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膀胱,有如得了過動症,難以控制?

膀胱,有如得了過動症,難以控制?#疾病‧預防

全球第一份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出爐膀胱過動症不是女人病,華人盛行率,男女相當!台灣女性真辛苦,因罹患膀胱過動症而尿失禁的比例,兩岸三地第一名!高達17.8%的華人患者,會使用紙尿褲、衛生棉等吸水產品,避免膀胱出糗!根據在美國泌尿科醫學會發表的全球第一份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Chinese EPIC Study1 on OAB)註一/註二報告顯示,膀胱過動症華人的盛行率男女相當;而台灣女性因膀胱過動症而尿失禁的比例,竟是兩岸三地第一名。此外,華人膀胱過動患者的就診率僅有三成,且有近兩成的患者使用紙尿褲、衛生棉等吸水產品,避免出糗,顯示民眾對於疾病的認知有待加強。台灣地區研究主持人、台北榮總泌尿科主任林登龍醫師指出:膀胱過動症(簡稱OAB),指的是包括急尿、頻尿(每天超過8次以上)夜尿與尿失禁(漏尿)的相關症狀。林醫師說明:「這類患者的膀胱,有如得了過動症,尿急到難以控制,一旦有尿意,就要馬上去上廁所,完全憋不住,否則,就有可能會因等不及,而尿溼褲子出糗,晚上也得頻頻跑廁所,沒辦法好好睡覺,會對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造成干擾。」 膀胱過動症不是女人病,華人盛行率,男女相當!這項研究發現華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是15.8%;其中,男性是16.4%、女性15.3%,二者相當,顯示膀胱過動不是女人的專屬疾病;且若與2006年歐美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2研究比較,華人男性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比例,高於瑞士、義大利、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男性;華人女性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比例,也超越義大利、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女性。 此外,這份研究中也發現,華人男性有膀胱過動症相關症狀之比例高達51.3%,較發生阻塞性攝護腺肥大相關症狀的比例(25.7%)還高。這與臨床上的觀察相符,林登龍醫師表示:「門診中,男性的膀胱過動症患者,有一半合併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台灣女性尿失禁比例高,是兩岸三地的第一名更值得注意的是,罹患膀胱過動症的華人中,每十人,就有一人有尿失禁,而台灣女生因罹患膀胱過動症而尿失禁的比例達14.8%,是兩岸三地的第一名,其次為中國男性的9.9%,中國女性的9.5%。此外,林登龍醫師指出,「調查研究也發現,華人膀胱過動症患者有夜尿問題的比例極高,女性約有 56.7%、男性約有51.6%;相當於每二人,就有一人有夜尿的問題,比例驚人,這與患者膀胱容量縮小,必須頻頻上廁所解尿有關係。」。膀胱過動好害羞,近二成包尿布、衛生棉,僅有三成患者就診而在第二階段研究的調查中,則發現有六成的患者深受膀胱過動症困擾,有四成的患者覺得自己的症狀會對家人造成困擾,且會因為罹患了膀胱過動症而減少15%的工作時數,其中,男性患者減少的工作時數是17.3%,高於女性的11.7%。與沒有罹患膀胱過動症的人比較起來,膀胱過動症患者,在二十項情緒指標中,有高達十六項指標較悲觀,包括感到害怕、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失敗、無法保持清醒、憂鬱、食欲不好、感覺人生走不下去、不被別人喜愛、想哭、覺得自己很孤單、睡不好……等等。但即使深受膀胱過動症困擾,僅有三成的患者會就醫。為了避免膀胱失控,有高達17.8%的膀胱過動症患者會使用成人紙尿褲、衛生棉等吸水產品;並有15%的患者會儘量限制水分的攝取來避免因解尿問題而出糗。林登龍說,「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常覺得這是一個很丟臉的疾病,不好意思因『尿尿』問題來就診,常是因漏尿、嚴重到要包尿布,逼不得已才看醫師,門診上,也曾有患者表示是因為尿失禁、有尿騷味,家人受不了,才勉強來就診。」。膀胱過動症不是老人專利,藥物治療效果高達七、八成雖然,年紀愈大,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機會愈高,事實上,也有相當年輕的患者。「門診上,最年輕的患者,是一位不到二十歲的女學生,她的困擾是每一節課,都要跑廁所,否則就會憋不住,為了怕漏尿,天天都得墊衛生棉,晚上也因必須跑廁所而睡不好。」林登龍指出。 「其實,膀胱過動症,就像膀胱得了感冒,並不需要另眼相看,而且目前已有長效型的藥物可以治療,一天只要固定吃一次,對七、八成的患者有療效,用藥一、二天,就可看到明確的效果,可大幅減少膀胱過動症的尿急、頻尿、夜尿與尿失禁……等相關症狀造成的困擾,用藥時,最常出現副作用是口乾、便秘。」。 林登龍提醒,「我們在門診上,常看到許多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常是忍了半年、一年後,發現自己的膀胱愈來愈失控,才忍無可忍、勉強就診,工作及生活品質、家人關係,已大受影響,但根據這次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還有高達七成的患者,根本沒有就醫。事實上,膀胱過動症自然痊癒的機會不高,但卻是很容易治療,治療效果也很好的疾病,治療藥物健保也有給付,並不需要自費,若自己或家人有尿急、頻尿、夜尿、尿失禁這些膀胱過動症的常見症狀,請不要再默默忍受,應勇於並鼓勵家人就醫。」。 【註1】有關EPIC Study:全球華人人口超過13億,約佔全球人口的19.87%,但關於膀胱過動症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往都是引用歐美的數據來推估,為了能夠確實了解華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就診率及膀胱過動症對華人情緒及工作的影響,輝瑞藥廠特別邀集兩岸三地的泌尿科醫師,首次跨區合作,進行華人膀胱過動症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期間為2008年6月到8月。研究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研究是在於了解華人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總樣本數是6,612人,其中,中國4,516人、香港1,090人,台灣1,006人;第二階段研究的目的則在比較有沒有膀胱過動症,對個人生活品質及情緒的影響,總樣本數是1,200,有膀胱過動症與沒有膀胱過動症的受訪者,各600人,其中,中國600人、香港、台灣各為300人。【註2】該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已發表於2007年歐洲泌尿雜誌(European Urology 2007:6,4-9)。資料來源:輝瑞大藥廠

