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

嚇!喪失嗅覺恐致重度憂鬱

嚇!喪失嗅覺恐致重度憂鬱#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把香草和巧克力的香味噴灑在紐約的地鐵中,發現原本的推、擠、吵架的事件少了很多。如果正向氣味會引發正向情緒,何不來鼓勵老百姓種花呢?嗅覺與情緒有直接的關係朋友多年前因車禍,傷了大腦,失去了嗅覺,想不到嗅覺的喪失導致嚴重憂鬱症,使她數度進出精神病院。我們一般都認為嗅覺不重要,美國的醫生協會在《永久性傷害評估手冊》中,對失去視覺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定為85%,對失去嗅覺只定了5%。好像眼睛也看得到,耳朵也聽得見,還能說話,人生應該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殊不知嗅覺跟情緒有直接的關係,大腦中處理嗅覺和情緒的地方是在一起的,兩者關係比大腦任何兩個地方的關係都密切。臨床上,失去嗅覺容易引起憂鬱症;有憂鬱症的人嗅覺也不靈光,若把老鼠的嗅腦切除,結果這隻老鼠就不吃、不喝、不動,對原本喜歡的玩具沒興趣,活像一個憂鬱症的人。氣味會影響情緒 而情緒會影響行為嗅覺也是五種感官中唯一不經過中途站,直接到杏仁核的一個感官。杏仁核是大腦中掌管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的中心。我們都有這種經驗,愈怕狗,狗愈來找你;你很有自信地騎上馬,馬就聽你指揮,動物可以「聞到恐懼」。事實上,我們對嗅覺的依賴很深,若把眼睛矇起來,鼻子塞起來,我們吃不出蘋果和洋蔥的差別,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嗅覺的重要性了。失去嗅覺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但是他的生活品質卻全都改變了,再好的山珍海味,聞不到香氣時,味同嚼蠟;聽得見鳥語,聞不到花香時,春天的樂趣少了一半。氣味會影響情緒,而情緒會影響行為,這是我們前所未料的。嗅覺對潛意識有很大影響力嗅覺是提取記憶最好的線索,也對潛意識行為有很大影響力。有個實驗給受試者做一些很難解的題目,在這同時,釋放出杏仁的氣味,隔了一週後,再把學生找回到實驗室,這次給的題目比上次容易多了,但是在聞到跟上次一樣的杏仁味時,很多學生對稍難一點的題目就立刻放棄了,好像他已經把困難不會解跟杏仁味畫上了等號,聞到這味道就想起來上次的挫折,就放棄了。杜克大學的實驗者把香草和巧克力的香味噴灑在紐約的地鐵中,發現原本的推、擠、吵架的事件少了很多。如果正向氣味會引發正向情緒,那麼現在台灣社會這麼暴戾,我們何不來鼓勵老百姓種花呢?當大街小巷都是花團錦簇,家家戶戶窗口飄送出來的都是花香而不是吵架聲時,人民的生活會不會快樂一點呢?(本文摘自/學會思考:創造樂在學習的人生/天下雜誌出版)

不睡覺亂花錢 季節過度害的

不睡覺亂花錢 季節過度害的#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交替,氣溫濕度的改變幅度較大,若出現心情煩躁導致失眠、亂花錢行為,可能是季節過渡期導致躁鬱症惡化的表現。精神科醫師提醒,憂鬱、躁鬱等精神疾病困擾的朋友在季節交替之際病情容易波動,建議民眾多出外走走、適度照光,保持適當的晝夜及生活節律是保養之道。勿停藥物 應規律回診接受評估治療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身醫學組醫師蔡昀霖表示,情感性疾患患者常在季節交替之際病情變化,憂鬱症狀易在秋、冬惡化,躁鬱症的躁期則在春天好發,這段時間復發的病人相對平時確實會多一些,在此時節,病人切勿停用精神科藥物,應規律回診接受評估治療,家人亦應多關心病人情緒及症狀,適時協助就醫,避免精神症狀復發。躁期時數天不睡覺、亂跑、亂花錢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情感型精神病,是相當常見的精神疾病,躁鬱症患者的躁期常在季節變換時發作。躁鬱症患者平時一如常人,在躁期時,可能數天不睡覺、到處亂跑、亂花錢、活動量大,招惹事端,甚至攻擊別人,讓家人不得不帶他就醫;鬱期常見的症狀包括失眠、心情沮喪、對平常嗜好失去興趣,思想悲觀,嚴重時還有厭世想法或自殺行為等。避免因為天氣不佳而足不出戶 有變化就快就醫蔡昀霖醫師呼籲,季節交替時,如果有固定服用藥物的患者,在症狀變化需要調整劑量時,應先與醫師溝通調整,平常避免因為天氣不佳而足不出戶,最重要的是觀察自己的症狀,一發覺有變化就盡快就醫。同時家屬應多注意病人是否有規律服藥及情緒症狀變化,多給予病人關懷,若病情復發時能及早接受治療,規則的服藥,多數精神疾病症狀都能獲得改善。

