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高壓氧有助於治療「因缺氧及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之併發症」

高壓氧有助於治療「因缺氧及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之併發症」#疾病‧預防

文/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主任 牛柯琪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高壓氧暨異常氣壓環境醫學研究室和腦心血管研究室及神經科學研究室在林茂村教授的帶領下,這幾年分別對感染、腦外傷、發燒等疾病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高壓氧經由提高組織含氧量,改善血液循環可阻斷引起發炎反應持續惡化之主要元凶:「缺氧」,解除了病情惡化的趨向。而且奇美團隊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若事先予以高壓氧可直接抑制「發炎反應」而減輕細菌內毒素引起的不良反應,發表三項研究結果於國際醫學期刊(請參閱備註)。臨床病例:「高壓氧經由提高組織含氧量阻斷缺氧引起之發炎反應」和「直接抑制發炎反應」兩項機制近來已有效的應用在臨床上不同的疾病。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最近治療了幾類病患:過敏性血管炎引起之嚴重皮膚潰瘍。長期糖尿病全身血管病變引起之腎衰竭及足部潰瘍。腎衰竭及手部微血管動脈缺血性的劇痛及指頭潰瘍。病例一(過敏性血管炎引起之嚴重皮膚潰瘍):一位28歲男性同時罹患地中海型貧血及過敏性血管炎,右下腿前脛處有一5X5平方公分之慢性潰瘍逾半年無法痊癒。我們每天予以2.5大氣壓純氧90分鐘,出艙後由傷口照護小組細心的換藥及抗生素治療,新皮慢慢由四周向中心生長,經過30次的高壓氧治療歷時兩個月痊癒。我們認為高壓氧治療一方面抑制了其血管不正常的發炎反應,一方面促進新皮生長,終於治癒其頑疾。病例二(長期糖尿病全身血管病變引起之腎衰竭及足部潰瘍):一位70歲女性罹患長期高血壓及糖尿病二十餘年,已有冠狀動脈病病變和心肌缺氧,腎衰竭洗腎及足部缺血性潰瘍。患者來院時左足潰爛,前四趾切除後仍多處潰爛長達十個月之久,醫生已有建議應實施膝蓋以下截肢。患者來本院開始每天接受2.5大氣壓純氧90分鐘,出艙後由傷口照護小組細心的換藥,血糖控制及抗生素治療,她接受總共100次高壓氧治療經歷五個月痊癒。這類長期糖尿病患因不正常的糖化蛋白質及大量脂肪酸引發全身性血管發炎導致微血管動脈硬化,從頭到腳可能會有以下併發症:腦中風、眼底血管病變、心臟血管病變、腎衰竭及足部缺血性潰瘍等。高壓氧不僅對足部潰瘍的癒合有幫助,同時因抑制發炎反應對全身血管的硬化和栓塞的形成亦有延緩的功效。病例三(腎衰竭引起及手部動脈缺血性劇痛及指頭潰瘍):一位31歲女性因左手第二及三手指頭開始缺血性壞死、潰瘍及劇痛3個月,血管攝影顯示左手指血管動脈硬化及栓塞。她因腎衰竭而洗腎長達15年之久。她開始每天接受2.5大氣壓純氧90分鐘,出艙後由傷口照護小組細心的換藥,其血液循環逐漸改善,疼痛慢慢消失,經歷4個月總共接受了50次高壓氧治療,左手指血管重新建立,手指潰瘍也痊癒。患者因手部動脈硬化及為洗腎所作的動靜脈血管廔管引發的血管阻塞,因為血管栓塞會引起發炎反應使栓塞持續惡化。高壓氧提供局部大量氧氣使局部發炎反應停止,並且血流重新恢復。高壓氧阻斷缺氧引起之發炎反應之機轉:發炎反應(inflammation)乃身體之正常的防禦措施。當組織嚴重破壞、全身性缺氧或感染時疾病組織都會釋放大量的細胞素(cytokines),由於受傷組織釋放前列腺素及吞噬細胞釋放溶解酵素,造成組織及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液體及某些蛋白質滲出而堆積在組織間,臨床症狀上會表現出紅、腫、熱、痛等現象稱之為發炎。發炎反應(inflammation)對於傷口或感染處可作暫時性的修復及封閉效果,除了可活化其他免疫防禦系統外,也可減少致病原的擴散。可是如果嚴重的傷害或自身免疫出了問題,過度劇烈的發炎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患者將因患部甚或全身的水腫、高燒或腦心肺衰竭而致無法挽救。近年來科學家們努力探討新的藥物或治療方法,希望能降低發炎反應而仍能有效的發揮治療原疾病的效果,然而成果有限。奇美醫學中心高壓氧科,高壓氧暨異常氣壓環境醫學研究室和腦心血管研究室林教授及神經科學研究室,這幾年分別對感染、腦脊髓外傷、發燒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高壓氧經由改善血液循環、提高組織含氧量,可阻斷引起發炎反應之禍源:缺氧,解除了病情的惡化。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若事先予以高壓氧可直接抑制「發炎反應」而減輕細菌內毒素引起的不良反應。以下三項研究均發表於重要的國際醫學期刊(請參閱備註)。高壓氧可抑制大白鼠高燒時之發炎反應:以往林教授帶領之團隊將大白鼠曝置於一個43oC之環境中約70分鐘引發熱中風,來模擬疾病高燒時重症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當熱中風發生時會因高燒及組織大量破壞導致心血管衰竭、顱內壓增高、腦缺血致神經細胞損傷、肝及腎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以及腦與血中的一氧化氮等氧游離基升高等,同時體內的前驅物質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質-6(IL-6)大幅增加,讓大白鼠快速死亡。