惱人的倒睫毛,也可以雷射!

惱人的倒睫毛,也可以雷射!#疾病‧預防

許多老人家都有倒睫毛的問題,幾乎每個月都要到眼科報到請眼科醫師拔睫毛倒睫毛病友常苦笑自嘲:「月初找理髮師理頭毛、月底找眼科醫師理睫毛」倒睫毛就是眼睛原本走向正常的睫毛因為某些原因轉向而造成角膜及結膜的刺激不適症狀。患者會有刺痛異物感的痛楚,還會流淚、紅眼、乃至於造成角膜慢性發炎糜爛進而損及視力,除了拔睫毛及點藥水、藥膏之外,某些由眼瞼內翻引起的倒睫可以透過眼瞼手術矯正,其餘不適合手術或者手術成效不佳者,似乎真的只能乖乖每個月報到拔睫毛了!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其實倒睫病友還有許多其它的選擇:理論上,醫師可以針對特定的睫毛施以物理方式破壞其毛囊,則可抑制倒睫毛的生長而改善病症;但傳統的冷凍或電氣燒灼破壞組織範圍較大,較容易造成毛囊臨近組識受損,可能會造成結疤、術中疼痛、眼瞼異常、或者皮膚變薄等併發症,令許多病人望之卻步。在1990年代,日本眼科學者即提出以眼科雷射施打倒睫毛囊的技術,隨後二十年內世界各地眼科醫師亦報告出以雷射治療倒睫毛的成功經驗,故此技術可說非常成熟且安全,惟在國內較少被推廣。本人近來以眼科雷射施打十餘例倒睫患者,經過四至六次療程,倒睫毛數量顯著減少或由粗變細,病患主訴原本的眼部不適症狀大幅改善,治療成效甚佳,且術中只有些許刺熱感覺,不需特別麻醉,病患接受度頗高。惟目前健保未特定給付雷射施打倒睫之適應症,故病患尚需額外付擔些許費用。另外提醒,此術較適用於局部倒睫毛,不適合幼兒、無法靜置頭部的老弱病患、以及整排倒睫的患者。雷射治療倒睫毛雖然不是最新的醫學技術,但其俱有安全、準確、不傷害正常組織、可反覆施打、有效解決症狀的特性,不失為倒睫患者值得考慮的治療選項!

