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

跑步扭傷,可能是因你選錯鞋!教你8點「正確選鞋」吸震、穩固性最高

跑步扭傷,可能是因你選錯鞋!教你8點「正確選鞋」吸震、穩固性最高#腳踝扭傷

運動一定要穿運動鞋嗎?沒錯!一雙好的運動鞋,兼具舒適性、吸震性、包覆性、穩固性和韌性,若不穿專用運動鞋就進行運動,容易因為跑、跳時衝擊力過大,而增加關節的負擔,嚴重甚至會受傷。但該如何挑選運動鞋?如何判斷適合自己的鞋子?《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供選購運動鞋的8個撇步,幫助你挑對鞋保護雙腳。

跳「科目三」腳踝翻船⋯腳踝痛怎麼辦?醫列「復健7招」●●週開始做

跳「科目三」腳踝翻船⋯腳踝痛怎麼辦?醫列「復健7招」●●週開始做#腳踝扭傷

中國知名火鍋店近期掀起「科目三」神舞風潮,引發不少台灣人仿傚,高雄一名朱先生日前在KTV大跳「科目三」時,左腳踝卻突然「喀」一聲導致腓骨骨折,成為台灣第一位因為跳「科目三」骨折的案例。《優活健康網》特摘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提醒民眾跳舞、運動時要注意危險性,重心不平衡、柔軟度不足都容易造成腳踝「翻船」。

腳踝扭傷如何挑選護具 醫師親揭五大要點

腳踝扭傷如何挑選護具 醫師親揭五大要點#腳踝扭傷

腳踝扭傷後有很多處理方式,其中,可能是因為方便、快速,很多人會選擇貼個藥膏,不再疼痛就當作沒事。而有些部分的患者願意稍微麻煩些,願意接受適當的電療、超音波治療。這些適當的復健能夠減輕疼痛,加速修復,是比較好的選擇。但還有一個很重要但是經常被捨棄的建議就是:穿護踝。 根據研究,適當使用護踝,不只能緩解扭傷後的疼痛,還能減少急性的扭傷演變為反覆發作的習慣性扭傷的機率。但是,很多人就算已經被醫師診斷韌帶有撕裂、鬆弛了,還是不願意使用護踝,常見因素包括「戴不住、覺得沒效」兩大類。但這些其實都可以透過適當的選擇來解決。 挑選適合的護踝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挑選護踝的要點 1. 傷害程度:根據你的踝部傷害程度和情況,選擇適當程度的支撐和保護。輕微的扭傷或不適可能只需要輕度的彈性護踝,而嚴重的傷害可能需要更強大的支撐,這時就應該考量硬殼式護踝。 2. 活動需求:考慮你生活中的常見活動類型。不同強度的運動與活動需要不同程度的支撐性和靈活性。例如:籃球或足球等高強度運動,因為需要急停、變向,需要較強大的支撐。如果是登山、健行,因為是比較長時間的活動,可能要更多地考量彈性與透氣性。 3. 合適的尺寸:選擇合適尺寸的護踝非常重要。護踝應該緊密貼合腳踝,但不應該過緊或束縛腳部血液循環。根據廠商的尺寸指南,選擇適合你腳踝尺寸的護踝。 4. 舒適性和透氣性:護踝應該舒適,不會引起不適或摩擦。選擇具有透氣性的材料,有助於保持腳部乾燥和舒適。 5. 醫生或專業建議:如果你有嚴重的踝部傷害,或對如何選擇護踝不確定,最好諮詢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意見。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提供指導和建議。 一般來說,先撇開高強度競技所需要使用的特殊運動用護踝不談,護踝的常見種類主要分:襪套式和綁帶式。 襪套式的護踝容易穿戴,主要透過布料本身的壓力來提供基本穩定。整體而言適合扭傷已經復原到一定程度後的日常使用。有些產品會在特定部位做結構加強以增加支持性,特別適合偶爾還是會從事低強度活動,例如:長時間步行、登山健走、騎車,時間久了會有不適感的人使用。 綁帶式護踝會額外使用繃帶加壓,又可以細分成:襪套式外加繃帶,以及完全繃帶式兩類。整體來說,由於可以透過繃帶讓使用者自行適當增加壓力、提升支撐性,所以不管哪一種,都比一般襪套式護踝更加穩定。但相對來說,也會犧牲一定的透氣性、舒適感與靈活度。適合傷害復原到一定程度後,仍需要從事中高強度運動的人。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選擇對的護踝真的很重要,適當使用護踝,能緩解傷後疼痛,減少演變為習慣性扭傷的機率。除了評估運動需求,對支撐性進行考量,一定要還考慮合腳、彈性、透氣,只有戴得住的護踝,才能發揮功效喔!

