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髖關節

20歲就換人工髖關節 年輕人也可能股骨頭壞死

20歲就換人工髖關節 年輕人也可能股骨頭壞死#人工髖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髖關節是人體最大關節,活動度很大,當髖關節受損時,行動會受到限制,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洪誌鴻醫師指出,髖關節受損時,最常見的表現是活動角度會受限且沒辦法負重。「當膝關節出問題時,患者的膝關節不太能彎曲,但是可以坐或站。」洪誌鴻醫師說,「但當髖關節出問題時,就很麻煩,由於髖關節旋轉角度受限,使得患者無論坐或站都很不方便,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更為嚴重。」髖關節受損最常見的原因是年紀大導致關節退化、軟骨磨損,另外還有創傷和股骨頭壞死。髖關節是由髖臼與股骨頭所構成,股骨頭像顆圓球,裝在髖臼裡。當股骨頭的血液循環變差,股骨頭可能壞死。壞死之後的股骨頭會漸漸被身體分解、吸收,而漸漸變軟、崩塌,無法支撐體重。股骨頭壞死的危險因子有很多種,包括飲酒過量、長期服用類固醇、紅斑性狼瘡、潛水夫病、骨折等,但是也有部分患者無法找到明確的原因。洪誌鴻醫師說,「年輕人也可能出現股骨頭壞死,我曾經替二、三十歲的患者換過人工髖關節。」髖關節受損 不能單靠止痛藥髖關節受損時的治療方式有藥物、復健、手術。洪誌鴻醫師解釋,因為患者容易疼痛,所以會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復健的部分主要針對功能性問題,例如髖關節活動角度受限、沾黏,可以利用復健幫助關節伸展。如果髖關節的結構出現變化,骨頭明顯損壞或崩塌,關節無法順利滾動,就要考慮動手術換人工髖關節。「部分患者常會問說,能不能吃止痛藥,勉強能過日子就好?」洪誌鴻醫師說明,「千萬別以為吃吃止痛藥就好,因為股骨頭受損變形後,若在髖臼裡轉動,會持續磨損、造成破壞。髖臼的骨頭其實很薄,如果一直磨、一直磨,就會越磨越深,可能影響未來手術的進行,甚至磨穿骨頭。患者最好能與醫師好好討論,若須手術不能拖,要及早接受治療。」髖關節的活動度很大,其周圍被層層肌肉所圍繞。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會先將肌肉切斷,然後把附著在骨頭上的軟組織剔乾淨,露出骨頭,接著將髖關節裡的股骨頭脫臼出來。截斷損壞的股骨頭,並替換人工股骨頭後,再裝入髖臼裡。最後需要一一縫合截斷的肌肉,把傷口關起來。洪誌鴻醫師說,「截斷這些肌肉,對患者而言是種傷害,術後疼痛比較厲害。」近年來發展出來的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Direct Anterior Approach),是在皮膚劃開看到肌肉後,不要直接切斷肌肉,而是把肌肉撥開,利用縫匠肌與闊筋膜張肌之間的縫隙,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過程中,醫師盡量減少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傷害。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疼痛較少、恢復較快和傳統手術相比較,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傷口較小、術中失血量較少、術後需輸血的比例較低,且術後疼痛較輕、恢復期較短、住院天數較少,行走步態也較為穩定。洪誌鴻醫師解釋,因為患者術後能夠較早下床活動,可以開始進行復健,也能預防因為長期臥床所衍生的併發症,諸如下肢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褥瘡、肺炎等。下肢深部靜脈栓塞可能導致肺栓塞,讓患者忽然喘不過氣,是相當致命的併發症。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讓患者側躺,因為另一隻腳處於彎曲的狀態,換上人工關節後,不容易比較雙腳的長度,術後可能出現長短腳;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讓患者平躺,較容易評估雙腳的長度。除了需要進行骨移植或病態性肥胖的患者,絕大部分病人都可以使用前側入路來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有人可能出現大腿前側麻木的現象,但一段時間後會漸漸恢復。「我昨天剛替一名83歲的患者做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麻醉恢復之後,就開始下床活動。」洪誌鴻醫師分享,「今天早上查房,患者自己說,『好像沒什麼事,可以回家了!』」「部分患者會因為擔心術後疼痛而遲遲不願意接受手術,但一直延誤治療,反而可能造成更多問題。」洪誌鴻醫師說,「例如損壞的髖關節若持續磨損,骨頭磨掉了,患者就會出現長短腳。另外是髖臼的部分,若磨損嚴重,也會影響手術進行。因為術中需要用器械將髖臼打磨成一個真圓,才有辦法裝入髖臼杯。患者髖臼越圓,就能在損失最少骨頭的狀況下完成;當患者的髖臼磨損嚴重,便需要磨掉更多骨頭,髖臼也較容易鬆脫,這些都是拖太久、延誤治療所造成的問題。」(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罕見!百歲人瑞成功置換髖關節

