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女童臍帶血治療自身癌症 國內首例

女童臍帶血治療自身癌症 國內首例#腫瘤

台中市有一名4歲張姓女童,因為罹患惡性神經母細胞癌,癌細胞發生轉移,狀況相當不樂觀,還好媽媽幫她存了臍帶血,所以經過化療、臍帶血移植的手術、放療及維他命A酸治療後,原本在腹部內的12公分腫瘤,已經完全消失;這起臍帶血治癒癌症病例,也是台灣首例,世界第三例。(圖片為神經細胞經過染色後的結果,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是Nrets。)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巫康熙表示,神經母細胞癌相當罕見,通常好發於4歲以下兒童,發生時多半也已末期,難以治癒。過去神經母細胞癌的治療方法,只有化學治療跟切除,治癒的成效很差,而且容易復發。張姓女童母親則感動地表示,當初保存臍帶血只是想以防萬一,如果自己用不到,或許也可以救別人,還好做了這個決定,救了女兒一命。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衛教文章表示,兒童神經母細胞腫瘤是交感神經系統的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當中,產生突變而長出的腫瘤,這些神經節分布在身體的許多部位,65%的腫瘤發生在後腹腔,通常從腎上腺髓質或交感神經節以腹部腫瘤形式出現。神經母細胞腫瘤是兒童第4種常見癌症,男生多於女生,50%的兒童會在2歲以前發病,75%在4歲以前發病,90%在10歲以前發病,是屬於相當惡性的癌症。

左腰摸到腫瘤 竟跟南瓜一樣大

左腰摸到腫瘤 竟跟南瓜一樣大#腫瘤

彰化縣一名87歲婦人,二個月前在左邊腰部發現腫塊而且可以直接觸摸到,有感覺腹脹情形長達2週,但並不會疼痛,由家屬陪同到署立彰化醫院就醫,經過詳細檢查,在婦人胃部發現19×14公分南瓜大小的腫瘤,緊急安排手術治療,目前病情穩定已返家休養,待後續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圖:醫師說像南瓜大小的腫瘤在患者的胃部後方實在罕見)署彰癌症中心余明昌主任表示,這名婦人在二個月前,在左邊腰部發現腫塊而且可以直接觸摸到,有感覺腹脹情形,但並不會疼痛,由家屬陪同到本院腸胃內科門診,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在胰臟部份有一個約19×14公分的腫塊,建議住院安排手術治療, 10月7日外科進行末端胰臟切除、脾臟切除合併胃修補手術,術後轉至加護病房採密集性照護,10月15日病況穩定後轉到普通病房繼續照護,10月18日開始緩慢進食,10月20日病理報告呈現為腸胃道基質瘤,病患術後進食情況良好,於10月31日出院返家照顧,目前一般外科門診持續追蹤中。余明昌主任說明,胃腸道基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簡稱GIST)經研究資料顯示,是罕見的消化系統癌症,在美國每年有大約5,000例發生,在台灣每年有大約300例發生。多數是因為Cajal(卡哈爾)細胞的c-kit基因發生突變所導致的疾病,常發生在消化系統的胃及小腸,少部分病人發生在食道和大腸或腸胃道的任何一處,外科手術是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法。這名個案是藉由腸胃內科轉介到外科門診做後續診治,並由院內多專科團隊成員共同討論擬訂治療計畫,開刀手術治療後,透過團隊成員提供優質的整合照護,讓罹患癌症經需積極治療的患者,透過多專科專業人員的整合照顧,讓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得到充分支持,進而有助於疾病的治療與復原。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讓惡性腫瘤消失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讓惡性腫瘤消失#腫瘤

居住在嘉義的小詩(化名)今年才剛滿20歲,持續鼻塞、耳鳴好一陣子,她當做只是小感冒而不以為意,直到發現半年來體重驟降10公斤、脖子日漸腫大,甚至經常流鼻血。驚覺有異的小詩,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嘉義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求診,經黃威雄醫師檢查後,在小詩的鼻咽部位發現一顆7.2公分*5.4公分大的惡性腫瘤,整個鼻咽部位幾乎被這顆腫瘤塞滿,緊急轉介至放射腫瘤科,確診為第四期鼻咽癌,須接受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圖:放射線治療師為接受治療的患者放置頭頸部固定模具)放射腫瘤科吳思遠醫師運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治療兩個月後,不但惡性腫瘤完全消失,小詩也沒有口乾舌燥、口腔破洞的不適感,讓花樣年華的她,一掃癌症的陰霾,再次擁抱自己的美麗人生。吳思遠醫師表示,幫助小詩消除腫瘤的最大功臣為「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近年來,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有了很大的進展,所謂的強度調控,即是治療醫師以人體能接受的總劑量,並依照病灶及腫瘤位置,彈性分配放射線的區域劑量,在重要病灶上規劃最高劑量,相對的,其他「無辜」區域則設計最低劑量,在不超過人體負荷總劑量的情況下,有效殺死癌細胞,同時,也能將「傷及無辜」的機會降至最低。