我們發現熱中風之大白鼠若予以2.5大氣壓純氧治療,存活時間可大幅延長五倍之多,生命跡象如體溫、平均動脈血壓以及心跳獲得顯著改善。我們發現大白鼠誘發熱中風時會出現與人類相似的以上症狀皆獲得極大的改善。而且血漿TNF-α及氧化壓力上昇幅度亦獲得有效減緩。綜合上述結論:在高燒及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下,經由動物實驗證明,適當的高壓氧不但不會增加氧化壓力,可能經由抑制發炎反應對心臟血管系統、腦神經、肝臟、凝血功能有保護作用。高壓氧之前後處理可抑制細菌內毒素(LPS),減緩紐西蘭公白兔之發炎反應:本系列研究我們由紐西蘭公白兔的靜脈導管注射細菌內毒素引起發炎反應,約於90分鐘使其體溫上升至平均值2℃左右。在注射完畢時立即將動物移入室溫的壓力艙中予以2.5絕對大氣壓的純氧一小時。結果顯示高壓氧能使LPS誘發動物發炎高燒的幅度減緩,這可能是透過抑制血漿TNF-等發炎性介質活性之效果。另外如果我們在給動物LPS內毒素前,連續7天每天予以2.5大氣壓前處理(或前24小時每隔8小時予以2.5大氣壓前處理,連續3次)亦觀察到高壓氧氣前處理同樣可以明顯減少兔子血漿中TNF-α濃度。以上結果得知:無論是在給予LPS之前或之後,高壓氧氣皆可明顯減少兔子血漿中TNF-α濃度,而阻止了發炎反應引起之發燒。壓氧治療可減輕脊髓之損傷和運動功能之喪失,同時受傷區域之發炎反應及氧化壓力大幅下降:本研究團隊用夾傷法造成脊髓損傷,同時脊髓損傷的同側運動功能嚴重的障礙。受傷後如果立即予以高壓氧治療不但受傷範圍大幅縮小,運動功能有效改善,同時受傷區域之發炎反應物質如TNF-α等明顯下降,而氧化壓力亦獲得紓解。結論:高壓氧是很好的輔助治療,我們能成功的治癒上述病患們頑固的疾病解除他們多年的困擾,可歸功於以下原因:研發團隊:根據臨床上所面臨的困擾,我們研發團隊使用不同的動物實驗模型探討其治病的可能機轉,並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更精確有效的應用到病人身上。治療團隊:高壓氧治療過程特殊,從進艙前的醫護人員和工程師的準備工作,高壓氧治療前、中、後對病患及家屬衛教。我們強調高壓氧治療病患安全、舒適及家庭護理。團隊平日積極推動自主高壓氧艙的每日及定期機械維護保養,確保高壓氧艙系統運轉狀況良好,而病人也在安全舒適的狀況下接受治療。全人照護多元化之治療:現代科技的發展非常重視多元化的整合。高壓氧治療的病患來自不同科別,而且常同時有許多疾病或併發症。譬如說一個糖尿病足部潰瘍患者除了問題傷口外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及其一連串的心臟血管、腦血管病變、眼底視網膜病變、腎衰竭及四肢周邊血管病變引起之潰瘍等併發症。為了要給予妥適的治療,我們要確實掌握病患每一個系統的狀況及每一個併發症的程度,並隨時與相關的專科醫師作密切的聯絡和整合,包括:整型外科、心臟血管內外科、新陳代謝科、復健科、營養科、感染科等,隨時為病患作妥適及時的治療。舉例對兩類疾病在整合方面我們有兩個很好的團隊:問題傷口照護團隊。腦創傷照護團隊。高壓氧治療的病患常遭受頑疾的病痛,無論在對病患身心上、或家庭成員上都是長期的折磨,因此須提供病患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心靈層面的照護系統,以個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疇之「整合性、協調性、持續性」的健康照護。備註:Hyperbaric oxygen improves survival in heatstroke rats by reducing multiorgan dysfunction and brain oxidative stress. Eur J Pharmacol. 569(1-2):94-102, 2007. Reduction of ischemic and oxidative damage to the hypothalamus by hyperbaric oxygen in heatstroke mice. J Biomed Biotechnol. 2010:609526, 2010.Resuscitation from experimental heatstroke by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Crit Care Med. 33(4): 813-8, 2005. Hyperbaric oxygen causes both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pyresis in rabbits. Eur J Pharmacol. 606:240-245, 2009.Attenuating of Experimental Spinal Cord Injury by Hyperbaric Oxygen: Stimulating Production of Vasculoendothelial and Glial Cell Lines Derived Neurotrophic Growth Factors and Interleukin-10. J Neurotrauma. 27(6):1121-7, 2010.