什麼是「青光眼雷射治療」?!

什麼是「青光眼雷射治療」?!#疾病‧預防

在科技發達的今日,雷射早已普遍應用於各領域的醫療診治,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眼科正是第一個將雷射應用在醫學治療的科別,尤其青光眼雷射更是長期被證實有效且實用的技巧而廣泛應用施打。青光眼是個「一言難盡」的複雜疾病:患者的視神經纖維因某些原因造成傷害而損及視力表現,若能即時降低病 患的眼壓即可大幅改善患者的視力預後並保存神經功能。臨床上最常使用降眼壓眼藥水治療,但對於眼球結構較狹小的病患(亦即「隅角閉鎖青光眼」患者)則需要在週邊虹膜上打個小洞才能有效改善眼壓。在沒有雷射的年代,病患需要進開刀房接受「虹彩切開術」,手術雖然不算困難,但仍然可能有術中出血、術後感染、疼 痛等併發風險機會;自從有了Nd-YAG雷射之後,病患只需要坐在眼科顯微鏡前接受醫師施打「雷射虹彩切開術」,幾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治療,大幅提升治療 的安全性及舒適性。隅角開放型青光 眼的患者則無法以「雷射虹彩切開術」根治,通常只能長期點藥或於藥物無法控制時接受手術治療;近十幾年來歐美眼科醫師試著利用Argon雷射施打於青光眼患者的小樑網(即眼房水的排水管道)獲得不錯的降壓效果,但黃種人因小樑網上色素成份較少而成效略遜,故此術於國內較不普遍。近年來又有「選擇性雷射小樑網整型術」問世(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其使用532奈米波長的Nd-YAG熱型雷射針對小樑網內的黑色素進行反應,而較不會破壞灼傷正常的小樑網結構,提供相同於傳統Argon小樑整型術(Argon Laser Trabeculoplasty, ALT)的降壓效果但可安全反覆施打;曾有青光眼專家以二極體雷射施打小樑整型術(Diode Laser Trabeculoplasty, DLT),宣稱效果相近且對正常結構的破壞亦少,但此術比起ALT更不普遍;同樣是二極體雷射,波長為810奈米的微波雷射亦被用於小樑整型術 (Micropulse Diode Laser Trabeculoplasty, MDLP),比DLT更不容易破壞組織結構亦為另一項安全選擇。最近熱門的Pascal掃瞄型雷射的光源使用532微米波長的Nd-YAG熱型雷射,除了 拿來治療視網膜,在美國亦有醫學中心彷效SLT的打法施行小樑整型術(Pascal Laser Trabeculoplasty, PLT)。不論是哪一種小樑整型術,其治療機轉皆未有定論,目前多認為乃雷射的溫度活化小樑網鄰近的血管細胞、並引來吞噬細胞(Macrophage)清 除小樑網上的雜質而改善眼睛的房水流通功能。目前多半會在一顆眼睛上施打180度約50個雷射點,日後若有需要可另行施打剩餘的180度。術後可能會引起 輕微炎性反應或眼壓短暫微幅升高,配合醫師處方即可避免副作用,多數病人皆無任何術中或術後的不適反應。(影片:熱型YAG雷射施打小樑成型術實況)過去的經驗裡,雷射小樑整型術的效果不若手術明顯,且隨著時間會有降壓效果遞減的情形,故較少單獨使用來治療青光 眼;但對於某些不適合手術、或藥物控制不佳的患者、以及懷孕想暫停青光眼藥物的孕婦來說,卻是不錯的輔助治療選項,而且健保可給付,值得隅角開放型青光眼患者考慮。對於隅角較窄或虹膜高原症(Plateu iris)的病患來說,亦可以Argon雷射施打於週邊虹彩上(Argon 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 ALPI),則可改善隅角狹窄的情形。而長期使用縮瞳 劑的患者可能會因為瞳孔過小而影響視力表現及眼科檢查,則可在虹彩上施打多道Argon雷射燒灼以擴大瞳孔。另外還有內視鏡雷射可從眼內 瞄準施打睫狀體色素層以減少房水分泌,但通常會與白內障或玻璃體切除手術合併施行。對於末期青光眼患者來說,視力預後較差,為了解除高眼壓帶來的疼痛不適,則可考慮二極體雷射燒灼睫狀體色素以減少房水分泌以改善生活品質。由上可知在青光眼的領域裡,雷射扮演著舉足輕重的治療角色,建議青 光眼病友不妨多和你的眼科醫生討論,也許在點藥、手術之外,還可以找到另一個幫助改善眼壓與視力預後的科技利器!

