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帶

是輔具不是陷阱!使用輪椅6安全習慣

是輔具不是陷阱!使用輪椅6安全習慣#安全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男子推著坐輪椅的阿嬤穿越馬路時,疑因阿嬤的腳卡住輪子而突然停頓,造成阿嬤重摔受傷。輪椅本該是輔助人們生活的利器,而非陷人於危的陷阱,輪椅上路時應養成正確安全使用習慣,才能發揮輔具的最大價值。家寶基金會表示,上述危險意外相當常見,分析有下列幾種原因造成: 1.小腿帶鬆脫甚至拆除小腿帶是輪椅的必備品,目的是防止使用者的腳掌滑落踏板。然而多數人卻輕忽其重要,只因覺得它「礙事」就隨意移位甚至拆除,造成使用者的小腿失去支撐,使腳掌滑落至地面。2.輪椅上坐姿不正臀部過於靠前或偏一側,導致全身歪斜,間接使腳掌未正確擺在踏板上。3.輪椅速度過快或未注意路況一般輪椅的前輪較小,容易陷入路面縫隙;輪椅若行進太快陷入路面縫隙,或使用者腳卡住輪子,輕者前傾翻覆,重則摔傷使用者。輪椅這樣用 才能平安回家正確使用輪椅,是預防危險的不二法門。家寶基金會建議,輪椅使用者及照護者應養成六個安全使用習慣:1.踏板高度符合使用者腿長輪椅選購時應配合使用者的體型,或使用前調整腳踏板高度,使其符合使用者的腿長,讓腿可舒適自然地放置踏板上,減少腳掌卡到輪子的機率。2.正確安裝小腿帶除了栓好踏板外,小腿帶也要正確固定在小腿後方,防止腳掌掉落地面。3.輪椅坐好坐滿並繫安全帶臀部應坐在椅面的中軸線上,並儘量讓尾椎和背部貼靠椅背,使腳掌能自然地放置在踏板上;並將安全帶繫好,以防身體滑落或彈飛。4.收好輪椅上的衣物,防止捲入輪子外套、圍巾、毛毯等長型衣物相當容易捲入前後輪,秋冬來臨,照護者應多加留意。 5.倒退越過縫隙或下坡若遇路面凹陷縫隙,應「倒退嚕」以較大的後輪先越過,較不易卡住造成危險;在下坡時應倒退走,防止重心不穩、坡道太滑導致煞車失靈。6.推輪椅時腳步放緩,保持警覺輪椅行進不宜過快,並隨時注意輪椅使用者與路面情形,才有充足時間應對突發狀況。

未繫安全帶乘客 車禍恐致絞刑式骨折

未繫安全帶乘客 車禍恐致絞刑式骨折#安全帶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騎機車出車禍的66歲陳先生,被送往醫院急救時意識清楚,但頸部、肩部、胸部及背部有多處疼痛,進一步檢查,發現除了鎖骨、肋骨、骨盆骨折外,最危險的是出現罕見高位第二頸椎峽部骨折,又稱為「絞刑式骨折」,所幸透過復位固定手術治療後,術後三天即可透過助行器下床行走,讓家人欣慰不已。嚴重的撞擊力量導致第二頸椎脫位骨折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創傷科主任李建裕表示,「絞刑式骨折」一辭源於16世紀盛行的絞刑,因受刑人的頸部會在瞬間遭急速拉扯,導致第二頸椎脫位骨折,以該患者為例,在車禍的當下,頸椎高度向後伸展,加上身體往前拉扯,嚴重的撞擊力量導致頸髓受傷、失去呼吸,家人一度以為「回不來了」,所幸手術後撿回一命,也讓患者可以「抬頭挺胸」順利出院。「絞刑式骨折」最常見於未繫安全帶的乘客或駕駛員李建裕主任指出,車禍時臉撞上擋風玻璃導致,此外高度衝撞的運動,如美式足球、拳擊等,也可能造成「絞刑式骨折」。多數的患者,並不像其他頸椎骨折的人,會出現四肢麻痺、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立即性神經症狀,反而僅以頸部強烈疼痛表現,甚至少數幸運的患者,能帶著頸痛四處移動,故往往被誤認為一般扭傷或拉傷,而延誤就醫時機,高位頸椎佈滿重要動脈、靜脈、頸髓及神經根,除了少數不用手術的情況外,必須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後位、前位,甚至前位加後位兩種開法,風險及優缺點可與醫師充分討論,經評估,患者採「後位骨釘固定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李建裕主任提醒,民眾若因車禍或其他原因造成頸部疼痛不已,千萬不可輕忽,一定要赴醫檢查,以確認頸椎是否正常,若經檢查發現問題,一定要積極治療,切勿放任不管,或是透過民俗療法處理,否則當有問題的頸椎持續惡化,可能導致四肢癱瘓。

