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腎

腎臟裡「長水泡」超危險!小心「多囊腎」腰酸背痛、血尿都不放過

腎臟裡「長水泡」超危險!小心「多囊腎」腰酸背痛、血尿都不放過#多囊腎

多囊腎俗稱「泡泡腎」,多數是顯性遺傳的多發性囊泡疾病,症狀以腰痛、腹痛、背痛最常見,若水泡太大更可能有破裂、出血,而導致血尿之情形。醫師呼籲,多囊腎患者容易出現高血壓的狀況,因此得注意血壓的控制,養成每天量血壓的習慣。在飲食習慣上,建議減少鹽分的攝取,平常也要多多喝水。

世界多囊腎關注日!醫親授口訣 揪出洗腎幕後兇手

世界多囊腎關注日!醫親授口訣 揪出洗腎幕後兇手#多囊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普遍認為洗腎的元兇為飲食習慣或糖尿病,但不知約有2-3%的洗腎病患¹,是因遺傳疾病—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簡稱「多囊腎」或「PKD」、俗稱「泡泡腎」)所致。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理事長 高芷華醫師表示,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有五成機率遺傳給下一代,發病率幾乎高達百分百。發病後,腎臟異常增生大量囊腫(俗稱「水泡」)。這些囊腫會隨著疾病進展慢慢變大,造成腎功能快速下降而洗腎,台灣臨床研究發現有PKD1突變基因的台灣多囊腎病友約52歲(中位數)就邁入洗腎病程²,相較於一般慢性腎臟病患者平均67.3歲才洗腎³,足足提早15年!高芷華醫師指出,過往多囊腎治療可說是「無藥可治」,患者僅能透過飲食控制及多喝水等方式,延緩病程進展。青壯年患者確診後,不僅擔心十幾年內就要洗腎,工作及生活品質還受到劇烈衝擊;高遺傳機率的特性也往往讓結婚生子計畫延宕甚至取消,衝擊患者的自我實踐與人生規劃,更有高達六成的患者陷入憂鬱⁴。所幸,今日已有可直接延緩病程惡化的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幫助患者扭轉年輕就洗腎的命運!為了幫助患者及早揪出多囊腎,掌握黃金控制期,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特別在9月4日世界多囊腎關注日前,宣導「攻略多囊腎,你543了沒?」口訣!提醒民眾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這五大常見症狀,盡速就醫進行『影像、血液、尿液、基因』上述四種診斷檢查,特別是『具家族史、腎臟有囊腫、洗腎者』這三大高風險族群,更要提高警覺。高芷華醫師也提醒,若未即時控制多囊腎病程,腎絲球過濾率低於59 mL/min/1.73m2的患者,其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重症和死亡風險都會增加⁵。高芷華醫師說,多囊腎口服藥物讓患者看見疾病控制的希望,整體而言,治療積極度大幅提升,高風險族群也越來越積極篩檢。然而,目前健保給付規範較為嚴格,患者若想及早進入療程往往需要自費,經濟負擔大,期盼政府放寬給付規範,讓患者及時獲得更適切的治療。腎臟也會起水泡!不治囊腫每年增大超過5%,嚴重恐大如橄欖球,多囊腎患者52歲就洗腎!高芷華理事長說明,多囊腎是一種慢性腎臟病,正式名稱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亦有人稱為「泡泡腎」。與遺傳有高度關係,約九成罹病原因為遺傳所致,男女遺傳機率相同,只要父母中有一人患病,自己就有五成機率罹病,且未來一定會發病。進入病程,患者腎臟會長出充滿體液但沒有任何功能的囊腫(俗稱水泡),遍布腎臟的囊腫會以平均每年超過5%的速度變多、變大,可能膨脹為正常腎臟的20倍,猶如橄欖球大。沒有及時治療,這些囊腫會逐漸取代正常腎臟組織,一旦腎功能低於5 mL/min/1.73m2,就必須開始洗腎或腎臟移植,臨床研究發現,有PKD1突變基因的多囊腎病友約52歲(中位數)就進入透析治療階段,此時為人生中壯期,生活、工作、婚姻與情緒各方面都著實影響重大!嚇人!逾5成多囊腎患者不到30歲就有高血壓 醫籲:掌握「攻略多囊腎,你543了沒?」口訣!國家衛生研究院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黃道揚醫師進一步說明,多囊腎發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但腎臟囊腫進入快速生長期後,會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這五大常見症狀。一旦腎臟受損,血壓調節功能就會降低,超過五成患者不到30歲就出現高血壓,若未即時控制,更有5%至10%的機率發生腦出血。一旦巨大如橄欖球的腎臟壓迫到腹腔器官,將會導致長期腰部疼痛;若擠壓到胃還會造成食慾下降,甚至會因營養不良引發肌少症。若囊腫破掉,會導致血尿、泌尿道感染;囊腫還會阻礙尿液排除,導致尿液停留時間變長,平均每4人就有1人發生腎結石。黃道揚醫師強調,多囊腎不只衝擊腎功能,還會引起全身併發症,甚至導致腦中風及死亡!黃道揚醫師表示,若出現上述五大症狀,應盡快就醫,進行『影像、血液、尿液、基因』四種診斷檢查。透過影像確認腎臟囊腫增長情況,判斷未來疾病惡化速度;藉由血液、尿液評估腎臟功能;若腎臟惡化快速者,更可透過基因檢查掌握致病基因型,調整後續療程規劃,甚至可透過基因及人工生殖技術,減少患者未來子女發病機率或疾病惡化風險。黃醫師也建議,綜合多囊腎的流行病學特性,『具有家族史、腎臟有囊腫者或是因不明原因腎衰竭而洗腎者』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一定要至腎臟科進行相關檢查。過往患者不敢結婚生子,高達六成陷入憂鬱! 突破性口服藥物帶來治療希望,終可控制疾病惡化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陳呈旭主任表示,過往多囊腎無藥控制,發病初期僅能透過多喝水,減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降低腎臟囊腫生長速度;並且透過少鹽、少蛋白的飲食,降低腎臟代謝負擔。患者難以擺脫年輕就洗腎、腎臟移植的命運,洗腎衍伸的時間成本或移植手術後的排斥反應,嚴重衝擊患者生活品質;患者也因為治療瓶頸,對於罹病的事實更難接受。陳呈旭主任進一步說明疾病對患者的衝擊,部分患者擔心將疾病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中斷結婚或生子計畫。也因為患者不到退休年齡就需要洗腎,每週3次的血液透析治療,對於仍需上班的壯年患者而言,常常造成請假上的困擾,甚至影響工作表現。陳主任直指,多囊腎不僅影響生理健康,對於患者的心理及人生規劃也帶來劇烈衝擊,更有高達六成的患者陷入憂鬱⁴。陳呈旭主任指出,今日已有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此款突破性的藥物可以直接抑制腎臟囊腫增長,有望守住患者腎功能,延後洗腎時機點,改善全身併發症。患者也因為看見治療希望,醫囑配合度大幅提升,對於身體與心理健康都帶來正面改善。陳呈旭主任補充說明,許多患者服藥期間會有頻尿的困擾,但普遍在二至三週後就會習慣。若想要更積極的改善,建議早點起床服藥,延長最後一次服藥與睡眠的間隔,就能有效解決夜間頻尿問題。陪伴患者攻略多囊腎,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提供患者全方面的治療及照護資源高芷華醫師提醒,感染新冠肺炎後,人體可能會發生細胞激素風暴,導致全身器官受到傷害。然而,多囊腎患者疾病恐影響腎功能不佳,若不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容易因腎功能驟降而引起重症與死亡。提醒患者,疫情

