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癢

乾癬治癒免疫調節是關鍵  專業女中醫秘方大公開

乾癬治癒免疫調節是關鍵 專業女中醫秘方大公開#乾癢

一名56歲的乾癬患者陳先生,病史超過10年,起初只有手腳少部份皮膚發現紅斑、脫屑、乾癢狀況,一開始對生活還沒有太大影響,西醫皮膚科診斷為乾癬,給予類固醇外擦,然而病情沒有好轉,日趨嚴重,全身皮膚除了臉部以外,全都有起紅斑、脫屑、乾癢問題,治療須天天擦類固醇,一周還要進行3次西醫的照光治療,然而病情仍是反覆發作,有時甚至癢到睡不著,連帶生活作息也受到影響。此病人遂前往中醫診所尋求治療,在病人耐心服藥3個月後,先從四肢外側的紅斑褪去,慢慢地身體全身上下皮膚的紅腫、脫屑也慢慢消退。而治療期間有搔癢難入眠狀況,則有搭配外擦青黛膏治療,患者使用後表示可以一覺到天亮,經醫師6個月中藥治療,目前已不再使用類固醇。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乾癬又稱「銀屑病」,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病變,且發病後大部分終身無法治癒 乾蘚屬於一種免疫系統自我攻擊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失調,體內的T淋巴細胞攻擊自身皮膚細胞,導致皮膚不斷發炎和增生,出現紅腫斑塊、膿液及銀白色鱗屑的現象。乾癬不只影響皮膚及關節,患者在頭皮、臉、軀體及四肢很容易反覆長出隆起的紅色脫屑斑塊,伴有厚薄不等的銀白色鱗屑,乾癬和一般皮膚病不同,除了搔癢之外,更有搔抓後脫屑問題,嚴重影響外觀,且搔抓後皮膚受傷,更會增加皮膚感染問題。 吳宛容中醫師說明銀屑病在中醫又稱作「牛皮蘚」,是一種紅斑鱗屑性皮膚病,因皮膚損害遠較一般皮膚病嚴重,且纏綿反覆、頑固難愈、復發率高,屬於「頑癬」。雖然都有一個「蘚」字,但乾蘚是不會傳染的。中醫認為此病主要病因爲「血熱」、「血瘀」和「血虛」,會根據不同體質給予相對應的治療,且乾癬病患會因皮膚狀況造成情緒低落,心情上的壓力也會加重乾癬病況。像上面那位陳先生,因本身是血熱體質,故以黃連解毒湯為加減做治療,在服藥3個月後,紅斑逐漸褪去,而治療期間有搔癢難入眠狀況,故酌加重鎮安神的中藥,患者服藥後表示已可以一覺到天亮。持續服藥半年,紅斑已全數褪去,且脫屑減少很多,也幾乎不需再使用類固醇。 吳宛容中醫師對於乾癬患者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幾點: 1. 避免食用過於刺激性的食物如烤、炸、辣等食物 2. 避免抽菸、喝酒,以免加重乾癬狀況 3. 搔癢時盡量輕拍或是冰敷,避免過度搔抓以免傷口破潰感染 4. 情緒壓力也是造成乾蘚惡化的重要原因,乾蘚病人需保持心情愉悅,盡量避免處於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以免加重病情 5. 加強皮膚保濕,洗澡後需要塗抹保濕用品,但要避免使用有顏色及香味的保濕用品 6. 生活作息需正常,避免熬夜晚睡以免加重病情 7. 持續規律服藥,保持正確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乾蘚其實是一個可以治癒的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好癢 4步驟急救乾癢肌

