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閉鎖

寶寶黃疸解灰白便恐膽道閉鎖 媽媽謹記9字訣

寶寶黃疸解灰白便恐膽道閉鎖 媽媽謹記9字訣#膽道閉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統計,60~80%新生兒都經歷過黃疸,雖然大多都是良性,但也潛藏著少數危險的疾病,不可忽視!一名寶寶從出生第3天就開始有黃疸的現象,更出現了偏灰白色的大便,檢查後竟發現是膽道閉鎖,幸好及早開刀,大便又變回漂亮的金黃色,體重也在慢慢成長了。60~90天內手術 才可在青少年前保留肝臟台東馬偕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洪華希表示,膽道閉鎖是造成小孩換肝的主因,若寶寶有膽道閉鎖問題,需在60~90天內完成手術,才可在青少年時間前保留肝臟。呼籲新手媽媽切記寶寶黃疸九字口訣「太快、太高、太久、灰白便」,若有其中狀況,黃疸的原因可能不單純,可能屬於病理性黃疸,若加上灰白便甚至有可能是膽道閉鎖造成,需由醫師進一步診斷及治療。寶寶出生後第一天就出現黃疸,常和溶血相關的疾病有關、或黃疸數值高於15 mg/dL,另外,黃疸持續超過兩周,稱為延長性黃疸,都建議帶給小兒腸胃科醫師檢查。若寶寶便便變成灰白便,有可能是膽道囊腫、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等原因造成膽道流通受阻,不可輕忽!每個寶寶手冊都有一頁大便卡讓父母對照大便的顏色,家長可參考觀察。日光可預防寶寶黃疸 早晨、黃昏較適宜洪華希也提供媽媽居家辨識寶寶黃疸方式,可用指腹輕壓在寶寶皮膚上1~2秒,放開後觀察皮膚底色是否發黃,若有黃疸問題則按壓後皮膚印子會呈現偏黃。而膚色黃到哪,與黃疸數值高低有關係。一般如果只有臉部發黃,數值大約在5左右。如果軀幹也發黃,數值大約落在10左右,如果到腳了,數值可能有將近15了,有可能屬於病理性黃疸。這就是為什麼醫生在觀察寶寶時,如果發現寶寶黃到雙腳了,會建議來醫院檢測黃疸數值的原因。洪華希表示,根據國外醫學研究顯示,日光確實可以預防寶寶的黃疸,但應避免紫外線所造成的皮膚傷害。另外實驗中也發現曝曬陽光的寶寶有較高的比例(約5%)會脫水及體溫過高。所以建議家屬如果要使用這個方法,應選在早晨、黃昏或是陰天的時候,時間不宜過長,且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過熱,並適時補充奶水避免脫水。

