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嚼慢嚥

細嚼慢嚥原來有這些好處 還可以預防肥胖

細嚼慢嚥原來有這些好處 還可以預防肥胖#細嚼慢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人一般的進食習慣,通常是飯、菜和肉一起吃,之後喝湯,最後才吃水果,但事實上恰好相反。正確的順序是先喝湯,接著吃蔬菜水果,然後吃主餐魚、肉和蛋類,最後才是吃熱量密度最高的米飯。但只說這個順序真的無法代表營養吸收的效率高低,如果可以的話,我會把上面這個飲食流程加註一個「劑量與時間」來說明。吃飯順序有眉角網路上很多專家已經都指出,無論早中晚餐,想要均衡、健康或瘦身,吃飯步驟很重要,這不僅會影響營養吸收和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而且照熱量密度由低至高的食物依順序進入消化系統中, 也比較不容易囤積脂肪,就可以大大降低熱量攝取,讓營養更均衡。此外,也可以學習廣東人吃飯前先喝湯的習慣,因為飯前空腹,養分吸收效率最高,正可以透過喝湯把好的養分傳遞到身體裡。水果在正餐前吃,可以提高胃部食物體積增加飽足感,接著吃蔬菜,填補胃腸部分空間、延緩血糖上升,血糖控制好就比較不容易肥胖。喝完湯、吃完蔬菜後,上半場大概就已經把胃的空間塞滿一半了。處於半飽狀態下,這時候就可以吃些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為主的食材,以及熱量密度較高的米飯、麵食,也因為胃的空間有限,所以下半場比較不容易吃過量,當然可達到攝取熱量減少的效果。但威廉還是要以毒理學的角度提醒大家,無論要健康還是要減肥,劑量與時間都還是關鍵。劑量當然就是指我們攝食的量,習慣吃過多、過少的食物都很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無論一次性的或是長期,都不是件好事。時間上來說,盡可能的把吃飯時間拉到半小時至一個小時,讓自己可以細嚼慢嚥。因為咀嚼有太多的好處了,除了可以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外,也可以讓我們的胃有時間去分泌胃酸分解食物,進而刺激腦部的飽食中樞,產生飽足感,達到吸收養分、防止肥胖的效果。邊吃邊玩手機 吃進更多份量或空氣其實大家都知道細嚼慢嚥的好處,但因為事務繁忙,總是在食物入口後,又習慣性的隨便咬兩下就吞到肚子裡了。所以要吃得健康,順序絕對不能錯,而且進食的速度真的很重要,只要放慢吃飯速度,自然就可增加咀嚼次數。但我必須說,吃飯的時候最好改掉邊吃邊玩手機的習慣,因為威廉有切身之痛,吃飯快、急還分心,反而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吃進更多的份量或是空氣,導致胃痛、脹氣、消化阻塞、便秘什麼都來。 (本文摘自/毒物就在你身邊:毒理醫學專家招名威的防毒及防疫萬用術/遠足文化)

