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提早建立洗腎廔管 降低洗腎風險

提早建立洗腎廔管 降低洗腎風險#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成大醫院斗六分院腎臟科醫師蘇信元表示,目前國內每年約有八千人因為末期腎衰竭需要開始接受長期洗腎,面對慢性腎衰竭(CKD)第四期(腎絲球過濾率小於30ml/min/1.73m2)以下,但是尚未接受腎臟替代療法的病患,需要協助病患認識腎臟替代療法。曾有一名60歲林先生,患有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衰竭,後期的腎功能甚至逐漸惡化至末期腎衰竭,但林先生不願接受事先開刀建立血液透析廔管的建議;直到必須接受緊急透析治療時,必須經股靜脈置入臨時雙腔導管作為暫時性血管通路。但不幸發生雙腔導管感染,必須拔除原先雙腔導管,改從頸靜脈置入新的雙腔導管以維持規則血液透析治療。而永久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也因為感染而必須延期,以免廔管感染。經一個多月診治,林先生忍耐傷口不可沾水、污染與避免導管阻塞等壓力,最後才脫離臨時雙腔導管。蘇信元醫師說明所謂腎臟替代療法有三種,包括移植、血液透析(也就是洗腎)與腹膜透析(也就是所謂的洗肚子) ,目前九成病患仍以血液透析為主。藉由慢性腎衰竭治療團隊衛教讓即將需要腎臟替代療法的病患清楚瞭解目前三種替代療法之差異,找到最適合自己型態的模式,期待在周全的準備、在適當的時機,經由順利的過程安全地協助病患進入透析醫療,盡量減少病患與家屬的壓力。蘇信元醫師談及血液透析時說到,一定需要所謂「洗腎的生命線」,也就是血管通路。主要有三大類,依選擇的優先順序為自體動靜脈廔管、人工血管與永久性雙腔導管。美國腎病基金會建議預期慢性腎病患者在需要開始洗腎的半年前接受自體動靜脈廔管手術,或三至六週前接受人工血管置入手術,而糖尿病腎病變有可能比其他腎病變更早需要透析治療,因此有需要更早接受手術。然而國內病患大多誤認一旦建立血管通路就等於宣告開始洗腎,選擇拒絕手術而逃避洗腎。不幸的是一旦面臨尿毒症危及生命而不得不透析時,只能選擇較危險的臨時雙腔導管置入,之後再等待合適的時機,譬如沒有感染或是尿毒症獲得控制,才能建立永久血管通路。最後蘇信元醫師指出,對於選擇血液透析作為腎臟替代療法的病患來說,事先準備建立透析血管通路與加強血管通路的成熟是重要的準備工作,病患可以避免的雙腔導管感染、阻塞等風險與外觀的壓力,可以盡量避免在危急狀態下洗腎、減少併發症、縮短住院天數與減低醫療費用。

破除迷思 打胰島素不是造成洗腎原因

破除迷思 打胰島素不是造成洗腎原因#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林先生得到糖尿病已經十多年了,因為有乖乖聽衛教團隊的話飲食有控制、有按時吃藥,現在的糖化血色素都維持在7以下,林先生的姊姊糖尿病的病史20多年了,她參加糖尿病病友團體,從其他病友中分享到許多經驗,所以知道打胰島素不是造成洗腎的原因。其實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病而不是絕症,只要好好的控制,生活跟一般人都一樣,可以去工作去旅行,也有些人只要飲食控制,持續運動,不用吃藥也能控制好糖尿病,只是大家對糖尿病都有錯誤的認知,以為一吃藥就要吃一輩子,以為打胰島素會造成腎臟不好,而不知道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差,吃降血糖的藥已經無法將血糖控制好卻一直不願打胰島素,等到真的願意打胰島素,腎臟也已經損傷了。基隆市衛生局長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以「持續運動,規律服藥,飲食控制」是控制血糖的不二法門,維持腰圍女生小於80公分,男生小於90公分;藥物要依照醫師只是服藥,不要自行調整藥物;食物都可以吃只是不要過量,不要暴飲暴食,讓血糖起伏太大。

