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

女兒是看護首選?如何分配權利義務?

女兒是看護首選?如何分配權利義務?#女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記得《人到中年,更是理直氣壯》的作者酒井順子就曾形容:所謂中年,就是父母的問題會接踵而來的年紀。而著有《50 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上流老人:不為金錢所困的75 個老後生活提案》及《50 歲後,也可以過幸福日子》等書的日本精神科醫師保隆就曾提醒:50、60 歲的人,父母差不多就是70 ~ 90 歲。而這時候,他們可能會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身體還算健康,但手腳及日常生活上的自我照顧能力,已經漸漸變弱」;另一種則可能是已經「失能或失智」。在面對以上兩種情形時,50 歲讀者所應採取的對策就會不同。首先,當父母的健康問題開始亮紅燈時,他們「住」的問題就不能再拖了。日本的內科、顱內及心血管專科醫師石藏文信在他所寫的《好想殺死父母》一書中,並不贊成子女只是因為「年紀大了,我很擔心」,就要父母搬過來同住。他表示對父母來說,離開長年住慣的老家,會形成很大的壓力,反而會成為製造麻煩的根源。這是因為,他們在新家的周圍沒有認識的人,能依賴的就只剩下子女。所以,他提供的建議是分以下三個層次:首先,在父母還能自力生活的時候,就讓父母自己生活。其次,假設父母的腿腳已經不好,日常生活需要照護,就要接受外力支持,利用「照護保險(類似台灣的長照2.0)」裡的居家照護服務。最後,如果父母已經達到重度依賴照護的程度,很難在自家生活,就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照護3 個月左右」,之後就交給專業的機構。然而,著有《行前整理》一書,同時擁有內科、精神科、安寧養護經驗,也曾親自照料失能父母的日籍護理師宮子梓就不忘表示,衰老和疾病的變化,總是又急又快,而非緩慢的進行,且都是在某些意外發生後,才迅速惡化的。所以,她認為這時候的父母住的問題,真的不能再拖了。預做安排與工作分配,以免自顧不暇為了避免父母突然發生需要長期照顧的問題,讓自己措手不及,有必要提早與所有兄弟姐妹們,共同討論如何預先安排父母未來的長照問題,包括:由誰照顧?要不要送去專門的養護中心?費用如何分攤?如果父母中只有一人健在,又該如何安排?特別是當父母其中一人健在,而且身體還算健康時,總不能把他(她)一個人丟著不管。《如何照顧失去老伴的爸媽》一書的作者,身為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研究員的河合千惠子也指出,高齡者健康狀況的分歧點,大概是在過了75 歲之後。超過75 歲,生理功能降低,與各種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像是女性,骨質密度下降可能會引起骨質疏鬆症;而腎臟功能降低,則會造成頻尿;另外,沒有食慾導致營養不良,使得免疫力降低,就容易讓肺炎或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惡化。其次該書認為,正由於高齡者感到的三大不安分別是「金錢」、「健康」與「孤獨」,尤其是剛失去伴侶的父母。詐騙集團會以花言巧語,去煽動這些不安,再以親切的態度取得信任,從騙取年金、存款或財產。再加上高齡者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裡,所以經常會遇到推銷員上門推銷,或者是電話推銷等。又像是,當體力衰退,就會懶得去打掃收拾家裡,或是經常跌倒而造成骨折,也可能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忘記關掉爐火等引起火災。因此,高齡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潛藏的危機。從拿不到放在高處的東西、沒辦法提重物,或是因為超市太遠,而覺得購物不太方便等身體方面的問題,到金錢、疾病、健忘、對獨自生活感到茫然、不安等日常瑣事,這些都關係到受傷、體力下降,以及無法及早發現失智症等問題。(本文摘自/空巢的勇氣:人生下半場的35個必修學分/時報出版)

