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居

被終身雇用制犧牲 中年宅男的復仇

被終身雇用制犧牲 中年宅男的復仇#繭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發生在二○一七年七月十八日的京都動畫縱火案,導致三十五位優秀的動畫導演、動畫師犧牲。他們每一位都是日本的資產,也正是這群人才讓動畫產業成為日本的代名詞。犯案的四十一歲男性,動機不明,當時只知道他一直過著繭居的生活,犯案後曾大喊「他們偷了我的作品」,但他並沒有創作,卻毫無理由地怨恨京都動畫公司。受害者的家屬和朋友們,心中的遺憾難以想像。社會的病態,事出必有因。現在我們該做的事,就是坦然面對問題。到底為什麼當今日本社會的多起慘案,好像都是由精神狀態失衡的人所犯下,就跟這次的縱火犯一樣?長年與社會隔絕 精神上誤入歧途其實,在京都動畫縱火案發生前,還有一個事件也曾震驚日本社會。這個令人痛心的事件,就是七十六歲的農林水產省前事務次官熊澤英昭,這樣一位官僚體系的精英,殺害了四十四歲繭居在家的兒子。一開始只是兒子抱怨附近的小學很吵,雖然父親擔心他心懷不滿可能生事,但本來也應該不至於演變成父殺子的重大事件才對。然而在那之前,川崎市發生了一起五十一歲宅男攻擊小學生的殺人事件。熊澤英昭擔心兒子會做出類似犯行,因而決定殺害同樣是繭居在家的兒子,如此動機實在令人痛心。奇怪的是,三個事件裡的主角,全都是有繭居傾向,年紀介於四十到五十歲之間的中年男子。這是為什麼呢?我也是這個世代的一份子,這狀況可能發生在我們之中的任何人身上。雖然我過著和繭居相反的生活,但也聽過一、兩位高中或大學同學變成「宅男」的傳聞,其實並不覺得意外。確實,日本社會一直有中年宅男的問題。我想,日本勞動產業的扭曲,是造成「中年宅男」在當今日本引發社會事件的長遠因素。仔細想想,日本早在一九九○到二○一○年的「 失落二十年」間,進入了「求職冰河期」。在那個時代,只要能有工作就很幸運了。現在,安倍政府得到年輕族群的高支持率,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引導企業擴大新增就業機會,改善失業率的關係。日本進入求職冰河期後,想要工作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就在失業和短期打工之間循環,形成非正規勞動者。統計顯示,一九九五到二○一五年間,那二十年的勞動市場裡,從正規勞動者變成非正規勞動者的人數比例,約從整體人數的十%增加到二十%。另外,日本企業在這段期間堅守中高齡勞動人力,沒有對白領階級進行大規模裁員。日本企業為了維持長久以來的「終身雇用制度」,封閉年輕人的求職管道,暫時減少人事成本。求職失敗的他們,被稱為「失落的一代」。其中也許有些人就此繭居在老家的房間裡,足不出戶,變成「宅男」了。其實,日本有些針對宅男族群的綿密社會調查。例如,今年日本內閣府公布統計結果顯示,四十到六十四歲繭居在家者竟高達六十一萬人,非常令人驚訝。這次調查所定義的「繭居在家」,可以分為「幾乎不出房門」、「只會為了興趣出門」、「至少半年沒跟家人以外的人溝通」幾類。調查顯示,中高齡宅男的問題,比年輕人更嚴重,令日本社會大感吃驚。當然,二十、三十多歲沒工作的人,四十歲就很難求職成功。社會學家指出,這份統計結果遠不及實際上的宅男人數。如此龐大的中年宅男族群,有好幾年或好幾十年活在與社會隔絕的狀態,不難想像有些人就此在精神上逐漸誤入歧途,沉浸在錯誤的思考方式,厭惡社會、膨脹自己,浸泡在妄想之中。會這樣認為的,應該不是只有我吧。老鳥記者 一年只產出十幾條新聞當我要離開工作了二十四年的主流報社時,很多同事羨慕地說:「雖然我也想辭職,但會找不到其他工作,只好賴在公司,待到六十五歲退休。」我有自己想做的事,所以當時沒有猶豫。但仔細想想,正因為他們沒有離開公司,很多年輕人因此失去了就業機會。在報社,職稱都是「記者」,但一年只寫十幾條新聞的老鳥記者多的是。相較於每天產出新聞的菜鳥記者,他們的薪水卻是好幾倍。對於日本企業整體而言,勞動生產力也是一大問題。有人說,日本經濟衰退的原因之一,就是勞動生產力過低。實際上,可以說是因為中高齡勞動人口,把生氣蓬勃的年輕人排除在外的關係吧。現在,日本企業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終於開始耗費心力減少中高齡雇用人數。可是,無論再怎麼調整早期退休的禮遇制度,中高齡工作者轉職困難的現實,都會讓他們死也不想離開公司。日本社會失落二十年,守護了中高齡上班族的工作,卻犧牲了年輕人的就業。對於那些當時淪為犧牲,長年無業直到邁入中年的人來說,這就是對日本社會的復仇。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太悲觀了?即便是宅男,真的會犯罪傷人的也只是其中一部份。只是,現在發生在日本社會的許多慘案,都是找不到正規工作,想再工作卻苦無機會的人們,內心暗藏積怨不滿的關係。這樣的想法,並非毫無可能。只要我們一天不正視原因,了解這些被視為中年宅男的人為何接連犯案,就無法擬定對策,更可能會再產生第二、第三個京都動畫的慘案也說不定。(本文摘自/看見不一樣的日本/時報出版)