疫情下北榮再伸援 越女來台捐肝救子成功

疫情下北榮再伸援 越女來台捐肝救子成功#膽道閉鎖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北榮總肝臟移植團隊再度發揮人道救援精神,今年1月,協助越南10個月大因膽道閉鎖急需換肝的陳小弟(BunBun)來台,由母親捐肝救子成功。陳小弟的父母對於在疫情嚴竣下,北榮仍願意伸出援手,及我國政府各單位特許入境,讓陳小弟重獲新生,表達由衷感激,為台灣肝臟移植史及醫療新南向成功再添一頁佳績。由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所領導的肝臟移植團隊,與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多年來密切合作,多次前往協助活體肝臟移植,聲名遠播。去年7月20日新冠疫情嚴竣國境封鎖期間,人道伸援協助越南女主播攜女來台捐肝救女成功,展現台灣無私的大愛及堅強的醫療實力,獲外交部拍攝為WHA宣導影片。甫爆發英國變種病毒病例 衛福部特許來台越南兒童醫院10個月大的陳小弟,出生後確診罹患膽道閉鎖,2個月大時接受葛西氏手術失敗急需換肝。陳小弟的父母等待北榮肝臟移植團隊赴越期望落空,並獲知越南主播之女來台肝臟移植後恢復良好,主治醫師亦建議來台治療,陳母即寫信向劉君恕主任求助,並積極籌措龐大的醫療費用。劉君恕主任同意施行手術,並給予術前諮詢及來台前各項醫療檢查準備。在我國衛福部、台灣駐越南辦事處等單位積極協助下,於去年12月30日獲准來台。惟當時台灣出現一例新冠肺炎英國變種病毒,禁止外籍人士入境,衛福部考量病況危急,仍特許於今年1月8日來台就醫,並可視病情需要進行緊急手術,不受14+7日居家隔離的限制。1月16日,陳小弟抵台後第9日,因病況不佳緊急進行肝臟移植手術,雖母子二檢PCR皆為陰性,但醫療團隊考量入境僅9天,仍採取最高規格防護,在獨立空調房間施行手術,且所有人員均穿著全套防護衣,由母親捐出左側葉肝臟19%,摘取手術時間約5.5小時,為反覆確認肝臟門靜脈狀況,植入手術時間長達12.5小時,手術十分順利成功。母隔離3周後終見愛子 一家再度團圓1月27日,陳小弟的母親出院,至1月29日(21天)隔離期滿,終於可以進入加護病房看到分離長達3周的愛子,陳小弟的父親也在隔離21日後首次見到妻兒,場面温馨感人。2月10日小年夜,劉君恕主任特別到病房發紅包給予陳小弟一家人新年祝福,2月14日術後4周,陳小弟順利出院,預計於近期返回越南。陳小弟的父母親表示,雖然心疼愛子小小年紀即需承受這麼大的手術,但對於劉君恕主任領導專業團隊非常有信心,在無法見到孩子期間,劉主任貼心的每天更新照片告知狀況,大大減少他們的緊張和焦慮,看著越來越強大的孩子,他們已忘記所有苦難和痛苦,感謝北榮肝臟移植團隊的努力,讓兒子獲重生。

新生兒黃疸延遲消退 小心膽道閉鎖

新生兒黃疸延遲消退 小心膽道閉鎖#膽道閉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嬰兒膽道閉鎖發生率全世界第二高,每年約有30至40名新病例被發現。醫師表示,一般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相當常見,膚色呈亮黃色,常於出生後第2至3天出現,第4至5天達高峰,第7至10天逐漸下降,約2周後逐漸消失;哺餵母乳的嬰兒黃疸期可能較長,但黃疸指數不致升太高。因此,若3、4周黃疸仍延遲不退,有部分嬰兒可能患有膽道閉鎖,造成病理性黃疸,必須抽血檢查。寶寶出生60天內 仔細觀察皮膚及大便顏色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陳緯哲醫師指出,膽道閉鎖的寶寶常被誤以為是母乳性黃疸,若延誤診斷及治療,很容易會造成肝硬化,甚至面臨早期換肝。1個月大的女嬰接受疫苗注射時,被診所醫師發現有延遲性黃疸,轉診到成大醫院,抽血檢查發現女嬰直接型膽色素與總膽色素比值大於20%,住院接受腹部超音波與核磁共振膽道攝影檢查,確診為膽道閉鎖,女嬰手術後恢復良好。陳緯哲表示,寶寶出生後60天內除應仔細觀察皮膚及大便顏色,但要日光下或白色燈光下觀察,如果皮膚呈現暗黃色、眼白變黃,更要仔細觀察大便顏色。膽汁鬱積肝內易肝硬化 甚至面臨早期換肝當檢查確認診斷為膽道閉鎖,就會安排葛西手術進行治療,將肝門處已纖維化的膽管及萎縮的膽囊去除,使膽汁可流通至肝外,再取一段小腸直接與含有細小膽管的肝門處吻合,以便接納排放出的膽汁。陳緯哲指出,膽道閉鎖宜在出生45天內完成診斷,原則上在60天以內完成手術,愈早愈好。若延遲治療,手術後膽汁順利排出的機率會下降,而膽汁鬱積肝內,很容易會造成肝硬化,甚至面臨早期換肝。

