支付,以前一季支付國內特約醫院及診所之平均費用為上限,例如:最近一季(108年10至12月)核退金額上限,門診每次971元、急診每次2,937元、住院每日5,271元,故如國人出國至醫療費用相對較高的國家,可能無法全額核退,建議民眾加買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等以補其不足。作息正常、注意保暖及自備口罩或個人藥品依據健保署統計,107年在國外最常發生不可預期的緊急傷病前五名分別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腎衰竭、急性支氣管炎、牙齒相關疾病及扁桃腺炎。因此,呼籲國人出國在外應注意生活作息正常,休息時間要足夠,注意保暖,必要時自備口罩或個人藥品等,以避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病症發生,希望國人皆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另外現在健保署之健康存摺已提供民眾就醫診斷與用藥之英文版資料,建議民眾於出國前至健保署全球資訊網站下載「個人健康存摺」,以備境外緊急就醫時,供醫師參考。

B肝醫療費高!婦人負擔不起拖成肝硬化

B肝醫療費高!婦人負擔不起拖成肝硬化#醫療費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戰勝肝病,除了要有正確的治療觀念外,健保上若能放寬治療限度,對於患者而言,將會是一個最大的助力!一名60歲的婦人,因患有慢性肝病需長期接受治療,但因健保只給付兩次療程,使得她無法支付後續的醫療費用,導致病情進展為肝硬化。對此,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呼籲,只要B肝病患符合治療標準,就要放寬治療限制,以免增加肝癌風險。停止服用B肝藥物 病毒將複製、復發「健保給付期滿停藥不代表治癒,後續復發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肝硬化、肝癌!」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表示,B型肝炎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何時開始治療與結束。雖然B肝藥物雖能抑制病毒複製,但治癒率低,一旦停止治療病毒後,就有再複製、復發的風險。且若未能即時接受治療,還可能會導致嚴重型的肝炎,如黃疸、凝血功能異常;若肝纖維化嚴重者,更可能會演變成肝衰竭、肝癌,造成病人、家屬與社會龐大負擔。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 C肝藥物副作用多除了B肝患者外,台大醫院內科高嘉宏醫師表示,C型肝炎也是肝癌高危險群,目前國內C型肝炎患者約有40~60萬人,但卻只有一成的患者接受治療,其餘則是因害怕副作用中途放棄治療,或不適合接受傳統治療的患者,而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健保給付的C型肝炎標準治療,是注射長效性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藥物,C肝患者必須接受治療至少半年至1年的時間,大約7~8成可治癒,但卻有持續發燒、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情緒低落等副作用,讓部分患者感到相當不適而選擇停藥,所以,呼籲健保署應盡速開放給付新型口服藥物。

訂定「不予支付指標」 減少無效率醫療及不當處方

訂定「不予支付指標」 減少無效率醫療及不當處方#醫療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降低健保特約醫療院所為病患進行重複檢查、檢驗,減少無效率的醫療及不當處方,使健保資源能更合理地被使用,健保局利用醫療院所向健保局申報醫療費用的檔案資料進行分析。對於偏離醫療常規的部分,利用訂定「不予支付指標」,設定指標數值或比率的上限值,超過部分就不予支付的方式,進行醫療使用異常及不當的管控。不予支付指標的項目舉例來說,如:針對電腦斷層掃描(CT)及磁振造影(MRI)檢查訂定「醫院CT檢查之全體病人90日內同部位再執行率過高」及「醫院MRI檢查之全體病人90日內同部位再執行率過高」,並以各層級醫院比率的90百分位值訂定上限值;針對體外震波碎石術(ESWL)訂定「同一醫院同一患者體外震波碎石術施行次數過高」(以臨床專業認定合理使用最多每年5次為上限值)、針對管制藥品Zolpidem訂定「門診同院同一病人每季申報Zolpidem開藥天數(DDD)超量」(180天)等。考量臨床上仍有需即時瞭解病人病情變化,須短期內再執行檢查之合理醫療需求,故上述CT及MRI檢查的不予支付指標容許部分之再執行比率,並排除癌症病人不列入計算。目前健保局以用藥安全、容易重複濫用及非必要等角度,進行檔案分析,並設定不予支付指標總計54項,醫院部門有24項、診所部門有23項、中醫部門有4項、牙醫部門有3項。經統計, 98年透過不予支付指標共核減6,720家院所之醫療費用約2,620萬點、99年核減6,576家院所之醫療費用約2,300萬點、100年核減10,553家院所之醫療費用約3,460萬點。這些不予支付指標,除可有效率的利用電腦自動化處理,對醫療使用異常情況進行把關與核減外,針對其他部分,健保局亦進行重點式抽樣專業審查監測。

台灣人愛「逛」醫院 健保自由成浪費

台灣人愛「逛」醫院 健保自由成浪費#醫療費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的健保制度相當完善,許多國家都相當羨慕台灣就醫的自由,不過現在台灣存在的問題,也正是就醫自由造成的醫藥浪費,有些人會認為「領愈多藥、做愈多檢查」才能確保自己權益、健康無虞。曾任中央健保局總經理、現任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賴美淑表示,自由度高是台灣健保的特色之一,但愈自由,也就愈可能造成浪費。亞洲大學健康暨醫務管理學系榮譽教授吳凱勳指出,外國人羨慕我們可以自由就醫,但其實我們也為此自由付出一定的代價。例如逛醫院、重複就醫或做檢查、病人集中在大型醫院等,依吳凱勳的估計,減少不必要的就醫,至少可精簡1/5的健保醫療費用支出。吳凱勳強調,雖然無法百分之百消除浪費,但已盡量壓縮可能形成浪費的空間。賴美淑表示,有些國家採個人帳戶制,依不同年齡、醫療需求等,設定額度,在額度內可以免除或繳較少的部分負擔,而超過額度上限時提高部分負擔,藉此控制個人的就醫行為。但這種方式也有缺點,「有錢的人不在乎,受到限制的反而是經濟能力不足或更需要醫療服務的人,」賴美淑說,民眾因為擔心超支而不敢看病,小病拖成大病才到醫院,反而更危險。賴美淑表示,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台灣醫療費用僅占GDP6.2%,和其他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相比,這個數字已經偏低,顯示我們的醫療浪費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不過,為維護醫療品質、不製造浪費,讓世世代代都能在健保照護下健康無虞,就從每個人珍惜健保資源做起,若是人人都抱持著「不要限制我的自由」,那任何制度都不會成功。(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生週報140期 )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