糖尿病迷思!打胰島素不是洗腎原因

糖尿病迷思!打胰島素不是洗腎原因#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林先生得到糖尿病已經十多年了,因為有乖乖聽衛教團隊的話飲食有控制、有按時吃藥,現在的糖化血色素都維持在7以下,林先生的姊姊糖尿病的病史20多年了,她參加糖尿病病友團體,從其他病友中分享到許多經驗,所以知道打胰島素不是造成洗腎的原因。其實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病而不是絕症,只要好好的控制,生活跟一般人都一樣,可以去工作去旅行,也有些人只要飲食控制,持續運動,不用吃藥也能控制好糖尿病,只是大家對糖尿病都有錯誤的認知,以為一吃藥就要吃一輩子,以為打胰島素會造成腎臟不好,而不知道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差,吃降血糖的藥已經無法將血糖控制好卻一直不願打胰島素,等到真的願意打胰島素,腎臟也已經損傷了。基隆市衛生局長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以「持續運動,規律服藥,飲食控制」是控制血糖的不二法門,維持腰圍女生小於80公分,男生小於90公分;藥物要依照醫師只是服藥,不要自行調整藥物;食物都可以吃只是不要過量,不要暴飲暴食,讓血糖起伏太大。

洗腎非不治之症 「護腎三三」保護腎

洗腎非不治之症 「護腎三三」保護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我以前從來不知道高血壓控制不良會影響腎功能。」今年60歲的張阿同(化名)說:「7年前醫師告訴我,腎功能衰竭必須接受透析治療(俗稱洗腎)時,簡直無法接受,因為洗腎對我來說就像世界末日一樣;後來經醫師建議,定期接受洗腎,現在已經能四處趴趴走。」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雙和醫院內科部主任林裕峰表示,腎臟病不是絕症,台灣透析品質在國際上排名數一數二,洗腎患者照樣可以上班、出國,生活品質都不受影響。早期腎衰竭患者大多沒有什麼症狀,頂多出現輕微腳腫、頭暈、身體不適或是食慾不佳等症狀,所以常被大多數人忽略。等到腎功能嚴重下降時才會出現明顯噁心、嘔吐、嚴重貧血、水腫、呼吸喘,或是嘴巴有尿騷味、皮膚癢、睡不著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患者就要洗腎了,因為累積在體內的毒素會不停的殘害身體,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65歲以上老人及慢性疾病患者皆為腎臟病防治之重點對象。 趙坤郁呼籲有慢性腎臟疾病的民眾,不要認為自己已無藥可救,須終生洗腎;其實慢性腎衰竭並不是不治之症,很多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只要好好控制飲食及定期做驗尿、驗血、量血壓等檢查,可以延緩腎臟功能下降。在腎臟科門診裡,就有病患遵從醫囑,控制飲食、血壓、血糖、血脂,延遲了8年才洗腎。如果能有詳細的診斷,適當的治療,再加上飲食控制的配合,就可以有效的延緩腎臟功能下降。衛生署提醒,三高族群: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尤其需要加強保護腎臟,定期驗尿、驗血、量血壓,做好「護腎三三」,以避免腎功能變壞。 為避免讓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步入洗腎之途,國民健康局與台灣腎臟醫學會共同成立「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積極推廣「護腎三三」衛教宣導,倡導三高族群: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應定期做驗尿、驗血、量血壓等三項檢查,讓腎臟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延緩腎臟功能下降。希望藉著推廣慢性腎臟病早期篩檢,讓台灣人免於活在洗腎的陰影中。(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生週報137期)

