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

惱人的膀胱過動症 尿急憋不住、護墊不離身

惱人的膀胱過動症 尿急憋不住、護墊不離身#尿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6歲的小芬多年來每隔20分鐘就要跑一次廁所,甚至還未走到馬桶就漏尿,隨時都要使用護墊來避免內褲濕透,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小芬之前服用過一段時間的藥物,甚至使用多種且合併不同類型的藥物也無法改善,後來做尿路動力學檢查,發現她的膀胱容量很小且有膀胱不自主收縮,經接受肉毒桿菌素膀胱內注射,不到一星期,急尿和頻尿的症狀改善許多,上廁所的間隔也可以拉長到2小時左右。需排除泌尿道感染、結石、腫瘤等疾病膀胱過動症在臨床上相當常見,任何年齡或性別都有可能發生。根據國際禁尿學會指出,要診斷膀胱過動症,病人需要有急尿、合併頻尿和夜尿,或者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狀,前提是找不到其他可以說明的原因,便可以診斷為膀胱過動症。奇美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林才揚表示,根據流行病研究,針對大於40歲的民眾做電訪或面談,發現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約16.6%。當中男性是16%,女性是17%,而且會隨著年紀的上升而增加。多種方式雙管齊下 揮別漏尿人生膀胱過動症的成因可分為:不明原因、神經性因(如腦血管病變、老人癡呆、顱內疾病、巴金森氏症、薦髓上之脊髓損傷、糖尿病等)、肌肉性因(如攝護腺肥大後所導致等)。膀胱過動症的病人除了症狀以外,也必須排除其他可能造成的原因,如泌尿道感染、結石、泌尿道腫瘤等疾病,避免診斷錯誤。林才揚表示,膀胱過動症的治療,包括保守療法和藥物治療,對於保守治療及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有時單一療法效果不好,可合併多種治療方式。

女老師一晚要8次 尿急害慘性生活

女老師一晚要8次 尿急害慘性生活#尿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0歲女老師對自己要求甚高,在教學上也是相當嚴謹,從一年多前開始,常覺得尿憋不住,一堂課45分鐘,休息時間一定要去上個廁所,有時候課堂上也忍不住尿意,到後來頻尿狀況日趨嚴重,讓她相當困擾。膀胱過動症好發於追求完美、急性子者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女老師向她哭訴,最近越來越容易尿急,每次尿意總是來得又急又快,根本止不住,出門在外更是每到一個新地點就要找廁所,跟丈夫親熱到一半的時候,也突然想小便,還曾經睡覺時起床上八次廁所,但每次的尿量卻很少,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只好求診治療,經過問診及解尿日記的觀察,還有其他理學檢查,發現女老師罹患「膀胱過動症」。正常人每日排尿次數以不超過八次為佳,尿量標準則是每次300~400ml,由於女老師的膀胱已嚴重萎縮,每次排尿只有100ml左右,因此為她進行「膀胱鏡水擴張手術」,也就是從尿道端灌注食鹽水,直到膀胱內壓介於80公分水柱,將膀胱容量撐大,恢復彈性,改善過度敏感的膀胱。張宇琪指出,膀胱過動症的好發率在女性族群,且根據她的觀察,一半以上罹患此疾病的患者,大多個性急迫、求好心切、凡事追求完美,遇事容易焦慮,由於常處在高壓的狀態下,導致膀胱不停收縮,即便只有一點點尿液,也會想小便。隔2~3小時上一次廁所 練習撐一下膀胱另外,有些行為也容易出現膀胱過動症,如從小被教育不要憋尿,一有尿意就上廁所,這樣的行為也易造成膀胱萎縮。其他像是膀胱逼尿肌活性過,都有可能致病。張宇琪呼籲,女性朋友的水分攝取量要足夠,最好採少量多次喝水方式,每次飲水量約50c.c.即可;且最好隔2~3小時上一次廁所,練習「撐」一下膀胱,同時也應避免油炸及辛辣飲食的過度攝取,睡眠也應充足,如此才可避免膀胱過動症。