12種吃相 一頓飯了解他的性格秘密

12種吃相 一頓飯了解他的性格秘密#細嚼慢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如果不帶任何異樣或批評的眼光,純粹當一個生活觀察家,會驚訝地發現,人類的吃相竟然如此豐富多變。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新書《從習慣洞察人心》提出,從一個人吃東西的樣子,大概可以看出他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慣好不好?例如重不重視環境衛生?有沒有服務別人的觀念?生活作息有無紀律?自我控制能力強不強?以及對生活的滿意度高不高?雖然看別人吃東西很有趣,不過在此要特別提醒,可別看得太用力打擾到別人吃東西的心情。 1.細嚼慢嚥的人吃東西習慣細嚼慢嚥的人,喜歡小口小口地品嚐食物的滋味。不管是基於養生的考量,或是牙齒不夠健康,還是想表現紳士淑女的風範,都給人小心謹慎、動作緩慢的印象。喜歡慢慢吃東西的人大多非常注重過程。談戀愛時,他們主張交往過程比結果重要;闖事業時,他們強調做事過程比結果重要;養小孩時,他們認為成長過程比成績重要。注重過程的人最怕遇到急驚風型的人,會讓他們的人生節奏整個亂掉,陷入焦躁不安的情緒。 2.狼吞虎嚥的人他們有些是從小吃東西的速度就被訓練得很快,有些則是後天環境造成,例如不少男生當兵時,若是吃得太慢,就會因搶不到食物而餓肚子,不知不覺養成狼吞虎嚥的習慣。吃東西速度很快的人,碰到事情也只想立刻完成,而不會細細體會其中的甘苦。久而久之,他們的人生就會變得只有目標,而沒有過程。由於對工作負荷的忍耐力非常高,往往會忽略身心失衡的警訊。 3.邊吃飯邊看書、滑手機的人這類型的人很多都擁有強烈的企圖心,也常常會一心二用。他們無論看的是休閒娛樂或是正經八百的書,都會給人「吃飯不忘充電」的印象,但當頭腦塞太多東西時,連帶的「專注力」跟「記憶力」也會跟著下降。進一步探索何以他們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資訊,就會發現,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有許多等待實現的夢想,為了能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夢想,他們要善用每一分每一秒。 4.禮儀至上的人禮儀至上的人最看不慣同桌吃飯的人完全不懂餐桌禮儀,因為如此一來,不僅沒有人欣賞他們得體的氣質,內心更會陷入「要不要糾正對方錯誤動作」的矛盾中。其實不只他們吃得難過,跟他們同桌吃飯的人更是如坐針氈,甚至有些人緊張到怎麼拿筷子和刀叉都忘了。非常重視禮儀的人,多半也很重視外表、講究形式,和這種人相處,最好從吃相、裝扮到禮物都不要太過隨便,以免給對方留下「不尊重主人和場合」的印象。 5.杯盤狼藉的人和動作粗魯的人吃飯會變得忙碌不堪,他們一下挾食物時不小心掉在桌上,一下湯汁滴在衣服上、一下又是拿東西時打翻飲料,結果一頓飯吃下來,眼前一片狼藉。我曾和漏接食物的人吃過一頓天下大亂的飯,那位朋友的桌前除了堆滿骨頭、蝦殼、魚刺等食物殘骸,還有打翻的熱湯和汽水所形成的水災區域,在視覺與嗅覺雙重刺激下,還真是吃得有點反胃不舒服。這景象代表對方的用餐習慣仍停留在口腔期,還沒學習好如何拿餐具吃飯,需要別人整理善後。 6.吃什麼都好吃的人跟吃什麼都好吃的人一起用餐,也會覺得食物變得特別好吃,他們不僅會津津有味地品嚐食物,更會津津樂道這個菜的做法、哪家館子做得最道地,而不會邊吃邊嫌「這道菜的火候不對」、「廚師切菜的功夫實在太差了」。通常很容易從食物中得到快樂的人,也很容易從生活中得到樂趣,一塊小小的起士蛋糕,就會讓他們的人生充滿甜蜜感,一件小小的禮物就會讓他們的人生洋溢幸福感。反之,長期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的人,則是吃什麼都不好吃。經常性食欲不好的人,多半較容易緊張,他們無論是體質或個性均屬於敏感型,對未來的發展傾向過度擔心,任何狀況都會搞得他們緊繃焦慮、食不下嚥。 7.準時吃飯的人準時吃飯的人腸胃就像鬧鐘一樣,一到吃飯時間就會咕嚕咕嚕地叫個不停。一旦超過時間還未填飽肚子,他們就會顯得心神不寧、坐立難安,甚至有些人會因此變得暴躁易怒。除了解決民生問題要準時外,做其他事情也都有一張時刻表:幾點上廁所、幾點洗澡、幾點上床睡覺,凡事皆按生理時鐘的指示進行,最怕碰到突發狀況,把既定的作息全部打亂,這樣他們便會手忙腳亂。 8.吃個不停的人有些人即使很飽了,還是忍不住翻冰箱找東西吃。他們之所以會吃個不停,主要原因是想藉著吃東西來放鬆。一般嘴饞的人自制力都較弱,最常看到的狀況是,他們一邊嘴巴嚷著要減重,一邊又猛往嘴裏塞零食,然後再痛罵自己:「不可以如此貪吃。」想戒掉貪吃的習慣,首先必須找出導致嘴饞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生活沒有目標?亦是內心缺乏安全感?還是工作過於焦慮?人際關係失和?否則一味克制想吃東西的欲望,一旦欲望反彈後作用力可是很強大的。 9.暴飲暴食的人除了嘴饞想吃東西的狀況外,還有些人則是屬於大食客型,大吃大喝毫無節制,無論食物好不好吃,或喜不喜歡吃,都能一掃而空。通常暴飲暴食的人都有縱慾的傾向,對食物過於依賴,非要吃到撐破肚子才會停下來,甚至於有的大食客會隨身攜帶胃藥,以防消化不良。 10.節食專家的人身邊不少朋友都是節食專家,不僅對每一樣食物的營養成分瞭如指掌,連卡路里多少都如數家珍,常常一邊吃飯一邊分析,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既然擁有這麼豐富專業的知識,何以還需要不斷節食?深入了解之後才曉得,雖然努力充實與食物相關的學問,也積極進行節食計畫,不過達到目標後,他們就會鬆懈下來,很快就再度復胖,又得重新開始控制飲食。 11.先吃自己愛吃食物的人朋友跟我說過一段有趣的約會插曲。剛認識他太太時,每次約會他都覺得這個女孩很奇怪,會把所有好吃的食物挑出來放在盤子的一角。他心想,既然這個女孩的口味跟我完全不同,那我就幫她吃吧,以免浪費食物。於是當他吃完自己盤子裡的東西後,便對女孩說:「如果妳吃不下,沒關係,我幫妳吃。」吃了很長一段時間兩人份的食物後,有一天,那個女孩終於忍不住對他說:「我不是吃不下,而是想把自己愛吃的東西留到最後再慢慢享用。」好玩的是,他們不只吃東西的順序顛倒,連做事情的順序都相反。這位朋友工作時喜歡先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屬於先甘後苦型;而他太太則喜歡先做自己最討厭的事,屬於先苦後甘型。 12.按順序及規則進食每個人對順序的定義和要求都不同,譬如說,有人把餐盤當成時鐘,進食的次序必須按照「順時鐘」的方向進行,不能亂掉,否則就會渾身不舒服。還有人是依照顏色排放食物,綠色的放一起、紅色的在一邊,食物必須歸類的井井有條,不然就無法進食。另外也有人是咀嚼食物的次數有一定標準,像每口食物要咀嚼30下才能吞進肚子裡,否則就覺得不消化,倘若有人不知道他的咀嚼習慣,在吃飯過程中不斷干擾其計算咀嚼次數,便會讓他們很生氣。吃東西的時候對秩序、細節要求極高,必須嚴格控制每一個步驟,完美規劃好每一個細節,人格特質偏僵化、固執、沒有彈性,就有可能是強迫型人格傾向。如果因此導致人際關係緊繃,生活功能運作不順暢,就需要心理專業團隊的協助。