照護腳踝扭傷 四大重點避免二次傷害

照護腳踝扭傷 四大重點避免二次傷害#腳踝扭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腳踝扭傷是常見的運動傷害,若沒有及時正確處理,疏於照顧或繼續遊玩,很容易造成病況加重,長期反覆扭傷,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行走和運動表現。足踝內外側都有韌帶固定關節,但外側韌帶沒有內側韌帶強壯,因此最常遭殃的通常是腳踝外側的韌帶,尤其是連接距骨和腓骨的韌帶,但是在嚴重的傷害當中,腳踝內側的韌帶也可能受傷。足踝扭傷可分成為3級醫學上扭傷所指的是連接兩塊骨頭的韌帶遭受部分或是完全的撕裂傷。第1級扭傷:是輕微紅腫及壓痛,但仍可行走,韌帶僅輕微創傷未撕裂。第2級扭傷:是明顯紅腫及壓痛,雖然仍可行走,但活動功能已經受限,此時部份韌帶已發生裂傷。第3級扭傷:則是嚴重紅腫痛無法行走,韌帶可能已經發生嚴重裂傷。嚴重扭傷應使用PRICE原則處理若嚴重扭傷或懷疑骨折脫位,應遵照「PRICE」原則處理:P:protection(保固)保護患處R:rest(休息)避免使用患處I:ice(冰敷)消炎、消腫、止痛C:compression(壓迫)包紮患處E:elevation(抬高患處)避免腫脹,並盡速就醫確認傷勢及後續治療。四大重點 照護腳踝扭傷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把握下列要點可以減少疼痛並且加速回到運動場上的時間。一、要保護關節遭受二度傷害:當穩定關節的韌帶受傷時,關節中其他的韌帶也會暴露在危險當中。當運動員沒有辦法順暢的在場上跑步、跳躍、變換方向時就應該停止運動。二、盡量維持關節的正常活動度:過去常聽到腳扭傷要打石膏固定,但目前研究發現,輕柔的運動維持關節活動或許更有幫助。一項很好的運動就是用腳趾在空中寫字。三、減少疼痛的方法:其中包含壓迫性的包紮、抬高患肢都有用且不會干擾組織復原。英國有學者也指出應該要盡量避免抗發炎的治療,如冰敷、使用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因為會干擾組織癒合和增加多餘的膠原蛋白合成。四、參與復健活動以加速恢復腳踝的肌力、活動度、關節本體覺:要回到不同種類的運動前也要進行個體化與客製化的訓練以達到安全的運動以及減少再受傷的機率。一般的腳踝扭傷都會逐漸復原,但某些嚴重的扭傷可能會往上影響到脛骨與腓骨的連結,我們稱之為高位腳踝扭傷。此時就需要詳細的理學檢查搭配影像學來診斷。若有需要可以前往復健科求診。

腳「翻船」扭傷靠自癒?長期恐關節炎

腳「翻船」扭傷靠自癒?長期恐關節炎#腳踝扭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相信不少人都曾發生腳踝「翻船」,當下處理切記把握「RICE」的原則: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壓迫)、Elevation(抬高患肢),大多數都有不錯的恢復狀況。安南醫院骨科醫師姜典佑表示,門診常見腳踝扭傷若處理不當導致關節慢性不穩定甚至疼痛,呼籲傷者應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外側韌帶較易受傷 踝關節因此不穩定而疼痛發炎姜典佑醫師表示,腳踝周遭的韌帶結構簡單可分成內側和外側2部分,內側叫做三角韌帶,外側可分成距腓韌帶和跟腓韌帶,通常內側韌帶比外側強壯,也因此外側韌帶比較容易受傷。一旦外側韌帶受傷治療不當,踝關節就有可能慢性不穩定造成疼痛,長期下來負重受力不平均,更可能造成關節炎。至於慢性不穩定的診斷方式,一般來說可用前拉測試和內翻測試來檢查,再輔以關節攝影或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認。姜典佑醫師說明,一旦診斷出韌帶損傷造成慢性不穩定,這時因為韌帶品質不佳已無法做直接修補,因此就必須依靠周邊的支持帶或關節囊縫到腓骨做重建手術或是自體韌帶重建。別一味尋求推拿治療 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遺憾最後姜醫師強調,慢性踝外側不穩定其實在骨科門診是很常見的踝運動傷害後遺症,該如何治療只是一個大原則,患者若有類似情形應請教醫師或循正常管道求診,切勿一味尋求跌打損傷接骨師的推拿治療而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遺憾。

