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

智齒該不該拔?牙醫籲兩關鍵是重點

智齒該不該拔?牙醫籲兩關鍵是重點#重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智齒也就是所謂的第三大臼齒,隨著人類演化過程,第三大臼齒可磨碎食物的功能,幾乎可以被第二大臼齒取代。至於為什麼會被稱為智齒呢?由於大部分發智齒的年齡大約是在16歲以後,這個時候我們的身心靈已達到一定的成熟階段,因此被也認為是智慧來了的象徵!不過沒長出來也不代表智慧未開,也有很多人是到了40-50歲才長智齒,甚至有些人是一輩子都沒有長智齒,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現象!長智齒一定要拔嗎?艾康牙醫診所陳昭明醫師表示,基本上,牙醫師會先透過X光確認智齒的生長情況並評估需不需要拔除,通常有兩種情況需要拔除智齒:(1)阻生智齒智齒受其他牙齒或空間影響而未能正常萌發,而阻生智齒又有不同的生長方式,常見的包含垂直、水平、傾斜等,阻生智齒除了容易造成發炎、影響原有的齒列排序,也容易產生間隙使食物殘渣不易清除,不僅是智齒本身容易蛀牙,連帶鄰近牙齒也會有蛀牙的風險!(2)清潔受阻長正的牙齒,也有可能因為過於擁擠而不易清潔,導致周圍的牙齒容易蛀牙而有牙齦腫痛、口臭的問題發生。陳昭明醫師建議,應和醫師評估並充分討論後,若決定要拔除智齒,也別忘了特別注意手術後的清潔與傷口照護!(文章授權提供/艾康牙醫診所) 

馬鈴薯挑選五重點 避高茄鹼發芽誤食

馬鈴薯挑選五重點 避高茄鹼發芽誤食#重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隔壁林媽媽驚呼:「前幾天才從市場買回來的馬鈴薯,竟然有好幾顆的外皮已經長出一點一點的綠芽了!」「黃阿姨則發現買到發綠馬鈴薯薯條」。為維護消費者食用馬鈴薯及其製品之品質及衛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8年6月派員至臺北市蔬果行、早餐店、速食店、餐飲店、超市等處,專案執行馬鈴薯及其加工製品配醣生物鹼專案抽驗計畫,共計抽驗30件產品(馬鈴薯及薯條各15件),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臺北市衛生局表示,近年來陸續發生綠薯條事件引起各界關注,衛生福利部於108年1月1日施行「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訂定馬鈴薯塊莖中「總配醣生物鹼/茄鹼(Glycoalkaloids, total):α-solanine 及α-chaconine 之總和」限量為200mg/kg,要求衛生單位如遇有是類案件依該標準進行核判,食品業者亦可依循此標準進行自主管理。本次抽驗30件馬鈴薯相關產品,均無發現外觀有綠色部位,其配醣生物鹼檢出值均低於200mg/kg。配醣生物鹼為馬鈴薯的天然成分 故發芽的馬鈴薯勿食用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配醣生物鹼為馬鈴薯塊莖的天然成分,是一種植物之二次代謝物,具有殺蟲及殺菌活性,能幫助植物抵抗動物、昆蟲及真菌危害。馬鈴薯變綠是因光照生成葉綠素所致,雖然光照也會導致配醣生物鹼的累積,但兩者是不同且獨立進行的反應,因此無法僅由馬鈴薯外觀變綠的現象,判斷配醣生物鹼的含量,所以消費者不必因馬鈴薯或其製品有產生些微變綠而感到恐慌。北市衛生局提醒5大重點1)採購馬鈴薯時,一次不要購買太多。2)應挑選儲存良好、表面完整乾淨、觸感堅實光滑、無發芽的馬鈴薯。3)購買後應置於低溫、乾燥通風保存,避免陽光照射。4)如發現馬鈴薯已發芽或吃起來有苦味,建議不要再食用。5)食品業者應定期自主檢查原物料是否合乎衛生規格、妥善儲存原物料於乾燥環境與原物料管理採用先入先出原則,以維護消費者食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產生的茄鹼含量 比未發芽高出7倍新鮮的馬鈴薯本身就含有非常微量的茄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訂定的一般安全劑量是「20~25毫克以下/每100公克的新鮮馬鈴薯」,攝取超過就產生食用安全風險。馬鈴薯在發芽過程中會大量生成茄鹼,特別是外皮含量特別高。馬鈴薯發芽後所產生的茄鹼含量,比未發芽時要高出7倍以上。另外茄鹼本身的化學結構較為複雜,具有耐高溫特性,一般加熱不容易完全去除。即便馬鈴薯只長出一點點的綠芽,再經過仔細削皮、加熱煮熟後,整體的茄鹼含量仍可能微量存在。其他會發芽食物如蕃薯、紅蘿蔔、大蒜、洋蔥等,並不屬「茄科植物」,不像馬鈴薯含有「茄鹼」。這些植物發芽是植物本身儲藏的醣類產生變化,並提供發芽所需的養分使然。所以蕃薯、紅蘿蔔、大蒜、洋蔥發芽後仍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只是發芽後的品質、風味及營養價值會有所降低,建議民眾還是以新鮮的食材為優先。

