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維持運動 乳癌患者可多活5年

維持運動 乳癌患者可多活5年#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根據世界癌症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WCRF)資料統計,2012年全球近170萬為乳癌新發病例,佔所有新發癌症之12%,在台灣,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全癌發生人數為99,143人,其中乳癌發生人數為11,281人(不含原位癌),佔全癌發生人數比例11.38%。平均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顯示台灣乳癌發生率已趨近全球乳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也是發生率增加最多的癌症,與101年發生人數相比,新增756人,發生率增加7.18%,乳癌死亡率排名則為第4位,死亡人數為1,962人,平均每天約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保持運動習慣 可提高5年存活率面對乳癌,病友們最害怕的就是復發問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鼓勵乳癌病友罹癌之後,仍可進行任何對身體有益的運動,並持續維持運動習慣,他引述美國希望城醫學中心(City of Hope)期刊內容指出,對於罹患乳癌的女性,保持運動習慣可以增加戰勝癌症的機率,提高5年存活率。高於平日心跳數 喘氣、消耗能量另外,有運動習慣者還能增強人體內DNA修復能力,另外在化療期間適度的運動,也可以有效改善療程帶來的不適,所以無論是任何形態的運動,只要運動時的心跳高於平日心跳數,感覺到喘氣、有消耗到能量,都可達到運動的效果,建議病友找到自己喜歡、能夠培養成興趣並長期持續的運動,享受運動過程,才能達到運動最佳的效果。二等親內有人罹患乳癌 每2年1次檢查此外,也呼籲所有的女性,不要僅以乳房自我檢查,來檢視乳房的健康,目前政府有提供免費乳房X攝影檢查,建議45至69歲的女性、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史者,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等二等親內曾有人罹患乳癌,每2年至少應進行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乳癌年齡降 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乳癌年齡降 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102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共有1萬1281人罹患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4名。醫師觀察發現,45歲以下乳癌發生人數,10年已成長2成,患者有年齡下降的趨勢,建議女性天天自我檢查,每2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 6大乳癌高危險族群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源清表示,乳癌的致病原因不明,但有6大高危險族群,包括年齡大於45歲;未生子或35歲以上生第一胎;環境荷爾蒙影響,如塑化劑;飲食偏好高脂肪、甜食或肥胖者;初經在12歲前或停經在55歲後;有乳癌家族史。 常見的乳癌症狀張源清醫師指出,常見的乳癌症狀包括大小不規則的硬塊,大部分沒有疼痛感;皮膚潰爛或變色,皮膚呈橘皮樣紅腫、潰爛;乳頭外型改變,乳頭凹陷、持續潰瘍;乳房外形改變,乳房局部凹陷或凸起;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或帶血的分泌物。 自我檢測 及早發現張源清醫師提醒,女性應每天自我檢測,9成乳癌患者是藉由自我檢測發現的,但也不能只依賴自我檢測,建議45歲以上每2年應做1次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有家族史者可提早至40歲開始檢查,定期檢查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存活率。 術前輔助治療 乳癌治療新趨勢如何治療呢?張源清醫師強調,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是根據患者基因表現不同,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也就是所謂的「術前輔助治療」,術前先用藥、再手術,可藉由腫瘤對藥物反應好壞,判斷治療方式是否有效,當治療成效良好,可縮小開刀範圍,也能提升存活期、降低復發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術前治療 乳癌腫瘤可縮8倍