女子腳踝扭傷數月 增生療法改善疼痛

女子腳踝扭傷數月 增生療法改善疼痛#腳踝扭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黃小姐因為腳踝扭傷,好幾個月仍然無法痊癒,走路走久會不時痠痛,導致無法像以前一樣逛街、旅遊、運動。於是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接受軟組織超音波檢查,發現有韌帶慢性扭傷與肌腱退化病變。接受數次「增生療法」治療後,再加上復健運動治療後,痠痛感明顯改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邱熙亭表示,一般筋骨疼痛、肌腱發炎如果使用口服藥物無法控制,常會注射類固醇。雖然類固醇能在幾天內止痛,不過,如果反覆注射太多次或間隔太近,會讓肌腱組織變脆弱,反而增加肌腱斷裂的風險,情況更惡化,並且也可能有干擾身體免疫系統,骨質流失等副作用。慢性筋骨疾病 可考慮增生療法因此,針對較慢性的筋骨疾病,如網球肘、腳跟肌腱慢性退化病變等等問題,如果一般的藥物與復健治療沒有明顯療效,可以考慮接受增生療法。增生療法它可以促使組織產生輕微的發炎,誘發增生反應,再次啟動修補機制,強化軟組織的強度。邱熙亭醫師建議,如果有肌腱受傷、韌帶扭傷後等等的長期筋骨疼痛,甚至引發關節疼痛,請找專業醫師做檢查診斷,接受適當的口服藥物、注射或復健治療,以改善疼痛。

「翻船」貼草藥 竟感染成蜂窩組織炎

「翻船」貼草藥 竟感染成蜂窩組織炎#腳踝扭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愛打球的年輕人在場上受傷「翻船」(指腳踝扭傷)很常見,不過台中一名15歲的少年卻因腳受傷,接受坊間「跌打損傷」的業者治療、貼上草藥後,因為接觸性皮膚炎引發感染,進一步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在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後無礙。對此,醫師建議,使用外用敷料要注意自身體質是否適合,且時間不宜過久,敷用後也應注意檢視皮膚是否有紅腫情形,若有應儘早移除敷料或請醫師再次檢視。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感染科醫師陳宗家表示,本月月初年僅15歲的「杰弟」(化名),在打籃球時不慎左足踝扭到,媽媽見狀趕緊帶他到專治「跌打損傷」的民俗療法處求醫。而跌打損傷業者以藥草敷在杰弟左足踝,回家後覺得患處有灼熱感,誤以為是藥效的關係,六小時候實在覺得不舒服,將敷料貼布拿開發現敷藥處嚴重發紅又腫,到台中醫院急診求診。到院時,醫師發現左足踝除了紅、腫、熱及疼痛外,還起了數個大水泡,懷疑是感染造成的蜂窩性組織炎,建議患者住院接受抗生素及傷口處理治療。陳宗家醫師指出,患者可能因對敷貼的藥草過敏,再加上時間太過長,因此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另一方面所敷用的植物未經消毒,甚至有刺激性,引起水泡後、皮膚破損、因而造成細菌感染而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幸好患者及時就醫住院接受治療,否則可能引起更大的問題。醫師建議,使用外用敷料要注意自身體質是否適合,且時間不宜過久,敷用後也應注意檢視皮膚是否有紅腫情形,若有應儘早移除敷料或請醫師再次檢視。圖:陳宗家醫師建議,使用外用敷料要注意自身體質是否適合,且時間不宜過久,敷用後也應注意檢視皮膚是否有紅腫情形,若有應儘早移除敷料或請醫師再次檢視。(照片/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