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一覺醒來差點變弱視,腦下垂體腫瘤作祟

一覺醒來差點變弱視,腦下垂體腫瘤作祟#腫瘤

台中市一名35歲的陳先生,八年前某日起床後發現兩眼視力突然下降,從1.0變0.2,幾乎變成弱視,由於眼科診所始終無法找到病因,於是轉到醫學中心進行斷層掃瞄,才發現原來是腦下垂體一個直徑2.3公分的腫瘤壓迫到視神經所導致。5年之內陳先生共進行兩次腦部手術,不過都未見病情好轉,甚至因為開刀時影響到抗利尿激素,引起暫時性的「尿崩症」,每日排尿量超過5,000c.c.,比正常人平均一天2500c.c.尿液高出許多,讓他及家人困擾不已。今年初他到萬芳醫學中心接受3D影像導航電腦刀治療五天後,雖然長期被壓迫的視神經需要較長時間復元,但腫瘤已逐漸縮小,現在陳先生可以每天開車跑業務,生活品質絲毫不受影響了。腦下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體中樞,大小如一粒紅豆,體積不超過1立方公分,重量約0.6公克,可以調節合成與釋放人體荷爾蒙。腦下垂體腫瘤目前發生原因不明,但都屬於良性原位瘤,腦下垂體的細胞分為會分泌體內荷爾蒙及不會分泌荷爾蒙兩種,當會分泌荷爾蒙的細胞異常增生時,就會引起全身各部位疾病;而不會影響荷爾蒙的細胞增生時,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症狀,除非腫瘤大到壓迫到視神經,就會像案例中的陳先生一樣,一覺醒來差點變弱視。傳統治療方式採開顱手術,但由於腦下垂體的體積非常小,手術難度也相對較高,稍有任何一點閃失便可能造成其他腺體的分泌異常,影響全身生長、代謝、甲狀腺功能、腎上腺功能、哺乳、性功能等之協調與生理作用,且以一般手術切除腫瘤後會造成一個空洞,還必須要再從腹部或大腿取出自體脂肪來填補,使患者癒後生活相當不便。目前最新的腫瘤治療方法-3D數位影像導航電腦刀,首先以電腦精準定位腫瘤位置及大小,再利用放射線精準打在腫瘤中心,截斷供給營養與代謝的血管使其自然凋零,適用於全身性的腫瘤,平均三至五天便可完成治療,目前雖然健保只給付直徑較小且沒有明顯壓迫視神經的腦下垂體腫瘤,利用3D影像導航電腦刀為患者治療,由於幾乎沒有副作用,且復發機率可降到一成以下,故可保障患者生活品質。並非所有腦下垂體腫瘤患者皆有明顯症狀發生,且即使發生症狀,也常被誤診為其他病因,使得治療過程繁雜且長久,如民眾有相關症狀發生時,記得一定要配合醫師建議做詳盡的檢查,莫因為嫌麻煩而輕忽,損失了自身的健康。

氬氦刀治療的優點

氬氦刀治療的優點#腫瘤

【治療效果確切可靠】可由各種影像設備引導,定位方便準確,治療過程同步顯示,術後評價及時可靠。治療靶區在各種影像設備下,均有極佳的可視性。冷刀內置的測溫電偶和獨立測溫探針更可同步監測刀尖和靶區的溫度。良好的術中影像和溫度監測可保證腫瘤消融區的精確控制,提高成功率和減少併發症。【靶向治療準確可控】治療中靶區是可預見的和可重覆的,比其他局部治療手段更可靠和更可控,可進行術前規劃、同步術中監測。【靈活的多刀適形】氬氦刀可同時使用多達8把獨立控制的冷刀治療大腫瘤和多個腫瘤。它配備多種規格和形狀的冷刀及測溫探針,每把刀可形成0.5-10公分的冰球。它同步監測能力強,能確保最大限度毀損癌變組織和保留正常組織。【氬氦刀治療不傷害大血管】由於熱血的「熱池效應」和人體對冷刺激的自然反應,大血管遇冷後會加速血流、帶走冷量;且大血管是多層上皮細胞組成,可抵禦冷凍傷害。而由單層上皮細胞組成的微細血管則會被冷凍消融和栓塞。【 完全的綠色療法】對癌變細胞實行物理粉碎毀損,無焦化、凝固反應,而毀損的癌變細胞表面抗原可刺激人體免疫反應,是名符其實的「綠色療法」。它不會摧毀膠原蛋白,不會破壞組織的支←結構和功能,從而使治療可接近重要的結構,如大血管、腎盂或近氣管處。【 迅速止痛和除痛】急速冷凍可阻斷神經通路、破壞痛覺傳導,具有止痛、止血效應,是一種天然麻醉劑。美國FDA批准的美國氬氦刀最新適應症即是冷凍止痛,包括晚期病人癌痛治療、術中和術後止痛。【 增強綜合治療效果】作為腫瘤綜合治療和個性化治療的一部份,美國氬氦刀可與手術、放療、化療、介入治療、亦即可治療中配合,也可交替治療。它可快速消除腫瘤負荷,增強局部化療,減輕其他療法的副作用,提高腫瘤綜合治療效果。【 微創治療優勢明顯】對病人的損傷輕微,病人恢復快,可有效消除病患對治療的恐懼心理。(資料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 黄銘德 主任 所提供)