異位性皮膚炎好癢 4步驟急救乾癢肌#乾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慢性、覆發性、高度搔癢的皮膚發炎疾病。發作時皮膚又乾又癢,讓不少人深受困擾,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統計,台灣有超過200萬人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中大約 60%的患者在1 歲之前就出現症狀,85%在 5 歲之前就會發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根據研究分析,基因以及環境有很大的關聯。異位性皮膚炎是因聚絲蛋白基因產生突變異位性皮膚炎是因為皮膚屏障異常,本身聚絲蛋白基因產生突變,導致穩固角質功能的絲聚蛋白異常,使角質層屏障功能缺損,所以皮膚的完整性喪失,水分容易流失,保溼度降低,進而讓過敏原容易趁虛而入;在成人則是因為年紀增加皮膚老化,皮膚保水能力下降,所以保濕的重要性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身上尤顯重要。生於過敏家庭的嬰幼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高,約有6成會在1歲前發病,高達8成5的機率會在5歲前發病。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8大因子:1)溫度變化、流汗。2)環境溼度降低。3)洗澡次數太多或過度清洗。4)和刺激性物質接觸,如清潔劑等。5)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如對香精、金屬合金、染劑等。6)空氣中的過敏原,如塵蹣。7)食物:例如帶殼海鮮類、牛奶、食物中的防腐劑等。8)情緒與壓力:例如小朋友的父母將離婚,或是每次要上學之前,皮膚炎就搔癢的更嚴重等。浸、塗、濕、乾4步驟 急救乾癢肌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時病患會感到皮膚乾燥、奇癢無比,可透過「濕敷療法」護理,緩解皮膚不適。「濕敷療法」可分為「浸、塗、濕、乾」4步驟。1)用溫水(36-38℃,比體溫略高即可)泡澡10分鐘,2)依醫師指示塗上建議的保濕產品與藥膏3)接著取兩塊醫用束縛帶,將其中一塊醫用束縛帶先浸濕,輕微擰乾後包紮於患部4)最後再包上另外一塊未浸濕的醫用束縛帶。包紮敷料一次可敷2至4小時,嚴重時可以上、下午各敷一次,或是睡前敷到早上睡醒再拆掉。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照護:1)保溼乳液: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須加強保濕,依不同膚質和季節選擇適合自己的保濕產品,記得選用不含香精、防腐劑或乳化劑的產品,若是症狀嚴重者則建議選用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保濕產品,另外除了在乾燥的冬季使用保濕乳液,在夏天也應做好保濕工作。2)衣物材質:儘量穿著純棉衣物,床單、枕頭套、毛巾,避免粗糙、太緊的衣物,以免摩擦刺激皮膚,也要常常清洗,晾曬在陽光下。3)飲食限制:少吃牛奶、蛋、海鮮、醃、燻、罐頭等加工食物,另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會導致搔癢、刺激流汗,應避免食用。 4)避免大量流汗:汗水積在皮膚上容易出現刺激發癢的情況,使皮膚炎惡化,若大量流汗時應盡快用清水洗掉,可用清水或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沐浴用品進行清潔。5)周遭環境:切勿擺放絨毛玩具或是鋪地毯,灰塵和塵螨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家中不要鋪地毯盡量減少家中灰塵,避免塵螨增生誘發過敏性鼻炎、皮膚炎、氣喘發作,也不要養寵物。6)情緒和壓力:情緒和壓力也會影響孩子搔抓的習慣,需隨時留意紓解患者的壓力和情緒。 

「面子」掛不住 新手保養這樣做

「面子」掛不住 新手保養這樣做#乾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冬季又「皮癢」,面子問題搞不定?常見的皮膚乾癢、紅腫症狀讓保養新手好苦惱!「我的保養品不適合我嗎?」換季肌膚乾癢難免,但若因不了解肌膚狀況,保養品種類一直換,很可能「激怒」敏感肌,「面子」掛不住!換季保養不要太過極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剛開始轉涼時,皮膚會比較敏感,保養方式不要太過極端;比如從秋入冬時,換季保養一下轉換為太過滋潤的產品,可能會讓皮膚無法負荷,突發小紅疹或青春痘;冬轉夏時,突然改用清爽產品也可能會有效果不佳、皮膚乾癢更嚴重的情形。紅腫脫皮刺痛感 濕敷沒用秋冬季節皮膚易乾癢,許多保養新手只要出現紅腫、脫皮、刺痛等敏感症狀,都會覺得一定是保濕不夠,利用面膜或化妝水濕敷,一開始會感到皮膚症狀減緩,但面膜拿掉後沒多久,又開始「皮癢」,甚至症狀加劇!潘企岳主任提醒,秋冬的皮膚狀況不只導因於缺水,只要皮膚出現異常,一定要暫停保養!正確來說,藥品抑制症狀的效果比保養品佳,當患者已經出現異常症狀,交給專業醫師判斷才是正確保養之道。如果誤認為皮膚有異狀一定是保養方式錯誤,一再更換、試用保養品也會讓膚況不穩。新手先用1、2項產品 過一個月再慢慢添購潘企岳主任提醒,若是從來都沒有保養過的新手不要太過急躁,入手產品時每樣都買也不是好方法,建議先從1至2項產品用起,試用約2-3週,等到膚質沒有異狀再慢慢添購新產品,若產品突然出現問題也可以立即抽換。另外,產品可能會因氣溫改變質地,可能會使有效期限提前,因此即使遇到適合自己的產品,也不應該大量屯購。除了塗抹保養品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皮膚衰老速度?潘企岳主任表示,外出時佩戴太陽眼鏡、帽子、口罩,走騎樓樹蔭,不一定要使用防曬霜,日常生活中也進行簡單的防曬保養,小訣竅就能讓肌膚隨時水噹噹!