多囊腎不再恐懼 醫籲積極治療避免年輕洗腎

多囊腎不再恐懼 醫籲積極治療避免年輕洗腎#多囊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洗腎人口比例排名國際第一,長期洗腎患者超過九萬人,導致洗腎的元凶之一,就是遺傳機率極高的多囊性腎臟病。多囊性腎臟病簡稱多囊腎,可分為顯性或隱性,其中最劇烈衝擊患者的,便是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DPKD),若不積極治療,約半數患者在60歲前就需洗腎。遺傳性基因缺陷導致 提早檢查發現可控制病程光田醫院大甲院區腎臟內科暨血液(腹膜)透析室主任楊得政醫師說,多囊腎患者腎臟會長出無窮無盡的水囊,隨著無用處的水囊逐漸取代健康腎臟組織,患者腎臟會變得越來越大,腎功能卻也會越來越差。楊得政醫師說,患者發病後,約半數在60歲前即發生尿毒症,必須終身洗腎或是接受腎臟移植。同時,變得脆弱且龐大的多囊性腎臟,不僅壓迫腹腔,導致腰痛症狀,腎臟還可能輕輕碰撞就出血,還會經常造成泌尿道感染。也因為患者腎臟調節功能差,體內水分、鹽分失衡,普遍有高血壓症狀。楊得政醫師提醒,多囊腎遺傳機率高,若家族間有多囊腎、洗腎、腎臟病患者,就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主動進行血液、尿液、影像等檢查,及早發現疾病,才能在症狀發生前或腎功能嚴重惡化前開始治療,避免健康受到全面衝擊。配合新藥治療能精準抑制囊腫形成 延緩洗腎到來過去因藥物限制,僅能透過日常照護避免疾病惡化,然而,許多患者因看不見治療希望,認為自己終究難逃洗腎命運,治療配合度低,甚至會採納偏方,反而導致腎功能加速退化、提早進入洗腎時機。楊得政醫師說,今日已有可精準抑制水囊增長的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治療困境終被打破。只要積極服藥,有望延後洗腎發生時間,早期治療可以將洗腎時間延後整整9年。且此款新藥已獲健保給付,患者治療無須擔心龐大藥費。在醫師、政府、藥物三方的支持下,鼓勵患者切莫自我放棄,一定要及早治療。楊得政醫師提醒,只要提早察覺並配合醫師積極治療多囊腎,並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多喝水、避免高鹽、高油攝取,禁用來路不明,非必要的藥物,控制好高血壓等原則,都能有效控制病情。也鼓勵家屬以及高危險群務必要盡早進行多囊腎檢查,避免健康在不知覺間遭鯨吞蠶食。更多影音新聞https://youtu.be/WaVhp_gKCEE