器官腫瘤患者治療新利器,電腦刀搭配同步呼吸調節器

器官腫瘤患者治療新利器,電腦刀搭配同步呼吸調節器#腫瘤

一名五十歲的王女士,二年前手術切除肝癌三期,半年後復發在肝臟且轉移到腎上腺,因為同時靠近肝大動脈及腎臟,再次開刀會有極大危險,半年前又轉移到雙側肺部及腦部,當時腦部腫瘤直徑近六公分,造成左臉麻痺及聽力降低,且已經刺穿耳膜使她的耳朵流血出來,由於患者不斷飽受癌病痛苦,不想再承受開刀及化療的風險,經過電腦刀治療三次,每次約三到五天的療程後,王小姐已經可以出國四處遊歷,重新找回對生命的熱情了。惡性腫瘤近年來始終位居國人死因的榜首,目前在治療上還是先以開刀或化療為選擇,視患者反應再搭配放療作輔助,萬芳醫學中心腫瘤治療中心蔡若婷主任表示,除了顱內與脊椎以外,全身各部位腫瘤都有個相同的特性,就是很容易隨著患者呼吸,腫瘤位置會上下左右位移,因此治療時很容易有誤差,可能犧牲掉許多正常細胞,且若是癌細胞清除的不夠乾淨,往往會轉移至全身其他位置,尤其是癌症晚期的患者,通常皆屬於多發性轉移的高風險群,使得患者必須終年到頭跑醫院接受不同的治療方式,身心都承受強烈的痛苦。蔡若婷主任表示,年紀較大、轉移型腫瘤或有心臟病、糖尿病等不適合開刀或化療的患者,可考慮選擇以電腦刀搭配放療來移除腫瘤,先以電腦刀搭載的3D影像導航系統,搭配最新的同步呼吸調節器,針對隨著呼吸律動的腫瘤,精準射出高劑量的放射線,截斷腫瘤代謝血管,再使用大範圍但較低劑量的傳統放療以控制腫瘤周圍可能有病變之虞的正常細胞,讓整個治療計畫達到最佳效果。萬芳醫學中心電腦刀中心主任林家瑋醫師表示,目前在電腦刀的應用上,除了顱內腫瘤(惡性腦瘤81例、良性腫瘤等131例,共212例)、脊椎腫瘤(原發及轉移性腫瘤共69例)、體部腫瘤(肝、肺、胰臟、攝護腺等,共61例),還可治療鼻咽癌、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瘤及腦部動靜脈畸形等以往令群醫束手無策的罕見疾病,未來甚至將發展治療自閉症等方向進行研究,適應症多且治療範圍廣,電腦刀(CyberKnife)是目前全球在腫瘤治療上的最新利器。萬芳醫學中心於94年底率先引進電腦刀,一年半以來,已成功地為超過三百五十位病人治療相關病症,深受國內外醫界矚目,生產電腦刀的美國愛可芮(Accuray)原廠特於日前來台,見證萬芳電腦刀中心之成就,也正式向媒體引薦萬芳電腦刀中心為目前亞洲唯一全身性臨床研究中心,未來將成為台灣、大陸、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的正式臨床訓練中心,並授權萬芳電腦刀中心頒發原廠正式結業証書給來台受訓的各國醫師,透過萬芳醫學中心,可望能更拓展台灣的醫療外交。(資料提供:萬芳院電腦刀中心)