女常頻尿、尿急?竟因膀胱出口阻塞

女常頻尿、尿急?竟因膀胱出口阻塞#尿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女性「膀胱出口阻塞」在臨床上的診斷的確比男性來得少見,而女性所主訴的症狀絕大部分為頻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和反覆性泌尿道感染,所以常常會被誤認為是膀胱過動,進而造成無效治療。目前女性膀胱出口阻塞還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要確診出來儼然成為了惱人的課題。65歲小花,有很長一段日子都頻尿、解尿解不乾淨,同時併有反覆性的尿路感染。之前也有服用藥物治療和其他治療,不過效果不彰,之後就開始自己清潔導尿。一開始泌尿道感染的次數有減少,可是過了一陣子後效果卻沒有小花所預期的順利。經更詳細的「錄影尿路動力學檢查」,結果顯示是「原發性膀胱頸阻塞」。之後安排了膀胱頸切開術,後續症狀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根據之前國內學者的統計,有8成以上膀胱出口阻塞的女性是以儲尿症狀如頻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來表現。僅有一半的病人會有排尿困難的情況。光是儲尿症狀就足以造成病人在生活上的困擾,輕則生活品質受影響,重則甚至會造成憂鬱。根據國際尿失禁協會(ICS)定義,當尿流速降低或排尿後餘尿量增加以及逼尿肌壓力上升,就可診斷女性膀胱出口阻塞。大多數採用尿流速低於12-15ml/s和逼尿肌壓力高於30-40cmH2O。治療方式包含行為治療、藥物治療甚至手術治療構造異常包括了尿道阻塞、骨盆腔器官脫垂,腫瘤、尿失禁手術後的併發症等等。治療方式有子宮托、尿道擴張以及手術治療。功能性膀胱出口阻塞包括了尿道放鬆不良、原發性膀胱頸阻塞等。治療方式有骨盆底肌肉復健、間歇性導尿和手術治療。原發性膀胱頸阻塞為例子,其診斷特徵有高逼尿肌壓力、低尿流速、排尿攝影時無膀胱頸放鬆。治療的選項包括了:觀察、甲型阻斷劑、清潔導尿、膀胱頸切開。如果症狀不是很困擾可以先觀察或者服用甲型阻斷劑。甲型阻斷劑在原發性膀胱頸阻塞的成功率約有50-64%。藥物治療後,尿流速增加且排尿後餘尿量會減少。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表示,女性下泌尿道症狀的診斷和治療往往都比男性來得困難及複雜。常常都會經過一段波折才會得到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診斷的方式通常得靠錄影尿路動力學及膀胱鏡檢查才能查出原因。頻尿、尿急不見得是膀胱過動的專屬症狀,或許是膀胱出口阻塞所造成的。

尿急又尿血 當心攝護腺癌前兆!

尿急又尿血 當心攝護腺癌前兆!#尿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許多人擔心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也開始出現許多毛病,晚上頻尿、尿流斷斷續續,甚至有血尿產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攝護腺出了問題,連帶影響性功能,失去從前男性雄風,罹患攝護腺癌的人數近年來逐年攀升,短短10年已成長2倍,而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為最常見的攝護腺癌篩檢方式。60歲以上隨著年齡增長 罹患率也提高美國癌症協會指出,2015年美國男性罹患攝護腺癌人數22萬,高居男性癌症第一名,甚至超越肺癌與大腸癌,據最新台灣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死亡率與發生率皆高居10大癌症第6名,60歲以上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罹患率也提高。攝護腺癌的篩檢方式,分為肛門手指觸診、超音波、切片檢查與血液檢查,其中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為最常見的攝護腺癌篩檢方式,一般而言PSA正常值上限介於2.5~4ng/ml,受到年齡與其他生理因素影響,範圍不同,若PSA值超出4以上,則可能有攝護腺癌的危險,應主動進一步檢查。尿急、滴尿、夜尿頻繁、血尿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任王炯珵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初期的症狀大多為尿急、尿流變細、滴尿、尿流斷斷續續、膀胱無法排空、夜尿頻繁、血尿等,和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狀相似,因此容易被民眾輕忽。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或45歲以上有家族攝護腺癌病史,須每年抽血檢驗PSA,才能及早治療,使攝護腺問題不再擴大,當後期攝護腺癌侵犯到貯精囊,便會出現精液帶血或射精疼痛等問題,若有骨轉移時更會引起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或脊椎受到壓迫而產生神經方面的症狀,因此許多患者在初期很難察覺疾病的嚴重性,等到確診時常常已是攝護腺癌末期。 