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創傷後壓力疾患(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疾病‧預防

古媽媽帶著樂樂(化名)來到了門診,醫師看著她,這18歲女孩兒眉頭深鎖,不發一語,古媽媽說,自四年前樂樂去學校的路途上被三個混混拖進暗巷輪暴後,從那天開始,她的女兒就變了,樂樂一段時間裏,談到那次強暴時,好像是在談論發生在某人身上的某件事,跟她毫無相干,其實樂樂是知道的,但是就是沒有任何感覺,後來等到樂樂開始記憶重現,樂樂再也不再和異性來往,保持著安全距離,夜裡常噩夢連連,尖叫著醒來,偶而電視轉到新聞時,樂樂便開始哭泣,然後跑開,情緒開始起了變化,總是容易無故發怒,容易因為一點事情而被驚嚇,但因為這件事情發生在聖誕節那天,每年這一天即將來臨之際,樂樂心中的焦憂和恐懼是大到難以想像的,無法放輕鬆,甚至認為自己是不會再有美好的未來了。樂樂表示,她很害怕,不知道何時從這無止盡的噩夢解脫…,她好希望可以離開人世,來擺脫這一切。醫師想起了前天由孫婆婆帶來的不斷在哭泣的10歲男童大寶(化名),台灣歷年來重大災情之一『八八水災』,造成無數家庭破碎,無論是大人、小孩,甚至是救災人員,都遭逢前所未有的打擊,造成許多人一輩子的噩夢,大寶便是那次災害的犧牲品之一,大寶親眼目睹爸爸被暴漲河水沖走的畫面之後,早就脫離會尿床年紀的大寶,開始無法控制的夜夜尿床,對於愛吃的食物也興致缺缺,總是要孫婆婆哄半天才願意吃幾口,本該活潑可愛的大寶,開始消沉不安,言談是越來越少,對周遭事物缺少了他該有的好奇和興趣,總是處於恐懼的狀態。以上這兩個個案其實就是典型的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在現在這個動盪不安的社會及環境,遇到的意外及災害是越來越多,人們對這個詞開始有了一些認識,但還是一知半解的,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遇到壓力事件後都變成PTSD,若可以在創傷發生後,迅速獲得協助,能有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沒有其他身體會精神相關疾病,是部分的人才會演變成PTSD。究竟什麼才算是PTSD呢?是人們在經歷重大傷害事件,而這類事件通常會造成人普遍的痛苦,如大自然災害、戰鬥、嚴重意外、目睹強烈死亡、強暴或其他犯罪的受害者等,其中以小孩、家庭人口簡單、朋友少的人,以及老人、是最容易發生的族群,而一般人經歷以上事件,會有急性壓力反應,出現焦慮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作惡夢等症狀,若急性壓力反應未隨時間減緩,持續一個月以上,極有可能演變成為「創傷後壓力疾患」。有些人會在6個月內痊癒,有些則會持續更久的時間。有些案例中,其狀況可能是慢性的,偶而,這個疾病創傷事件後數年之久都不會出現。如上面的所說的八八水災的受害者的大寶,在面臨巨大的災變後,身心嚴重受創,更容易變的感覺麻木、情緒暴躁不安、甚至會有怕黑、尿床、粘著家人、不吃飯等恐懼與內疚的情形發生,而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如樂樂這樣的青少年,則容易變得情緒易怒、人際關係不穩定、厭世的邊緣性人格或具暴力傾向、不合群的反社會性人格,甚至日後發展成憂鬱症或躁鬱症的機會增加,所以對於此病症,我們是必須得高度重視的,以下是較為詳細鑑別病症的依據。一、經驗重現對於創傷事件的痛苦影像、認知,反覆在記憶重現,心驚的畫面歷歷在目,且反覆被惡夢糾纏(不自覺「掉回過去」)。.情緒或行為彷彿重演創傷事件反應強烈(包含創傷經驗歷歷在目的感覺、錯覺、幻覺及清醒時解離性瞬間經驗再現)。當處於和創傷事件相似的情境會感到強烈的悲痛或生理反應。二、持續逃避與此創傷事件有關的刺激,或對創傷反映麻木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想法、感覺或話題。逃避激起創傷回憶的活動、地點、人物。無法想起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對於創傷嚴重部分選擇遺忘,甚至失去記憶。對活動參與趣減少明顯減少。對人有疏離感或與他人疏遠,社交有退縮情形。對未來悲觀(如不期待擁有事業、婚姻、小孩或正常生活)。三、警覺度增加睡眠品質變差。脾氣易怒。注意力欠集中。過度警覺。誇大驚嚇反應。看完了以上的文章,免不得得要告訴各位,若真有那天不幸發生,其實可以藉由以下的方式來治療:藥物治療:臨床上投予抗焦慮劑、抗憂鬱劑等藥物治療,除改善創傷症狀外,對焦慮、憂鬱等合併症亦有療效。心理治療:初期著重傾訴、宣洩經驗,教導個案災難後心理歷程為一正常化之反應形式,以減緩個案對症狀不時干擾之恐慌,增加個案控制感可減緩個案之無助感,增強其社會支持,可遞補災變中的失落,協助個案走出悲情,重新面對未來,並發展新的角色及生命意義。最重要的是接納個案,陪伴及支持,因為對於這些身心靈都受傷的人們,親友的心理支持是最為重要的,故家人的心理建設要做好,不要跟隨著個案一起消沉,陪伴他(她)一起度過人生的難關,創傷事件及災難心理反應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除了藉由專業人員協助,更需要你們一起跟他(她)逐步跨越生命斷層的遺憾。

天哪我的膀胱過動!