腎細胞癌新藥副作用少 存活期也提高4倍

腎細胞癌新藥副作用少 存活期也提高4倍#腫瘤

根據統計資料,腎細胞癌每年約有900人發病,是腎臟部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由於腎細胞癌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所以2至3成患者在發現時,常常已經是晚期,癌細胞已經轉移,病患存活率普遍不高,雖然近年來已有標靶藥物問世,稍微提升存活期,但是副作用卻很大,讓患者更痛苦。但是衛生署日前核准的新型口服標靶藥物Votrient,不但副作用小,還將疾病存活期增加4倍。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張延驊醫師指出,腎細胞癌好發於50到70歲的時候,男性發生率略高於女性。因為腎臟位於後腹腔腰部,所以腫瘤要長的相當大的時候,才能夠發覺到腫瘤的存在,也因此很多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末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肺部、肝臟、淋巴、骨骼及腦部等器官,主要的治療方法還是以局部手術切除為主,而且化療的成效不到10%,是一種相當棘手的癌症。張延驊醫師也表示,但是近年來因為標靶藥物的問世,突破過去治療瓶頸,可以讓腫瘤減小,並且讓患者整體存活期提升;雖然這種標靶藥物很好,但是副作用也很恐怖,不但讓患者無法吃熱食,還會產生高血壓等,影響到患者持續治療的意願。因此衛生署日前核准一款新的標靶治療藥物Votrient(藥物成分名:Pazopanib),這種新的標靶藥物除了副作用低之外,還可以提升患者的存活時間達4倍之多。雖然衛生署已核准這款標靶藥物Votrient,可以當作晚期腎細胞癌第一線的治療,是晚期腎細胞癌患者治療新選擇,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項藥物目前健保還沒有辦法給付,患者必須自費使用。賞雪時直視雪地 恐會引起角膜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67藥物吃不完亂丟 恐污染河水變藥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66「美魔女」林葉亭 不整形外表卻像少女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64&HN_Yr=0&HN_Mon=0

被癌症嚇到不想活 罹癌患者自殺率多2.5倍

被癌症嚇到不想活 罹癌患者自殺率多2.5倍#腫瘤

癌症患者常認為癌症是一種上天的懲罰,因此會出現「為什麼是我?」、「不公平?」等現象,癌症患者通常也擔心會拖累家人,這時「不想活了」、「一死百了」的念頭就會出現,嚴重恐怕出現自殺行為,根據平面媒體報導,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表示,癌症病患自殺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5倍,根據統計在10個自殺死亡的癌症病患當中,甚至有一人在罹癌後一個月就自殺。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護理督導長陳美碧發表於台灣癌症防治網上的資料顯示,台北榮總一項臨床研究調查發現,住院癌症病人200人中患有嚴重憂鬱症狀者約佔百分之二十左右,也就是說一百人中有二十位癌症病人就可能患有憂鬱情緒,在罹患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和癌症本身的症狀混淆,通常以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睡不安穩甚至做惡夢、失眠等生理症狀呈現,接著心情隨著病情的進展而起伏不定,接著容易有輕生問題產生,陳美碧督導長也提醒當家人或朋友發現相關情況時就應加以注意,應儘快尋求專家的協助。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提醒,家屬要特別留意病患的日常生活狀況,如果發現有很大的變動,應即時多給予病患支持與關懷,且目前各醫院對於癌症病患多有個案管理師的設置,也就是在醫療團隊之外,也提供社工師及護理師的相關輔助服務,癌症病患若遇有困難,可向這些窗口求助。當親人罹癌治療時http://w3.uho.com.tw/focus.asp?sid=4&id=144治療結束後的營養http://w3.uho.com.tw/focus.asp?sid=4&id=255癌症飲食Q&Ahttp://w3.uho.com.tw/focus.asp?sid=4&id=256