自備藥水去紅眼 常用恐致害

自備藥水去紅眼 常用恐致害#乾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0多歲洪姓年輕女性晚上睡覺期間覺得眼球有痠痛的感覺,手去觸壓更痛,隔天上午照鏡子時赫然發現左眼眼白的下方突然血紅一片,就醫經檢查後診斷為上鞏膜炎。可用人工淚液、冷敷、消炎藥舒緩症狀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表示,鞏膜是一般所稱的眼白部分,而上鞏膜炎發生原因不明,大多好發於年輕人,但其病程較短且容易自癒,雖然眼睛血紅一片看起來相當嚇人,但病患無須過於擔心,輕微的上鞏膜炎可使用人工淚液來舒緩症狀,或者進行眼睛冷敷、消炎藥、血管收縮劑或局部類固醇等藥物治療。自備眼藥水防乾癢 長期使用恐致傷害眼下出血,常會認為是眼睛疲勞現象,許多人都會自備眼藥水防乾癢、去紅眼。何建賢醫師提醒民眾,當眼睛出現異樣時,切勿自行至藥局購買眼藥水解決,有些眼藥水含有血管收縮劑及防腐劑,長期使用恐造成傷害。乾澀反應不一定是眼睛疲勞 恐為乾眼症另外,有時候眼睛出現乾澀反應並不一定只是單純眼睛疲勞,可能是乾眼症的警訊,因為眼睛非常脆弱,患者不應自行診斷或治療,盡速就醫,建議應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揉眼睛或自行購買未經審核的眼藥水都可能加劇症狀。  

秋冬難保水 皮膚搔癢來敲門

秋冬難保水 皮膚搔癢來敲門#乾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明明沒有被蚊蟲叮咬,也沒有皮膚炎,但是就是奇癢無比,仔細看一下搔癢的地方,皮膚看起來白白的,表面有點粗糙,這就是皮膚乾燥引起搔癢的症狀,特別是老年人,因為皮膚油脂分泌減少、肌膚水分減少,很多人有皮膚乾癢的問題,因皮膚乾燥而引起的搔癢症狀,不只侷限於銀髮族,這種「皮膚搔癢症」在乾燥的秋冬季節也很容易發生。剝落的角質刺激皮膚 造成搔癢皮膚搔癢症又稱為乾皮症(皮脂缺乏症),皮膚表面的脂質或是角質層的水分無法保持,快速流失造成皮膚乾燥,剝落的角質掉在皮膚上刺激皮膚,造成搔癢,通常健康的皮膚表面,角質層可以留住水分,皮脂和水分混合之後形成皮脂膜作為皮膚的屏障,抵擋皮膚受到外界的刺激。洗澡後或就寢時 體溫高搔癢更嚴重本來賀爾蒙會負責調節皮膚的皮脂量,但是因為隨著年齡的老化,賀爾蒙分泌減少,才導致皮脂分泌變少,皮膚搔癢症發生的部位大多在手腕或腳,特別是大腿和小腿,或是背部、腹部周圍、全身,也有局限在外陰部或是肛門周圍的,洗澡後或就寢時,體溫升高,搔癢的情況會更嚴重,因而造成睡眠不足,皮膚表面因為乾燥看起來白白的,有時甚至會產生龜裂。不要抓癢、皮膚保濕、避免空氣乾燥預防搔癢的第1步就是不要抓癢,另外,皮膚的保濕也很重要,塗抹具有保濕功效的乳液,注意皮膚保養,冬天使用暖氣時,也要注意室內的濕度,使用加濕器或是放置濕毛巾,避免空氣過度乾燥。症狀較輕的可塗抹凡士林或是含有尿素的軟膏等來改善症狀,如果還是沒有改善,早上和白天使用尿素軟膏,洗澡後及睡前除了擦抹凡士林之外,加上含有維他命A或維他命B的軟膏,效果會比較明顯。天然素材內衣褲 可防水份流失有濕疹的情況時,除了塗抹外用保濕劑,也可以使用類固醇藥劑,搔癢情況嚴重時,還可以請醫師開立內服藥,膝蓋以下的部分最容易有乾燥的情況產生,穿著天然素材的內衣、長褲,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老年人晚上睡覺時喜歡使用電熱毯,但是使用電熱毯會讓皮膚更加乾燥,所以建議睡前開電熱毯讓棉被暖和,睡覺時就把電熱毯關掉。或是使用熱水袋就不會造成皮膚乾燥。(本文摘自/漢方讓你活到100歲/天下雜誌出版)