研究:高齡產婦 易生出憂鬱女兒

研究:高齡產婦 易生出憂鬱女兒#女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晚婚是現代社會的趨勢,高齡產婦已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根據研究指出,高齡產婦的女兒在進入成年初期時,可能會增加面臨壓力、焦慮和憂鬱的風險。醫師指出,母女之間的年齡差距越大,時代間不同價值觀也容易導致衝突。年齡代溝 可能讓孩子感到壓力此研究發表於《異常心理學期刊》,研究者針對一千兩百名出生於1989年至1991年的澳洲人,進行20年的追蹤。結果發現,出生時母親年齡在30~34歲的女性,在20歲時的壓力水平,較出生時母親年齡輕的女性高;出生時母親年齡大於35歲的女性在壓力、焦慮和憂鬱的水平上更是高出許多。研究者指出,母女之間可能因為年齡的差距,在價值觀上產生巨大代溝,導致關係緊張,讓孩子感到壓力、擔心和悲傷,特別在成年初期的過渡階段。另外,也可能是當女性超過30歲之後生孩子,到孩子成年時她們已經50多歲,這時期所出現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可能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高齡產婦背負壓力 教養過程較嚴格開業身心診所醫師吳佑佑表示,母親對女兒的要求本來就比較高,原因可能跟社會文化、女性情感較敏感有關。當母親經歷更年期時,因情緒波動較大,易陷入負面情緒。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高齡產婦在懷孕過程往往比年輕媽媽承受較多的被期待與壓力,加上在照顧與教養過程中易產生更多的「求好心切」,使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容易比年輕媽媽有更多照顧上的要求,令孩子無法調適而生壓力。醫師:理性思考 了解彼此差異葉雅馨說,女性的情感敏感度通常高於男性,而母女的年齡間距過高、價值觀與所接觸的社會氛圍有很大的差異,溝通方式不同,都會導致女兒在成長的摸索過程中不易、甚至無法向母親尋求協助,在面對挫折下,憂鬱的風險自然提高。吳佑佑醫師則建議,當親子發生價值觀衝突時,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了解彼此時代處境的差異,才有助於雙方的溝通。

無比韌性!堅強母女樂觀看待人生

無比韌性!堅強母女樂觀看待人生#女兒

台中醫院一年一度「愛心義賣周」熱鬧開鑼,一樓大廳來了許多共襄盛舉的民眾及設攤團體,有伊甸園基金會、志工團隊等;某個攤位前似乎特別熱鬧喔!它究竟賣什麼?竟如此吸引人?走向前看,一位氣質高雅的太太正幫著坐在輪椅上的女孩將物品裝袋拿給民眾,太太很美,但輪椅上的女孩卻看不見有任何一塊完整的皮膚,四肢也僅存右手。強烈對比的外觀,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並停住腳步。女孩無視他人好奇的眼光很有自信也很開心、專注繼續她的「拼豆人生」。四年前正值豆蔻年華的雅菁因一場車禍遭受全身超過60%以上、2~3度的燒燙傷,為求保命,一次次的接受植皮及截肢手術,至今她用唯一僅存的右手開始做出她的「拼鬥人生」。雅菁說:「小時候因為愛玩、發生車禍,造成現在的情形。但是去年照顧我的媽媽無意間發現罹患乳癌第四期,媽媽接受手術及化療後身體很虛弱,有一次我們去台北複診時為了趕時間,媽媽不小心把我的輪椅推翻、人掉在地上,可是媽媽怎麼用力都沒有辦法把我抱起來,我們兩個都急哭了,幸好好心的路人幫我們。從那時候起我就開始學自己洗澡、自己上下車,現在媽媽做化療時我已經會自己作飯、菜給媽媽和我吃,我也會洗碗喔!」站再一旁的媽媽聽著雅菁訴說時已淚水盈眶。雅菁媽媽、馮珮馨女士說:「雅菁是我的天使。當她受傷、我又罹癌後,一度我曾經想結束生命。但是看到雅菁的堅強及改變,我深受感動,天使都已經到我身邊了,我怎們可以放棄呢?雅菁原先很害怕走出去,因為旁人的異樣眼光、指指點點,對她都是傷害。但是現在她不但願意走出來,而且還常常以玩笑的方式說自己的故事,雖然我是單親,但我的女兒就像磁鐵一般,將我們原本支離破碎的家,慢慢的吸附一起、凝聚一起,就像她序訴的,當我做完化療全身癱軟在床上時,她跪爬著到廚房煮東西給我吃、吃完又跪爬著去洗碗,心裡有千萬個不捨,可是我就是起不來,反而依賴她照顧我。雅菁在精神上與生活上已經成了我的支柱,我們經常擁抱一起相互鼓勵,關係比生命、出事前更緊密、更和諧,所以現在我們不在怨天尤人」。

林熙蕾甜蜜「show」女兒 老公大談父母經

林熙蕾甜蜜「show」女兒 老公大談父母經#女兒

初為人母的林熙蕾昨在微博分享女兒滿兩個月的可愛照片,老公楊晨也在微博大談爸爸經,建議為人父母者自己先帶小孩,還分享夫妻倆帶小孩的撇步,強調第一個目標就是做Sleep Train(睡眠訓練),自己該吃的要吃飽、該睡的要睡,而不是寶寶說了算,林熙雷本周也將正式復出,赴上海拍廣告。(圖片翻攝自林熙蕾微博)寶寶身體健康嗎? 「睡眠品質」是重要指標!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00寶寶哭別抱抱才能學習獨立?學者:愛的抱抱才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998小孩子該怎麼照顧才好? 美國小兒權威給爸媽建議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196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