執行國健局高齡友善城市計畫 竹市邁開步伐

執行國健局高齡友善城市計畫 竹市邁開步伐#疾病‧預防

記者房書勤/新竹報導新竹市政府打造健康城市訂定各項工作同時,融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年推動的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指標元素,在嘉義市正式宣佈示範啟動後,與新北市、台北市、桃園縣、南投縣、台南市、高雄市、台東縣等,申請並獲核定參與執行。 新竹市在少子化的趨勢中,仍居最緩和的縣市,依據內政部人口資料,四月粗出生率千分之11.46、粗自然增加率千分之5.47,都是本省最高,老人人口比例9.63%居第四低,不過國健局推估二十年內,我國老人人口比例將會少於青少年人口,老人社會的結構,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包括每個人在成為老人前,讓自己延緩老化,符合國健局推行高齡友善城市專注倡導活躍老化、在地老化,達到延長高齡者健康的期間,縮短高齡者失能的期程。許市長在推動健康城市同步,指示參與國健局推動高齡友善城市,期有效結合指標項目,無論國際指標、本土指標,勇於迎接城市發展考驗,提高對老年人口實質關懷,與環境營造。 學術上對高齡友善城市描述為一具包容性和可及性的都市環境,並能促進活躍老化,從各指標探尋建構過程中,瞭解服務對象的多元價值與回應需求,公共政策須符合高齡者廣泛潛能及資源,由下而上全面參與,而能尊重所做出的決定,與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在國際指標已明確訂定八面向: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交通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社區及健康服務。 國際上現今推動高齡友善城市全球僅紐約市加入會員,另加拿大卑詩省及中國上海市,均有類似政策擬訂與成果經驗,我國則在上(四)月由馬英九總統於嘉義市宣佈示範啟動,而在已進行健康城市的推展認證中,符合高齡友善指標的優異案例則有台北市百萬愛老心、攙扶你放心,愛心司機陪伴外出服務,以及花蓮縣退休生活理想居住地、嘉義市無菸養樂多偶戲團等。 台灣健康城市聯盟秘書長馬作鏹教授則對已完成或正推動健康城市認證的縣市,在已有的推動委員會架構下,融入高齡友善城市項目指標,不但異曲同工,更有信心能好上加好,依建立公共政策、創造支持性環境、強化社區行動力、發展個別技巧、調整服務方向等步驟,有效達成。 新竹市則在許市長既定在地老化的社福政策中,增幅強化社區關懷據點、長青學苑社區化、社區老人陪讀、開辦家庭托顧、失能老人送餐服務等,以社區的力量扶助社區老人與其家庭,尤其交通運輸創辦接駁醫院、市場與市郊路線之免費公車,長足進展,大步邁開高齡友善城市步伐。