天哪我的膀胱過動!#疾病‧預防

每天吃飯、睡覺、上大號加尿尿,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又不起眼,只有等到出問題才發現這些是那麼的重要。胃不好,不能吃東西了,晚上睜眼到天明;上了年紀,大號老是兩、三天才解一次;小便永遠解不完或是擠不出來,天哪!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年輕人感冒上醫院,藥吃個兩天一切就恢復正常了,這麼簡單。病人進來門診「醫生,幫我順便開開眼藥水還有止咳藥,這樣我就不用再掛其它科了!」看病吃藥在今天的健保制度下就好像逛市場買東西一樣,似乎純粹是個消費行為。錯了!大錯特錯!不知從何時開始,醫療改叫「服務業」花錢的是大爺,卻忘了醫療是解決病痛、救人的行為。於是,病人要拿什麼藥,醫生就開什麼藥,偏偏忘了醫療不只是吃藥而已。膀胱功能障礙,說簡單些,就是小便解不出來了或裝不了小便了。因為膀胱有兩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裝足夠的尿以及有效地把尿排出來,一旦有了問題,就是膀胱功能障礙。誰會有這樣的困擾呢?男人老了,攝護腺肥大了,頻尿、夜尿、急尿、尿不出來了;女人老了,小便就憋不住,動一下,打個噴嚏,尿就漏出來,年輕人有時憋尿,水喝少了,膀胱就發炎,久了膀胱就「變小」了,有時甚至沒來由的就得了膀胱過動症,喔!不會吧,幾乎「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治療膀胱障礙,有時很單純也很簡單,但有時很困難又複雜,有時病人吃吃藥就好了,例如急性膀胱炎、良性攝護腺肥大,但也有為數不少的人,並沒有如此幸運,有很多人每小時就得尿一次,每天晚上要爬起來5、6次;有些人每次尿都尿不乾淨,常常弄濕褲子,吃了許多藥,也不見起色。其實膀胱本身兩個基本功能-儲存尿液及排空尿液是恰恰好相反的,必需依賴良好的神經支配,一旦出了問題,在處理上是相當棘手的,不能單靠藥物,有時必需搭配物理治療、行為療法、手術治療、心理支持……。這些治療是需要耐心與毅力的。在縣立醫院,我們在泌尿科先進的指導下,也即將成立本院的膀胱功能保健中心,將來本中心將肩負起衛教、諮商、物理治療、病友會等工作,搭配醫療、手術來為膀胱功能障礙的患者服務;另外對於大腸直腸外科患者中某些病患,也可惿供骨盆腔會陰收縮復健,祈使本院照顧下的病患能得到更完整的全人照護。

「耍褲」也要健康,甚麼內褲比較好?

「耍褲」也要健康,甚麼內褲比較好?#疾病‧預防

