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腹腔鏡手術治療肝癌 減少合併症

腹腔鏡手術治療肝癌 減少合併症#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去年國人十大死因出爐,癌症連續30年蟬聯榜首,死亡人數高達4萬2千人,也就是說平均每12分21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如果計算罹癌人數,則以大腸癌居首,肝癌及肺癌次之。治療肝癌的原則是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而影響治療方式的選擇因素有很多,基本的原則是早期肝癌採根除性療法,中期肝癌採姑息療法,晚期肝癌採支持療法。成大醫院外科部許育甄醫師解釋,外科手術切除肝癌是被認為最具根除性的療法,具有根治肝癌的可能性。肝臟位於人體右上腹腔,屬於實心的器官,很容易出血,還好有肋骨保護。傳統上,開腹式的肝臟手術,會在病人右上腹留下一道長長的傷口,美觀性不佳,手術以後會相當的疼痛,並且會影響呼吸功能,恢復期長。近年來由於手術技術及器械的進步,外科醫師已經把腹腔鏡微創手術的技巧應用到傳統上相對困難的肝臟手術上。因此病人的傷口變小,術後疼痛與肺部合併症變少了,恢復時間縮短,相對的就可以盡早回復正常生活。試舉兩例接受腹腔鏡肝癌切除手術的病患。張老先生今年已經高齡76歲,罹患腦部退化、高血壓及糖尿病已經數十年,近期被診斷出小型肝癌,經過病人與家屬討論後採納醫師的建議,接受腹腔鏡的手術方式將肝腫瘤切除,手術後恢復情形良好,很快的就順利康復出院回家,定期回診配合追蹤檢查,截至目前為止未有其他合併症出現。另一個案例周先生,今年才28歲,在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肝臟有2腫瘤,位置分別位於左右2葉,加上周先生身材肥胖,如果要採用傳統開腹手術,是必須在上腹部兩側開一個非常大的傷口。但是周先生接受了腹腔鏡手術的方式,成功取出了左、右各一顆腫瘤,手術傷口因而大幅縮小,一樣很快的恢復即出院回家。許育甄醫師說,從上述兩個案例中,我們很清楚的了解,成功的腹腔鏡手術可以為病人帶來很大的益處。然而由於某些因素的限制,要以腹腔鏡手術來治療肝癌,目前較建議應用於小型且位於肝臟周邊之腫瘤;大型或是位於較深層部位的腫瘤,仍然會以傳統開腹的方式較為恰當。

醫訊/忽視B型肝炎 當心致肝硬化

醫訊/忽視B型肝炎 當心致肝硬化#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您知道什麼是B型肝炎嗎?您知道慢性B型肝炎是造成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嗎?您知道有什麼藥物可以治療嗎?因為慢性B型肝炎是造成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為了讓民眾認識B型肝炎與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林口長庚特舉辦本活動,邀請胃腸肝膽科許朝偉醫師主講「慢性B型肝炎可以治療嗎?談慢性B型肝炎的藥物治療」、陳益程醫師主講,「認識慢性B型肝炎-談自然史及檢驗判讀」,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講座時間:5/19(六)上午9:50~中午12:0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醫學大樓1樓第二會議廳  講座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劉恩慈姐(03)3281200轉3182

老翁積極接受治療 應證癌症非絕症

老翁積極接受治療 應證癌症非絕症#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高齡73歲的黃先生,去年年初健康檢查,偶然發現肝臟裡有顆3.7公分的腫瘤陰影且胎兒蛋白數值也偏高,進一步檢查證實為肝臟原發惡性腫瘤也就是俗稱的肝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主任表示,這名黃先生選擇積極面對治療,再配合醫療團隊的努力,治療兩個月後,已看不見原來的腫瘤蹤跡,黃先生也開心的出國去旅遊,醫師也藉此提醒,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重要性。證實罹癌後的黃先生,立即決定接受血管栓塞治療,於是在去年五月及九月接受了兩次完整的血管栓塞治療。在接受血管栓塞治療前的胎兒蛋白(AFP)為1799,第一次治療後胎兒蛋白就迅速降低至55.3。此兩次血管栓塞治療副作用很低又有效果,黃先生正高興療效的同時,居然發現追蹤的胎兒蛋白數值又回升至528!這時他要面對再次血管栓塞治療,或接受輔助性放射標靶治療。因為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門靜脈有疑似被侵犯的現象,以及懷疑肝腫瘤已經有側支循環的問題,最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肝癌治療團隊陳滋彥副院長決定安排放射標靶治療,以避免腫瘤惡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主任醫師先以電腦斷層確認腫瘤的位置,再以三度空間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方式完成總共21次的療程。治療期間雖然因為血小板降低問題停止口服標靶治療與暫停放射治療一周,但病患最後還是堅持到底完成了整個高精準放射治療。在放療後一個半月的追蹤評估發現胎兒蛋白已經自治療前的528下降至5.18,超過101倍的下降幅度!治療兩個月後的腹部電腦斷層也看不見任何原本的腫瘤蹤跡! 黃先生因為積極治療肝癌,把原本可能的黑白人生變成彩色人生的案例,可以鼓舞眾多面對相同疾病的病友,正面思考調整心態與 積極及早的接受醫療。(資料來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主任)                      