從「斷背山」談同性戀

從「斷背山」談同性戀#疾病‧預防

文/高雄凱旋醫院兒青精神科主治醫師 何志培李安執導的「斷背山」,獲得奧斯卡八項提名,最後得了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三項大獎。這是奧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亞洲人獲得導演獎。「斷背山」敘說兩位年輕牛仔在工作中日夜相處而產生同性情誼,惟李安不忘將主軸隨劇情拉回家庭倫理及親情的主流價值觀,特別是在離開斷背山後分別結婚生子,成為丈夫及父親的轉變中,兩人都愛妻、愛家,往昔之情並未影響他們對家庭的關懷。同性戀乃指性別相同的個體,彼此之間的性關係,這種性關係,可以是明顯的性行為,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性慰藉。然而,此定義並不十分完整。它沒有將兩個重要的方面考慮進去,嘗試這種性行為的前後背景,以及被牽涉者的感情和自覺。這樣的定義也沒有涵蓋「同性戀」這個名詞的所有意義;其實,「同性戀」這個名詞可以涉及到:性行為。感情的加入。自我的定義。基於此,以下的定義綜合了更寬廣的因素:同性戀是一個個體,其性愛的、心理的、感性的以及社會的眷戀主要為同性成員,縱然那種愛好可能不會公然被表露出來。同性戀者的性別本身符合其生物特徵,及同性戀者各自感覺他或她自己為男性或女性,且對同性的人感到吸引力。同性戀的成因事實上,同性戀並不是近代才有,像莎士比亞、拜倫、拉薇亞等,都有同性戀的傾向。同性戀是由來已久的事,其引致的可能原因有許多種。聖經記載保羅曾責備同性戀者:「…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男和男行可恥的事,就是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羅馬書一章26~27節)筆者在臨床中認識一些同性戀者,了解他們的悲哀、憤怒、嫉妒、孤獨、不幸與痛苦。我深知上帝亦愛他們,對於求助的同性戀者能否治癒呢?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74年已正式將同性戀自精神疾病分類中刪除掉了,也就是說同性戀不再被認為是病態,除非有因為憂鬱、焦慮、失眠等原因來求診,醫師才會給予藥物及心理的治療。李安導演的「斷背山」在影像創意敘事上表現傑出,用大自然景象、不矯情的拍攝手法淡化同性戀題材的爭議,最後仍回歸倫理及親情價值。對於他的獲獎,當然是值得喝采,盼望他繼續得獎!

疲勞?過勞?如何傾聽身體的警訊

疲勞?過勞?如何傾聽身體的警訊#疾病‧預防

近幾年,台灣上班疑似過勞猝死的新聞事件頻傳, 使得越來越多人重視職場過勞議題。根據台灣市場調查公司波仕特日前發佈一項「台灣上班族工作、加班狀況」調查,發現台灣上班族的平均工作時數,每月平均約為180小時,其中更有超過30萬名的受雇者,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遠遠高於一周平均42工時的法定標準。事實上,相較於歐美,甚至日本,台灣的工時平均高於這些國家20~50%,台灣基本可以說是一個過度疲勞的社會。過勞致死的真相當人心惶惶,唯恐自己成為下一次新聞事件的主角時,康聯預防醫學副院長陳皇光醫師表示,雖然工時長是一個考量因素,但還必須視工作的性質及負荷量,甚或是短時間內是否承受巨大壓力來判斷該工作是否導致過勞。例如,醫師、科技業工程師、司機、廣告業者、媒體記者等,這些都是在工作上需要極大專注力,以致產生壓力,進而累積顯現出各種疲勞症狀。陳皇光醫師強調,一個人是否因為過勞而死在工作岡位上,往往不容易從表面上來界定其因果關係;並且,因為過勞而併發其他疾病致死,往往是在五年十年後才顯現出來。然而,所謂的過勞,往往是由之前累積的壓力或疲勞狀態,而衍生出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然後在瞬間造成中中風、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而瞬間死亡。