前一陣子天氣頗為炎熱,不少青少年因為流汗太多,造成「鳥鳥」的一些小毛病,許多家長問我,到底小孩的內褲該穿三角型的,還是四角型平口褲,對「小鳥」的健康比較好?其實這個問題,多年來已經有不少的「專家」高見,有人說三角型好,有人說四角型好,各有立論根據,身為泌尿科醫師,管「小鳥」是分內事,至於「鳥籠」,雖然不是我們「轄區」,但唇齒相依,也有義不容辭的關心責任。首先要先檢討男生到底要不要穿內褲?到底男人是甚麼時代開始穿上內褲的?歷史並無正確記載,畢竟這是小事嘛,史官們的春秋之筆,怎會寫到這些「鳥事」。大致上,我國宋朝的文物開始有「褻衣」這個詞,就是男女生的內衣褲。外國人甚麼時代開始穿內褲並不清楚,踏入二十世紀時,蘇格蘭的戰士服仍是裙子,而且堅持傳統,不穿內褲,「小鳥」可謂十分自由,晃來晃去的,也沒聽說甚麼不妥;可見如果自認藝術的男仕,講究自由,他穿裙子的話,真的可以不穿內褲的。如果是穿長褲的話,還是乖乖地穿上內褲比較好,因為內褲可以「支撐定型」,又可減少磨擦,長褲難免有扣子或拉鍊等硬物,萬一夾傷,就不好了,而且經常磨擦性器官,容易引起勃起反應,「小鳥」整天在「備戰」狀態也不是好事情,還是穿上內褲好了。男生的睪丸不耐高溫,陰囊皮膚有保護及調節溫度的作用,天氣熱的時候,陰囊皮層擴張,增加表面積,加強散熱,這時睪丸因重量關係,自然下垂。我曾經看過一位青年,下垂幾達二十公分,過度誇張的下垂,會把輸精管及血管拉長,如此一來,睪丸的靜脈血要回流時就十分吃力,時間太長的話會造成循環不良;冬天氣溫低時,陰囊皮膚緊縮,「蛋蛋」就沒有下垂的困擾了。傳統的三角型內褲,尺寸合適者,能把「小鳥」安頓得非常妥當,完全不必擔心下垂的問題,但是有人會嫌它包得緊緊的、「密不透風」,又擔心小鳥悶出病來;而傳統的四角型平口內褲,剛好解決了透氣的問題,尤其是在走動的時候,褲管前後晃動時,形成進氣與排氣的動作,十分清涼有勁,完全符合睪丸的生理需要。但同時雙筒的褲管卻又產生另外的問題,小鳥及鳥蛋必須投靠一邊,要嘛是「左派」,不然就是「右派」,根本沒有「新中間路線」,一旦氣溫升高,就有「無限下綱」的下垂困擾。其實現代商人十分精明,今日的三角內褲,比較少用尼龍材質(比較不透氣),多用純棉,有些還加入網眼及打洞的款式,透氣問題也就解決了,四角型的平口褲也有緊縮褲筒的設計,對下垂也有改善,加上四角褲可以活用色彩、造型及圖案,活潑有趣,也甚受歡迎,其實大家就不必再為選三或擇四而傷神了。子曰:仁者樂山,知者樂水。大意是仁者喜歡山、智者喜愛水,我們是普通百姓,好像就懂了,很少再追問下去,如果是一個邏輯學家,就不會善罷甘休,一連串的問題:愛山的一定是仁者嗎?愛水的一定是智者嗎?仁者不愛水?智者不愛山?不愛山一定不是仁者?不愛水一定不是智者?沒完沒了,邏輯學家就是有辦法把大家粗懂的東西,先搞迷糊,最後完全不懂。其實仁者、知(智)者都是一種美德的表現,山與水都是高雅的嗜好,一個有美德的君子,必有一高雅的嗜好,把人生放在一堆美好的事物中,無論如何選擇,都是不差的咧!現代化改良過的三角與四角褲,對「小鳥」都有好的保護作用,如何選擇,代表不同品味而已,「挑三挑四」一樣好,「朝三暮四」也可以,但是「不三不四」(不穿內褲)就不好了。試問君子何所選?仁者樂「三」、知者樂「四」。