罕見!百歲人瑞成功置換髖關節#人工髖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人瑞成功置換髖關節成功的案例,國內外都相當罕見!成大醫院骨科黃國淵醫師日前替104歲人瑞林王女士置換髖關節,事前醫師耐心向病患家屬分析開刀風險,醫護人員也安排詳細檢查,讓手術過程相當順利,重拾健康的人瑞阿祖和其家屬都非常感謝成大醫療團隊。年事高 開刀風險大 仔細評估後決定動刀林王金鳳奶奶日前於家中跌倒,在住家附近診所就診後發現髖關節骨折,緊急轉送成大醫院急診,林王奶奶因為骨折疼痛,身體十分不適,同時年事已高,能不能承受開刀風險也讓家屬非常擔心。黃醫師站在家屬立場分析手術的風險,家人也希望奶奶能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仔細評估身體狀況後,決定進行手術;開刀後住院一星期間,老奶奶狀況明顯好轉,讓陪伴奶奶住院的孫子女們放心不少。醫療團隊專業分析與照顧 百歲人瑞順利恢復健康  林王金鳳女士置換完髖關節後,目前已經可以坐起來維持日常生活的作息,家屬們表示,真得非常感謝黃國淵醫師與成大的醫療團隊。

人工髖關節感染 反覆脫臼險截肢!

人工髖關節感染 反覆脫臼險截肢!#人工髖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1歲的林先生在2年前於接受了左髖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陸續發生四次的反覆性髖關節脫臼,而後轉至大千綜合醫院骨科范姜治澐醫師門診求診時,林先生表示左髖感到悶且難以行走,骨科范姜治澐醫師觀察患者左髖部手術的傷口紅腫,且有黃濁的滲液自傷口滲出,經過檢查證實已有人工關節感染之症狀。范姜治澐醫師表示,林先生求診時關節疼痛且傷口已有滲液產生,故強烈懷疑已有人工關節感染之情形,經X光檢查發現左髖人工關節並無明顯鬆脫,抽血報告發現發炎指數及白血球都有升高之情形,於是第一階段安排了左髖人工關節移除、清創,及抗生素骨水泥置入手術,術後根據術中細菌培養的結果投予靜脈抗生素治療兩周後,傷口恢復良好並順利出院。進行人工髖關節手術的患者90%以上術後都能達到良好的功能恢復及疼痛改善,術後最常發生的併發症便是脫臼、感染、人工關節鬆脫。一般來說,人工關節有感染的情形都須手術治療,在急性感染期可行清創手術保留人工關節,若感染已進入慢性感染期,則必須移除所有的人工關節,除了手術之外,也必須投予有效之抗生素治療,抗生素療程須達六周以上,確定感染控制之後才可再行二階段關節重建手術。近年來研究指出,人工關節移除後以抗生素骨水泥製作關節模子置入控制感染的成功率可達90%以上,一方面可提升局部抗生素釋放濃度,一方面可讓病患提早下床復健活動,維持肌肉、軟組織的狀況及強度。

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 傷口小復原快

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 傷口小復原快#人工髖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5歲的陳先生,一年多前因車禍致右髖臼骨骨折,經臥床休養,保守治療兩個月後,以助行器輔助勉強可以行走。近半年來,右側鼠膝部漸進式地疼痛並延伸至大腿,一天早上起來,右髖關節突發劇痛到全身動彈不得,家人趕緊將他帶到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門診求診。經吳冠彣醫師詳細診治後,從X光發現右側髖關節因先前髖臼骨折造成關節面不平整,反覆活動後,已造成股骨頭缺損變形,需接受全人工髖關節手術治療才能改善。一聽到要置換人工髖關節,陳先生嚇死了,堅持不換,想靠吃止痛藥解決。連續吃了兩個月的止痛藥,劑量愈吃愈多,但藥效只能維持幾小時,生活行動都只能坐輪椅。陳先生受不了嚴重疼痛影響生活,終於接受了吳醫師的建議,以微創方法置換人工髖關節。陳先生手術後隔天就能下床行走,疼痛的感覺一天比一天減輕,手術後一個月就能自在地行動。回想開刀前每個舉步維艱的日子,陳先生後悔地說,早知手術效果這麼好,當初早點就醫,就不必白白多痛好幾個月了。吳醫師表示,人體的髖關節是由股骨頭及髖臼形成,類似一個球放入一個碗的結構。它是連結人體上半身和下肢的支點,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起立、蹲下、行走的動作都需仰賴髖關節的支撐,可以想像髖關節出現障礙,將會對生活起居有多大的影響。臨床上除了像陳先生這類創傷性髖關節炎的病患外,其他常見髖關節病灶原因還有因長期飲酒或服用類固醇藥物引起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全引起的關節磨損或僵直性脊椎炎衍生的髖關節炎等,都可能面臨置換人工髖關節的命運。傳統的手術方法傷口需十五到二十公分,近年來因手術技術及器械的進步,運用微創的方法,傷口僅需五至八公分即可完成。手術因傷口小,軟組織破壞少,大幅減輕病人手術後疼痛的時間。一般而言,手術後隔天即可以助行器下床行走,五至七天即可出院,配合住院中指導的復健動作,病人均有極高的滿意度。

