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棘皮症

孩子養胖就是福氣?當心糖尿病上身

孩子養胖就是福氣?當心糖尿病上身#黑色棘皮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小杰,爸媽最近注意到他愈來愈胖了,脖子和腋下總有洗不乾淨的深咖啡色紋路,於是帶小杰到兒童腸胃科減重門診就醫,沒想到卻被醫師診斷為「黑色棘皮症」,成因就是過重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同時也檢測出小杰糖化血色素高達7.3%,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經治療三個月後,小杰的糖化血色素目前已降到6.7%,恢復良好。糖尿病不是大人專利 兒童也會罹病「我的孩子才小學,怎麼可能得糖尿病?」這句話是許多父母第一時間得知寶貝孩子得到糖尿病的心聲。然而根據美國近年的大型研究指出,兒童和青少年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兒童過重和肥胖的比例不斷增加。以台灣2015年的數據顯示,國小和國中生的過重及肥胖的比例約有3成,承受不少三高與糖尿病風險。亞東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李如浩表示,許多孩子因肥胖問題導致在小時候就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原因就是因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使得胰島素降低血糖的能力受到影響。第二型糖尿病的前期,為降低血糖,胰島素會試圖「以量取勝」而大量分泌,但隨疾病進展,胰島素分泌也會「精疲力竭」而不足以降下血糖,進而產生糖尿病。李如浩醫師指出,一旦血糖高到一個程度,血中的糖分便會從尿液中漏出,因此稱為糖尿病。從尿流失的糖分,除了帶走營養,也會帶走水分,因此人體會感到飢餓和口渴,進而導致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的惡性循環。所幸,第二型糖尿病的藥物日新月異,許多在成人間療效斐然的新藥,也已在兒童身上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第一型?第二型?兒童糖尿病如何診斷兒童常見的糖尿病除了因肥胖導致的第二型糖尿病,還有因自體免疫而引發的第一型糖尿病。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因自身免疫系統的攻擊或其他因素而被破壞殆盡,只能分泌極少量的胰島素,無法順利降低血糖,進而引發第一型糖尿病。事實上,第一型糖尿病也是青春期前的孩童最常見的糖尿病。李如浩醫師表示,並非所有過重和肥胖的兒童糖尿病患,都是第二型糖尿病。有些過重的孩子,是因為前述免疫系統破壞胰島細胞所致的第一型糖尿病;相反的,有些臨床表現特徵像是第一型糖尿病的孩子,也可能是第二型糖尿病,因此需要專門的醫師仔細評估和通盤考量,才能確實診斷並擬定最適當的治療策略。李如浩醫師也呼籲,若孩子確診糖尿病也不必灰心,配合當今的醫療及藥物,孩子的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生活仍然能過得幸福而甜蜜。

孩子皮膚總是黑黑的?當心糖尿病警訊

孩子皮膚總是黑黑的?當心糖尿病警訊#黑色棘皮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翰翰從小胃口就很好,長輩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因此家裡備有各種食物,讓小學四年級的他體重就超過60公斤,食量比一個成人還多。直到媽媽發現翰翰的腋下和脖子後方總是黑黑的,原以為是孩子洗澡沒洗乾淨,但不論如何清洗皮膚仍呈現黑色暗沉狀,就醫得知是「黑色棘皮症」,且糖化血色素高達13.5%(正常值4-6%),確診為兒童第二型糖尿病,合併有高膽固醇與高尿酸血症,須立即接受治療。「小時候胖不是胖」觀念錯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童內分泌科劉明侑醫師表示,黑色棘皮症是因為血糖上升,導致胰島素大量增加引發的皮膚現象,好發在體重超重、肥胖的青少年或成人,臨床上被視為糖尿病的警訊。根據教育部對全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調查顯示,有三成的國中學童體重超重、甚至達到肥胖的程度。許多家長還停留在「小時候胖不是胖,之後長高就會瘦」的錯誤觀念,事實上青少年肥胖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機率到成人時期仍是肥胖,兒童時期過重會增加日後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慢性疾病的風險,對心臟血管、骨骼肌肉、呼吸、內分泌及社交學習上也多有影響。胖童人數激增 年紀輕輕就有三高劉明侑醫師指出,近年兒少肥胖求診人數逐漸增加,其中不乏年紀輕輕就被診斷第二型糖尿病、高膽固醇、甚至高血壓等「三高」代謝性症候群,需要長期服藥,甚至施打胰島素治療的個案。推測原因不外乎是飲食不正常、室內生活型態與運動不足,缺乏正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所造成。事實上兒童與青少年時期,若能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問題並介入治療,提供良好的生活與飲食衛教,許多孩童不必依靠藥物就可以獲得明顯改善,避免日後各種併發症的產生。及早控制體重 避免影響健康、社交及學習有鑑於兒童肥胖問題對於健康、教育和生活品質均造成危害,劉明侑醫師建議,兒童與青少年應每年測量身高與體重,計算BMI值,參考衛福部公布之建議值(www.hpa.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9547/File_8986.pdf)來判斷孩子是否屬於過重或肥胖。如果發現孩子的BMI值超過正常值,應尋求專業兒科醫師接受詳細評估,檢查是否出現黑色棘皮症、高血壓、肝腫大等,並視情況安排空腹血糖、血脂肪、肝功能,評估是否已經產生相關疾病須介入治療。更重要的是,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控制需要全家人共同的支持與努力,搭配健康的生活型態和飲食改善,必要時尋求營養師、兒童身心科醫師的協助,才能有效達到長期控制的效果。

這裡太黑,小心「黑色棘皮症」上身!