簽訂存臍帶血契約 五大重點停看聽

簽訂存臍帶血契約 五大重點停看聽#重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臍帶血又稱為「胎盤血」,是指嬰兒出生並剪斷臍帶後,存在於臍帶與胎盤中的血液。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再生能力和速度是成人細胞的10-20倍,然而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臍帶血用於自身的機率少於20萬分之一。至於適應症,主要是用於治療造血細胞功能失常方面的疾病,例如嚴重貧血如地中海性貧血,或白血病在治療後需要造血機能重建時,都可應用到臍帶血。目前衛生福利部公布臍帶血適應症有29項,「未來可能會增加」。保存臍帶血 需找持有效期內許可函的臍帶血保存庫現代人孩子生得少,若想幫孩子保存臍帶血,該如何知道那一家業者的保存場所合乎規格的呢?食藥署表示我國目前現有18家臍帶血保存庫,設置於14家機構,包含4家醫療機構、9家公司及1家法人(僅10家提供商業寄存服務)。自「人體器官保存庫管理辦法」施行以來,所有儲存臍帶血者,皆應符合人體器官、組織及細胞優良操作規範,只有經食藥署審查並實地履勘通過,且持有效期內許可函的臍帶血保存庫,其機構名稱、保存庫類別及設置地點才得以公告於食藥署網頁,相關業者應具備完善的作業系統,以確保儲存臍帶血的安全與品質。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食藥署定期請地方政府衛生局,配合辦理臍帶血保存定型化契約宣導及查核事宜。依據107年度查核結果,我國10家提供臍帶血商業寄存服務業者所用的契約,皆尚符合「臍帶血保存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同時,為避免有業者未向食藥署報備,便私自向民眾收費保存臍帶血的情況,食藥署自105年度起,每年請地方政府衛生局,針對業者可能招攬臍帶血保存業務的轄下處所,如:醫療機構婦產科進行抽樣清查,3年間總計抽查497家次,皆無不符合之情事。簽臍帶血契約前 5大重點要注意1)多看:簽約前看清條文,如保存地點是否取得衛福部許可、收取費用衛生局核備字號、履約保證,以及賠償條件是否符合規範等。2)多問:有問題當場問清楚。針對臍帶血保存問題可詢問醫師、專業人員或衛生主管機關。3)多想:在考慮簽訂保存契約時,善用至少5日的審閱期,務必參考「臍帶血保存定型化契約範本」,以減少未來消費糾紛。4)多洽詢:可向全國消費者1950電話、各縣市政府消保官及衛生局尋求諮詢與協助。5)多比較:多比較不同業者的契約內容,確保自身權益。