術前治療 乳癌腫瘤可縮8倍#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14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發生率已高達69.1%,與2004年乳癌發生率相比(48.5%),10年來已成長約4成,其中又以早期乳癌比例佔超過8成,近10年的乳癌患者年齡分布在55歲左右,年輕化情形提高,45歲以下的患者,10年來的比例成長近2成,越多女性年紀輕輕就罹患乳癌。乳癌家族史、逾45歲 屬高危險群雖然乳癌的致病原因至今仍無法明確界定,但可初步歸納出乳癌的高危險族群,包括具有乳癌家族史、年齡大於45歲以上、35歲以上生第1胎的婦女等等,以及高熱量飲食。保留乳房+放療 5年復發率低2成罹患乳癌和切除乳房兩者間不能畫上絕對的等號,雖然外科手術是乳癌最基本的治療,然而乳房全切除術與乳保留手術加上放療,2者的5年局部復發率,並無統計上的明顯差異,且乳房保留手術加上放療,還比乳房全切除術低了2成左右的5年局部復發率。罹患乳癌不代表改變胸部外觀,且若選擇乳房保留手術,並不會因此降低了預後效果及安全性,張源清強調,手術治療可說是乳癌最基本的治療,患者不論型別,皆須經由手術切除腫瘤組織,進行腋下淋巴結廓清術等外科手術治療。搭配標靶藥物 腫瘤可縮8倍早期乳癌是先手術切除,再用藥治療,近來新興的「術前輔助治療」,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替換治療順序,術前先用藥,再手術,不僅可藉由腫瘤對藥物反應的好壞,判斷該治療方式對於患者是否有效,給予醫師用藥選擇上的依據,預知效果。術前輔助治療適合所有類型的乳癌患者,經醫師判斷有需要,都可以進行術前輔助治療,使用術前輔助治療的成效特別顯著,以HER-2陽性患者為例,選擇術前輔助化學搭配標靶藥物治療,成效良好,可使腫瘤於開刀前縮小8 倍,乳房保留手術成功。 

炸雞配奶茶又熬夜 女罹乳癌2期

炸雞配奶茶又熬夜 女罹乳癌2期#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梁小姐洗澡時,發現胸部有硬塊,前往醫院檢查,經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胸部有顆3.5~4公分的腫瘤,腋下也有一小顆腫瘤,且經超音波發現腋下淋巴結已發生轉移,進一步檢查後,被確診是HER-2陽性第2期乳癌。腫瘤3.5~4公分 乒乓球大小梁小姐是含糖飲料愛好者,最愛鹹酥雞搭配鮮奶茶,再加上處在高壓工作環境,每天忙到凌晨才就寢,長期下來免疫力下降,發現腫瘤時,大約3.5~4公分大,就像乒乓球大小,在術前治療後縮小8倍,變成0.5公分大,才手術切除腫瘤,成功保住乳房,術後除了小傷疤,外型上並沒有明顯差異。每46.6分1人罹癌 年近萬名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郭祐睿指出,每46.6分鐘就有1人罹患乳癌,每年約有近萬名患者罹患乳癌,HER-2陽性乳癌,是一種特殊乳癌,具有高復發風險及疾病惡化快速等特性,復發風險較一般乳癌高3倍。飲食不正常、吸菸 男恐患乳癌乳癌病例人數增高,趨向年輕化,近年病例好發年齡多在30~35歲,可能原因為環境影響荷爾蒙,少運動、初經早、工作壓力大等,另外,男性因飲食不正常,吸菸等因素,也有可能罹患乳癌,因此若懷疑罹患乳癌,注意並非往婦產科報到,而應迅速至內科門診詢問治療。不吃宵夜、甜食 定期乳房攝影乳癌具有遺傳性,若父母具有乳癌基因,則子女獲得乳癌機率達87%以上,乳癌患者應改變生活及注重良好飲食習慣,不吃宵夜、不吃甜食、油炸食物,培養運動習慣,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癌治癒的成功率可達90%。

乳癌術後潮熱又水腫 針灸助改善

乳癌術後潮熱又水腫 針灸助改善#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1歲的許女士,長期工作緊張壓力大,一年前在健檢時發現左側乳房左上方有3顆約1.5公分左右的腫瘤,屬於HER2陽性,經過了手術、化療。術後恢復良好,仍有潮熱、失眠、水腫及眼睛乾澀等狀況,於是到台南市立醫院尋求中醫治療,經過數週的調理,症狀改善,更有勇氣進行接下來的放療旅程。台灣,每46.6分鐘就有一人罹患乳癌。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祐睿醫師指出,中醫治療乳癌時機為手術前:調理身體,固本為主;手術後:改善淋巴水腫、僵硬;荷爾蒙療法之後:潮熱、盜汗、疲倦、失眠、易怒、月經布條、陰道萎縮乾澀。患者常因放化療的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中醫建議可配合針灸或無痛雷射針灸,針對太衝、太溪、三陰交、血海等穴位刺激,改善乳癌患者潮熱、失眠及更年期相關不適症狀。針灸+食療 中西醫併治乳癌效果佳郭祐睿醫師指出,中醫藥治療癌症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學證據。有論文證實薑黃是強抗氧化劑及抗發炎藥;川芎及酸棗仁含有阿魏酸,具有強的抗氧化力,可以抑制癌症;黃耆中的黃耆多醣,可以增強免疫力、降低放化療後的疲倦感。另外,在日常的飲食方面,中醫師會針對不同體質提供建議,並可以食用咖哩、葡萄、藻類、洋蔥、魚油、亞麻仁等食物,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中醫的「無毒抗癌療法」,透過辨證後使用,就能降低術後及放化療副作用,藉此提高生活品質,甚至進而治療癌症。

