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

別犯5大無效安慰 有時無聲勝有聲

別犯5大無效安慰 有時無聲勝有聲#安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看到身旁的人心情沮喪,我們大概也不太好受。我們通常會說些什麼話,試圖安慰或者提供支持,也能減緩我們內心的焦慮。但我們是否想過,這些安慰或鼓勵的話語,真的對陷入沮喪中的人有用嗎?或者,這是他們當下想聽到的嗎?這麼問,可能你不太能明白。換個位置,如果今天你正是那個因為某事而心情糟透的人,你最不希望聽到別人對你說些什麼?NO.1「早就跟你說過了呀!」—落井下石「我不早就提醒過你了嗎?」這大概是所有人都最痛恨聽到的吧!這話語中帶有嚴厲的批評與指責,意思是:「如果你當初聽我的,現在就不會如此了。」換句話說:「現在會這樣,是你活該!」這麼說,真的有給出任何鼓勵或安慰嗎?完全沒有!只不過是在檢討那個受苦的人罷了。如果你就是那個受苦中的人,當對方高高在上地說了看似合理的一番分析,只會讓你感到自己很蠢,或者更加自責與懊惱,根本就無助於改善心情。然而,我們卻很常對親近的人說這樣的話,這正是無效安慰的第一名。NO.2「沒事的,一切都會過去的!」—否定情感女兒剛出生時,在產後護理之家待了一段時間。每當女兒大哭時,那兒的護理師總會這樣哄著:「好喔!沒事了、沒事了!」或者「不生氣、不哭哭喔!」我很疑惑,就是有事所以才哭,為什麼總要孩子「不哭」或告訴孩子「沒事」呢?孩子接回家後,才發現,幾乎每個長輩在孩子大哭或鬧脾氣時,都會這麼安撫孩子:「噢!沒事了,不哭不哭!」孩子跌跤了,便說:「不痛不痛」或者「不怕不怕」。可是,孩子是真的感到疼痛、害怕、難過,這便是在否定孩子的真實情緒感受。一個人感受到的傷心、沮喪、焦慮、恐懼、憂愁與不安等情緒,不會因為有人勸他不要去感受,就能把它們給驅離的,反而會感到更加痛苦。一來,是因為沒有獲得充分理解,而更感到孤單;另一方面,這些話正在暗示自己有這些負面情緒是不對的、不好的,不被允許的,但卻又一時難以從負面情緒中脫困時,挫敗與無力便隨之而來。NO.3「往好處想,還有人比你更慘呢!」—比誰更慘當孩子受了委屈,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沒被公平對待,或者抱怨營養午餐不好吃、功課壓力太大,大人總會這麼說:「你已經很幸運了,你也不想想看,還有人更慘呢!」再想想,當你工作上被豬隊友扯後腿,正一肚子火時,想找個人訴苦,沒想到,對方回應你:「這已經很好了!我告訴你,我之前更慘……」你只是來吐苦水,又不是來比慘,這下好了,你的心情沒比較好,接著還換成得聽對方的抱怨,早知道就別提這件事了!我們總以為,向受苦中的人,舉出自己或他人更悲慘的遭遇,能讓受苦中的人感覺到欣慰一點,因為「我不是最慘的!」,好像,也不需要抱怨那麼多了——繼續抱怨下去,就顯得不知感恩了。然而,這可能是誤會一場;因為,在一個人的內在世界中,當下的感受是最真實的,他不需要別人告訴他「沒那麼慘」,而是有人能理解他「真的很慘」。NO.4「你怎麼不這麼做就好了呢?」—垃圾建議還有一種也很令人反感的安慰,就是貢獻出他寶貴的人生智慧,拼命告訴你,這事情該怎麼做就能解決了。典型的話語是:「你怎麼當時不去找人幫忙呢?」「下次遇到時,你記得要……就行了!」「我告訴你,這問題應該這麼做才對……」當然,還有一種無用的建議,便是要對方「加油!」。老實說,我不反對別人給我高明的建議,然而,很多時候,那些看似比你想到更多、看到更遠的見解,我們其實也曾想過,甚至也嘗試過——但是,就是無效嘛!而如果你告訴對方:「這沒有用啦!」對方還會反過頭來指責你:「你就是不聽勸,現在才會吃虧,我這是為你好呀!」逼著你得把這些建議給吞下去。於是,你感到更無奈了!所以,在他人陷入沮喪的當下,提供建議往往是不太有幫助的。NO.5「你上次說的那件事,現在怎麼了?」—轉移話題沒有人喜歡自己的感受被忽略。人家既然會找你吐苦水,就是希望你重視他的感受與經驗。然而,有的人卻很容易把話題的焦點帶離當下對方痛苦的事件與感受,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會透過「轉移話題」來回應對方,有兩種可能原因。第一,是以為把話題轉移掉,引導苦主去想些其他的事,暫時忘記當下的苦悶,能有效改善對方的心情。然而,事實是,很可能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經驗不被重視,同時,這也是一種「否定感受」的形式。另一個可能原因,是當聽到對方的處境時,我們感到難以承受,想要趕快脫離這股低氣壓,於是透過轉移焦點來讓自己感到能喘口氣。我們以為這是在幫助對方,事實上,只是想讓自己好受一點。上述這些話語,我們都不陌生。在我們遭遇困境、心情沮喪時,身旁的人就是會這麼對待我們;同時,我們也常用這些方式安慰別人。你問我:「如果這些話語是『無效的安慰』,那麼,我不就無話可說了嗎?」我知道,你渴望學習什麼是「有效的安慰」或「有力量的鼓勵」,你可以去閱讀我曾寫過的文章,坊間也有很多書籍可以參考。然而,在這之前,讓我們先學會停下來,寧可什麼都不說,就只是聽,好好聽懂、聽完一個受苦者的心聲,頂多點點頭、拍拍肩膀。往往,無聲的陪伴,勝過有聲但不切實際的安慰。(文章授權提供/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如何向一個被出軌的女性朋友提出建議

