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為了落實國人的健康減肥以及調整飲食的觀念,在本次團體衛教將由吳詠如營養師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6年8月25日 星期(五) 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為了落實國人的健康減肥以及調整飲食的觀念,在本次團體衛教將由吳詠如營養師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6年8月25日 星期(五) 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統計,肺癌多年來都蟬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最主要原因在於早期的肺癌並無明顯症狀,約7成左右肺癌在診斷時已屬於晚期肺癌。隨醫療科技及藥物發展,目前晚期肺癌有多種標靶藥物可提供有效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標靶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可能對生活品質影響很大,若出現副作用一定要儘早與醫師討論、評估用藥安全。傳統化療可能導致掉髮、腹瀉、食慾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說明,傳統化學治療對於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現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會掉髮、腹瀉、食慾不佳,甚至因為骨髓抑制所造成的免疫力低下而感染,對於生活品質影響甚大。標靶藥物常見副作用為臉部紅疹、皮膚變乾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標靶治療藥物,其有效率約為7成左右,無病存活率約為10~13個月。其常見副作用為皮膚起疹,尤其於臉部,也有可能產生甲溝炎、皮膚變乾、脫皮或者小裂傷。腸胃道方面為腹瀉或者肝功能受影響。少數患者會有間質性肺炎有少數病患在服用此藥之後會產生間質性肺炎,嚴重者甚至有可能會產生呼吸衰竭,曾有一位女性個案為為表皮生長因子突變的肺腺癌,經標靶藥物治療後腫瘤迅速縮小,卻在數週後出現發燒、咳嗽、呼吸衰竭而被診斷為間質性肺炎。鄭企峰醫師建議,為了病患的用藥安全,在服用此類藥物時,若有不適應及早就醫,與醫師共同討論合適藥物,避免嚴重併發症產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癌症蟬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且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可見未來癌症仍是嚴重侵蝕國人健康重要因素之一,且又加上近年來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因此,如何吃得安心,拒絕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都是你我間的課題。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邀吳宛真營養師主講「聰明飲食輕鬆防癌」,希望能透過此講座,幫助民眾提升飲食知識,並教導民眾如何吃的安心,因此,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實際課程如有異動,以當天海報公告為準。名稱:聰明飲食輕鬆防癌時間:106年8月16日(三)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406)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台灣罹癌人口不斷持續向上攀升,但隨著醫療技術日益進步,並透過正確的預防與治療觀念,讓癌症不再是絕症。怡仁綜合醫院特別舉辦「您一定要知道的癌症預防與面對」防癌專題講座,以癌症的預防及面對為主題,邀請專家現場提供諮詢、癌症預防方式。本次講座由任益民副院長同主講「癌症能預防嗎」、放射腫瘤科主任王慈慧主講「如何面對癌症」,提供癌症相關的科學抗癌知識,並開放民眾提問交流,讓民眾了解癌症不等於死亡,癌症是可防可治癒的。名稱:「您一定要知道的癌症預防與面對」防癌專題講座時間:民國106年7月29日(週六)下午13:30-16:05地點:怡仁綜合醫院6樓演講廳(桃園市楊梅區楊新北路321巷30號)洽詢:劉育玫主任 (03)485-5566#7195/ 0988-830-264 李政揚 (03)485-5566#6106/ 0933-780-494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包含噁心、腹瀉、胃口差、掉髮、頭痛、抽搐、吞嚥困難、肌肉僵硬,或治療部位出現似曬傷的狀況,長期的副作用可能造成局部淋巴腫、聽力減弱、放射性肝炎、性慾下降或惡病質等。