這裡太黑,小心「黑色棘皮症」上身!#黑色棘皮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脖子後方皮膚顏色暗沉,粗糙似絨毛狀,此為黑色棘皮症,常見原因為胰島素阻抗性。若想改善黑色棘皮症,讓皮膚變得平滑、恢復色澤,就必須改善胰島素阻抗性,透過控制飲食及改變生活形態,才能改善皮膚狀況。不是沒洗乾淨 而是內分泌及代謝出問題在門診,我遇過爸爸帶著讀中學的孩子來看感冒,當我對體型略顯粗壯肥胖的青少年進行檢查時,無意間瞥見他脖子後方有絨毛狀的黑色粗糙皺褶皮膚,立刻告訴一旁的爸爸這是「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 皮膚之所以會變成這樣,是因為罹患了胰島素阻抗性(Insulin resistance,IR),也就是體內產生過多的胰島素,而過多的胰島素會刺激皮膚增生變厚,外觀看起來就顯得顏色深沉、粗糙像絨毛,皮膚皺褶處尤其明顯,例如脖子後方、腋下、腹股溝、膝蓋等。這不是皮膚沒洗乾淨,而是身體的內分泌及代謝出了問題。罹患「黑色棘皮症」一定要先檢查,確認是否罹患代謝疾病,才能更進一步治療,改善胰島素阻抗性,皮膚才有可能恢復光滑亮白,不斷搓洗是沒用的。吃太甜容易讓胰島素分泌過多 「原來如此!他媽媽都以為是沒洗乾淨,一直要他用力洗,難怪都沒效!請問醫師,胰島素阻抗性是怎麼造成的?」胰島素是體內胰臟分泌的賀爾蒙,用來控制血糖,讓血糖穩定,也讓細胞得以利用血糖產生能量,但是現代人的飲食太精緻、太甜,食物吃進體內後往往讓血糖上升得太快,長期下來,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過多,久而久之胰島素作用會變差、變鈍,形成胰島素阻抗性。有胰島素阻抗性的人通常也會伴隨肥胖和脂肪肝。 「難怪,他怎麼樣都瘦不下來,就是愛喝飲料啦,便利商店各種口味的飲料幾乎都喝過了!」研究告訴我們,西式飲食普遍高油、高糖又精緻,容易造成腸道菌叢不平衡、引發腸漏、體內慢性發炎,進而造成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如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代謝症候群、與脂肪肝,現在零食、飲料、甜品唾手可得、充斥坊間,倘若不為孩子的飲食把關,必將造成未來健康上的隱患及負擔。「不吃甜食不喝飲料好困難,那喝低熱量的代糖低卡飲料總可以吧?」一般來說,低卡飲料或零卡飲料是以代糖取代果糖,熱量低,喝起來又有甜味,能滿足我們的味蕾,同時又覺得對健康比較沒有負擔。但研究發現,代糖會改變腸道菌叢生態,影響代謝,造成血糖控制異常。近期更有研究發現,代糖飲料與中風及失智症的風險有明顯的關聯性,建議這類飲料或甜食還是盡量避開較好。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嗜吃速食、炸雞 國二男體重110公斤患糖尿病

嗜吃速食、炸雞 國二男體重110公斤患糖尿病#黑色棘皮症

糖尿病已非成年人專有疾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日前收治一名14歲就讀國二的青少年寶弟(化名)、身高163公分、體重達110公斤,因為父親發現寶弟的脖子有一處膚色特別深,覺得不太尋常,遂帶著寶弟前來就醫。經北醫附醫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翁瑄甫診治及檢查後發現,病人有典型的黑色棘皮症變化、血糖代謝不良,證實罹第二型糖尿病。黑色棘皮症好發於脖子和腋下部位,明顯症狀就是膚色變深。 翁瑄甫醫師表示,寶弟無糖尿病家族史,探究原因應出於寶弟嗜吃速食、炸雞、甜食,又不喜歡運動,少動吃多體重因此自國小就直線上升。翁瑄甫醫師強調,糖尿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兒童或青少年若體重過胖且有家族史或黑色棘皮症徵狀,應儘早就醫檢查,以免耽誤診療黃金時間,讓病程惡化或導致更嚴重的心血管併發症。 飲食西化、運動量不足、生活型態改變,罹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其中6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在最胖的5%,幾乎都是第二型糖尿病。肥胖已成為兒童、青少年得糖尿病的最重要殺手,北醫附醫營養室蘇秀悅主任表示,孩子會過胖與遺傳、環境、如家中飲食型態不佳、高油、高糖食物的攝取、喜好零食點心且吃個不停、低活動量與看電視吃東西等都有關。父母對孩子的對待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飲食,如父母以食物來影響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食物當成一種獎賞或要求孩子把食物吃完,使孩子無法判斷自己對食物的飽足點,有些孩子為了使父母高興而把食物吃完等,因此父母在兒童體重控制上佔非常重要角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