「過勞」的定義,除了發生時間點是關鍵因素之外,長短期工作負荷過重、工作的特殊壓力或在特殊環境下(高溫、低溫或噪音環境)工作時間過長,都會造成上述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瞬間爆發。然而,工作環境與性質僅是造成這些事故的外在原因,我們其實還需要注意的是發病者本身是否就有潛在的危險體質跟生活習慣,例如剛剛所提的三高疾病、肥胖、抽煙、酗酒、使用避孕藥及濫用提神飲料等。而,民眾需要知道的是「疲勞」不能與「過勞」畫上等號,如發高燒、貧血、甲狀腺機能低下,甚至情緒低落時,都會使人感到疲倦。但如何分辨「過勞」與「疲勞」的差異?陳醫師舉例說明,一般人平常工作五天,當偶爾因為工作量增多而超過六天,只要充分休息就可以馬上恢復體與精神;然而,如果在你休息後仍然感覺嚴重疲憊,就必須提高警覺了,這表示你的身體可能有腎病、肝病、特殊感染,甚至是腫瘤的可能性,不能完全用過勞來解釋。因此,過勞其實潛在幾個重大問題:累積造成猝死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忽略自己本身的重大疾病(未經由健康檢查及早期疾病警訊)及過度勞累造成注意力及體力不能負荷而發生意外。陳醫師呼籲大家,如果察覺到身體疲勞狀態持續未獲得改善,應儘早尋求醫師諮詢,否則因為忙碌而忽略自己身體的健康,使長期潛在的重大問題突然在一天爆發,可能導致身體殘障或猝死這類令人遺憾的事。什麼樣的疲勞狀態提醒我們該看醫生了?陳皇光醫師指出:當你在充分休息後,疲勞狀況依然無法獲得改善的時候,可能是身體出現生理疾病或是情緒問題。發現工作負荷隨著增加,而休息後體力恢復的能力逐漸下降,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慢性疲乏」。陳皇光醫師解釋,原因是初期的壓力來臨時,我們的腎上腺會大量分泌皮質醇,使我們注意力集中、血糖、血壓及心跳快速上升來應付緊急狀況。但一再的壓力及長期工作,最後會造成腎上腺分泌的枯竭,所以產生了「腎上腺衰竭」導致嚴重的「慢性疲乏」及長期血糖、血壓及快速心跳帶來的危害。很多人經常會混淆疲倦與肝病之間的關係,陳醫師特別提出說明,肝臟嚴重發炎會導致嚴重疲倦,但是長期過勞並不會導致肝病,這是民眾經常倒果為因的結果。人們常聽到的「猛爆性肝炎」其實最常見的原因是A型、B型肝炎及藥物引起的肝炎,其中以B型肝炎帶原為最重要。而且多數人的肝病卻往往是因為下班後還忙著周旋應酬,暴飲暴食因為酒精跟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或者是濫用藥物的結果,根本跟過勞無關。由於過勞累積的壓力、最後引起血管堵塞、心臟病或中風等猝死事件,往往需要長時間的醞釀與累積,這使得過勞死的認定更加困難。但與其擔心自己是否為過勞的高危險群,不如事前落實預防的功夫。用保健食品快速充電反而使血管堵塞?為了恢復身體疲勞的狀況,現在便利商店或藥妝店架上可以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包括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增強記憶力、各種提神飲料等,彷彿每個人自己都可以成為藥師一般。陳醫師表示,這些食品的成分,多含有咖啡因、維他命或胺基酸,確實能在短時間內消除疲勞,然而,身體卻會因此付出更大的代價,腎上腺一再受到刺激,並且因為體力獲得及時復原、工時加長,而使得血壓、血糖升高,心跳加速,最後造成體內血管堵塞、破裂或導致心律不整情形更形嚴重。此外,過勞伴隨壓力的問題經常被忽略,例如胃潰瘍、慢性腹瀉、甲狀腺機能異常及自體免疫疾病等。因此,陳醫師建議,大家不要對補品存在過分的迷思,只要把這些補品當作日常生活飲食不均衡而補充的養分即可。最後,陳皇光醫師給您以下建議:尊重上下班的時間,把工作與休息切割開來,獲得充分的休息。適度有氧運動,例如游泳或快走,能為身體補充氧氣,減緩疲勞狀態。平時注意「血壓、血脂、血糖」,或安排定期健康檢查,把個人容易引起猝死的危險因子先抓出來,就能透過事先預防的功課而避免慢性疾病或猝死。