口服低劑量化療 讓乳癌癌友老母找回女兒

口服低劑量化療 讓乳癌癌友老母找回女兒#乳癌

(撰文: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 根據國健署最新的統計,台灣地區每46分鐘就會有一個人被診斷為乳癌,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據。但是如果有一位女性同胞一輩子罹患兩次乳癌,她該怎麼辦?幸好有口服低劑量連續給予式化療,副作用低很多、效果佳,讓她重拾彩色人生,也讓辛苦照顧她的老母很開心又擁有健康的女兒。 (衛福部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陳駿逸醫師,以口服低劑量化療讓癌女獲新生!)   二度乳癌 之前痛苦的靜脈化療讓她想放棄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陳駿逸醫師,日前收治過一位43歲的病患,二十多年前罹患右側乳癌,接受右側乳房手術切除,更接受了半年痛苦的化學治療,也經過漫長且心驚膽顫的五年追蹤期,心理早就已經脫離乳癌的陰影。   然而命運之神再一次地捉弄她。去年年底因為下背痛,雙腳無力行走,被緊急送至醫院診治,發現了另外一側健康的乳房又長出了一個4公分大的惡性腫瘤,而且癌細胞也造成胸椎、腰椎多處擴散,壓迫到神經,導致她必須以輪椅代步,日常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需要七旬老母代為照顧,身心極度受創。再一次罹患乳癌,讓她人生跌到谷底,脊椎神經壓迫的刺骨之痛,更讓她數度有輕生的念頭。   幸好有口服低劑量連續給予式化療 由於20多年前痛苦的乳癌治療經驗,特別是靜脈注射化學治療的噁心、嘔吐、掉髮、全身無力等不舒服的記憶,讓她數度鼓起勇氣面對病魔的決心一再地被打敗。所幸醫師沒有採用靜脈注射化療,改以口服低劑量連續給予式的化療藥物治療,不但沒有先前害怕的噁心、嘔吐、掉髮、全身無力等副作用,神經壓迫的症狀更於兩週內不見,止痛藥早已束諸高閣;更重要的是在一個月後竟然已經可以完全行走,不需要麻煩七旬老母照顧。更在3個月後的追蹤檢查證實脊椎多處轉移竟已消失,更於母親節前夕完成左側乳房腫瘤的切除,手術狀況良好。以自己全然身心康健、生命重生的狀況給七旬老母慶祝今年的母親節,媽媽一直開心地對眾人說:「從今年起,我又多了一個女兒。」   新式治療戰勝癌症 持續檢查不可輕忽 一般人印象中口服藥物的治療效果應該比靜脈注射藥物來得差且效果緩慢,為何這位乳癌病人接受低劑量的口服化療,不但沒有副作用而且效果竟然出奇的好呢?陳駿逸醫師解釋,所謂口服低劑量連續給予式化療,就是以較正常劑量低之特定化療藥物口服且連續的方式給予。用規律的、緩慢的、且低毒性的方式給藥,不但保有化療藥物消滅癌細胞的特性,也可以讓病患體內營造出不適合癌細胞生長的環境,強化自身對抗腫瘤的免疫功能,但對服用者的身體卻又不造成副作用。等於對癌細胞的內在與外部環境進行全面地調控,但又能夠兼顧病患身體對於治療的接受度,強化自身對抗腫瘤的免疫力。   陳駿逸醫師再一次的呼籲所有的乳癌患者,就算是乳癌治療與追蹤已經完全結束,還是要持續保持對於健康側乳房以及其他癌症的預防性篩檢。 新聞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health/27143.htm