腎照護成效佳 早期治療找回健康

腎照護成效佳 早期治療找回健康#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洗腎發生率曾經高居世界之冠,讓許多民眾相當吃驚!而早期預防、早期治療,是免除洗腎命運的最好方法,健保局從95年實施「腎臟病患照護計畫」,執行兩年後,洗腎發生率降低,得以擺脫世界第一的惡名,但台灣慢性腎臟病患者約有203萬人,在健保資料中,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卻只有約30萬人,顯示有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了慢性腎臟病。由於慢性腎臟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被發現;等到腎臟功能持續下降,最後必須依賴俗稱洗腎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來代替腎臟功能,甚至必須進行腎臟移植時,病情就更難控制,生活品質也會大打折扣。如能建構完整的慢性腎臟病照護網絡,更積極的對初期慢性腎臟病患進行疾病管理,由醫療團隊提供完整且正確的照護,監測腎功能、提供治療及衛教措施,以預防疾病惡化,就能提供慢性腎臟病患更好的照護,提高生活品質,也減輕了健保醫療的負擔。如果民眾擔心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可上台灣腎臟醫學會的「腎利人生」網站,提供很多腎臟相關知識;也可利用一般成人健檢常有的血清肌酸酐值,再加上性別及年齡等,利用網站上的訊息計算出自己的eGFR,就能知道自己的腎臟是否健康、或是屬於第幾期的慢性腎臟疾病。如果計算出來有「可能」屬於初期慢性腎臟病患者,也千萬不要自己嚇自己,因為還必須配合檢查尿蛋白等條件,此時最好找合格的專科醫師檢查,才比較準確。

腎臟病患照護有一套 擺脫洗腎恐懼

腎臟病患照護有一套 擺脫洗腎恐懼#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健保「腎臟病患照護計畫」讓台灣擺脫洗腎發生率世界第一的惡名,成效良好。署立雙和醫院腎臟內科吳美儀主治醫師強調,腎臟病患生活上有些習慣,務必要特別注意。低油低糖低鹽的健康概念很重要,除此之外腎臟病患更要注意預防感染、勿亂用藥物,維持正常的作息及運動的習慣以及多喝水、不憋尿,而且切忌不可吃楊桃。正常人平時應多喝水、不憋尿,減少泌尿道感染,若飲水不足,脫水也會影響腎臟功能。飲水最好是一般開水,並注意水污染問題;對於不常運動的人,不可把運動飲料當開水來喝,當過多的電解質進入身體,易造成電解質異常。而養成規律的日常生活作息,能使身體更健康、抵抗力較強,對改善腎臟病也會有幫助。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一般人常會因為頭痛、腰痠背痛等,而自行到藥房購買止痛藥服用,這對一般人可能影響不大,但腎臟病患卻可能因此使腎功能惡化,所以一定要避免;不論何種疼痛,最好就醫檢查,由醫師處方開藥服用。如果已經是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吳醫師表示,及早進行飲食控制,可保護殘餘的腎臟功能、延緩衰竭的速度及接受透析治療(洗腎)的時間。建議病患與營養師商討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像是降低蛋白質攝取量,因腎臟無法將身體所代謝的含氮廢物排出體外時,適度的降低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減少廢物產生,而在腎功能進展到不同時期,對蛋白質攝取量的控制是不同的,此部分需經由營養師針對個人的疾病狀況,與病人共同討論出符合個人的飲食計畫。另外也要注意攝取充分且足夠的熱量慢性腎臟病在飲食上有不少限制,常有病患因自我限制過於嚴格而造成熱量不足,因熱量攝取不足,會引起身體組織蛋白質的分解,也會因此產生過多的含氮廢物,因此,慢性腎臟病病患需攝取「適量」的「高生理價」蛋白質(如蛋、奶、肉、魚、黃豆等),來維持及修復身體組織。磷、鈉、鉀離子都須經由腎臟排出,體內若積存過多,會造成身體或生命的危險。因此,必需配合定期抽血,瞭解自己目前的狀況來調整飲食,此外注意水分的攝取,因慢性腎臟病初期較不需要控制水分的攝取,最後也要避免吃楊桃,對腎臟病患者而言,楊桃中的成分可能導致神經毒性,發生一直打嗝等腸胃症狀、甚至昏迷,尤其是吃太多、空腹或在脫水的情況下食用將更嚴重,因此最好盡量避免。(資料來源:健康九九 健康專欄)