長期腰痠竟是多囊腎惹禍 30歲就洗腎婚事恐告吹

長期腰痠竟是多囊腎惹禍 30歲就洗腎婚事恐告吹#多囊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十多歲的王先生長期飽受腰痠所困擾,起初以為腰痠只是工作忙碌、長期久坐引起,未特別就診檢查。直到有天腰痠情況加劇,甚至伴隨尿道感染、血尿,王先生才匆忙到醫院就診。原本以為只是尿道感染,豈料在後續超音波檢查發現,腎臟裡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水泡,也才發現腰痠、尿道感染竟是多囊腎引起。王先生頓時晴天霹靂,不僅心情備受影響,甚至連結婚計畫都受衝擊。多囊腎會衝擊全身 可能造成高血壓、尿路結石、腦動脈瘤亞東紀念醫院腎臟內科蔡萬全醫師指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屬於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其中第一類型PKD-1基因缺陷引起的多囊腎,約占8成。多囊腎患者出生時腎臟可能就有囊腫,但因為囊腫太小難以察覺;普遍在30-40歲後,出現腰痠、腹痛、尿道感染、高血壓等明顯症狀後才意外確診。發病後,患者腎臟功能會漸漸變差,若未積極透過藥物控制,尤其第一類型PKD-1基因缺陷患者,腎功能惡化速度較快,可能會在50幾歲就進入末期腎病變,需要長期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或接受腎臟移植。提及多囊腎常見症狀及發生原因,蔡萬全醫師解釋,多囊腎患者腎臟的結締組織異常增生,使腎臟漸漸形成水泡。在水泡較小時,患者沒有明顯不適不易察覺。隨著年紀增長,腎臟水泡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顆,患者可能因為腎臟被撐大,發生腰痛、腹脹、腹痛症狀。除了腎臟相關症狀,多囊腎還會衝擊患者全身。由於腎臟的水泡容易壓迫腎組織,導致體內水分、鹽的平衡失調,患者可能年紀輕輕就有高血壓。此外,當水泡破裂時,不僅可能出現血尿,患者也容易尿道感染,導致解尿時會感到燒灼、疼痛,出現尿路結石的機會也比較高。部分患者還可能合併出現腦動脈瘤,破裂時會導致爆炸性頭痛、昏迷、甚至死亡。第2期開始服用藥物 洗腎時程可望延緩7年蔡萬全醫師說,「過往多囊腎因沒有有效的控制方法,是相當棘手的疾病,患者往往很難接受。尤其是這些患者正好處於適婚年齡,突然面對這樣可能需要洗腎的遺傳疾病,衝擊相當大。」所幸現在已開發出可以抑制腎臟水泡增長的多囊腎口服藥物,能延緩腎功能惡化,改善患者們最擔心的「50幾歲就洗腎」情況。針對治療費用,該款口服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符合條件,腎臟科醫師便能協助申請使用。提及服用多囊腎口服藥物的好處,蔡萬全醫師解釋,「臨床上我們把慢性腎臟病分成第1期到第5期,進入第5期後可能就需要洗腎。根據研究,多囊腎患者如果在第2期開始服用藥物,差不多可以將洗腎時間延緩7年;如果在第3期開始服用,可能將洗腎時間延緩4年左右;如果在第4期開始服用,洗腎時間可能延緩1年左右。」相較於過往僅能積極控制血壓,透過多囊腎口服藥物可以更有效控制病程發展,延遲患者洗腎時間。多囊腎日常保養重點蔡萬全醫師叮嚀,除了積極透過多囊腎口服藥物控制疾病外,患者也要多喝水,避免喝飲料或咖啡。當水分多到足以抑制抗利尿激素時,能稍微減緩腎臟水泡生長的速度。此外,飲食應清淡,攝取奶、蛋、魚、肉、豆類等蛋白質要適量,減少鹽分攝取,避免造成腎臟負擔,或是使血壓升高,進一步影響腎臟功能,另外,過多鹽分還會讓治療藥物的功能被打折扣。 患者要控制血壓、血糖,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但不可太過激烈。務必按時服藥、定期追蹤,千萬不能服用偏方或不明藥物。蔡萬全醫師提醒,多囊腎初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如果年輕發生高血壓,長期莫名發生腰痠、腹痛、反覆發生尿道感染等症狀,或是父母、家中親戚是多囊腎患者,建議民眾一定要到腎臟科檢查,利用腎臟超音波、抽血、驗尿來評估、追蹤腎臟的狀態及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延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喔!(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