更年期好憂鬱?老化更嚴重

更年期好憂鬱?老化更嚴重#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齡是女人的秘密,研究顯示,老化現象比更年期更讓女性憂鬱!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女性人口45-55歲比例佔全部女性的17.4%,根據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指出,負面情緒和憂鬱症狀在「停經過渡期」最嚴重,「停經後期」的晚期最輕微。將女性以生殖老化分期為標準該研究以澳洲45至55歲的438名女性為對象,以「生殖老化分期」為標準,將參與者的更年期狀態分為-超過12個月有規律月經的「生殖期晚期」、月經頻率改變的「停經過渡期早期」到「停經過渡期晚期」三個階段,然後是「停經後」,而接受賀爾蒙治療和手術停經者則另外分類。研究於1991至1999年間,每年以「感情量表2」評估參與者的負向情緒,在2002、2004、2012年除原先的評估量表更加入與老化有關的特定變項,以「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來評估參與者的憂鬱症狀。女性荷爾蒙能保護女性身心、穩定心情研究者將停經後期的早期和晚期平均分數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負面情緒和憂鬱症狀在「停經過渡期」最嚴重,台北長庚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表示,女性荷爾蒙能保護女性身心、穩定心情。在生理期前、生產後及更年期期間,荷爾蒙波動或下降則易有焦慮、憂鬱、或易怒等情緒變化。更年期身心不適的情緒症狀與過往焦慮、憂鬱、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症等過去史有關,所以年輕時有相關症狀者須更加注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的研究說明了年齡增長與情緒變化的關係比更年期來得密切,女性年齡的增長容易帶來影響情緒的因素,甚至連罹患重大疾病的機率都隨著年齡增長而變高,也更容易產生更多的憂鬱情緒或憂鬱症傾向。瞭解更年期、掌握好情緒,當發現自己想要破口大罵時,可找適當的情緒舒緩或因應方式,她也提醒身旁有更年期女性的陪伴者,如果家人近日日常有難以理解的反應、情緒波動很大,應給予更多的體恤,溫暖的支持並陪伴渡過。

社群互動1小時 1/4人超憂鬱

社群互動1小時 1/4人超憂鬱#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個人一天花在社群網站上的時間有多少呢?許多人每天經營線上社群網站的時間比起真正與人相處的時間多上一大半,然而每天掛在網上,真的能夠為你拓展人脈嗎?研究顯示,每天61分鐘持續透過社群媒體與他人互動,超過1/4的參與者竟呈現高度憂鬱傾向!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 憂鬱風險高1.7倍一篇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指出,受試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與罹患憂鬱症風險成正相關,每週平均使用不同形式的社交媒體頻率為30次,每天約使用61分鐘,超過1/4的參與者呈現高度憂鬱傾向。常查看社交媒體的人,感到憂鬱情緒較不常查看者高出2.7倍,一週中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上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則為一般人的1.7倍。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洪櫻娟表示,適當使用社群媒體有助於擴展人際關係,然不善交際者因隱身於網路 可以降低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的壓力,因而於社群媒體上更加活躍。但若過度沉迷於社群媒體且無其他生活重心,容易過於在意網路上他人的評論。社群媒體易左右情緒當出現頭痛、睡不好、心悸胸悶、易怒、沒耐心、減少與他人互動、對原本喜好事物失去興趣等症狀,可能代表過度依賴社群媒體。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使用社群媒體時,應當分享與分擔朋友的生活 起伏,切勿只是羨慕他人生活,好景、美食、逗趣外,也能看見友人的需求與脆弱面,並給予 同理、支持。若朋友於社群媒體上經常出現負面情緒發言、上線頻率改變,或是突然消失於社群,則須回歸現實生活,透過面對面的互動,釋出問候與關懷。葉雅馨主任建議,網友可以於線上相互提醒每日應該做哪些事,避免過度使用社群而影響原訂作息。