如何向一個被出軌的女性朋友提出建議#安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分手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嗎?我們來探索分手積極正向的那一面吧。他走了,是的,但他不是離開妳,而是把妳釋放了。妳還記得嗎?當妳天旋地轉,整個人失去平衡的那段時期,妳那擁有無比耐性的知己好友,當她很正確清楚地告訴妳「往好的一面看,妳現在自由了」那時,妳很想甩她一巴掌,妳還記得嗎?好了,現在輪到她了。因為妳親愛的好朋友今天正求助於妳,她想向妳傾吐,想好好談婚姻上的痛苦折磨。她的頭差不多已沉到水面下了,她笨手笨腳,試圖攀住船隻的邊緣,好讓自己能抬起頭來。而那個混帳東西早就爬上梯子,啟航走人了。她的老公發生了愚蠢至極的婚外情—我們都知情,甚至包括她自己,即便她矢口否認。他猶豫過很長一段時間,可現在他已離開她了。該說什麼呢,該怎麼回答,接下來要怎麼辦才好?就從這句含糊(且有點被激怒)的話當作掩飾,來開始對話吧︰「不!他不會吧,我不相信他會這麼做。」儘管她透露出來的訊息,只有一半出乎妳的意料之外。這種不同步的鏡面效果,讓妳意識到自己當時又是多麼瘋狂迷戀那個人渣到不省人事的地步—謝天謝地,妳終於把他的名字忘了。妳提醒好友,並藉這個機會感謝她在當時為妳付出的時間,並請她原諒妳。這就是為什麼剛才妳必須同樣以她當時對妳展現出的同理心,聚精會神,聆聽她傾訴到最後。妳思考著怎麼誘導她排遣思緒,將她從這種悲傷痛苦中拉出來。首先妳試著用一連串的建言開導她,讓她的情緒緩和下來。其實妳知道這些都徒勞無功。因為妳曉得,眼前這堵牆根本密不透風,警告和分析都沒有用,她什麼也聽不進去,尤其是可能會干擾她講話的內容。所以,妳要把自己變成耳朵,裝出很積極的姿態,暗示她繼續往前走,去見見其他人、去運動、去按摩、去約會交友網站登記、去深呼吸、冥想放鬆⋯⋯或者,何不從那些晚餐時間總在城市閒逛、渾身散發雄性魅力的曖昧誘惑者當中,找一個睡呢?針對最後一個想法—非常有修復功效的點子,她會回答妳(妳也已經知道了),這一點她辦不到。妳會苦口婆心給她出很多主意,斟酌著說一些妳認為的金玉良言。不過,請別太擔心,所有的努力都會被當成耳邊風,以失敗告終。還是堅守事實,避免判斷,勿煽動,別去想像,不要推斷,也別過度詮釋或離題太遠。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試著安撫她,讓她平靜下來。重點是,不要做出任何批評。因為,當然啦,在他們最後分開之前,顯然還會回到床上,一起睡覺好幾次。妳的閨中密友會對妳隱瞞其實自己又回去見他的事實。而身為知心好友,妳會假裝一點都不懷疑那回事。她不會遵照妳推薦的任何戰略性做法,只會跟著她自己的腦袋瓜轉。那,妳幹嘛還要和我講這麼多呢?哦,因為當時她也聽妳說了一堆妳自己的事,不是嗎?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干涉別人的事情,情感和性方面的衝動,總是比妳的好意更有份量。哈,這下子在一個已經很擁擠的市場上,又多一個人啦。註腳︰對於勾引妳丈夫的賤女人來說,婚姻同時附帶著一種警告,請她退一步,甚至退兩步。如果她繼續眉來眼去,糾纏妳的老公不放,那麼,這個騷貨只會吃不完兜著走。從這麼多年的體驗和許多女性朋友的故事裡,我們學到了教訓︰婚姻合約裡並不包括忠誠條款。正好相反。甚至有一些很老練的狐狸精,明白自己就是來搶奪有婦之夫的情婦,對於身為小三自信滿滿,而且不顧一切後果。雖然這些第三者還不是最危險的,但依然還是很有威脅性。(本文摘自/妳可以狼狽跌倒,但一定要優雅起身:法國大齡女子快樂X自信的祕密,關於愛情、生活與家庭/大好書屋)