膀胱過動作祟!她尿急憋不住 一天跑廁所15次

膀胱過動作祟!她尿急憋不住 一天跑廁所15次#尿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夜尿、頻尿、急尿一直來,當心恐是「膀胱過動症」在作祟!日前,一名38歲女性,近一年來總是不斷飽受排尿之苦,但沒有其他不適症狀,直到這2個月頻尿、急尿情況變得嚴重,一天得要尿上15、16次,晚上睡覺也得爬起來數次,經過就醫檢查後,診斷為膀胱過動症,所幸在接受藥物治療後,次數逐漸減少。特愛女性!65歲以上有近3成發生率書田診所泌尿科周固醫師表示,膀胱過動症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症候群,在診斷上須包括4個症狀以上,如急尿、頻尿、夜尿、漏尿等,且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三天內有三次急尿現象,並排除泌尿道感染、神經病變、其他明顯病變等時,才能確診。目前膀胱過動症發生原因目前不明,可能與膀胱逼尿肌過度活躍、上皮組織神經細胞刺激敏感有關,發生率隨著年齡越大而增多,特別是女性,根據統計指出,65歲以上女性有近3成會發生膀胱過動症。注意!症狀與夜間多尿症、多渴症相似易混淆由於膀胱過動症與夜間多尿症、多渴症、尿崩症、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症候群的症狀相似,所以,醫師建議民眾,應先排除心臟、肺病、肝病、睡前飲水過多以及各種疾病的因素,接著再利用症狀、驗尿、膀胱動態檢查、膀胱鏡、超音波、膀胱日記等來做來做鑑別診斷。少喝咖啡、多做膀胱訓練 助於改善排尿問題在治療方面,第一線治療要改變生活方式,注意調整水量的攝取,避免含咖啡因飲料、碳酸飲料、水分含量高的水果等,同時透過排尿日記了解自己的排尿習慣及排尿量,接著再透過膀胱訓練、凱格爾運動,來增加膀胱容量、強化骨盆腔肌肉,改善漏尿情況。第二線治療是口服藥物,因為沒有單一治療可完全解決膀胱過動症,但藥物副作用強,可能會出現嚴重口乾、嘴巴乾裂,失智症者服用後失智症狀會更加嚴重,因此,務必要與醫師密切配合使用,可嘗試各種同型藥物,選取最適當的使用。第三線治療則是在口服藥物治療無效,或是藥物副作用太過強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使用,可在逼尿肌注射肉毒桿菌、脛骨神經刺激、膀胱擴大手術等。肥胖、咖啡因攝取過量 都是危險因子最後,周固醫師提醒民眾,平常應盡量避免會引起膀胱過動症的危險因子,如:肥胖、咖啡因攝取過量、長期便秘、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等,一旦出現排尿習慣改變時,就要應盡速就醫檢查、治療,以免嚴重影響睡眠、工作、社交。