細嚼慢嚥 六分飽多活20年

細嚼慢嚥 六分飽多活20年#細嚼慢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吃飯,到底是要吃完?吃飽?還是吃好呢?其實,重點在於適量,用「六分飽多活二十年」的理念進食,細嚼慢嚥,讓身體獲得真正的營養,也透過大量咀嚼來促進顎骨擴張,使上呼吸道暢通。前文增引用古人之語:「嚼湯喝飯享天年。」喝湯時,湯含在嘴巴裡咀嚼;吃飯時,也要把食物嚼碎到變成湯汁再喝下去。細嚼慢嚥才不易造成大腸病變大腸癌已連續七年成為臺灣癌症的第一名,除了食物毒素的問題,最大可能性就是現代人的咀嚼習慣變差,狼吞虎嚥,結塊未磨碎的食物沒什麼消化就堆積到大腸,會刮胃刮腸,在大腸發酵的機會大增,當然容易羅患大腸癌。要避免大腸癌,第一件事還是細嚼慢嚥,讓食物變成食糜,如同流質般進到腸胃道,才不容易造成大腸病變。小口小口吃飯是健康關鍵含一大口水在嘴巴裡,用牙齒咬一咬,會發現無法咀嚼,除非先吞下一口水,讓口腔內的水變少一點。吃飯也是一樣,大口大口吃是無法咀嚼的,要先吞下一些飯菜,才有可能咀嚼。可是先吞下去的是未確實咀嚼的食塊,腸胃沒有足夠空間消化,所以會先將沒有消化的食塊往下送,而腸胃只能吸收食塊表層的醬料和油脂,無法獲得食材真正的營養,因此,吃飯時要小口小口地往嘴裡送,再細嚼慢嚥。吃軟不吃硬等於慢性自殺現代人的飲食喜歡吃較柔軟的食物,但缺乏咀嚼的結果會使顎骨功能弱化而變得狹窄,包圍在上顎中的鼻道也會開始狹窄,上下顎骨之間的舌頭會因為活動空間不足而後縮,導致咽喉氣道狹窄,這樣一來,整個上呼吸道都變得狹窄,進入身體的空氣不足,迫使呼吸次數增加,卻急又淺。呼吸時氣體流速加快,使鼻塞與打鼾更嚴重,而淺呼吸使肺部獲得的氧氣更少,長期缺氧,身體累積過多乳酸與碳酸,形成酸性體質。高酸性使骨質容易流失,結果顎骨更狹窄,咀嚼能力更差,上呼吸道更狹窄,不斷惡性循環,健康一去不回頭!吃口香糖可以美化臉型有沒有人嚼口香糖像嚼檳榔、菸草一樣咬牙切齒?不可能。嚼口香糖只需要小力量,反而有助於臉部肌肉張力恢復,減少皺紋。嚼口香糖的咬合力量不會造成牙齒像嚼檳榔一般被磨耗,口腔高度不會變小,也不會因此變成國字臉。現代人因為食物精緻化,嚴重缺乏好好咀嚼的機會,如前文所述,愈不咀嚼,上呼吸道周圍的顎骨愈狹窄,呼吸愈困難。晚上睡覺時,因為缺氧讓身體的交感神經亢進,導致咬牙切齒,才會慢慢變成國字臉。相反的,嚼口香糖會讓顎骨有機會擴張,暢通呼吸道,晚上就不容易磨牙,不容易國字臉。大量咀嚼讓頭、頸部的血流量增加,特別是腦部有氧、有精神,可以釋放壓力,讓肌肉緊繃度降低。日本有研究指出,如果在老年失智的初期階段,盡快製作假牙,恢復咀嚼功能,就有機會改善失智症狀。所以,無論有糖、無糖口香糖,盡量咀嚼吧!每天嚼食口香糖十~二十分鐘,讓你更健康!看看永遠的女神林青霞,她的養生之道就包括少吃精緻食物、每天咀嚼口香糖二十分鐘。六十歲的女神不僅沒有國字臉,還美得讓人心動,可見全食物與大量咀嚼是永保美麗與健康的關鍵!(本文摘自/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時報出版)