七旬翁狂飲30多年 股骨頭缺血壞死

七旬翁狂飲30多年 股骨頭缺血壞死#人工髖關節

酷愛杯中物的72歲老翁,狂飲30多年,導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鼠蹊處出現拳頭大的囊腫,左腳肌肉萎縮成了皮包骨,臺中慈濟醫院骨科醫師蔣岳夆為他置換人工髖關節,一次解決兩個問題,而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時間更快,他也不敢再貪杯,要好好走未來的路。刺痛、無力的症狀,一開始以為扭傷、拐傷。老翁持續看中醫,國術館「喬」了快半年,卻沒有起色,左腳瘦到沒辦法支撐,跛行仍痛得像針刺一般,加上鼠蹊處約八公分大的囊腫,蹲都蹲不下去,讓他痛苦不堪。就醫之初,醫師擔心鼠蹊那麼大的腫塊會不會是癌症,經再三檢查,確定不是疝氣,也不是癌症,而是左邊的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塌陷,導致髖關節滑液囊發炎,潤滑液的過度分泌,在鼠蹊處變成鼓出來的水球,潤滑液分泌愈來愈多,水球就愈來愈大。蔣岳夆醫師指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原因包括類固醇、酒精,也有三到四成患者為不明原因,而老翁的股骨頭已經壞死到嚴重塌陷,必須接受人工髖關節的置換手術。追溯老翁的生活史,從年輕時開始喝酒,30多年下來,天天喝,年過半百之後,高梁酒兩天一瓶是家常便飯,跟三五好友喝酒談天,更是沒有限量,聽到「喝酒會把骨頭喝壞」,讓他嚇了一大跳,他說,一直以為純天然釀造、濃度高的高梁酒對身體影響比較小。「這個講法是誤解。」蔣岳夆醫師表示,啤酒飲用過量容易提高痛風機率,而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元兇就是酒精,不分啤酒還是高梁,酒精攝取量愈多,罹患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機率就愈高。他指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狀包括:髖關節尤其是腹股溝的疼痛,會造成病患活動不便,一般治療的方式,早期可以藥物、復健與減壓手術改善症狀,如果一直不治療,不減少酒精的攝取,最後就只能置換人工關節手術。以微創方式置換關節,是近年來引進國內的手術方式,與傳統手術相較,微創傷口只有7~10公分,僅是傳統手術的二分之一,因為破壞較小的周邊組織,完成相同的手術,不但失血更少、恢復更快,住院天數縮短、傷口更美觀,也有利於早期復健。延伸閱讀「髖關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922

人工髖關節衛教Q&A

人工髖關節衛教Q&A#人工髖關節

一、手術須住院多久?答:5-7天(必要時可延長)。二、多久可以下床?答:通常術後三天內即可下床,但仍會視病患情況決定。三、多久拆線?答:術後約10~14天,出院時會預約門診時間返院拆線;返家後傷口保持清潔乾燥,每天換藥一次即可。四、多久可以碰水?答:拆線後2-3天,只能沖洗勿浸泡傷口。五、手術後活動有無限制?答:巨頭型人工髖關節組沒有限制,但傳統及陶瓷人工髖關節組須避免上述之禁忌姿勢。一般術後4–6週須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避免跌倒。六:手術後何時能開車、騎腳踏車、游泳及蹲下?答:約4~6週後可以開車,6~12週後可以騎腳踏車,傳統型人工髖關節盡量不要蹲;使用巨頭型人工髖關節者受限制較少,下蹲需3個月左右。七:雙腿間需要夾枕頭多久?答:約6週左右,若為巨頭組人工髖關節則不需夾枕頭。八:可以上下樓梯嗎?答:可以,需有家屬陪同或自己上下樓梯時需用手扶樓梯扶手,避免跌倒。九:如何使用馬桶?答:傳統人工髖關節建議使用馬桶增高器,若是使用家中馬桶,請注意:臀部須高於膝蓋儘量避免髖關節小於90度;巨頭型人工髖關節則不受此限。十、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病患在置換半髖人工關節術後數月至數年間有髖臼磨損可能,因此建議須定期門診追蹤。十一、若有下列情形應立即返院:1. 傷口有紅、腫、熱、痛等發炎徵兆,或有滲出液、發燒及不明原因之過度疼痛時。2. 嚴重疼痛導致無法活動時。3. 因跌倒或挫傷而傷及髖關節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