亂服藥物 腎臟問題、洗腎的危險因子

亂服藥物 腎臟問題、洗腎的危險因子#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回應優活上星期「台灣民眾自行配藥 當心腎臟問題」一則文章,當然,腎臟病、洗腎的主因並非一定是用藥問題,但是台灣部分民眾時常貪圖方便,就至藥局買成藥而不詢問藥師,買了就走,也不注意藥品的使用劑量,一些民眾更是亂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推薦他人使用,這些原因可能會導致腎臟病,甚至洗腎的危機?台中慈濟醫院吳秉峰藥師表示,上述問題確實可能導致腎臟問題,甚至是洗腎的危險因子。吳秉峰藥師說明,藥物經由肝臟代謝,腎臟排除,若是長期吃藥、沒有仔細注意劑量問題,都是會增加肝、腎臟的負擔,久而久之就可能容易出現腎臟問題,因此民眾不得不當心。而亂服藥物、至藥局購買感冒藥、感冒藥水又不注意劑量問題,除了病情可能愈來愈嚴重外,恐怕也已成為藥物濫用了,而藥物濫用的定義為何?吳秉峰藥師說,「凡是蓄意使用,且未經醫師處方或指示的情況下,過度且強迫使用某種藥物,其程度足以傷害個人的健康,即稱為藥物濫用」。因此,若到藥局買藥,看到架上琳琅滿目的藥品,吳秉峰藥師提醒民眾,一定要注意正確的用藥安全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管什麼藥品都能向藥師詢問,為此也提出「聰明五問」的說法,所謂聰明五問指的是,在購買藥物前,能夠先問問藥師,「是什麼藥?藥的作用是什麼?如何服用?服藥時間多久?服藥時應注意什麼?」且遵守藥師的指示用藥,如此一來才能夠確保用藥之安全。此外衛生署也向民眾宣導提出「用藥五不原則」,分別是「不聽別人推薦、不信神奇療效、不買誇大不實藥品、不吃來源不明藥品、更不要推薦給他人」只服用醫院、診所或合格藥局購買的藥品,共同掌握用藥安全。

大吐鮮血急就醫 洗腎者才知患口腔癌

大吐鮮血急就醫 洗腎者才知患口腔癌#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童綜合醫院近期一個月有2位患者,出現吐血的現象緊急送至急診室就醫,經切片檢查證實為「口腔癌」,這2名患者罹患「口腔癌」的病灶部位不同,61歲林姓患者舌頭上的腫塊有如含一顆滷蛋,而49歲的周姓患者的下嘴唇腫塊如同一朵花,且都是口吐鮮血才就醫,只能進行局部腫瘤切除後,再給予標靶藥物治療加放射線治療及肝臟代謝的化療製劑,治療一個月後患者狀況已穩定,無吐血現象。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蔡青劭表示,口腔癌的發生與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產生細胞變性有密切的關係,如吸菸、喝酒、嚼食檳榔、梅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缺陷、口腔衛生不良、長期食用過熱、太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尖銳的蛀牙、破損的補綴物、製作不當的假牙與牙套等,都是造成口腔癌的可能原因。兩名罹患口腔癌的患者,皆是洗腎病患;而洗腎患者免疫力降低,容易有口腔潰瘍病變較易引發癌症,尤其有抽菸者比正常人更可能罹患口腔癌;洗腎患者在治療方面較無法接受傳統治療方式如廣泛式腫瘤切除、淋巴廓清術、游離皮瓣重建或傳統的化療等。依據統計資料指出,台灣是全球5年來洗腎率第一名的國家,另外青壯年男性口腔癌症死因占第一名,因此蔡青劭主任提醒民眾不要抽菸、喝酒及嚼檳榔,尤其是洗腎患者更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民眾發現口腔內出現潰瘍超過2個禮拜未癒合,一定要儘早就醫,找出病因接受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