寒流急凍!泡湯6件事注意

寒流急凍!泡湯6件事注意#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泡湯能活絡血液循環、放鬆神經,是寒冷冬天裡的小確幸,一名年約50歲、體型偏肥胖的中年男子最近去泡湯,平時血壓偏高的他,才剛泡溫泉沒幾分鐘就感到頭暈、冒汗,伴隨胸悶症狀,緊急就醫竟是心絞痛併發心肌梗塞,醫師提醒,泡湯會讓身體微血管擴張,雖然能夠舒緩身體,但對於本身有心血管病史的病人也有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冬天好發心血管疾病,應隨時注意即使是細微的身體變化也容易釀禍。突然胸悶沒帶藥 快坐到有靠背椅子上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巫慶仁指出,這名中年男子平常容易胸悶、喘,不過他自認為是過重所導致,對症狀不以為意,因此疏於追蹤與治療,此次就醫才發現冠狀動脈阻塞程度已高達80〜90%。衛服部桃園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吳學明表示,當突然出現胸悶、冒冷汗症狀,應迅速投入舌下含片舒緩症狀,每3到5分鐘可含一顆,如已經含了3顆,症狀仍無改善,應儘速就醫如果忘記帶藥,也要趕緊坐到有靠背的椅子上等待送醫。6點訣竅 安心泡湯由於因泡湯猝死的病例時有所聞,巫慶仁醫師特別提醒,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高血壓、腦中風、高血脂、肥胖、老年人及少運動的年輕人,在泡湯時要注意以下的6點訣竅,分別是:1)    泡湯時旁邊一定要有伴。2)    控制血壓。3)    水溫最好低於39度以下,時間不宜過久。4)    適當補充水分。5)    注意空氣流通。6)    避免熱冷湯交替泡。 用力搥胸、大力咳嗽無助紓緩症狀另外,吳學明主任表示,許多民眾在胸悶時會藉由用力搥胸、大力咳嗽舒緩症狀,但心肌梗塞是血管堵塞引起的,猛捶胸口及大力咳嗽並無助於減緩不適,吳主任提醒,除了慢性疾病患者之外,菸齡長的民眾冬天時也該注意心血管症狀的惡化,有任何不適應停止泡湯,觀察有無其他症狀,必要時應立即就醫。另外,圍巾、口罩、襪子是冬日保持體溫的基本配備,別小看這些保暖物,起床先穿好襪子再下床、出門前配戴好圍巾、帽子及口罩避免寒氣入侵,出外泡完湯趕緊用毛巾包覆身體避免冷熱溫差太大。預防措施做足,保持血液循環活絡,疾病就不會輕易找上門!

家庭關係僵 中年轉機變危機

家庭關係僵 中年轉機變危機#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北市北投區驚傳父親殺害3名子女再自殺的命案,類似的新聞標題,總令社會大眾增添許多不安的感覺,然而這樣的自殺與殺人行為的背後,通常並非單一因素所造成。中年危機適應不良 可能自傷或傷人南投醫院精神科李志銘醫師表示,人到中年時,容易因為生理以及環境的改變產生「中年危機」,子女逢青少年時期,親子溝通有較多的困擾,夫妻間也出現溝通的障礙,如果適應不良便可能會出現自傷、傷人行為,人生的每個轉折都會發生失落與危機,如果心理無法接受改變或突破,轉機容易變為危機。情緒狀態低落 可能合併憤怒心理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成人精神科主任黃聿斐表示,犯案者可能因為失業、負債、離婚、經濟困難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除了情緒狀態低落外,可能還合併憤怒、憎恨及報復心理,認知思考上,容易將生活中的不順遂歸責於他人,沈溺在過去被羞辱或不當對待上。均衡飲食、規律運動 重新檢視家庭關係若家中親友精神狀態不佳應謹慎注意,並適時尋求協助與幫忙,建議可透過醫療相關單位進行協助,如評估其精神及情緒狀態,黃聿斐主任呼籲,民眾除了平時的問候關心外,可再給予一些關懷,讓患者情緒與壓力有出口,並適時協助當事人求助,可減少憾事發生的機會。李志銘醫師建議,民眾在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部分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多投入社會公益服務,並且重新檢視夫妻、親子關係,提升家庭生活品質來因應可能面對的中年危機。