這疏忽讓3歲童骨折 上石膏7大重點

這疏忽讓3歲童骨折 上石膏7大重點#重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目前有越來越多特色公園,甚至最大賣點就是超長的溜滑梯,成為親子同樂的好去處。不過日前卻傳出,有媽媽抱著3歲的林小弟弟一起溜下來,滑下來時可能速度太快,身體又被媽媽的體重推著往下滑,結果當場造成左側大腿骨折,緊急送醫照X光,發現其左側股骨近端接近關節的位置呈現粉碎性骨折,原本直的骨頭彎成90度。孩童的骨質軟Q 大部分骨折不必開刀 偏向打石膏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孩童的骨質軟而有彈性,不需太大的外力就會折彎,因此在遊戲過程中跌倒就有可能造成骨折。孩童骨骼的膠質多、鈣質少、骨膜很厚,癒合快速,多數4-6週就會癒合,大部分骨折不必開刀或鋼釘固定。若需打鋼釘 拔除後一個月內 不可做太激烈的跑跳動作但若是特別部位或型態的骨折,無法只靠石膏固定時,則需接受鋼釘固定手術。一般大人的骨折約需一年以上才拔除鋼釘,對孩童而言,為不影響發育,4-6個月即會拔除。鋼釘拔除後需注意一個月內不要做太激烈的跑跳動作,是因骨頭上會有一些栓螺絲的洞口,若太早跑跳容易出現其他問題,不過小朋友的骨頭長得非常快,螺絲洞約一個月左右則會填滿,因此一個月後即可恢復正常活動。小孩骨折上石膏 7大注意重點!1)上石膏後至完全乾燥大約需要1到2天,石膏要露出通風。睡覺時要墊高患部、高過心臟的位置。2)若感覺患部癢癢的,只能忍耐。3)長時間固定石膏,可能導致肌肉萎縮,所以上石膏期間,要多動患部的指頭、關節與肌肉。4)隨時觀察石膏的狀況,包含:有無裂痕、破損、液體流出,患肢是否有蒼白、發紫、腫脹、無血色等血液循環障礙。5)硫酸鈣石膏不能碰水,避免石膏變形,建議以擦澡取代淋浴,避免石膏沾濕,若不小心沾濕,可用吹風機吹乾。(新式石膏,成分是聚氨酯,比硫酸鈣石膏輕,不怕水,也比較衛生,但缺點是拆起來困難且價格較貴。)6)上石膏期間,建議穿著寬鬆有彈性的衣物,方便更換衣物。7)拆石膏前,可讓孩子在石膏上畫畫或簽名,紀念那一陣子的不適與不便。趴溜、屈膝、手拉側邊護欄 都是NG玩法雖然小孩跌跌撞撞受傷很正常,還好他們擁有絕佳的復原力,家長得多教育孩子:「玩樂之餘,要重視安全」,用正確的方式使用遊樂設施,例如:推人下滑梯、逆著從滑梯斜坡走上去、趴著溜等錯誤方式,應該教育與嚴格禁止。此外,容志雄醫師提醒,孩童在玩各項遊樂設施時,家長一定要注意設施的安全性(有無防撞設備、軟墊等)並陪伴在旁,以免孩子因玩樂而發生意外。若家長要帶著小孩一起溜滑梯,務必把小孩的雙手抱住固定好,雙腿一定要打直,避免滑下來的瞬間,因為摩擦阻力釀成傷害。