這些副作用被不經意、或者刻意的放大後,常造成癌症病友轉而求助於其他自然療法,反而延誤了治療黃金期,致使病情加重。癌友尋求另類療法恐延誤治療期55歲的林女士罹患左側乳癌,切除乳房後,擔心化療過程中會因為噁心、嘔吐、倦怠等副作用而痛苦不堪,希望用中醫治療取代化學治療。王瑜婷醫師根據林女士的症狀表現調整藥物。手術後1個月,林女士感到體力比手術前更好。乳癌、肝癌術後接受中醫療法可提升5年存活率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表示,國外學者進行統合分析發現,乳癌病人在手術後接受中醫療法,也可提升5年存活率。而2014年及2015年分別針對乳癌及肝癌的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研究亦發現,接受中醫療法可提升乳癌及肝癌的5年存活率。有病時誤將養生方式誤做治療手段王瑜婷醫師表示,中醫是以辨證論治為原則,以食慾不振為例,根據其消化道症狀、全身症狀、情緒、舌象、脈象來辨其為氣虛、陽虛、濕滯、氣鬱、鬱熱等證型,並根據不同的證型給予如補氣、溫陽、化濕、理氣、清熱理氣的中藥方劑。中醫師也會依病況給予其針灸或穴位按摩,穴位的選擇則可以上肢的內關、合谷、下肢的足三里或太衝為主,視兼症或辨證加上如三陽絡、支溝、中脘、陰陵泉、下巨虛等穴或溫灸。惟提醒民眾,身體有疾病時應以治療疾病為主,切勿將養生方式誤作萬能的治療手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103年癌登統計,國人癌症時鐘撥快,平均每5分6秒就有一人罹癌,其中大腸癌更是連9年位居癌症榜首,年新增人數破1萬5千名。大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但仍約有5成患者在手術前後必須輔以化學治療;然而,化療副作用卻是大腸癌病人排斥治療的最大主因。副作用不僅有嘔吐、手麻 還出現帶狀皰疹臨床上一名40歲陳姓壯男罹患大腸癌三期,因為化療副作用苦惱不已。這名罹患大腸癌的陳姓壯男聽從醫囑先將局部腫瘤進行手術,再輔以全身性化學治療,不幸的是,看似壯碩的陳先生接受標準化療時出現許多副作用,噁心嘔吐、嘴破、手腳麻,嚴重到甚至出現帶狀皰疹(神經痛),一次療程後就嚴重影響生活。化療搭配雲芝多醣體 顯著提升整體存活期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蔣鋒帆指出,癌症化學治療的進步除了效果,控制副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除了藥物的調整外,病患身體的狀況,也會影響相關副作用的發生,加上手術後體力差、免疫力不佳、血管新生狀況嚴重,亦讓游離的腫瘤細胞蠢蠢欲動。隨著醫療進步,目前已有雲芝多醣免疫調節劑可有效緩解化療副作用,並能調整免疫力及抑制血管新生。根據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二、三期患者術後服用雲芝多醣免疫調節劑搭配化療,無疾病惡化存活率達73%,相較於單一化療提升了14.2%,並提高十年整體存活率達31.3%,為患者降低痛苦且提升生活品質。緩解副作用有解 維持免疫力是關鍵目前雲芝多醣體免疫調解劑在台灣的適應症為消化器癌症,且健保給付於胃癌,患者可向醫師詢問是否符合資格。此外,醫師提醒,大腸癌治療,在術後的前三個月,身體狀況尤其要維持好,正常的免疫力是預防復發的關鍵,並能降低化療副作用發生,且應多食用天然食物而非食品,規律運動更是不可少。(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患者的睡眠模式如果受到顯著干擾時,可能會導致或加重癌疲憊的發生。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以有效預防睡眠障礙所促成的癌疲憊。踢破睡不好的迷思:癌症患者想要有好的睡眠品質前,有些觀念需要澄清。半夜醒來 並非睡眠品質低落睡覺的時候,前半夜主要以熟睡的非快速動眼期為主。到了後半夜,當處在容易作夢的快速動眼期,大腦呈現半清醒的狀態,常常較為淺眠,也比較容易醒來。所以就算後半夜常睡睡醒醒或者多夢,並非意味著身體不好或睡眠品質差。一般人從入睡到熟睡,會有一段半夢半醒的淺層睡眠期,大約是15~20分鐘。能夠在5分鐘之內立刻入眠者,可能有慢性睡眠不足的情況,不表示睡眠品質較好。打造優質睡眠的小習慣1) 不想睡的時候,別一直躺在床上/明明覺得很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著。許多人往往因為睡不著就強迫自己繼續躺在床上,無形之中帶給自己不小的壓力,反而無法順利入眠。如果已經躺在床上半小時以上,仍然睡不著,那就請你暫時離開床吧!不妨到其他空間做點事,等到想睡的時候再去睡。但是千萬別去開電腦、從事腦力的活動或者劇烈的運動,這樣反而會把睡意給趕跑了。