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疼痛

久坐屁股痛、跛腳不能走⋯醫揭「梨狀肌症候群」也會誘發坐骨神經痛

久坐屁股痛、跛腳不能走⋯醫揭「梨狀肌症候群」也會誘發坐骨神經痛#下肢疼痛

41歲劉小姐,右腰以下從臀部到大小腿疼痛已經好幾個禮拜了,且近日疼痛感加劇,連輕觸皮膚都有明顯的痛感,吃止痛藥也無法緩解,活動及翻身轉側都需要小心翼翼,連帶晚上睡眠也受到嚴重影響,她到診間就醫時詢問:「這是不是坐骨神經痛呀?」但經中醫師觸診及理學檢查後發現,判斷主要是「梨狀肌症候群」在作怪,也會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情形。

輕忽下肢疼痛跛行小心導致急性栓塞!

輕忽下肢疼痛跛行小心導致急性栓塞!#下肢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許多老人家在年紀漸長之後,行動變得緩慢,手腳酸痛,總認為是正常的老化過程,往往延誤了診斷及最佳治療時機。日前一位72歲女性病患因左下肢疼痛,走路出現「間歇性跛行」,至市場買菜短短的路程中需要多次休息,經由週邊血管超音波及動脈攝影檢查後發現,罹患了「週邊動脈阻塞」,接受經皮血管內血管成形術(PTA)及血栓溶解藥物治療,獲得改善。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 易導致急性栓塞、心律不整現代人由於營養過剩、含糖飲料盛行、飲食西化、缺乏運動,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及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因動脈血管硬化而衍生的健康問題也逐漸增加,而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常導因於動脈粥樣硬化或一些炎性反應過程,導致動脈血管的狹窄或因急性栓子掉落導致的急性栓塞,病患常有心律不整的病史。下肢動脈阻塞心梗、中風機率高,宜及早治療避免憾事單腳突然發生下肢泛白、冰冷疼痛、麻木、脈搏減弱、患肢水腫、毛髮脫落、皮膚潰瘍不易癒合,甚至變紫變黑,甚至有截肢之風險,需與坐骨神經痛作區別。通常下肢動脈阻塞的病患,常合併心臟冠狀動脈、大腦血管及腎動脈的病變,因此罹患心肌梗塞、腦中風及腎病變之可能性相對提高。如能早期診斷治療,便能夠儘量避免併發症及後遺症的發生。目前治療方向有二:1.內科治療:服用阿斯匹靈、控制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禁菸、注意足部的照護,避免傷口的產生。2.手術治療: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已進展為間歇性跛行,休息性疼痛,或傷口癒合不良等嚴重組織缺血的症狀時,就應考慮接受「氣球擴張術」或「動脈繞道手術」的治療。日常預防加強控制體重、多喝水  同時戒菸防動脈硬化日常生活要控制體重、多喝水,每日步行運動:可增加側枝循環的生成,逐漸降低症狀,並接受合適的藥物治療,改善血液粘稠性、降低壞膽固醇脂蛋白(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增加好膽固醇脂蛋白(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控制血糖於理想範圍、避免脫水,同時最好戒菸(避免二、三手菸)。菸是最大的危險因子,尼古丁會造成動脈硬化,加速血管攣縮,抑制側枝循環的形成。

下肢疼痛別輕忽 就醫評估心血管問題

下肢疼痛別輕忽 就醫評估心血管問題#下肢疼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90歲阿嬤8年曾前置放腹主動脈支架,最近因噁心、嘔吐、頭暈而求診。澄清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南玉芸表示,電腦斷層發現病患支架嚴重阻塞及發現超大血管瘤,導致左腹及大腿疼痛、下肢缺血。以微創導管清除血栓手術,成功打通動脈血管,延伸加長支架預防血管瘤破裂。呼籲有下肢疼痛的民眾,及早尋求心臟血管外科評估心血管系統。支架處嚴重阻塞併巨大血管瘤 導致下肢缺血疼痛這位高齡患者,因吃不下、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入院接受檢查及治療,經檢查發現腎衰竭並接受血液透析,住院期間一直表達左腹及大腿疼痛,顯然有下肢缺血情況。南玉芸醫師表示,經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患者8年前放置的腹主動脈支架,因未定期追蹤,左骨髂動脈支架嚴重阻塞,而右骨髂動脈支架末端有8公分大的血管瘤,隨時有破裂危險,因考慮患者已90歲高齡,以最安全及減少手術風險為治療原則。微創手術清除血栓 保持血流暢通經與病人家屬解釋及溝通多種手術方式,以微創導管清除血栓手術,將左骨髂動脈支架內的血栓清除乾淨,保持血流暢通;而右骨髂動脈支架末端的8公分大血管瘤,則以延伸加長支架隔開血管瘤,預防血管瘤破裂及猝死的危險。南玉芸醫師指出,微創導管清除血栓手術,以特殊的除栓導管裝置配合使用溶栓藥物分解血栓,再將分解後的血栓吸出。此手術適合動靜脈間血管通路血栓的疾病。這位高齡患者,微創治療血栓手術成功,順利轉出加護病房且出院。南玉芸醫師呼籲,民眾如有不明原因的下肢疼痛,絕對不能疏忽,因為血管相關疾病千變萬化,有症狀必須由心臟血管外科評估心血管系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