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吃飯不喝水

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吃飯不喝水#細嚼慢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慣用右手的外科醫生,吃飯時會刻意用左手;有些專攻代謝或是糖尿病的內科醫生,則會用小湯匙吃飯;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外科醫生用「左手」吃飯、內科醫生使用「小湯匙」吃飯。放慢進食速度 用非慣用手吃飯他們之所以如此注重飲食細節,全是為了提升工作表現,可說是一種職業病。外科醫生的工作需要雙手並用,為了磨練雙手的手感,才會以非慣用手吃飯。此外,專攻糖尿病的內科醫生為了避免自己罹患糖尿病,刻意用小湯匙吃飯,放慢進食速度。以大湯匙狼吞虎嚥、媲美大胃王的進食方式,是導致糖尿病和肥胖問題的捷徑。從某方面來說,用小湯匙吃飯也等於實踐了「放慢進食速度」與「細嚼慢嚥」。吃飯時不喝水 促進唾液自然分泌至於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的原因其實相當簡單,因為水分會稀釋口腔裡的唾液。只要口中有食物就不喝水,仔細咀嚼促進唾液分泌。由於唾液可以提升免疫力,因此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細嚼慢嚥,幫助唾液分泌。另一方面,高血壓專科醫生吃飯時特別注重鹽分攝取量。大家都知道,攝取過量鹽分會引起高血壓。專門治療高血壓的醫生都會告訴病患,日常飲食要減少鹽分用量,所以他們自己吃飯時也會吃得較清淡。而且會改用較多辛香料,例如胡椒、辣椒、芥末、山葵、大蒜、香草等,不僅能彌補減少的鹽分用量,還能增加料理調味的多樣性。向這些專業醫生看齊,改善你的飲食習慣吧!(本文摘自/醫學博士才知道的驚人工作分配術/核果文化出版)

狼吞虎嚥 養出水桶腰孩子!