為您打破腫瘤防治迷思

為您打破腫瘤防治迷思#腫瘤

就醫學角度而言,腫瘤(或是硬塊)可分為「良性」與「惡性」兩種。光憑外表、質地等特質並無法正確區分良性或惡性,必須透過病理分析,從顯微鏡下才能直接看到癌細胞。此時就必須運用到組織切片的方式,其常用方法有外科手術擷取、內視鏡夾取或空針抽取等。所以,通常醫師會要求必須等病理報告出來後,才做診斷。很多病患和家屬常常很疑惑:他們一發現腫瘤就來找醫師,為什麼檢查之後,醫師卻告知令人無法接受的答案呢?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血液腫瘤科蔡振華醫師表示,其實「早期發現」這個名詞,長久以來似乎是被太過廣性地濫用了!「早期發現」是一種時間狀態,它至少包含下列三個階段:(1)Early Symptomatic Diagnosis(早期症狀的診斷)-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在疾病症狀剛出現,尚未轉移至他處或由原發部位向外蔓延之前,立即給予正確有效的治療,加以控制。(2)Presymptomatic Diagnosis(徵候出現前的診斷)-對某一特定的群體或個體進行檢查,希望藉以在各種疾病產生症狀之前,偵測出任何潛藏的致病因子,以防範未然或提早診治。(3)Preclinical Diagnosis(病象尚未顯現前的診視)-在尚未有任何明確的理學影像、報告…等等證明罹病之前,我們從身體的任何細微反應或跡象中,去假設致病(或致癌)的可能性。目前常講的「早期發現」包含大部分的Early symptomatic diagnosis(早期症狀的診斷)和一部份的 Presymptomatic diagnosis(徵候出現前的診斷)。Preclinical diagnosis(病象尚未顯現前的診視)是醫界、科學界近期的目標。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許多癌症亦已可在Presymptomatic phase被診斷出來如乳癌、攝護腺癌。至於現行臨床醫界或基礎研究所用的血液腫瘤指數,目前美國等先進國家只把腫瘤指數的檢驗用在癌症的追蹤上,作為疾病狀態的評估,並不建議用於腫瘤篩檢(除了PSA用於攝護腺癌的篩檢)。因為最大的缺點是其專一性(specificity)不是那麼好,無法正確顯示出單一腫瘤。或許幾年之後,會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到 preclinical diagnosis(病象尚未顯現前的診視)。目前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外科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三大類。外科手術切除及放射線治療可視為局部治療;化學治療則屬於全身性治療。三者各有其治療功效,也各有副作用,但隨著科技、醫學知識的進步,這些副作用已逐漸減少了!醫師通常會考量整體情況後,選擇出最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蔡振華醫師表示,在門診中,腫瘤病患常會詢問醫師:「我的…機會有多大?」,其實此時醫師所回答的數字只是醫學研究所得到的統計結果,它僅表示這個疾病的可能趨勢,其參考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對腫瘤病患而言,只有三種選擇結果:獲得治癒、與腫瘤共存、被腫瘤打敗。不過請記住,選擇哪一條路應是由病患的信心配合醫師的治療來決定,而不是讓單純的數字迷思來選擇!

癌症的新希望-腫瘤冷凍療法

癌症的新希望-腫瘤冷凍療法#腫瘤

腫瘤冷凍療法在癌症治療正方興未艾,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治療經驗發現,腫瘤冷凍療法侵入性低、可重複實施,對於中晚期癌症,或腫瘤轉移已無法手術切除的病人,腫瘤冷凍療法可提供一線生機。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從2006年3月起開始使用冷凍治療(氬氦刀),治療肝腫瘤病人,迄2007年3月止共有25位病人,其中肝癌12例,轉移性肝癌12例及肝內膽管癌1例。結果9位使用低侵入性的腹腔鏡或經皮穿刺完成手術,另外16位因為腫瘤位置是多發性的關係,需使用開腹手術完成。術後追蹤治療結果,有一位乳癌肝臟轉移病人,接受腹腔鏡冷凍治療後,術後一天即可出院;另一位55歲大腸癌多發性肝臟轉移的病人,在接受冷凍治療後一年多,目前仍然沒有復發的跡象。另外有5位病人有新復發病灶,其中2位為多發症肝癌,3位為轉移性肝腫瘤,有1位肝癌仍有局部的復發。有2位患者死亡。手術後的併發症不大,肋間神經痛有4位,腸道瘻管1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黃銘德主任表示,接受冷凍治療手術的適應症為:(1)腫瘤最好小於6公分,若為原發性肝癌,則少於三個病灶,若是轉移性腫瘤,則少於五個病灶;(2)沒有其他器官的轉移;(3)腫瘤位置不能位於大血管旁邊或肝臟的中央地帶及橫膈膜;(4)不要有太多的腹水、黃疸或嚴重的凝血異常;(5)病人不想接受切除手術。冷凍治療除了用於肝癌,大陸學者亦將冷凍治療應用於肺癌治療,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主任醫師錢國軍教授於2001年5月至2002年1月,以氬氦刀治療7例肺癌患者,治療後未見明顯病灶者有3例,佔42.8%,再追蹤3~15個月,期間一名患者因肝臟腫瘤未控制而死亡,其餘病人腫瘤均有不同程度縮小,臨床症狀明顯改善。此外,大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院士將氬氦刀運用於結腸癌、鼻咽癌、乳腺癌、小腸惡性間質瘤、腎上腺癌等癌症併肝轉移患者,患者存活率提高。吳孟超院士指出,氬氦刀是一種微創、安全、療效可靠的新方法,對於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的病人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其實冷凍治療一百多年前就應用於惡性腫瘤治療,但它的進步一直很緩慢。近年來冷凍治療有相當大進步,原因是冷凍的冷媒改變,將液態氮改變成氬氣快速冷凍及氦氣的快速回溫,最低溫度可達-260°C;而介入的器械也大幅改善,可直接深入腫瘤內部,達到腫瘤內部破壞的目的,直接攻擊腫瘤細胞和腫瘤內豐富的血管網路,且破壞的範圍最大可達到8公分的直徑,使腫瘤冷凍治療及微創手術之結合進入新的階段。目前肝癌治療,仍以外科手術切除為首選治療方法,但許多腫瘤患者在診斷時已屬中晚期,由於腫瘤過大、病灶多或因病人本身肝功能太差或病人心肺功能無法承受手術,因而使70%到80%的肝癌病人在診斷時已失去了可手術治癒的機會。冷凍治療方法由於操作簡單,且應用方式廣泛,可經由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定位後,經皮穿刺或使用腹腔鏡及直接開腹術中操作,且可在同一病人上重複實施;另外此種手術亦可與血管栓塞、手術、化學治療合併治療。根據肝癌不同的進展程度,應用不同模式的組合治療,必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解除便秘的撇步