雷射皮膚變敏感? 過度清潔及未防曬所致

雷射皮膚變敏感? 過度清潔及未防曬所致#乾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幾年醫美雷射正夯,許多追求美麗的女孩常會進廠「維修」,除斑除痘或是針對毛孔粉刺的困擾改善,但是頻頻上醫美診所用雷射來保養肌膚,術後卻沒有做好居家照護任其日曬,肌膚雖然短暫解決瑕疵問題,長期下來卻變成敏感性肌膚,到底是哪一個步驟做錯了?求好心切  別忽略關鍵步驟台大醫院朱家緯醫師表示,近來門診中有位女患者,抱怨黑斑曬斑都打不掉,臉部肌膚也變得容易乾癢,因此走遍大台北地區的醫美診所,一家換過一家狀況不見改善,與這位患者詳談才知道,她忽略了術後的修護品與日常保養的程序,才讓臉部肌膚雷射後處於過度缺水的狀況;加上不注重防曬,臉色更容易暗沉,一心求快速效果熱衷療程,也沒有固定診所的習慣,到新院所求診時忽略說明上次的治療項目,導致表皮屏障作用的皮脂膜會被破壞,造成皮膚產生容易敏感發癢的症狀。雷射術後如果沒有選用相關修復成分且濃度足夠的保養品,提供肌膚保護和修補功能,反而還過度清潔的話,就很容易造成肌膚越來越敏感。正確觀念  讓肌膚加速修護入夏之前,朱家緯醫師建議,正確適當的清潔非常重要,若只有擦防曬品,毋須用卸妝油或頻繁洗臉、去角質,避免失去保水調節能力,造成肌膚乾燥缺水。尤其在醫美療程後可選擇幫助保濕鎮定及溫和不刺激的天然草本成分,如神經醯胺、SCA等,有效補充並增加表皮含水量,讓肌膚迅速修補及恢復彈性。他也叮嚀,想用醫美保養讓肌膚達到最佳的狀態,別忽略居家護理佔了很重要的關鍵因素。所以,別以為把肌膚交給醫師或美容師處理就好,回家後自己也要勤勞呵護,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天冷吱吱 乾癢、脫皮接踵而來