烹調吞嚥困難照護食 4重點要注意

烹調吞嚥困難照護食 4重點要注意#重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長照機構使用鼻胃管的人數高達94%,全球最高。而日本只有11%,德國只有6%。吞嚥障礙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在照護下吃適合他們的食物。讓被照顧者能重新恢復由口進食的尊嚴,享受真正食物的美味;讓照顧者不再需要因為拒絕家人希望進食的要求而難過,適合的食物能讓被照顧者進食更方便,得到較好的營養,免疫力不易低下,有機會復元,能拿掉鼻胃管,照顧更輕鬆。可讓有吞嚥困難的人容易吞的食物,有四個重點要注意。1. 易變形:因為咽部肌肉的力量不足,所以食物通過時要能容易變形。太乾硬的食物,像硬的果凍、肉類等,都容易卡在咽部,不適合直接食用,必須花點工夫處理後才能食用。2. 黏著性低:海苔、薄的菜葉等,容易附著在口腔和喉嚨引起誤吸的,都必須經過處理才能食用。3. 有凝聚力:如果舌頭無力,無法將食物處理成適合吞嚥的狀態,進食時食物就很難聚集在一起,會散落在口腔四處。不但吞不下去,還很可能因為長期置留在口腔中成為細菌的溫床,或是在進食一段時間之後不小心掉進氣管,引起誤吸。所以食物必須調理得容易凝聚,容易成為食團,才好吞。4. 離水性低:吞嚥力差的人,常因為液體的流速快,在喉頭還來不及抬起時液體就跑到了氣管,發生嗆咳。水或果汁之類的飲料大家可能都知道必須小心,但有一些隱性的含水食物,如水份多的水果、凍豆腐、燉煮的蘿蔔等,這類咬了會出水的食物,甚至連明膠之類在體溫下會融化的食物,都要小心,必須處理過後才能食用。有吞嚥困難的人喉嚨和舌頭力量不足,容易疲乏,經常只進食三十分鐘就累了。就因為能吃的時間不長,食物最好營養密度高,且容易處理成一口大小。中、重度吞嚥困難者的食物還必須要有質地平均、不會有軟有硬,並在口中容易整理成食團等等的特性。如何確認吞嚥照護食的濃稠度 是否符合標準?攪打好的吞嚥照護食倒入容器時要仔細觀察,從食物堆疊形成的螺狀紋高度及數量,就可以檢測是否適合吞嚥障礙者食用。每一位吞嚥障礙者都有自己適合吃的食物濃稠度,記下這個形狀,下次製作時只要能做出差不多的濃稠度就可以。即使是有吞嚥障礙的人,但就像一般人一樣,每個人可接受的食物濃稠度仍然有一個範圍。攪打的天然食物,多少會因為食材含水量或調理的過程不同,造成製作出來的食物濃稠度略有差異,但只要是在吞嚥障礙者可以安全吞嚥的範圍內,都可以接受。不一定要每一份食物的濃稠度都做到一模一樣,那樣壓力太大了。萬一不小心調理得太稀,只需要再加一點山藥或銀耳糊再攪打一次。反之,若是調理得太乾,略加一些水或高湯攪拌均勻即可。說到底,隨著病程進展、體力改變、天候變化,每天的吞嚥能力也都可能有些微改變,調整食物濃稠度本來就是必須的事。如果本來吃得很順利,卻突然出現嗆咳或不好吞的情況,就要考慮調整食物質地,並再次請語言治療師評估。(本文摘自/吞嚥照護食:給有吞嚥及咀嚼問題者的日常食譜/如果出版社)