解除便秘的撇步#腫瘤

一般來說,浣腸劑(即俗稱甘油球)經由肛門擠入後,最好先憋住或用手夾緊肛門數分鐘,再自然放鬆,即可將大便排出。只是此法救急可以,但長期如此做法則不妥,因為有時會造成肛門周圍的受傷;況且,此法只對大腸末端靠近肛門的糞便有幫助,對於較深入處的糞便則無效。而舒緩緊張和壓力的習慣以及如廁時按摩小腹都是很好的改善便秘的技巧!建議若是能夠在平時多多攝取水分和蔬果、加上適度的運動,同時將「黃金屋」的陳設佈置得賞心悅目、盡量避免服用容易便秘的藥物等,也都能有效改善便秘的撇步。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 夏效中醫師提醒您,有便秘症狀的民眾,最好不要隨便投藥,有時吃了瀉藥,反而變成腹瀉,效果適得其反!若便秘症狀超過三週,應找胃腸科或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就診,仔細地評估便秘的原因:係因大腸過長引起的胃腸蠕動問題、結構問題;還是腸腫瘤、腸沾粘導致的阻塞問題;或是身體電解質不平衡、甲狀腺功能低下、腎功能異常造成的內分泌問題等,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對症處理,便秘問題自然能順利解決。

認識免疫細胞療法

認識免疫細胞療法#腫瘤

目前對較晚期的惡性腫瘤病患,多施用傳統的治療,包括手術、化學藥物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然而,當病患傳統治療結束後,只能消極地追蹤病況的變化。一旦發現癌症復發時,病人的情況多數不佳,存活機率大幅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與腫瘤的發生及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時,腫瘤發生率高,而在腫瘤進行性生長時,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兩者互為因果。患者在接受傳統治療後,其T淋巴細胞的增殖功能受到明顯且長期的抑制。肝癌及肺癌為國人常見之癌症,且其預後普遍不佳。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04年統計國人癌症死亡率統計,肝癌及肺癌於男性患者分居一、二位,於女性亦居前兩位。原發性肝癌極具惡性,很快地會經由門脈系統引起肝內轉移,手術後常見復發。通常從初期症狀到死亡,平均期間是四至六個月。現行採用的治療方式,如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血管栓塞等均無法有效地控制肝癌的生長。新店耕莘醫院 冉祥俊醫師表示針對較晚期之肝癌及肺癌患者,提供一具潛力之替代傳統化、放療之輔助治療,故進行此臨床試驗以期改善病人之存活率。本免疫療法人體試驗之受試者是選取肝癌及肺癌較晚期患者,且傳統治療方式對患者已無明顯幫助。給予免疫系統細胞激素改變患者免疫細胞治療。再評估存活時間(Survival time),腫瘤大小及指標改變,免疫系統細胞激素改變,及存活期間的生活品質(QOL)。免疫細胞治療,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現在已有相當好的結果,這種無副作用的治療方式,未來有無限發展的空間。免疫治療方式可抽取病患自體的血液細胞,於無塵無菌室中加入單株抗體及細胞激素等物質培養,在兩週的嚴密監測培養後,重複數次輸回至患者體內,此種治療能改善體內微循環的環境,增強T淋巴細胞及自然殺手細胞抗腫瘤的能力。據國外文獻統計,約五成患者可穩定疾病或延長存活時間,七成患者明顯改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