男子餐後急性腹痛 檢查竟已是肝癌

男子餐後急性腹痛 檢查竟已是肝癌#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58歲男性,B型肝炎帶原已十多年,曾經在醫院追蹤一段時間,但因平日繁忙,近十年來未追蹤。某天下午吃完飯後,肚子大痛、冒冷汗,被緊急送醫,發現內出血休克,疑似消化性潰瘍出血,之後緊急轉送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經檢查發現是肝硬化併多發性肝癌,直接開刀切除腫瘤已不合適,因此安排血管栓塞治療,病患才得以離開加護病房,現於門診繼續追蹤治療。在台灣,肝癌盛行率與死亡率近年來均高居國人罹癌的前三名,新發個案每年約9,440人(民國97年),民國99年死亡人數共7,744人,死亡率33.5%,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中,其中B型肝炎帶原者是高危險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原肇指出,雖然知道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肝癌和其他癌症治療的不二法門,也知道手術是唯一可治癒肝癌病患的方法,但大部份病患被檢查發現時,可以開刀的機率已不高。他說,其實肝癌篩檢或慢性肝炎的追蹤很簡單,腹部超音波檢查及甲型胎兒蛋白就可以診斷出大部份的肝癌,只是諱疾忌醫或繁忙造成檢查發現的時間都太晚。為了服務市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外科門診均提供腹部超音波檢查服務,只要經醫師診斷符合醫療需求,可享健保給付,事先空腹六小時即可當場檢查,檢查後可立即得知檢查結果。

男性激素可抑制晚期肝癌 避免癌細胞轉移

男性激素可抑制晚期肝癌 避免癌細胞轉移#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台北報導)台灣一年約有逾8000人死於肝癌,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的前2名,性荷爾蒙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馬文隆表示,台灣男性罹患肝癌的比率為女性的2到7倍,許多研究也證明,男性激素受體會促進肝癌發生,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團隊實驗卻發現男性激素受體在肝癌晚期竟能抑制癌細胞轉移,實驗也證實搭配標靶藥物蕾沙瓦能有效控制,該研究亦登上2012年美國消化學會肝臟醫學期刊。馬文隆表示,男性激素受體促進會B型肝炎進而導致肝癌,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表示,多數的肝癌治療是將肝臟切除、或是移植新的肝臟,但是切除部分肝臟仍易復發,5年內超過5成還是會復發,且術後檢查可能有3成無法發現轉移,但中國附醫研究團隊透過老鼠實驗卻發現,男性激素在肝癌晚期能抑制癌細胞再搭配蕾沙瓦做治療,能減少4成癌細胞轉移,提高存活率。肝癌術後復發率極高,肝癌標靶藥物蕾沙瓦經研究雖證實能有效控制,不過在亞洲肝癌末期患者的身上,效果較不明顯,且有一成會產生併發症,效果可說是因人而異,鄭隆賓表示,蕾沙瓦算是目前較為可行的標靶治療之一,相較於在研發新藥,改善蕾沙瓦或許更容易突破肝癌治療的發展,利用男性激素受體蛋白搭配蕾沙瓦治療也獲得國際醫界認同,可望突破為肝癌治療帶來新的契機。