「及時介入全面管控個別化治療」糖尿病新型單劑複方口服療法有效減緩症併發症

「及時介入全面管控個別化治療」糖尿病新型單劑複方口服療法有效減緩症併發症#疾病‧預防

根據國健局最新三高調查顯示,國內每年平均約有2.5萬人發生高血糖,其中40-59歲中壯年者是發生率增加速度最快之族群,而糖尿病患併發中風、腎臟病、心臟病等疾病機率是正常人的一點五至三倍,也是國人第五大死因,因此如何預防糖尿症發生及併發症是全球糖尿病防治中相當重要的課題。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蔡世澤指出,國際最新糖尿病治療三大趨勢「及時、全面、個別化」,將可協助病患在控制上有更明顯的進展,呼籲病患應正視血糖問題,及時積極治療控制,以有效預防併發症發生,同時應避免低血糖等副作用。〈及時介入〉血糖控制應及時積極控制第二型糖尿病研究發現,疾病治療時具有「遺蔭效應(legacy effect):早期積極控制血糖,形成良好的代謝記憶(metabolic memory),可以更長久的預防併發症發生。」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就發現在積極藥物控制血糖的病患,相較僅以飲食與運動控制血糖的病患,不僅能有效減少小血管併發症,如腎、視網膜、神經病變的發生達25%;在持續追蹤10年後,亦觀察到心肌梗塞併發症比率減少15%、及總體死亡比率減少13%,顯示早期積極控制的必要性。〈全面管控〉針對病患的多重病因,聯合治療、安全達標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是多元病因及合併症的問題,應同時處理病患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合併症,在血糖控制上考量針對主要的多重病理缺陷問題進行治療,如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阻抗、肝臟製造過多葡萄糖等問題」。而目前主要口服藥物單方使用時,仍無法同時針對第二型糖尿病多重病理問題治療,故及時聯合不同機轉藥物治療使血糖得到控制為最新趨勢,但是仍須注意常見不良反應,包括低血糖、體重增加、水腫。〈個別化治療〉每個人的控制目標不同、治療選擇也不同而最近發表於新英格醫學期刊研究指出,針對已罹病10年的第二型糖尿病病患,在三高治療上「降愈低不一定愈好」,而應釐訂合理的治療目標。例如在血糖治療上,同時應避低血糖症的發生。蔡世澤醫師強調:「糖尿病治療需依個人的治療目標不同而量身打造治療方式,並同時避免低血糖及副作用的發生」。美國的糖尿病學會、心臟學會、心臟病學基金會,於2009之最新共同建議中,強調不同類型糖尿病患可考慮不同血糖治療目標。蔡世澤醫師表示:設立治療目標及藥物治療時,應考慮病患是否能承受低血糖、體重增加等副作用的風險,不同藥物在飯前、餐後血糖的控制效果不同,及根據造成病患的多重病因,來對症下藥。糖尿病新型單劑複方口服療法3月1日起健保給付因此針對多重糖尿病病理問題治療、副作用低的藥物組合療法,已經演變成國際與國內的治療新趨勢,可以帶給病患更好的治療效果。甫於3月1日獲得健保給付的新類型糖尿病復方口服療法的固定劑量合併療法,正是同時針對第二型糖尿病「β胰島細胞功能缺陷」、「胰島素阻抗性」、「肝臟葡萄糖製造過多,」三大核心病理問題治療,將三種治療藥物研製成一錠,減少病患同時服用多顆藥物,以改善服藥順從性。此合併療法於臨床研究顯示治療54週時,可幫助67%病患達到A1C<7%的治療目標。且較無傳統口服藥物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的副作用。蔡世澤醫師提醒病患應認識飯前、飯後血糖與糖化血色素持續監測的重要性。掌握健康少糖飲食、規律運動、按醫囑用藥,即可輕鬆控制血糖,提高生活品質。