爸媽必知!從寶貝便便揪出膽道閉鎖

爸媽必知!從寶貝便便揪出膽道閉鎖#膽道閉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米出生第10天,媽媽比對兒童健康手冊內的黃金九色卡,發現小米大便顏色偏淡,加上當時仍有黃疸,趕緊帶小米就醫。經抽血檢查後發現直接膽紅素及總膽紅素比值偏高,確認是膽道閉鎖引發膽汁滯留性黃疸,小米及早接受手術治療後恢復情況良好。國民健康署提醒新手爸媽,嬰兒膽道閉鎖只要比對大便辨識卡即可觀察,寶寶出生後要觀察便便顏色,才能早期發現治療,守護寶寶健康。膽道閉鎖未接受治療 多數會在2歲前死亡文獻指出台灣每年約30至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至2,高居世界第2位,致病原因仍未清楚,可能是先天性異常或感染及發炎造成。膽道連結肝臟與十二指腸,是運送膽汁的通道,如膽道不通(閉鎖),膽汁無法排出滯留在肝臟,會影響肝功能,造成灰白或淡黃色大便。膽道閉鎖未接受治療者,多數會在2歲前死亡,是兒童肝病死亡與換肝的首位原因。若能早期篩檢並於60天內接受葛西手術,依日本研究顯示,10年存活率可高達73%。膽道閉鎖寶寶 常被誤認為母乳性黃疸血液中紅血球的代謝分解產物「膽紅素」會經過肝臟處理排出體外,因新生兒肝功能尚未成熟,處理膽紅素能力較差,無法代謝的膽紅素會造成皮膚及眼白泛黃,即黃疸。黃疸在寶寶身上相當常見,出生後第2至3天出現,第4至5天達到高峰,約2週消失。然而哺餵母乳會使膽紅素代謝延長,造成母乳性黃疸,約須2至3個月後才會消退,而膽道閉鎖寶寶常被誤認為母乳性黃疸,延誤就醫。黃疸寶寶應接受篩檢,早期發現,及早就醫。如確診為膽道閉鎖,最好在出生60天內接受治療,降低日後肝硬化的機率。黃金九色卡 比對嬰兒便便顏色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嬰兒大便辨識卡逐年檢視修正,目前共有9種顏色(1-6號為不正常,7-9號為正常)。請家長將寶寶的便便及兒童健康手冊中的黃金九色卡在日光或白色燈光下比對,便便呈現黃色或綠色才是正常的。嬰兒大便辨識卡推行以來,已有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等15國經過國民健康署及張美惠教授授權同意,將此卡使用於研究教學、顏色參考及推廣,對於國際在膽道閉鎖兒的篩檢上貢獻良多,也讓更多寶寶受益。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寶寶出生第14天黃疸持續不退或大便顏色出現淡黃色或偏淺色就要注意,如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對辨識嬰兒大便顏色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發現便便顏色不對,要盡快帶寶寶請教兒科醫師,讓醫師診斷寶寶的健康狀況。

嬰兒黃疸不退、解灰白便 小心膽道閉鎖

嬰兒黃疸不退、解灰白便 小心膽道閉鎖#膽道閉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生兒黃疸加深、糞便變色,恐是膽道閉鎖造成!樂樂出生一個月大打預防針時被告知可能為母奶性黃疸,之後慢慢會退。但最近,已2個多月大,因食慾不好,肚子脹而就醫,經醫生檢查發現,樂樂身上仍持續有黃疸,仔細詢問才知道樂樂近來一個月的大便顏色越來越白。緊急住院檢查後發現是膽道閉鎖,故接受手術治療,手術中發現肚子有少許腹水,且肝臟病理切片發現已有輕微纖維化的情況。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腸胃科徐千婷醫師表示,膽道閉鎖是種罕見、漸進性的膽道系統發育異常疾病。病人因漸進性的膽道狹窄,膽汁無法流通而造成持續性黃疸和灰白便。膽道閉鎖拖不得 嚴重恐肝衰竭徐千婷醫師指出,葛西氏手術是目前治療膽道閉鎖常見的手術,目的為用小腸取代狹窄的膽道連接肝臟,重建膽汁流通。一旦診斷為膽道閉鎖須儘早接受手術治療,否則肝臟會快速纖維化,進而變成肝衰竭。膽道閉鎖是一漸進性的疾病,有可能出生時大便顏色正常,但之後慢慢變淺。徐千婷醫師提醒家長,要持續注意小孩大便顏色,一旦出現灰白便要儘速就醫。另外,單用肉眼觀察膚色,無法區分母奶性黃疸與膽道閉鎖,建議抽血檢驗「直接型膽紅素」來區分。