「環境荷爾蒙」來勢洶洶 恐增致癌因子

「環境荷爾蒙」來勢洶洶 恐增致癌因子#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常生活中,民眾難免會碰到有害的「環境荷爾蒙」,如:化妝品、保養品、防腐劑、塑化劑等。這些可能帶有毒性的環境荷爾蒙,會造成人體內分泌失調,影響生物生育機能,包括生育率降低、性早熟、精子數減少,及增加乳癌發生的風險。功能醫學檢測來幫忙 5招遠離致癌因子但是,究竟要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受到環境荷爾蒙汙染呢?開業醫師池永昌醫師表示,「功能醫學檢測」是方式之一。所謂的功能醫學檢測,是以實驗為工具,檢驗個人生化體質與代謝平衡,透過檢體(血液、尿液或唾液)檢測定量結果,提供醫師治療的參考準則,來幫助民眾預防癌症發生及遠離疾病為目標。若體內環境荷爾蒙檢測結果為異常,該怎麼辦?池醫師建議民眾,若檢測結果為異常,也不要太過驚慌,可藉由改善生活型態來幫助,並分享以下五點方式:1)避免過度攝入、接觸酚類用品:常見的如個人衛生用品,像是牙膏、漱口水、洗面乳、刮鬍泡、沐浴乳等,及家用洗碗精、洗衣精、空氣芳香劑、傷口消毒噴霧。2)勿養成吸菸習慣:盡量避免在封閉空間吸煙,並限制兒童接觸有抽菸習慣的家庭成員。3)提高身體代謝率:每天應攝取足夠水分,並維持運動習慣,來刺激肝臟解毒酵素,並促進可能毒物經由腎臟或皮膚排泄。4)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甘藍菜、大小白菜、蘿蔔、青江菜、芥菜和薑、蔥、蒜。5)攝取適量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D3、葉酸等,建議需經醫師評估過後再食用。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有需要應諮詢專業醫師池醫師說明,功能醫學檢測的結果,能使民眾瞭解自身是否受到環境荷爾蒙影響,而透過改變習慣、建立較健康的生活型態,來幫助降低乳癌及各項疾病的風險。但仍提醒民眾,若不幸確診癌症或其他相關疾病,應諮詢專業醫師,尋求正確的治療方式,切勿迷信未經證實的資訊來源,以免延誤治療。

乳癌術後「少奶奶」 重建術找回自信

乳癌術後「少奶奶」 重建術找回自信#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近十年來乳癌罹患人數快速攀升,並且有年輕化趨勢!每年有逾萬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相當於每天有28位婦女確診,然而乳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仍是以乳房切除為主,但失去乳房對於女性的影響很大,讓許多患者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負面的情緒不僅影響到治療,也會嚴重影響生活。柳營奇美醫院整形外科蔡穎瀚醫師表示,大多數接受乳房切除術的病人都適合重建手術,也就是說任何婦女因癌症失去她的乳房,都可以透過各種整形手術來重建乳房,且據目前的文獻報告,重建對於乳房疾病復發的機率不會有影響。依照乳癌分期與患者需求來做選擇,一般而言乳房重建手術,可分為義乳重建手術、自體組織皮瓣重建手術。蔡醫師指出,自體組織移植手術,重建後乳房的形狀與自然乳房相似,但是手術過程比較複雜,時間也花費較長。身體可供自體組織移植利用的部位,可從腹部、背部、與臀部等脂肪或肌肉較發達的地方取得,目前以腹直肌皮瓣移植為首選。因此,若能立即性乳房重建,不僅能減少手術時間,術後美觀性提升,也能縮短失去胸部時心理創傷的時間。另外義乳重建手術適合於沒有小腹、想要盡快返回職場、或不想增加身上傷口的族群,可使用果凍矽膠植入物,但是須注意術後要勤加按摩,不然易形成莢膜攣縮產生硬塊。最後蔡醫師提醒,乳癌患者應該在手術之前,仙與乳房外科及整形外科醫師討論,決定適切的重建手術時機與方式,才能讓手術後的品質更能符合期待,同時提升其生活品質及滿意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