狼吞虎嚥 養出水桶腰孩子!#細嚼慢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吃飯速度快的孩子無論是BMI、腰圍都更高!現代小孩行程滿,下了課要趕緊補習,甚至還要學才藝,吃飯時間總是很趕。董氏基金會提醒,孩子用餐時吃得太趕,營養攝取的「質」與「量」都會受影響,易熱量過剩但營養不足,造成中廣肥胖,容易養出水桶腰孩子!午餐時間短、進食量少營養品質也會受影響根據2015年刊登於《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期刊的研究顯示,相較於至少有25分鐘吃午餐的學生,午餐時間少於20分鐘的學生進食量會減少,少吃13%的主菜、12%蔬菜和少喝10%的牛奶;而且營養品質也受影響,吃水果的人少了13%。研究建議,讓學生多點時間用餐,可吃足營養,且有助於減少廚餘浪費。吃太快日後離罹高血壓風險高2.6倍2016年日本昭和大學研究發現,相較於慢慢用餐的孩子,吃飯速度快的孩子無論是BMI、腰圍都更高,而且腰圍身高比大於0.5的風險明顯增加。2014年董氏基金會與三商美邦人壽調查研究發現,台灣近30%國小學童的「腰圍身高比(腰圍除以身高)」超標大於0.5,代表學童有腹部肥胖和內臟脂肪堆積問題,日後罹患高血脂風險高出4.6倍、高血壓風險也多2.6倍。狼吞虎嚥易消化不良、胃脹氣董事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吃飯速度太快,會讓大腦飽食中樞來不及接收飽足訊息,讓孩子在感覺到吃飽前就已經吃過量,易導致肥胖,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下了哪些東西;另外,狼吞虎嚥也容易造成部分孩子消化不良、胃脹氣,或不小心吞下細骨魚刺等,傷害胃腸。細嚼慢嚥有助預防腸胃疾病發生許惠玉主任強調,細嚼慢嚥可刺激唾液分泌、幫助消化,預防腸胃疾病發生,還能刺激腦部細胞,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和記憶力。另外,咀嚼也有按摩牙齦和清潔牙齒效果,有益牙周健康;學齡前足夠的咀嚼也能幫助口腔齒顎發展,及舌頭與嘴唇等口腔器官靈活度。董氏基金會呼籲,細嚼慢嚥、慢慢吃飯才能讓消化吸收更好。另外,吃飯時不看電視、電腦或玩手機,讓孩子專注在餐點上,認識自己吃下的食物、品嚐不同的口感風味,當孩子學會享受吃的快樂,滿足和飽足感自然會增加,也能避免消化不良或攝取過多熱量。 

吃湯圓指南 3種病要注意!

吃湯圓指南 3種病要注意!#細嚼慢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顆包餡湯圓熱量等於一碗飯!冬至吃湯圓象徵團圓,是至古以來的習俗,然而,營養師表示,湯圓中的成分──糯米粉,黏性較強且較不易消化,對於老年人及幼小孩童等吞嚥與消化能力較不佳的民眾,建議可用剪刀裁剪成適口大小,並細嚼慢嚥。利用青菜熬湯頭 攝取適量水果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表示,鹹的包餡湯圓內餡以瘦肉為主,可減少熱量攝取,以茼蒿、高麗菜、芹菜、韮菜、香菇、香菜、洋蔥等青菜熬製湯頭,可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將湯圓取代米飯的主食,搭配燙青菜,餐後再攝取適量的水果,讓營養更均衡,另也應盡量避免使用油蔥酥的烹調,以降低飽和性脂肪酸攝取量。湯頭避開紅豆或花生湯 減少糖分及熱量甜湯圓部分,因芝麻、花生內餡已含高糖分,湯頭建議避開紅豆或花生等配料,減少甜湯的糖分及熱量,盡量避免精緻糖使用,若有糖尿病病友建議可以代糖取代,營養師建議,有餡、無餡湯圓互相搭配,可減少熱量攝取,另外,慢性疾病的病患在食用湯圓時,需特別注意以下要點,健健康康度過冬至:1) 糖尿病 /需注意食物份量的代換,以監控血糖,因為糯米的升糖指數高,食用後容易讓血糖上升,提醒糖尿病友應酌量食用湯圓並多搭配蔬菜。2) 高血壓、腎臟病 /包餡鹹湯圓鈉含量較高,再加上鹹湯圓多以高湯為湯底,建議高血壓、腎臟病及尿酸較高病友適量食用甜湯圓,若吃鹹湯圓應避免喝湯,以減少鈉的攝取。3) 腸胃疾病 /糯米不易消化,吃太多易脹氣,加上甜食易致胃食道逆流,建議消化功能較弱或腸胃不佳者要酌量食用,建議1天吃1次,每次吃4顆為限,避免增加腸胃道負擔。

避免糖尿病 改用小湯匙吃飯!