成功防堵自由基,保住青春不老

成功防堵自由基,保住青春不老#疾病‧預防

老化何時開始:記憶力不好、開始老花眼、容易情緒低落當身體出現什麼徵兆,表示你開始老化了?當我們清晰記得過去學生時代的情景、卻對前一刻發生的事感到模糊,就代表腦力開始出現退化了。好比我們電腦的容量是有限的,當你儲存幾十年記憶下來,就沒有多餘空間可以繼續容納新的訊息。然後,你注意到自己只要連續三個鐘頭盯著電腦螢幕,眼睛就會感到特別痠澀;或是你再也不能在看書後還繼續趕場看電影,這時就輪到你該上眼鏡行配支老花眼鏡了!而且接下來,你的水晶體或視網膜也會開始出現病變而產生大家熟知的白內障及視網膜退化。不過,最讓人關心的莫過於皮膚上開始出現小細紋、黑斑或肝斑。其中肝斑最常讓人誤解,往往以為是肝的問題,其實,只是因為它的顏色近似豬肝,但實際上這都是源於女性荷爾蒙的改變。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就是細紋,尤其歐美人士往往一到三四十歲臉上就布滿皺紋,主要是因為他們喜歡曬太陽,而直接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愈久,體內產生的自由基將加速皮膚老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老化現象,即體內性荷爾蒙開始下降,不但會影響性生活與生育力,還會造成我們情緒上容易感到低落。可別小看這一點,因為過去你可能嗑完一客牛排加上一盤炒麵後立刻感覺到身心上的愉悅與幸福感,但年過四十,即使眼前這一客牛排攘你垂涎欲滴,卻無法回到以前那種心滿意足的快感,這都源於體內雄性激素減退所致。現代醫學發達,我們因老化而發生改變的外表,都可以透過醫療美容的技術或勤勞密集的保養獲得改善。然而,一旦內在的老化導致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或是三高指數升高(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嚴重者會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恐有立即致命或殘障的危險。一般民眾往往對癌症感到恐懼,但我認為中風造成瞬間殘障或心肌梗塞造成瞬間死亡卻是更可怕的事,兩者經常發生在沒有預警的狀況下,可能白天還活力十足,下午卻突然發作,令人措手不及!常見的老化現象還包括腸胃問題,舉凡肚子痛、脹氣、拉肚子或便秘等,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徵兆。其他諸如關節疼痛、骨質疏鬆、肌力喪失或肥胖等,都是身體老化的現象。其中肥胖讓我想起自己在讀研究所時做過一項有趣的統計,發現標準體重往上加10%的這群人享有最長的壽命;而根據全世界的統計,過了六十五歲,體重過輕者其死亡率卻往往比體重重的人還高。這主要是因為人體一旦生病,需要能量來修復,如果體重過輕則無法儲存充分的能量來重建健康,所以為了外貌而刻意減重、甚至過輕,將得不償失!此外,性功能也會因為性荷爾蒙的改變而逐漸老化,我們用黃帝內經的中醫理論來幫助記憶:一般女性到了二十八歲雌激素開始下降,四十九歲則面臨停經等更年期的問題;而男性則過程較為遲緩,三十二歲雄性激素開始下降,到六十四歲才開始進入更年期的階段。自由基是人體內的「單身公害」其實造成老化的原因來自各個層面,包括自由基的危害、荷爾蒙失調(如抗壓荷爾蒙、性荷爾蒙、甲狀腺素及生長激素等),其他如腸道缺乏益生菌、酵素不足及過度糖化作用等。大家最常聽到「自由基」,簡單來說,自由基是分子上一種很活潑、不穩定的電子,當它和其他分子接觸時,會將這個不穩定電子傳給其他分子,所以就會引起細胞膜或細胞核中遺傳物質的破壞。打個比喻,不妨將這些自由基視為路上的美女,經過一群男士面前引起一陣騷動,即便這群男士已婚,卻仍被她吸引過去、開始作怪。換句話說,就把這些自由基視作「單身公害」,它們因為自己「單身」,所以會從其他地方去找另一個伴,而且還特定去找「有婦之夫」,於是在這不斷尋找、然後破壞的過程中,引起連鎖反應;一旦身體沒有足夠能力修復,破壞就無止盡地衍生下去,比如它破壞在細胞就導致癌症、破壞血管就導致栓塞、破壞皮膚就產生細紋和黑斑。難道讓自由基無止盡地破壞下去嗎?其實只要多補充抗氧化營養素、戒除吸菸及少吃油炸食物就可以把情勢扭轉過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防止自由基搞破壞,我們可以做的預防工作也很簡單!首先,過量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將會產生自由基,而紫外線直接影響的就是我們的皮膚和眼睛,所以出門要記得穿上長袖衣服、戴上太陽眼鏡及使用遮陽傘。這裡特別提醒大家防止紫外線有三大動作:不要曬儘量遮塗抹防曬保養品。如果你真想曬太陽,一天當中請把握兩個時段:上午九點以前、下午三點過後,其他時間盡量避免外出,這是保護皮膚的最佳原則。再者,環境中也藏有許多傷害身體的毒素,如空氣污染、輻射腺、抽菸時引起的自由積極尼古丁或餐桌上的魚含有重金屬等這些環境毒素也會造成老化現象。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則會造成體內慢性發炎,例如工作壓力、高溫油炸的食物,而這些不但會引起癌症或血管硬化,也會使抗壓荷爾蒙逐漸減少。除此,叮嚀大家儘量避免劇烈運動,因為太過劇烈反而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因此,運動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必需選擇對的方式,比如多做一些有氧運動。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在你跑步時,如遇到朋友打招呼,如果還能不疾不喘地清楚回應對方,就是找到對的有氧運動了。若想透過飲食來多補充抗氧化劑,建議多攝取維生素A、C、E,這些都可以從紅黃綠色蔬菜、水果或低溫植物油中取得,多吃菠菜可以多補充輔酶Q10,其他如穀胱甘肽、硫辛酸等則可以從一些營養保健食品中獲得,而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把自由基穩定下來。血管老化要當心由於老化會引起我們體內能量上的變化,但實際上,血管老化而引起致命危機也是老化過程中需要嚴肅面對的問題。首先談到血管栓塞,一般人就會想起膽固醇過高,而缺乏促甲基化因子也是原因之一,通常發生在抽菸的人身上,因此我會建議戒菸,或是多補充維生素B12及葉酸。再者,血管發炎也會造成血管栓塞,因為當發炎現象發生,白血球便會前往修復,卻同時把膽固醇堆積在原處,最後造成血管硬化及狹窄。然而,什麼樣的狀況會致使血管發炎?通常是血液自由基過多或高血壓患者血壓對血管不斷造成衝擊而衍生發炎現象。此外,血塊也是會導致血管栓塞的主要原因,一旦血塊堵住血管,便會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而血管中形成血塊多半與心律不整、凝血功能異常、久坐或水分攝取不足有關。因此,為了預防膽固醇上升血管老化,建議多吃高纖食物,避開內臟、蛋黃、帶殼海產跟肥肉;如果只是想在短時間內提升成效的話,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透過適當的藥物治療或攝取紅麴來降低膽固醇。再者,要注意血糖指數,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控制體重及規律運動。最後提醒大家紓解壓力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因為壓力是所有自律神經、身體及心理疾病的最重大來源。註:康聯預防醫學副院長陳皇光醫師2010/10/1於傑出女性協會/健康講座主講內容