淺談幼兒輪狀病毒胃腸炎

淺談幼兒輪狀病毒胃腸炎#疾病‧預防

近日來發燒、嘔吐、腹瀉及腹痛之兒童病例有不斷地增加,檢查後為證實多為輪狀病毒感染,顯示輪狀病毒感染症正流行中。輪狀病毒胃腸炎常發生於四歲前幼童身上,小於二歲之的幼兒時期是最好發的年齡。而冬天正是輪狀病毒高峰期,此病毒常是造成幼兒腹瀉及死亡主因。此病毒共分為五群由A到E群,其中以A群常造成人類感染,此病毒在全世界皆可發生。臨床症狀:此病的潛伏期約二天,主要出現症狀為嘔吐,發燒合併腹痛,接著腹瀉。通常是水樣狀的糞便,如果嚴重可以發現脫水現象,有時病童也會出現一些上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涕等。但是有些病童會因脫水過度或酸中毒,沒有適時治療而造成生命危險。傳染途徑:輪狀病毒是腸道病毒,因此是經由口傳染,病毒產生症狀的2至5天,可由糞便中排出大量病毒,而在此期間内最容易傳染給其他幼兒;因為病毒可以在環境中存活一天左右,因此要接觸到污染品如家具,玩具表面或病童的手就很容易發生感染。治療方式:一般輪狀病毒胃腸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方法要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如無法進食 可以藉由靜脈輸注的方式來補充。另外飲食的控制也很重要,避免含有乳糖的奶製品,或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等急性期約1至2天後再慢慢開始調整食物。何時可以恢復正常的團體生活:當病童退燒,無嘔吐、腹瀉減緩,且病童能處理自己的大便時就可以恢復正常的團體生活。如果病童無法處理自己大便時,最好等腹瀉停止再回到托兒所或幼稚園,以免傳染給其他幼兒。家長應注意的其他事項:輪狀病毒胃腸炎在台灣地區除了在冬季為好發季節外,在其他時候也可零星發現病例,因此在平時仍然要注意。除了嬰幼兒可以發生輪狀病毒感染,在較大的小孩甚至成人也會被感染。因此,在處理病童糞便後一定要洗手以免被傳染。輪狀病毒疫苗,在臨床上已使用多年,像其他疾病一樣,幼兒在六個月以內可以利用此疫苗加以預防該疾病之感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