避免糖尿病 改用小湯匙吃飯!#細嚼慢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少數人才知道的醫界祕辛:許多慣用右手的外科醫生,吃飯時會刻意用左手,有些專攻代謝或是糖尿病的內科醫生,則會用小湯匙吃飯,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狼吞虎嚥 是糖尿病和肥胖問題捷徑他們之所以如此注重飲食細節,全是為了提升工作表現,可說是一種職業病,外科醫生的工作需要雙手並用,為了磨練雙手的手感,才會以非慣用手吃飯,我有一陣子也用左手吃飯(我的慣用手是右手)。此外,專攻糖尿病的內科醫生為了避免自己罹患糖尿病,刻意用小湯匙吃飯,放慢進食速度,以大湯匙狼吞虎嚥、媲美大胃王的進食方式,是導致糖尿病和肥胖問題的捷徑,從某方面來說,用小湯匙吃飯也等於實踐了「放慢進食速度」與「細嚼慢嚥」。吃飯時不喝水 促進唾液自然分泌至於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的原因其實相當簡單,因為水分會稀釋口腔裡的唾液,只要口中有食物就不喝水,仔細咀嚼促進唾液分泌,由於唾液可以提升免疫力,因此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細嚼慢嚥,幫助唾液分泌。利用辛香料彌補鹽分 增加調味多樣性另一方面,高血壓專科醫生吃飯時特別注重鹽分攝取量,大家都知道,攝取過量鹽分會引起高血壓,專門治療高血壓的醫生都會告訴病患,日常飲食要減少鹽分用量,所以他們自己吃飯時也會吃得較清淡。利用辛香料,例如胡椒、辣椒、芥末、山葵、大蒜、香草等,不僅能彌補減少的鹽分用量,還能增加料理調味的多樣性,向這些專業醫生看齊,改善你的飲食習慣吧!(本文摘自/醫學博士才知道的驚人工作分配術/核果文化出版) 

長壽訣竅 細嚼慢嚥最知道!

長壽訣竅 細嚼慢嚥最知道!#細嚼慢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牙科診療的目的是維持健康的咬合咀嚼!咬合是指上下顎和上下排牙齒咬住閉合,但是咀嚼就複雜地多了,除了上下顎、上下排齒列之外,還要加上臉頰肌肉、上下唇、舌頭等配合,綜合消化液如唾液的均勻混和後吞嚥,才是良好的咀嚼功能。沒咬碎的食物 約7成都排出體外「咬合咀嚼」功能從嬰兒時期便開始建構,牙科醫療所能修復的便是將此功能回復正常狀態,正確的咀嚼吞嚥,健齒美顏而長壽,好好咬就能減少腸胃病日本腸胃科權威,新谷弘實醫師在《不生病的生活》一書中提到:「沒有咬碎的食物大約7成都排出體外了。」從營養和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就是浪費。將營養成分分解 變成比頭髮還細大部分人可能認為:「咀嚼」就不過是把東西咬碎吞下肚,除了咬碎食物之外,牙齒和舌頭、消化道功能的搭配運用還包括切斷、研磨、分泌唾液和消化液等,這是系統化運作,需要組織多工作的配合,才能將食物裡的營養成分分解消化,變成比頭髮還要細小的微細體積,才能穿透腸壁細胞進入血液中,進而被順利吸收。俗話說得好,慢工出細活,進食時仔細地咬,否則只是浪費食物、花費不必要的金錢吃大餐打牙祭,徒勞無功,真的是「白食」,萬事起於首,利用各顆牙齒好好咀嚼,從食物進入口中算起,經腸胃消化吸收,最後排出,結束一段完美的歷程。細嚼慢嚥是舒緩身心的進食習慣腸胃病是忙碌現代人的通病,衛生福利部每年公佈的國人10大死因中,其中就有多項和消化系統出問題有關,我長期追蹤千千百百個嚴重缺牙、咀嚼失能,最後治癒的患者們,能從很客觀科學的記錄、堅定地說:細嚼慢嚥不只是一種舒緩身心的進食習慣,更是長壽、顧腸胃、美顏小臉、身心健康的根本之道,一切都從仔細咀嚼開始。減輕胃部負荷 有節食減肥效果細嚼慢嚥的好處多多:食物嚼愈碎、愈容易消化和吸收,咀嚼刺激唾液、胃液及膽汁、胰液消化酵素(胰島素、升糖素)的分泌,咀嚼反射飽足感,減少食量及減輕胃部負荷,有節食減肥的效果,食物殘餘愈少,大腸負擔愈少,降低腸胃炎及癌症的風險。(本文摘自/牙~40年名醫的真心告白所有看牙的黑洞,讓醫師告訴你:為什麼牙好人不老、為什麼不能亂拔牙、為什麼咀嚼能美顏?/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