糖尿病治療藥物新突破 蜥蜴唾液可治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藥物新突破 蜥蜴唾液可治糖尿病?!#疾病‧預防

台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約140萬人,但根據統計,高達7成病患控制未達糖化血色素HbA1c ≦7.0%的標準;一般糖尿病治療是先以口服藥控制,若成效不如預期會使用胰島素,但部分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易造成體重增加,使血糖控制陷入惡性循環。衛生署日前正式核准糖尿病新藥「GLP-1受體促效劑」上市,仿效北美大蜥蜴唾液中的成分組合研製而成,研究證實合併口服藥物的治療方式,患者糖化血色素控制效果可達單用口服藥的3倍,且體重不增反減,半年可減少2.3公斤,另外,研究也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相較於胰島素可顯著降低低血糖發生率近15%。5月起健保將給付使用!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 杜思德院長表示,GLP-1是胃腸道分泌的一種腸泌素,可以強化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抑制餐後升糖素的異常提高,藉此達到血糖控制,同時更可延緩胃部排空,提昇飽足感以降低食量,促使體重減輕。但是,GLP-1在人體內多半1、2分鐘就會被自然代謝,若要透過GLP-1達到有效血糖控制,必須要尋找替代的方法。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 謝明家副院長指出,經長期追蹤研究證實,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近8成糖化血色素可持續降低,與使用胰島素的療效相等,卻較少出現低血糖風險,同時患者治療半年後更可獲得體重下降2.3公斤的額外好處,治療3年後體重更可平均下降5.3公斤。而謝明家副院長也引述另一份有台灣病患參與的亞洲研究,表示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合併口服藥物療法,糖尿病患者之血糖控制達到糖化血色素≦7%的顯著效果,成效更是單用口服藥的3倍左右!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面對體重的問題,杜思德院長表示近4成患者有體重過重困擾,且部分患者更因服用藥物導致體重增加,造成治療成效不如預期而增加藥物劑量,卻又再度造成體重上升,呈現血糖與體重控制的惡性循環。研究也證實,相較於BMI值控制在15~25kg/m²的糖尿病患者,若BMI值落在25~50kg/m²,因併發症而導致死亡的風險更增加至2倍以上。此外,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可能會導致併發症的危險性,但血糖降得過低卻也可能會出現嚴重低血糖症!根據國外研究,杜思德院長表示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因不當使用習慣導致3年間發生中、重度低血糖的機率,約在5%~15%之間。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面臨體重過重與低血糖的問題,杜思德院長表示,醫界期待更多的治療方式,透過GLP-1受體促效劑不僅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成效接近胰島素,同時也可藉由降低患者體重帶來更好的血糖控制成效,遠離因過重出現嚴重糖尿病併發症而致死的風險,同時全新作用機轉,相較於胰島素更可顯著降低低血糖發生率近15%。杜思德院長也呼籲病患務必遵循醫囑,同時做好生活飲食管控,才能全面、穩定控制糖尿病!