擺脫尿布疹 掌握5大照護重點

擺脫尿布疹 掌握5大照護重點#重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寶寶紅屁屁是爸媽最常見,也最煩惱的問題。調查指出,未滿一歲與一歲以上產生尿布疹的機率平均皆為5成 3 ,未有明顯差別,尿布疹發作與否與便便有關,平均每天便便四次以上的寶寶,竟有近7成在過去三個月內曾出現尿布疹。有尿布疹,該如何照顧?潮濕+分泌物刺激 成為尿布疹主因尿布疹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便是 "潮濕",因此它常發生在夏天天氣熱,同時可能還包括念珠菌感染、接觸性皮膚炎、對磨疹〈指在皮膚皺折處,因密封及磨擦引起的溼疹現象〉等不同疾病,有些尿布疹則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一部分。基本成因,主要是因為在包尿布的情形下,形成一個密閉的環境,除了汗水、磨擦等因素外,更有尿液、糞便等分泌物的刺激。如果尿布疹在數天之內沒有改善,常會合併細菌與黴菌感染,使得情況變得更複雜甚至一發不可收拾!溫和清潔防護 降低尿布疹發生機率尿布疹的治療以避免刺激為主,選擇柔軟、合身且吸水力強的尿布,並勤加更換尿布是不二法門。如果使用傳統換洗尿布,則要注意洗潔劑的殘留問題。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以為尿布疹是由於皮膚不潔引起,反而過度清潔。事實上,相反的,應該減少肥皂使用,並加強保溼。凡士林、氧化鋅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視不同情況選用。已發生尿布疹 5大照護重點1)當寶寶已出現尿布疹時,應儘可能不要包尿布;若非包不可,則要比平常更勤換尿布,要養成隨時檢查小孩尿布的習慣,見到尿布濕了或有大便就該換一片尿布。保持屁屁清潔乾爽,避免氨素刺激。2)換尿布時切記要保持屁股乾淨及乾燥後才能包下一塊尿布。儘量不要用衛生紙或濕紙巾來擦屁股。另外,換尿布時要調整好尿布的位置,尤其注意不要讓胯部尿布防漏褶邊與皮膚造成摩擦。3)痱子粉會阻塞汗腺並吸入氣管,所以少用為宜,在包尿布前可擦一點滋潤性乳霜或尿布疹藥膏,以減少尿布與屁股間的摩擦。如合併念珠菌感染,可以選擇抗黴菌藥膏合併輕度的類固醇軟膏。4)儘量少讓小孩長時間使用學步車、騎木馬或三輪車等,因為這樣容易加重尿布與皮膚之間的摩擦。5)若是自行照顧尿布疹3天仍未見改善時,就應讓小兒科或皮膚科醫師診治。寶寶皮膚非常細嫩,角質層受到破壞,馬上就會起紅疹,如果沒有適當處理,導致細菌或黴菌感染。尤其是拉肚子時或無法勤加更換尿片時,媽媽們最害怕的“紅屁股”就出現了。尿布疹的處理,其實十分容易,勤換尿布並避免過度清潔,而每次以溫水沖洗,輕輕拍乾後,再塗上凡士林,就是最佳的方式。

癌症術後怎麼補?中醫師傳授飲食重點

癌症術後怎麼補?中醫師傳授飲食重點#重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手術是癌症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目的在於移除腫瘤細胞,增加治癒的機會。但手術對身體會造成結構上的破壞,依中醫觀點,術後會在身體局部會產生「氣滯血瘀、發炎水腫」的情形。許多民眾會準備人參、十全大補湯、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等補品想要幫病人補身體,但醫師表示上述食材在術後兩週內服用,可能會加重局部發炎的狀況,甚至導致傷口更紅腫、熱痛、化膿。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醫科提出適當的飲食建議,讓癌友在手術後調養身體,幫助傷口恢復。中醫科張慈文醫師表示,術後首先的任務就是針對局部「氣滯血瘀、發炎水腫」的情形做改善,簡單說就是增加身體的代謝,趕快把堆積在局部的瘀血、組織液、發炎物質送走,之後才能開始重建。紅腫熱消退後 第二週方可進食魚湯進補術後何時才能開始進補?張慈文醫師表示,原則上手術第2週後,傷口「看起來不紅、摸起來不熱、腫勢也漸漸消退」時才能開始進補。初期的補品以魚肉為主,因為魚類的蛋白質比較好吸收,鯉魚湯、鱸魚湯除了補充蛋白質外,還有利水的效果,可幫助水腫消除,加快傷口恢復。第三週可加入藥膳 加速傷口重建手術第3週之後,如果傷口乾乾的,不紅不腫不熱,就可以燉藥膳進補,增加身體的動能,加速傷口的重建,例如:少量黃耆、紅棗、川芎、雞血藤等中藥加大骨頭一起燉湯。如果手術有切除骨頭的病患,就可以再加些續斷、骨碎補等中藥來幫助骨骼的生長。另,腸胃功能不佳者,術後可喝些少鹽的四神湯(由芡實、蓮子、淮山、茯苓四味中藥),幫助脾胃的功能恢復。如有水腫狀況,可多喝薏仁湯、紅豆水,增加身體代謝痰濕能力,減少局部病理產物的堆積,同時減少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產生。癌症患者忌諱亂補古醫書云:凡藥三分毒,會用即是藥,不會用,用錯時機即是毒。曾有患者因化療口腔黏膜炎,疼痛不堪,無法進食,竟自以為身體太虛,自行服用鹿茸,使得口腔炎更嚴重,病患多半需清熱散結,而非自行峻捕熱性;錯服藥物或者長期服用同類型成方,反而有害身體。西醫的化療以攻擊的方式殺細胞,中醫是以全人醫療概念輔助治療,維持強化病人固有的免疫。不論中藥或西藥,均應在合格醫師監控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交互作用,若能於中西整合門診下諮詢,對於患者而言較有保障。患者在手術後按部就班把身體養好,就有體力面對治療、對抗癌症。