戒不了的逃避 繭居人生

戒不了的逃避 繭居人生#繭居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將繭居族定義為:待在家裡半年以上,不工作、不上學也不社交的人。拒學是繭居特性之一,近年台灣學生拒學的比例有逐漸攀高的趨勢,拒絕與人群接觸,退縮躲在家裡足不出戶,日後就有可能走入繭居生活。什麼是繭居族?李訓維心理師表示,繭居族因為某些原因選擇長年待在家裡,對外界有過多的擔心、害怕,覺得自己缺乏能力,放棄面對外在人事物,切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希望能夠獲得平靜。但繭居這件事對他們而言不見得是快樂的,一開始逃避會是輕鬆的,慢慢逃避變成習慣,逃到最後變成痛苦,放棄自己也放棄社會,沒有任何動機想與人連結,選擇獨自煎熬的繭居生活。繭居族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跟主要照顧者有緊密的關係,照顧者(通常是媽媽)的特性往往是很有功能的,包括掌控的、寵溺的或是與孩子關係緊密的。當他們面對挫折與困境,往往沒機會迎面挑戰,而是照顧者打理一切,繭居族缺乏獨自面對問題的學習經驗,因此遇到挑戰往往無法提起勇氣處理,繭居族以男性居多李訓維心理師表示,繭居族以男性居多,因男性大多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成就上,認為工作成就相比關係更重要,這會漸漸讓他失去與人的連結,再加上若照顧者能打理好一切,不知不覺間不需要主動去跟人連結,一旦遇到挫敗失去掌控感,也沒有朋友的支持,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重新振作,就只能縮回家裡繼續空轉。繭居族的治療因為家庭角色出問題讓孩子過得太舒服、太方便,失去長大跟與人連結的機會,無法面對外在的挫折。諮商師與社工需融入繭居族的家庭陪伴個案,做整體的家族治療,治療時間可能會以年為單位,長時間的調整逐漸讓整個家能正常運作,並發展往外連結的能力,通常繭居族家庭中的父母也是屬於比較封閉、焦慮的,諮商師與社工可以陪伴繭居族父母出去走走,多對孩子信任跟放手,與外界有更多的接觸,進而提升繭居族獨立跟走出家門的意願。適時放手讓孩子去面對這個社會繭居族最大的問題就是與人失去連結,但其實繭居族是渴望連結的,但評估自己建立連結的能力不足,也深怕被別人發現自己脆弱的地方。李訓維心理師表示,繭居族的產生與家庭教育有著相當大的關聯,父母應給孩子多一點的信心與勇敢,適時放手讓他們去面對這個社會,若一直站在焦慮擔心的角色,去幫孩子處理這些事情,那麼孩子永遠沒有能力去面對問題,也失去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在面對困難的環境中成長會是很好滋養,給孩子面對自己人生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