貪方便易釀禍!兒童乘車別忘安全措施

貪方便易釀禍!兒童乘車別忘安全措施#安全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繼今年二月起,汽車後座大人必須繫安全帶的規定上路後,下周三(8月1日)開始,4歲至12歲以下兒童於後座必需繫安全帶的規定也即將開始施行。不過,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發現,開車帶孩子出門的家長,有七成曾沒有使用安全措施,換算下來約77萬名的孩子經常曝露在不安全的行車環境中;進一步分析沒採安全措施的原因,有三成五的家長認為「路途短暫」,貪圖方便未採安全措施,若因此釀禍發生災害,得不償失!兒福聯盟指出,根據衛生署99年死因統計,國內14歲以下兒少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為187人,其中就有73位是在機動車交通事故中死亡,約佔四成左右。因此,兒童乘車時所需的安全措施,更顯得重要。不過根據調查發現,家長未採用安全措施的原因,最多是因為「車程短暫」佔35.6%、因「乘車人數多而無空間放安全座椅」佔33%、因「小孩不肯或不喜歡使用」而未採安全措施佔31.3%。此外,兒盟也發現,有5.8%的0至4歲孩子的家長以為「法令未強制規定」坐安全座椅,但事實上,0至4歲幼童需坐安全座椅的法令早已在民國93年就開始實行,可見政府相關政令宣導需要再加強。針對此情形,兒盟建議,為保障兒童乘車安全,家長應全面檢視現有安全措施,務必讓12歲以下孩子坐在汽車後座,並且依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採用安全帶、安全座椅等適當的安全措施,且不論是否只是短程行車,堅持每次都要使用。兒盟也呼籲政府,日後應加強宣導相關規定,盼在道路交通新法令於8月1日開始上路後,研擬如何推廣落實,別讓兒童乘車安全再次淪為口號。圖:兒盟建議,為保障兒童乘車安全,家長應全面檢視現有安全措施。(照片/資料照片。)

兒童乘車別忘繫安全帶 8/1起開罰

兒童乘車別忘繫安全帶 8/1起開罰#安全帶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正值暑假期間,爸爸媽媽若是開車帶小朋友出遊可要注意了!昨日(12日)交通部與靖娟基金會舉辦記者會,提醒家中提醒家中有4~12歲或18~36公斤的孩子乘坐小型車應繫安全帶,這項規定將自8月1日起開始處罰駕駛人。根據統計,國內14歲以下年齡層之死亡原因以交通事故傷害居首位,而交通事故中未繫安全帶致死率超過繫安全帶的3.6倍,後座乘客未繫安全帶死亡率為有繫安全帶的2.7倍。兒童頭部的重量佔身體重量的比例比成人大得多,且頸部柔弱,當碰撞發生時小孩的受傷程度也往往是最嚴重的,因此頭頸與髖部的保護在行車過程中格外重要,所以行車動態中,正確的把兒童固定在座位上是最重要的安全原則。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的調查報告也指出,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有效降低兒童在車禍撞擊後意外傷亡達70%以上,且未乘坐兒童安全座椅的嬰幼兒傷害程度是有乘坐兒童安全座椅的8倍。因此,美國、紐西蘭、英國等先進國家都已施行後座繫安全帶的相關規定,並針對4-12歲兒童提醒正確使用安全帶的方法,必要時並搭配加裝學童用座椅等保護裝置。交通部執行秘書謝潮儀也呼籲家長,應為12歲以下各階段年齡層孩子乘車妥適的安裝及使用兒童保護裝置:0~1歲或10公斤以下的嬰幼兒使用嬰兒用臥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1~4歲或10~18公斤的幼童使用幼童用座椅、4~12歲或18~36公斤的兒童繫安全帶不勒頸請直接繫安全帶,兒童如因身形較小會勒到脖子請搭配使用學童用座椅。另外在選購兒童用座椅上,靖娟基金會林月琴執行長、網路部落客名人維尼媽,提出五步驟供家長參考:一、確認安全標章、二、試試安全帶、三、確認不勒頸、四、加裝學童椅、五、安全又舒適。臺灣兒科醫學會與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也共同呼籲,兒童乘車繫安全帶就像小朋友打疫苗一樣,只要有預防,保護就相對提升,所以家長一定要為孩子準備安全配備。