女子小腹微凸 2公斤腫瘤「吃掉」卵巢

女子小腹微凸 2公斤腫瘤「吃掉」卵巢#腫瘤

根據平面媒體報導,一位26歲的何姓女子,在3個月前出現腹部脹氣現象,躺下時,腹部甚至還微微隆起,因為沒有出現疼痛感,以為只是吃多了,直到出現便秘問題才就診,經過醫師診斷發現,她的卵巢長了兩公斤重的巨大腫瘤,由於腫瘤大到看不見正常卵巢組織,加上擔心是惡性,因此只得切除左側卵巢輸卵管。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柯柏均也表示,柯姓女子卵巢長出黏液囊腺瘤,估計長了半年以上,體重增加兩公斤,若能及早發現,趁腫瘤小時切除,不至於切除卵巢、輸卵管,且柯柏均醫師說,切除左側卵巢輸卵管已影響到排卵,懷孕機率是一般人的一半,何姓女子無奈笑說,原本計畫30歲以後結婚,現在要提前到30歲以前,以免影響生育。台大醫院婦產部嚴孟祿醫師在衛教文章中表示,雖然卵巢癌是一種預後(治療成績)很差的疾病,但是並非卵巢長瘤就是卵巢癌,且根據文獻報告,惡性卵巢腫瘤(卵巢癌)約只佔所有卵巢腫瘤不到一成。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卵巢腫瘤是良性的。嚴孟祿醫師也表示如果臨床上有症狀,或內診時懷疑有卵巢腫瘤時,一定會使用超音波檢查確定腫瘤的有無及有沒有惡性的可能,一個完整的超音波檢查,除了能告訴我們卵巢腫瘤的大小、位置、形狀外,最重要的是它能夠透露一些腫瘤的特性,而柯柏均醫師更強調,婦女若有腹脹、腹痛、泌尿及腸胃等症狀,最好就醫檢查。孕婦卵巢癌完成化療 順利產下男嬰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12562名嘴卵巢癌病逝 醫師籲勿輕忽腹部不適症狀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12487女一年胖超過20公斤 竟是22公斤巨大卵巢瘤作怪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12648

血尿是身體發出警訊! 恐是泌尿道炎、甚至癌症引起

血尿是身體發出警訊! 恐是泌尿道炎、甚至癌症引起#腫瘤

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陳孟財醫師指出,血尿,就是尿液中帶有紅血球,可分成肉眼可見的血尿和顯微性的血尿。顯微性的血尿,即在顯微鏡的高倍視野下,紅血球數目大於三至五個。另外,血尿尚可分成疼痛性血尿和非疼痛性血尿。疼痛性血尿常和發炎或結石有關;而非疼痛性血尿可能是惡性腫瘤引起。當尿液顏色變紅或帶血,不一定代表真的有血尿。例如:當女性月經出血,尿液常遭受到經血汙染;另外有些食物或藥物也會造成尿液顏色改變,兩者都會讓人誤以為有血尿。治療主要根據造成血尿的原因來著手,如若為細菌感染則治療以抗生素為主;若是腎絲球發炎則以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為主;結石則需要生活型態調整及泌尿科門診追蹤,必要時施行取石術或震波碎石術;若為惡性腫瘤,可以開刀的仍以手術切除為主要。陳孟財醫師提醒,血尿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可能只是輕微的泌尿道發炎,但也可能嚴重如癌症,不可等閒視之;另外千萬不要因為血尿自動消失了就不去檢查,這樣是相當危險的,只要曾經有血尿的症狀,就應該盡早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檢查,早期治療,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門。

誤把膀胱當腫瘤 醫師眼花開錯刀?

誤把膀胱當腫瘤 醫師眼花開錯刀?#腫瘤

根據平面媒體報導,新北市一名高姓婦人,日前因子宮腺肌症,到亞東醫院進行子宮摘除手術,沒想到醫生竟然將膀胱當成腫瘤,劃了一刀後才發現是膀胱,緊急縫合回去,婦人現在掛著尿袋躺在醫院, 擔心一輩子都要掛著尿袋。院方則出面解釋,醫師在手術中發現病患子宮後方嚴重沾黏,剝離過程中不慎劃到一腫塊,才發現是移位的膀胱,縫合後已無礙,院方也表示日後若有醫療問題絕對協助處理。子宮肌瘤需不需要開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5590子宮肌瘤「有腺」、「無腺」大不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033女性病痛勿輕忽,子宮肌腺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36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