安慰喪親者 陪伴傾聽更好

安慰喪親者 陪伴傾聽更好#安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面對喪親者,怎麼做才合適?根據臨床觀察發現,親友最常對喪親者說「節哀順變」、「我知道你的感受」,心理師高振傑指出,許多人以為這些話語能夠安慰喪親者悲痛的心情,雖是出自好意但事實上卻沒有安慰的效果,建議陪伴、安靜傾聽比較恰當。 喪親之痛 情緒強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高振傑指出,每個人遭遇親友往生,普遍的情緒都是強烈難過、悲傷、生氣、愧疚、後悔等,不知所措而痛哭,身為喪親者的親友可能很想提供安慰,但又不知道如何與其互動,深怕不小心說錯話造成傷害。 安靜陪伴與傾聽 就是安慰高振傑心理師觀察發現,一般人不知道要說什麼的時候,通常會說出「節哀順變」、「我知道您的感受」等,雖然是出自好意的問候話語,但對喪親者而言可能沒有安慰的效果,他建議,安靜的陪伴與傾聽喪親者,其實就是最能給予安慰的互動。 尋求心理衛生或精神醫療協助高振傑心理師提醒,親友可以觀察喪親者的情緒,若發現喪親者在這段哀悼過程中感到十分不舒服,建議尋求心理衛生或精神醫療協助,千萬不要讓喪親者獨自面對喪親之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假」手術治癒病人? 優活解密追蹤 公開假手術真相

「假」手術治癒病人? 優活解密追蹤 公開假手術真相#安慰

不動手術身體也可以自然恢復?五十多年前發現,有很多的藥物事實上並沒有功效,但是卻可以幫助病患恢復健康,讓科學家十分傷腦筋,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到有所謂的「安慰劑效應」,也就是說當醫生開出藥物的時候,病患相對地容易相信這個藥物是有效的,因此人的心理會有一種預期心理,認為自己一定會好,然後身體就會自然痊癒。但是網路上流傳一篇文章,說有膝關節炎的人接受安慰型手術(意指在皮膚上切個口,但沒有進行正規醫療手術),竟然也可以復原!是因為內心相信的力量促使痊癒,還是有其他因素?優活記者進行深入追蹤調查,帶大家一探究竟。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0&id=45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