肺癌血液篩檢新曙光

肺癌血液篩檢新曙光#疾病‧預防

三軍總醫院和科技公司合作,應用最新的分子生物診斷技術,成功完成肺癌篩檢臨床試驗,可從5cc血液中,判斷罹患肺癌風險的高低,開創肺癌血液篩檢新曙光。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民國96年初次診斷為肺、支氣管及氣管惡性腫瘤者共計9,059人,民國98年衛生署的生命統計資料,死因為肺、支氣管及氣管惡性腫瘤者共計7,951人。在全球工業發達國家肺癌的死亡率在所有癌症種類排行第一,由於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導致臨床初次診斷為晚期或末期的肺癌案例超過六成,治癒率低。如能在癌症發生早期發現,才是提高治療效果的最好方法。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胸腔外科/血液腫瘤科/健康管理中心與科技公司合作,獲得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補助(SBIR),進行肺癌篩檢臨床試驗,共有442人參與,其中包括159人為肺癌患者(圖一)與283健康人,應用即時定量聚合酵素鏈鎖反應(Real-Time PCR)分析技術,找到六個與肺癌高度相關的分子標記,根據這六個分子標記的勝算比(odds ratio)數據可得知,哪些分子標記代表保護或風險因子,例如分子標記代號為G11、G38、G76(勝算比分別為0.2、0.3、0.1),其含量越高時,罹患肺癌風險越低;相反的,分子標記代號為G22、G24、G89(勝算比分別為15、3.3、5),含量越高時使得罹患肺癌風險越高。 綜合六個分子標記在血液中測量的含量數據,運用特定的鑑別模型,可判斷罹患肺癌風險性高低,預期早期發現肺癌。另外,針對正常人及肺癌患者個別的臨床鑑別結果,敏感度高達81%,特異度高達92%,整體正確率達86%。依照一般判別檢驗工具好壞的標準,所得的ROC 曲線(圖二)的圖形和曲線下的面積(AUC)為0.93(理論最大值為1),顯示這個分子標記組合具有非常好的判別力(outstanding discrimination)。此臨床研究歷經多年努力,初期由台大、中研院、國衛院聯手分析肺癌細胞株,從9,000多個基因中篩選出600個基因,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補助(SBIR)歷經三個計畫,在三軍總醫院與科技公司合作多年努力之下,進而從600個基因中,再篩選出血液中和肺癌相關的六個分子標記組合,完成臨床試驗,是典型產、官、學界通力合作的成功案例。此篩檢技術將爭取主管機關認證,廣為推廣應用,不僅能使癌症得以提早發現,提高治癒率,且具有全球市場潛力。註解:勝算(Odds)發生某事件的人數與未發生該事件人數的比值 。勝算比(Odds Ratio,OR)(在病例對照研究中)實驗組中發生疾病的勝算與控制組中發生疾病的勝算比值,或罹患疾病的病患暴露於某變因的勝算除以控制組暴露的勝算。

愛他、請接受他

愛他、請接受他#疾病‧預防

文/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早期療育兒童中心楊晞心理師「上學要勇敢,不能哭哭,知道嗎?」小杰(化名)露出可愛的酒渦,清楚地說出「知道!」這一幕看在這一路陪伴小杰參與早療的小杰爸爸眼中,是無比的歡心!小杰兩歲時,父母發現他沒有語言、有轉換環境的困難、有嚴重挑食問題,兩歲三個月時進入小小蒲公英接受早期療育團體課程。還記得剛進入團體時,小杰每天哭著進教室,坐著也哭,老師示範操作時看著老師也一直哭,吃點心時哭的更慘。治療師採取讓他先「觀察」的方式,不急著要求他操作、模仿,讓他熟悉環境、對教室裡的人產生安全感。兩週後,小杰漸漸不哭了,之後老師開始引導他操作教材、配合指令做事。雖然小杰較能安靜地專注上課一段時間,但有時仍抗拒配合要求、逃避學習,對於一些事物的改變、如突然變換規則都會引發他焦慮、抗拒的反應,溝通表達及概念理解的落後,也會讓他因為聽不懂或無法表達而哭鬧。進餐時,嚴重挑食到只吃少數的食物,或是同一食物只是換了個外觀,他抗拒到連看都不想看、碰都不想碰。他雖然認得一同上課的其他同學,但卻抗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動如:握手、跳舞。但現在,經過一年多的早療,小杰已正式地進入幼稚園就讀,依循學校作息,和一般小朋友一起上課、吃飯、午睡。如果你看到小杰為克服先天的障礙、為適應生活環境努力而感動,那當你看到小杰父母是如何陪著他一路走來以及為小杰努力時,那將更讓人感到敬佩及動容。小杰父母均為高學歷,爸爸更是大學老師。不同於很多具優秀學經歷的特殊兒父母,在面對孩子問題時先是否認,接著拒絕接受療育,只是一心認為「時間」就能讓孩子的問題消失不見。小杰父母卻是十分積極,媽媽選擇留職停薪,每天帶小杰到小小蒲公英上課,而爸爸盡可能在工作之餘親自陪同小杰,最常見的是父母兩人各開一台車同時來醫院,媽媽先於教室外等候,爸爸陪完第一堂課後隨即趕至學校上班,之後的課程由媽媽接手。回到家後,媽媽會完整地向爸爸「報告」今日的課程及小杰的表現。對於小杰無法操作的教具或是排斥的學習素材,爸爸會想辦法買回家加強練習。在其他參與療育的家長中,小杰爸爸常是早療團體班上唯一的男性家長,更是「模範父親」。小杰爸爸不會被動等待治療師告訴他該如何做,他總是主動參與相關的療育講座,專家推薦的書籍他幾天內就能閱讀完畢,教導的問題處理技巧回家能貫徹。爸爸運用他的聰穎,從陪伴學習中認識小杰的問題,從各方資訊中自己找出正確而且適合小杰的處理及訓練策略。小杰父母開放的心胸,對於療育積極且配合的態度,是促使小杰進步的唯一關鍵。現在的小杰,成功地轉銜至一般幼稚園就讀,雖然偶爾他還是在轉換新教室時顯的焦慮不安,雖然還是抗拒某些食物,雖然還沒有辦法很好地表達及溝通,但他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開心地學習、一起上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