男性激素受體 抑制肝癌細胞

男性激素受體 抑制肝癌細胞#肝癌

促進肝癌發生的原凶之一,已證實為男性激素受體。出人意料的是,在肝癌轉移的過程中,男性激素受體搖身一變,竟發揮抑制的功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性荷爾蒙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馬文隆說,這種刀之兩刃的角色若能運用得當,將是肝癌患者的一大福音。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指出,目前肝癌病患能得到的最好治療,就是肝臟切除,或者肝臟移植。很不幸,手術後的高復發率仍然無解。藥物治療方面,四年前通過人體試驗的唯一標靶藥物蕾莎瓦,在國人身上卻看不到顯著效果,只有某些病患反應良好,算是現階段一則無奈的選項。換言之,想要突破困境,只能發展新藥,或是改善蕾莎瓦的療效。鄭隆賓認為,過去幾十年來經過數以千計的臨床試驗,證明發展新藥困難重重,回過頭來加強藥物療效,成功的機會反而比較大。從這個觀念出發,描繪出來的遠景是,在投藥之前,區分出患者男性激素受體的表現程度,搭配標靶治療,讓藥物的作用充分發揮,使肝癌轉移的進程戛然而止,病患的存活期延長。發展出促進男性激素受體表現的療法,也是可能的途徑。馬文隆說,如能達到這種個人化醫療的設計,即使不考量藥物,肝臟移植高復發率的隱憂,必將迎刃而解。男性激素受體在B型肝炎轉為肝癌的早期,展現促進作用的定論,是性荷爾蒙研究中心講座教授張傳祥及馬文隆的研究突破。2008年和2010年發表的相關論文,已經獲得醫界公認。男性激素受體在肝癌後期的抑制轉移作用,也在2012年美國消化學會的肝臟醫學期刊(HEPATOLOGY)上刊載,為肝癌研究帶來新的視野。研究指出,男性激素受體可以透過促進癌細胞飄零,以及抑制癌細胞的爬行,進而達到抑制癌細胞轉移的奇妙機轉。

B肝C肝未來肝癌風險 公式能算出來

B肝C肝未來肝癌風險 公式能算出來#肝癌

根據性政院衛生署衛教文章指出,肝癌患者約有98%曾經有B型肝炎感染,而C型肝炎也是引起肝癌的原因之一,可見B、C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國人肝癌的主因,中央研究院士陳建仁等人發表最新研究指出,依據一些指標,可計算出B、C肝未來罹患肝癌風險高低,準確率高達8成。衛生署指出,肝癌是台灣地區男性癌症死因首位,女性癌症死因第二位,而肝癌高危險群除了肝硬化病人,慢性肝炎病人,或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容易罹患外,B型肝炎或C型肝炎慢性帶原者也都是主要的高危險群。中研院陳建仁院士過去在2010年曾發表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預測模式,可藉由帶原者的性別、年齡、家族史、酗酒史、肝功能指數、B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病毒量、病毒基因型等八項指標,作為肝癌風險預測因子,由於B肝風險預測公式無法套用在C肝上,因此陳建仁院士發表最新研究,指出C型肝炎的肝癌風險預測模式,包含了年齡、肝功能指數、肝硬化、C型肝炎病毒的血清RNA濃度及基因型。醫療人員照表來計算風險分數,總分從0分到25分,若分數愈高,表示未來罹患肝癌的機率愈高。陳建仁以一名53歲男性為例,表示若他的肝功能ALT指數為80、AAR比值大於2,有肝硬化,同時感染第1型C肝病毒,其風險指數為23分,預估10年內罹患肝癌機率有6成,未來15年則有9成之高,準確率有8成。陳建仁提醒,慢性B肝和C肝病患的肝癌終身罹癌機率都是25%,若同時罹患B肝與C肝,機率上升到60%,中研院院士陳培哲也表示,初期的肝癌診斷,台灣目前約30%~40%,因此在篩檢上還需加強,也呼籲高危險群肝癌定期檢查,已達到早期治療的效果,而處於低風險狀態者,也不可輕忽,須定期追蹤為佳。

影音/C肝凌駕B肝 成肝癌頭號殺手

影音/C肝凌駕B肝 成肝癌頭號殺手#肝癌

如果使用不乾淨的針頭,接受輸血、抽血,甚至針灸、刺青,就有可能感染到C型肝炎。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台灣成年人C型肝炎盛行率偏高,全台大約有六十到七十萬名患者,其中又以西南沿海地區最多,醫師研判,這可能與台灣早年盛行打針文化有關。醫師表示,C型肝炎的威脅性將超越B型肝炎,因為和B肝相比,C肝比較容易變成肝硬化,惡化速度較快,而且C型肝炎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因此引發肝癌的致死率,是B肝的1.6倍,尤其曾接受輸血、共用針頭,或家族有慢性肝病的人,是C肝的高危險群。醫師說,C型肝炎主要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但只要及早治療,治癒率可達七成以上,比B肝效果還要好,因此建議C肝高危險群,應接受抽血篩檢,一旦發現異常,就要及早治療,這樣才能避免惡化、變成肝癌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