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據知名風濕期刊雜誌調查統計,幾乎有一半的美國人,在一生中都經歷過慢性疼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 張棋楨醫師說明慢性疼痛的定義與原因,慢性疼痛持續六個月以上。涵蓋的種類包括刺痛、撞擊痛、燒燙痛、悶痛及尖銳痛。這些疼痛可能是持續的或間歇地,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據統計,關節痛、背痛、軟組織痛與頭痛是最常見的慢性疼痛。張醫師表示其原因為它可能和原先存在的疾病相關,或由於意外傷害、感染、神經受損、動過手術、情緒壓力引起。以下為一些常見的慢性疼痛與原因:◎ 關節炎:即關節發炎,可侵犯身體任何關節,可能是單一或是多處關節。它的誘因很多,包括受傷、感染、老化、新陳代謝、免疫系統錯亂或基因遺傳。最常見的關節炎有三種: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性關節炎。◎ 背痛:大部分的背痛發生在下背部(腰椎),它是承受體重的位置,也是身體前傾、後仰及側彎的支靠點。長期背痛的原因可能是肌肉拉傷和痙攣、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骨質疏鬆或缺乏運動。◎ 局部性軟組織痛:軟組織是指關節及骨頭外的構造,包括關節囊、肌腱、韌帶、肌肉、肌膜及滑囊等,因姿勢不良,過度使用或受傷而造成局部慢性疼痛,例如五十肩、媽媽手、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扳機指、足跟痛、肌肉肌膜疼痛等。◎ 全身性軟組織痛—肌纖維痛:全身性的肌肉疼痛及僵硬感,且身體各處有特殊壓痛點。主要是關節附近的組織疼痛。病人常伴有失眠、疲勞、四肢麻木、腫脹、腸胃障礙及對天氣及溫度變化敏感。與壓力、睡眠不足、生理或心理的創傷有關。◎ 頭痛:所有疼痛中,頭痛是最常見的。一般常見為壓力性頭痛、偏頭痛及聚集性頭痛。◎ 頸部疼痛:姿勢不良或受傷造成頸部肌肉、韌帶或肌腱拉傷,導致頸痛。大部分持續幾天或幾星期,偶爾會轉變成慢性。其他如椎間盤突出或頸椎關節退化,骨質疏鬆也會導致頸部疼痛及僵硬。◎ 臉部、嘴巴和下顎疼痛:此疼痛大都因為牙齒、牙齦或牙根肉的問題。有些疼痛可能是由臉部的三叉神經痛或顳顎關節病變有關。◎ 內臟器官牽引痛:當內臟器官出現問題如子宮內膜異位、間質性膀胱炎、大腸激燥症,經由神經的傳導會造成腹部疼痛。另外癌症亦會引發慢性疼痛,通常來自腫瘤壓迫神經,影響血流或內臟器官功能或由於癌症治療後造成。◎ 不明原因痛:有時候,慢性疼痛並沒有明顯的原因,即使做過很多檢查,仍無法診斷。但這不表示疼痛不存在,心理問題與此較有關。◎ 慢性疼痛的處理與治療:處 理慢性疼痛,最棘手的就是尋找病因對症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復健、手術。診斷慢性疼痛發生的原因,最好集合許多的專門醫師(如風濕科、疼痛科、神經科或骨 科)來作判斷。至於治療方式則要不斷地與醫師溝通並密切合作,千萬不要為求速效,經常換醫師逛醫院,反而無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