冬天冷吱吱 乾癢、脫皮接踵而來#乾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氣候雖然四季如春,但是一遇到冷氣團的侵襲也是令人凍得受不了,大多人走在寒冷的街頭上,全身上下都有衣物圍巾可以保暖,但是臉部肌膚卻毫無遮掩,常造成入冬後因皮膚乾癢、脫屑、起疹等症狀的人數大增,這時候該如何照護肌膚呢? 台大醫院朱家緯醫師表示氣候溫度降低肌膚變的容易脫皮、落屑、敏感、發癢等現象,感受這種變化就是肌膚的警訊,因保護屏障變差,除了流失水份,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也會降低,也容易產生不適症狀,大多民眾在寒風中用口罩與圍巾來保護臉部,若是接觸皮膚的材質不夠柔軟,摩擦刺激也可能讓臉部肌膚變得敏感並伴隨搔癢或是紅腫,所以挑選接觸肌膚的產品還是盡量以「棉質」為主。冬夏保養大不同 防曬、補水皆需做足 朱醫師同樣建議,保養肌膚的流程也要伴隨著季節轉換,冬天跟夏天的肌膚保養方法不同,冬天油脂的分泌不像夏天那樣旺盛,加上冬季天氣寒冷乾皮膚容易流失水分,因此在臉部清潔用品上需選擇溫和且保濕的成分,並加上滋潤保護的面霜或乳液,外出時應該適時補充臉部保濕,此外,冬天也盡量避免舔嘴唇,因為這動作會讓嘴唇更缺水而乾裂,使用滋潤的護唇膏來做保養可減緩唇紋的發生;而即使再冷的天氣,也切勿用熱水洗臉,這樣不只會容易讓臉部皮脂保護流失,更會使皮膚變得乾燥。另外,不管冬天或夏天的紫外線,都會對肌膚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應注意做防曬及適時的補充體內水分,一天至少2000cc的水,在冬天洗澡、泡澡或泡溫泉水溫皆勿過高,時間勿超過10分鐘,浴後盡速塗抹乳液保濕,且不宜過度清潔及去角質,避免過度刺激皮膚,若感覺到出現搔癢症狀時,切記勿用手搔抓患部來止癢,可先嘗試使用低敏感度的乳液來舒緩,若是狀況沒有改善還是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免得肌膚狀況更加惡化。

換季皮膚乾癢大爆發 中醫調理不再脫屑

換季皮膚乾癢大爆發 中醫調理不再脫屑#乾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季節交替,是過敏好發的時候,此時許多人的皮膚也開始作怪,皮膚科門診中,10人就有8人是因為季節引發皮膚過敏病患,臺中慈濟醫院中醫皮膚科團隊表示,冬季是中醫皮膚科門診旺季,尤其季節性濕疹與冬季乾癢為大宗。經中醫調體質 重見雙手平滑肌膚每到冬天皮膚科總是大爆滿,臺中慈濟醫院中醫皮膚科莊佳穎醫師指出,有人全身發癢,抓起來又癢又紅,過一下子像風一樣又沒了,西醫叫蕁麻疹,中醫則稱風疹;有些人是以癢、乾表現,稱之為缺脂性皮膚炎,嚴重的會乾到整塊皮膚脫屑,像魚麟翻起來,醫師指出,這些症狀不外乎是生活、飲食、體質與季節變化引起,是可以經內服加外用治癒。像是60歲的林先生已有富貴手十餘年,帶濕的雙手發紅、嚴重脫屑,每當參加開會、聚餐時,雙手皮屑掉滿桌,總讓他非常尷尬,看過風濕免疫科、皮膚科,打針、吃藥、抹乳液,甚至戴著手套睡覺等方法都試遍了,卻還是未能治癒,甚至求神問卜、嘗試偏方,雙手依舊沒有太大的改善。經過中醫師把脈,從調理體質著手,處理好代謝功能,林先生現在不再便秘,睡眠品質好多了,可以一覺到天亮,雙手總算重現多年不見的平滑肌膚,讓他非常開心。少吃辛辣、泡熱水 跟乾癢說掰掰謝淑珍藥師指出,臨床醫師對不同體質給予或是清熱或是滋潤等不同的的處方,經過診斷再量身訂做;針對秋冬季節的乾燥,調整生活與飲食,皮膚科特別門診莊佳穎醫師建議,多吃如白木耳、山藥、秋葵、蓮藕、蓮子、百合、枸杞、大棗,這些食物有潤燥養陰的效果,有助滋潤皮膚黏膜。平時皮膚就容易偏乾燥、發紅、乾裂,口乾舌燥便秘屬火氣大的族群,最好避免麻辣鍋、燒酒雞與當歸雞等偏溫熱、辛燥的食品,也要少吃含酒的料理;秋冬皮膚容易乾癢的族群,不宜太頻繁的泡溫泉、或者洗太熱的水,以免皮膚的油脂被水沖洗走,加重皮膚乾燥。另外呼吸道過敏屬免疫功能不穩定,這類患者容易頭暈、打噴嚏、鼻塞頭脹,建議進入溫差大地方、起床或出門前戴口罩,回家時若不舒服,可吸一些溫暖的水蒸氣,有助緩解呼吸道不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