刮痧解暑去痠痛?幾項重點非知不可

刮痧解暑去痠痛?幾項重點非知不可#重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烈日當空曬得酷熱難當、頭昏眼花,出現中暑或感冒症狀,於是有人選擇操作方便簡單的「刮痧」療法,透過手指、刮板來開泄人體皮膚毛孔,刺激皮下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疏通經絡、開通腠理、流通氣血、加強各種正常的調節功能,達到排除病邪、祛病強體的目的。「刮痧」是中國傳統醫學且有效的保健方法,但刮痧方向手勢如何操作?出痧顏色愈深愈好嗎?刮痧後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刮痧後身體會出現一些「痧象」反應。1)出痧:紅色痧點、痧斑,或是紫紅色、青紫色、青黑色的密集痧象,甚至在皮下部位出現大小不一的包塊狀痧象。2)疼痛感:在刮痧後的1~2天內,出痧較多之部位按壓時會有程度不一的疼痛感。2招分辨中暑:捏印堂、看紅線中暑跟感冒有類似症狀,如何分辨?馮紀新醫師說,以大拇指、食指在兩眼間的印堂,輕輕快速一捏,很快出現紅紅的一條線,就表示有暑,這時刮痧就有效,刮痧讓熱氣可以打通出來,如果無法徹底解決,可搭配針灸或吃藥矯正。預防中暑的自我按摩穴位保養法:雙手掌指尖向上貼耳,兩隻大拇指到的地方剛好按住後腦凹陷處,管頭部循環的「風池穴」,輕輕按壓促進頭部循環,氣散得出來,頭就不容易暈。刮痧雖簡單易操作 但未必每個人都適合坊間常用民俗療法刮痧來緩解熱感冒、中暑,中醫對此持正面看法。原因在於刮痧可讓小微血管擴張、破裂(皮下出血),表皮會紅腫,藉此宣散體內多餘熱氣,緩解發熱、頭痛等不適。有人會直接拿硬幣、湯匙、梳子來刮,但硬幣材質硬且粗糙材質容易刮傷肌膚,且上頭布滿細菌可能造成感染。醫師建議使用刮痧板,是較佳的選擇。醫師同時強調如果刮痧錯誤或過度使用,可能造成筋膜發炎,加重病情。刮痧雖然是常民保健良方,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例如:幼童、孕婦、空腹、體質虛弱、嚴重靜脈曲張者、糖尿病患、凝血能力較差者、表皮有傷口、過敏、長痘痘、毛囊炎、濕疹等,就不適合刮痧。正確刮痧方式 也能達到美容瘦臉功效藉由刮痧的動作,進而使循環代謝變好,同時刺激穴位與經絡,幫助身體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態,淋巴回流也會更順暢,藉以達到調整促進代謝,快速排除體內的毒素、廢物。若想用於治療中暑、偏頭痛,力道就要偏重、速度快,並掌握由上往下、由內往外的原則跟著經絡的走向來進行;若想用於美容保健,力道就要偏慢又輕、皮膚為紅無須出痧,以免得到反效果,手法則要逆向操作,由下往上、由外往內。醫師提醒在刮痧前一定要先把皮膚清潔乾淨,塗抹上介質(例如:精油、薄荷藥膏)再開始刮,避免磨傷肌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