開車族當心!後座未繫安全帶將開罰

開車族當心!後座未繫安全帶將開罰#安全帶

後天(2月1日)起後座乘客若未繫安全帶,駕駛人將被處罰,一般道路罰1500元、國道違規最高可罰6000元!民眾搭計程車也會被罰,除非經醫師證明無法繫安全帶,或是車輛是1991年7月以前出廠的超老車,或是後座本身就沒有裝置安全帶的小型老車,才不在此限。雖然幼童坐小客車本來就規定在後座就是要坐安全座椅,但是規定4歲到12歲以下的幼童,或是體重在18到36公斤的兒童坐在後座時,只有要求「妥適使用安全帶」,但並未強制使用安全帶,所以通常家長採取的措施,多半就是讓小孩坐在大人跨中懷中,也就是沒有強制綁上安全帶。如今一旦強制要求,那就變成要想辦法讓個頭小的幼童能綁上,如果4歲到12歲小朋友身材矮小,坐安全座椅塞不下,綁安全帶又綁不上,再加上4到6歲幼童多半好動,該怎麼讓幼童在後座好好坐著,讓很多家長傷透腦筋。目前市面上少見到4歲至12歲的墊高式座椅,所以幼童要綁上安全帶恐讓家長很困擾。後天起取締後座未繫安全帶的違規行為,一般道路被查獲違規將被罰1500元、國道或快速道路則罰3000到6000元,計程車乘客違規將罰乘客,最高可罰4500元,4到12歲兒童搭計程車則可例外免繫;而自8月1日起,四歲至十二歲的兒童乘坐後座未依規定使用安全帶或安全座椅,也將對駕駛人開罰。

孕期要安全搭車指南

孕期要安全搭車指南#安全帶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林潔雨 攝影/Kiwi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副主任 徐振傑、台北捷運公司站務處副處長 王秋惠臺北市公共運輸處科長 陳奇正、 臺灣區汽車修理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 高景崇演出/爸爸:洪鏈翔  媽咪:張綺婕 協助拍攝/台北捷運公司、首都客運媽咪懷孕後身體狀況和體型都有很大的改變,在體力和反應能力上也不似以往,因此,一切活動必須特別謹慎,而開車、搭車更是要格外小心,非必要時最好避免自行開車,乘車過程也要注意各個細節,以防意外發生。自行開車的風險:孕媽咪盡量不開車,為什麼?‧懷孕後反應較遲鈍許多媽咪常覺得自己懷孕後好像變「笨」了,對外界的所有反應也變差,其實這是自然的現象,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副主任徐振傑表示,懷孕後神經反應會因為要應付血液循環的需求而明顯轉弱,對外界一些突發狀況不像懷孕前靈敏;加上肚子愈來愈大,身體骨骼結構愈趨鬆散,協調性較差,對運動反應顯得遲鈍,不再像以前開車遇到危急狀況還能及時因應,所以自行開車危險性較高,建議能免則免。‧懷孕初期孕吐、嗜睡,注意力難集中即便在懷孕初期,自行開車也有相當風險。此懷孕階段容易嗜睡、孕吐,駕駛過程可能因身體不適影響注意力,或因為打瞌睡而發生意外;而到了懷孕中、後期,腹部明顯隆起,身體負荷增加,夜間睡眠品質受影響,一樣也會影響開車時的精神狀態。‧懷孕後期體型改變,應變能力差另一個問題是當子宮漸大,體型改變,坐上駕駛座很容易頂到或卡住方向盤而影響開車靈敏度;或是因肚子太大使得雙腳和油門、煞車的距離拉大,這時候駕駛的姿勢不同於以往,稍不注意,可能在煞車時因為空間感不對而踩空,進而發生意外。嚴重撞擊可能造成胎死腹中孕媽咪自行開車一旦發生車禍,在沒有緩衝空間的情況下,肚子容易與方向盤互相擠壓,直接對胎兒造成嚴重傷害。徐振傑主任表示,車禍發生時因擠壓的關係,輕微者或許只是肚子出現瘀血;中度狀況可能直接刺激到子宮,導致收縮而早產;嚴重時,胎盤受到激烈擠壓,將造成剝離。一旦發生意外,症狀輕微者可能會肚子痛、胎兒心跳下降;如果嚴重出血,胎盤會提早剝離,這時候胎心音會出現異常;更嚴重將導致子宮破裂,假如破裂程度輕微,還能及時挽救,但是一旦引發休克,很容易造成胎死腹中的遺憾。安全帶對孕婦安全嗎?還有一項要重視的問題就是安全帶,一般人使用的安全帶,對孕婦而言其實並不安全,因為國內使用的安全帶很容易勒緊肚子,對子宮造成壓迫,不適用於孕婦,美國有一款專為孕婦設計的特殊安全帶,共有兩條帶子,一條從肩斜下繞過肚子上方,另一條從腰際往下繞過肚子下方,讓肚子露出,可降低傷害的發生。另外就是在發生車禍時,安全氣囊一啟動,會對孕婦身體造成撞擊,如果此時身上有眼鏡、項鍊等尖銳物品,可能因此刺傷身體;而且當整個胸部在受安全氣囊擠壓時,會因為空氣不足而感到明顯的胸悶與不適,這也是孕媽咪開車時可能發生的狀況,必須特別注意。《MamiHome媽咪窩》‧2011/3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