其實睡眠時間稍微短一點,不會對身體有重大的影響。但如果失眠已經2週以上,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2) 睡眠的環境,室溫26~28℃剛剛好/夏天時,不要把電風扇、冷氣的風直接吹向身體,並且使用定時的功能,以免身體吹了整晚的冷氣、電風扇,導致體溫無法上升,讓睡眠變得比較淺。冬天要注意保暖,就寢前可以喝一杯不含咖啡因的熱飲放鬆心情;使用暖氣時,也別讓室內溫度變得太溫暖,這樣反而會影響睡眠品質。3) 就寢前4個小時,不喝咖啡、茶與含酒精的飲料/就寢前4個小時,喝咖啡、茶與含酒精的飲料,反而會使精神興奮,導致睡眠品質惡化。睡覺前不要喝太多的液體,否則半夜一直跑廁所,中斷睡眠。4) 午睡不要超過60分鐘/午睡時間不要太久,儘量控制在1小時之內。午睡最好在4點以前結束,以免晚上睡不著。5) 睡覺前4個小時,一定要吃完晚餐/吃飽後馬上睡覺,是無法獲得品質良好的睡眠。就算是睡著了,腸胃系統為了消化食物並不能休息;器官如果沒有休息,身體也無法好好入睡。一吃飽就馬上睡覺的人,夜裡會經常翻來覆去,早上醒來反而會感到疲憊。因此,想要安安穩穩地睡覺,最好在就寢前4小時就用餐完畢,並且儘可能不要吃難以消化的肉類、油膩的食物。如果不得已,很晚才能吃晚餐,最好選擇容易消化的米粥。6) 固定起床的時間/想要調整睡眠規律,最好固定起床的時間,如此生理時鐘就會記住,讓身體分泌幫助清醒的血清素。到了該就寢的時間,身體就會幫助產生入眠的褪黑激素。7) 避免晚上激烈的運動/規律的運動也能夠提升睡眠品質,但是不要在就寢前做會讓人流汗的運動,比較建議在傍晚時進行。因為運動會幫助血液循環,並提高核心體溫,到了就寢時間時,核心體溫下降後,才會想睡覺。另外,睡覺前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讓身體放鬆,幫助入眠。8) 適當使用耳塞和眼罩,阻絕光線與聲音的干擾。9) 開啟睡眠模式/洗澡、伸展筋骨、整理明天的東西等行為,都可以讓身體感受到該是睡覺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有睡眠模式的反射效果。每個人啟動睡眠模式的方法不盡相同,找到適合自己的就行了。10) 睡覺前關掉電視機、電腦/身體原本在晚上會分泌褪黑激素,誘導入眠。但是如果眼睛一直盯著明亮的螢幕,會使得褪黑激素分泌受到抑制,長期下來會使得生理時鐘混亂。所以最好養成睡前2小時就關閉電視或電腦螢幕的習慣。(本文摘自/擊退癌疲憊: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肝」苦要人命,有3成民眾驗出C肝卻未追蹤就醫,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罹癌!根據國民健康調查發現,23.9%民眾從未抽血檢查B、C型肝炎,民眾對檢驗肝炎相關認知低落,也是導致肝癌位居我國癌症死亡率第2位的原因之一。衛福部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指出,病友一定要主動積極追蹤才能保障肝臟健康。提升就診率與治療率 才能全面防治C肝根據衛福部統計處資料顯示,肝病年奪1萬3千條人命,高居全國主要死因第3位,肝癌更是我國癌症死亡率的第2位。2003年起健保開始給付B、C肝治療藥物後,國人肝硬化減少25%、肝癌減少10%。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指出,提升就診率與治療率,才能全面防治C肝,達成世界衛生組織2030年消滅C肝的願景。楊培銘教授強調, C肝全口服新藥不需打針、副作用極低,療程大幅縮短,治癒率高於9成。但目前僅給付於C肝病毒基因型第一型之患者,期許未來能儘早擴大健保給付條件,讓第二型基因型患者也能接受全口服新藥治療,全面提升C肝之治療率及治癒率。發現異常「肝」緊檢查、「肝」緊治療楊培銘教授說明, B型肝炎病毒與C型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類似,均由血液或體液傳染,因此應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行為、與他人共用針具、注射器或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共用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等。王英偉署長表示,國民健康署持續提供滿45歲的民眾,於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時搭配B、C型病毒肝炎篩檢服務,該篩檢服務終身接受1次,此等篩檢服務未來有可能會提前至40歲。如有發現異常者,可依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的必要病毒性肝炎檢查,唯有「肝」緊檢查、「肝」緊治療,才能守護好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