壓力大好焦慮 試試建立情緒界限

壓力大好焦慮 試試建立情緒界限#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做完心理建設後,我們要開始練習了。當你與情緒勒索者互動,想要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情緒界限時,請記得以下重要口訣:停、看、應。與情緒勒索者互動,當他對你提出要求時,可能伴隨著聲音、情緒,以及一些特有的表達方式,會讓你感覺到很大很大的壓力。這股壓力,會使得你感覺到很大的焦慮,逼迫你反射性地去回應情緒勒索者的需求。內心壓力導致反射性的答應對方要求或許,你曾經有這樣的經驗:當對方不停地用言語逼迫你,告訴你這件事對他有多重要,對方營造出一個「你非得馬上答應他不可」的氛圍,好像這件事攸關生命,非常緊急,必須馬上處理、回應。於是,即使你並不想答應,你可能也因為那股壓力,以及你內心隨之升起因應壓力的焦慮,而使得你反射性地答應了對方的要求。前文提到的「如何建立情緒界限:內在篇」,處理的其實就是上述互動循環中,「內在焦慮」的這部分。處理內在焦慮,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但我們仍然需要與情緒勒索者互動。因此在面對情緒勒索者時,你需要先給自己一個重要的心理建設:我可以先不拒絕他,也先不答應他,我可以什麼都不做。請重視任何心裡不舒服的感覺在蘇珊《情緒勒索》一書中,特別提到:「你不必回應情緒勒索者的任何要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與心理準備。你並不需要非得馬上回應,甚至答應情緒勒索者的任何要求,尤其,當你有一丁點不舒服、不願意的感覺。請重視你的這個感覺。記得我的叮嚀:如果你想要答應這件事,並非因為你「想要」,而是因為你覺得「害怕、恐懼」。那麼,就請你先等一下,先給自己一點思考的時間。因為這代表,你答應這件事情,並非出於你個人的意願,而是因為對方給你的壓力引發你的焦慮,甚至讓你覺得恐懼或害怕。但面對這個壓力,我們的焦慮感就會很深,要如何擺脫呢?尤其是我們還沒辦法成功安撫焦慮的時候?(本文摘自/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寶瓶文化)

驚!白飯麵包竟是慢性毒品

驚!白飯麵包竟是慢性毒品#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砂糖和毒品一樣都會讓人上癮。但砂糖比毒品還可怕的是,它隨時隨地都能買到。毒品在施打後,會滯留體內一段時間,當藥效一過,情緒就會變得難以控制,進而出現焦躁不安或易怒等戒斷症狀。常吃甜食的人也一樣,只要一段時間沒吃,就會變得焦慮、鬱悶,產生比毒品輕微的戒斷症狀。不同的是,甜食隨處可得,只要想吃隨時可以買來吃。白飯、麵包、麵食也屬於慢性毒品摻了大量砂糖的巧克力、蛋糕、甜甜圈、清涼飲料、白飯、麵包、麵食或泡麵等,都屬於這種「慢性毒品」。有出國經驗的人就知道,即使只去3、4天,還是會忍不住想吃「白飯」或「拉麵」。現在世界各地方都找得到中國餐館或日式餐廳了,自然馬上就能滿足這個欲望。興奮劑進入人體 會產生非常舒服的快感 毒品成分會刺激體內的快感神經,口渴時喝冰水令人通體舒暢;做愛時的愉悅或受人稱讚時的快樂,全都屬於快感。這種能感受快感的神經系統,被稱為「大腦報償迴路」。當興奮劑裡的麻黃素或麻黃鹼等成分進入人體,會產生非常舒服的快感,同時刺激腦內的報償迴路,深植內心成為記憶。當這些成分逐漸消失,吸毒者會渴求更多的藥物或毒品以再度獲取這樣的快感。而吃下砂糖後所產生的滿足感,同樣會刺激大腦的報償迴路。(本文摘自/2週見效!不老不病不胖的奇蹟飲食/方舟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