集尿器也瘋團購?旅行、塞車都能「萬無一濕」

集尿器也瘋團購?旅行、塞車都能「萬無一濕」#尿急

(撰文/Frank Chen)(採訪諮詢/自遊行-行銷總監Sophia)聽到「集尿器」三個字,大部分民眾,不難直接聯想到,這是專門讓有尿失禁難處的患者使用,但事實上,集尿器卻還有其他用途,在台灣,就有一群可愛的退休伯伯,為了出國旅行,應付長時間的旅程,一起團購「攜帶型男性用集尿器」好讓他們的旅行能萬無一「濕」,完全打破對於購買集尿器的心理障礙,反而使旅行更加便利,將集尿器當作他們的最佳旅行伴侶。 2013年袁明琦醫師為了深受泌尿困擾的父親,利用氧氣面罩的概念,發明了「自遊行集尿器」,不僅重拾父親的笑顏,也幫助許多有相同困擾的家庭。為了更貼近患者的心聲,自遊行團隊決定舉辦全台趴趴走活動,耗時4個月駐點超過一百家藥局,康薦行銷總監Sophia,她向記者分享了在這次全台趴趴走的活動,聽到、看到、感受到許多小故事。老年人團購集尿器 提升旅遊品質 Sophia說,大部分的老年人對於尿失禁非常避諱,因為愛面子,通常不會將身體狀況告訴其他人,而包尿布更讓他們在意別人的眼光,即便集尿器比起尿布方便,能讓老年人穿在身上四處趴趴走,但心理障礙這一關,還是難以越過。然而,在台東醫材行駐點時,卻意外遇到一群可愛的退休伯伯,她回憶,這群伯伯很特別,與其他人不一樣,竟是一群人揪團採購集尿器,為的就是出外旅行時,不因長途跋涉找不到廁所,而壞了旅遊品質,「外套一蓋,就可以馬上解決」Sophia形容當時老年人們,洋洋得意的說明為何會買集尿器的原因。高速公路大塞車!尿急不用怕 還有一次,康薦自遊行參加2014國際泌尿科醫學會,只要是到攤位詢問的醫師,皆可免費獲贈集尿器一個,當天剛好有許多開車北上的醫師,拿到集尿器時紛紛表示:「真好!這樣就不用怕回程塞車會尿急。」一週後,竟有一名醫師特地打電話到公司表示,上周參加完醫學會的回程,碰上高速公路大塞車,他把集尿器拿出來使用,沒想到出乎預料的便利,一解燃眉之急,並保證以後會把集尿器推廣給更多的老年人,使更多家庭能受惠。讓產品有溫度 站在長者角度思考 設點擺攤除了直接接觸患者之外,對於醫材行門市人員,更是發揮教育訓練的功能,Sophia解釋,就如同這項產品的發明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自遊行團隊希望讓產品有溫度,不再冷冰冰,並讓門市人員學習該如何關懷有這樣疾病的銀髮族。當Sophia想到集尿器曾幫助過許多,深受尿失禁困擾而不敢出門的老年人,因配戴自遊行集尿器開始重拾笑容,又復燃起出外旅遊的興致,就感動不已。曾經還有伯伯感謝的留下連絡方式,希望有機會可以邀請她到家裡吃飯,講到這裡Sophia又不禁紅了眼眶,她說:「每當患者能坦然接受,並打開心房使用集尿器,幫助他們找回笑容,就是康薦所要負起的責任!」

走春小解不方便 4招尿急策略

走春小解不方便 4招尿急策略#尿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春節假期全家出遊,但想到出門不但容易塞車,各景點也人潮擁擠,往態造成尿急卻無法或找不到廁所方便的窘境,尤其女性及年長者常有憋不住而造成尿失禁的慘痛敗興經驗,但又羞於啟口,只好對出遊只好找各種其他理由婉拒,造成無法全家一起出遊共享天倫之樂的遺憾!不方便小解時的防漏對策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孫茂榮醫師指出,尿失禁雖不致威脅生命但卻令人困窘,造成病患身心上的負面影響,不但影響失禁者本身的生活品質,也間接影響家人及照顧者的生活品質,進而對家庭及社會亦有相當大的負擔與衝擊。為避免出門塞車或擁擠時尿急卻不方便方便時的困境甚至尿失禁窘態,提供下列參考建議:1)出門前及旅途中避免喝大量水或利尿食品出,出門前記得先排空尿,車上及手提包可預備一兩件拋棄式內褲以備不時之需。2)事先查詢相關資訊,儘量避免在可預期塞車時出遊及前往人潮太多的景點,尤其若有年長者同行。3)選擇較有完善廁所的景點,到達後先去方便。4)若真的遇到尿急時卻不方便方便時可做下述憋尿動作—尿急策略以避免尿失禁的窘況:尿急時,別急於跑廁所,先停下來,可能的話坐下來,全身放鬆,並快速收放骨盆肌數下,尿急感將逐漸消失,逼尿肌的收縮也會被抑制,然後再以一般步伐走到廁所。收放骨盆肌就是所謂凱格爾運動,為尿失禁最重要的第一線保守治療,藉由正確且規率的運動來增強骨盆底肌肉群對尿道的閉鎖功能,來達到緩解頻尿急尿感、預防改善及治療尿失禁目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