新生兒黃疸加深、糞便變色 恐是膽道閉鎖造成

新生兒黃疸加深、糞便變色 恐是膽道閉鎖造成#膽道閉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68天大的女嬰疑因黃膽就醫,該嬰兒足月產,出生體重2500公克,出生後即因黃膽在診所照光治療,近日因為家屬感覺黃疸加深,轉而到醫院治療,醫師表示,嬰兒膽道閉鎖症並非少見的疾病,東方民族的發生率較高,女嬰則比男嬰稍多,為新生兒主要的肝膽疾病之一。若延誤治療 能導致肝衰竭進而死亡收治個案的佳里奇美醫院兒科醫師陳德人問診得知嬰兒餵食配方奶,食慾可,糞便是黃色的,無發燒或其它症狀。身體檢查發現體重為4.5公斤,身長56.3公分,除皮膚和鞏膜均有黃疸外無異常發現。檢驗結果血中膽紅素9.87 mg/dl,Direct:8.00 mg/dl,SGPT:201 IU/L。經安排住院確定診斷為嬰兒膽道閉鎖症後隨即手術治療,出院後仍持續追蹤中。陳德人醫師解釋,膽道閉鎖,是指膽道管腔有阻塞的情形,致使肝中的膽汁鬱滯,無法運送到小腸。若延誤治療,病人最後可能會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而死亡。糞便成棕黃、米色或灰白 為典型症狀膽道閉鎖症與新生兒肝炎兩者的鑒別非常困難。一般足月產嬰兒,出生後的前1~2週出現黃疸為正常現象。若為膽道閉鎖症的典型病例,黃疸在出生2週後仍然持續,且日益加深,糞便變成棕黃、淡黃、米色後成為無膽汁的陶土樣灰白色,在病程較晚期,偶可略現淡黃色,這是因膽紅素在血液和器官內濃度增高,使少量膽紅素經腸粘膜進入腸腔摻入糞便所致。經確定診斷後應儘早手術治療。若在肝臟機能尚未被破壞之前進行手術,成功率會較高。另陳德人醫師提醒,近年政府大力推廣母乳哺育,母乳最好的觀念逐漸獲得認同,產後餵母乳的比率明顯提升。要注意的是哺餵母乳常會出現超過出生14天以上的延長性黃疸,而延長性黃疸的嬰兒當中,有一部分是膽汁滯留的「膽道閉鎖症」造成,不可大意。

寶寶黃疸解灰白便 當心膽道閉鎖恐奪命

寶寶黃疸解灰白便 當心膽道閉鎖恐奪命#膽道閉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生兒膽道閉鎖黃金治療期約60天,若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肝衰竭死亡!但近年選擇餵母乳的產婦比率提升;要注意的是,醫師說,哺餵母乳的新生兒,無害黃疸時間會拉長,常使得嬰兒膽道閉鎖沒及時被發現,提醒家長若黃疸狀況加劇,甚至糞便變成棕黃、灰白色,就要有所警覺。延誤治療恐肝衰竭致死台南佳里奇美醫院兒科陳德人醫師說,膽道閉鎖,是指膽道管腔有阻塞的情形,致使肝中的膽汁鬱滯,無法運送到小腸。若延誤治療,最後可能會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而死亡。觀察大便顏色 發現膽道閉鎖而嬰兒膽道閉鎖症並非少見,台灣大約為萬分之三,女嬰稍多,為新生兒主要的肝膽疾病之一。目前多認為是於出生前或剛出生後,由於後天性的發炎、感染或環境因素,所造成持續性膽道纖維化的疾病。典型症狀為足月產嬰兒在出生2週後,無害的生理性黃疸應要消退時,卻仍然持續且日益加深,以及糞便顏色異常就要注意。陳醫師也提醒,若在出生60天內,肝臟機能尚未被破壞之前進行手術,成功率會較高。此外大便顏色異常是判斷膽道閉鎖的重要依據,當變成棕黃、淡黃、米色後成為無膽汁的陶土樣灰白色,家長就須提高警覺,當有延長性黃疸時絕不可掉以輕心﹑輕忽大意,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