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秋冬「中風季」 針灸可降低再中標風險

秋冬「中風季」 針灸可降低再中標風險#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秋冬交替之氣,氣溫早晚落差大,讓這時候成了名符其實的「中風季」,而根據統計,中風長期以來成為我國十大死因中的第三名,也是成人殘障的第一主因,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這樣的季節,應慎防中風!除了預防中風之外,中國附醫中醫部針灸科主治醫師張恆偉指出,臨床上常見到復原良好的病患,出院不久後竟再次中風,且嚴重程度更甚於第一次。這些病患部分不幸往生或喪失意識,部分就算復原良好,心頭也會蒙上再度中風的陰影。許多原本過著美滿生活的民眾,因為突如其來的中風,人生全變了樣,病發後衍生出來的經濟與照護負擔,更嚴重衝擊整個家庭。針灸具輔助效果 可望改善中風  張恆偉根據臨床經驗,中風住院病患在尋求復原的過程中,大多為了改善意識不清、手腳無力、言語困難、吞嚥困難等問題而會診針灸科,配合針灸治療後,症狀多會獲得改善。另一方面,中國醫藥大學林昭庚教授與施純全醫師日前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中風病患接受針灸治療,可以降低再中風的機會,其效果並不輸給藥物預防。張恆偉表示,有鑒於針灸的輔助效果,健保局七年前就啟動「腦血管疾病中醫輔助治療計畫」。中風三個月內病患住院時,於各個醫院接受針灸治療,本來均為自費數百元一次,在計畫補助下,現僅須部分負擔五十元。「腦血管疾病後遺症中醫門診照護計畫」則針對中風兩年內加入計畫者,於回診時提供額外的相關評估。三高患者 秋冬應注意保暖他解釋,臨床上施行針灸時,除了常用的穴位,也會考慮個人體質差異。譬如意識不清合併心律不整者,張恆偉會選擇穩定心律的穴道;言語困難者要下在經穴;手腳無力加上腎虛者,則須加強補腎氣之穴。預防中風從心主血脈著手,內關穴為常用穴道。配合藥物治療時,血循方及補氣驅風散是最常見的處方。而迎戰中風的支持系統日漸堅實,張恆偉提醒民眾,自我照護能力也須加強。尤其是心律不整、血糖血脂血壓三高、過度肥胖、長期抽菸者,更要注意防範。 

心房顫動者秋冬易中風 密碼1234警訊報你知

心房顫動者秋冬易中風 密碼1234警訊報你知#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在秋冬及低溫時發生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機率較高(患者逾2成、比夏天多近1成),因此心房顫動者要預防中風,除了注意飲食外,入秋之際更要注重保暖。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醫師表示,今年6月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中風)位居第3位,且國人最常見的就是缺血性中風,占中風比例的7成。腦中風患者大約每6人中,就有1人是因心房顫動所引起,約每5小時就有1人因為心房顫動而引發中風。尹居浩醫師說明,正常人每分鐘心跳大約在60-110下左右,而心房顫動患者的心跳數較正常者高出許多,導致心房無法正常收縮,血液在心房內流速減緩或滯留就容易形成血栓,當血栓剝落後順著血流達到腦部,造成阻塞即引發所謂的缺血性腦中風,心房顫動患者比其他型態中風者,住院時間長、失能狀況更嚴重、死亡率也更高。尹居浩醫師進一步指出,心房顫動患者可服用抗凝血藥物、減少血栓形成機會,以預防缺血性中風。然而,並非所有心房顫動患者皆必須服用抗凝血藥物,應進一步評估中風風險,中、高危險群的患者才有長期服藥的必要。根據最新的GARFIELD報告指出,心房顫動中風風險評估指標,有將近3成的中度中風風險病患,風險值被低估,且全球有4成的心房顫動患者未開立處方服用抗凝血藥物,大幅增加中風風險。為此,醫師提醒在秋冬的中風高危險季節,民眾需得牢記中風密碼1234的警訊。1.冬天而心房顫動導致缺血性中風者,比夏天多近1成。2.秋冬之際、心房顫動導致缺血性中風者逾2成3.有近3成心顫患者被低估中風風險4.約4成心顫患者未被處方抗凝血藥物、應注重自身保健。多管齊下防中風 保暖、服藥、飲食皆要留意尹居浩醫師呼籲,有心房顫動、中風等病史的民眾,應多瞭解自身中風風險評估指標、做好秋冬保暖,以免低溫時引發中風,而心顫患者也可詢問醫生是否適合使用新型抗凝血藥物來降低中風發生率,多管齊下預防中風。

失能中風復健更順遂 家屬不手忙腳亂

失能中風復健更順遂 家屬不手忙腳亂#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老年人口數直線攀升,有些因老化導致失能或急性中風病患需要家屬更多時間與精神照顧,醫療、社會資源的需求及家庭照護支出也相對增加,衛生福利部為促進人民幸福,大力推動「中期照護」銜接醫療與長照系統。臺北醫院林水龍院長表示,為響應衛福部政策,故針對因外科疾病開刀或內科急性疾病所產生的身體功能退化等需要急性後照護的病患,開設「中期照護」病房,協助出院後無法馬上回家的患者,在疾病控制穩定後,經由「中期照護」繼續在醫院接受團隊照護及積極復健,協助病人恢復功能,同時減緩家屬在照護上的負擔。醫院提供中間銜接照顧 讓病患、家屬不無所適從「中期照護」提供整合性的健康照顧服務,內容包括身體功能復健、營養狀況調整、藥物諮詢、認知功能恢復、出院安置及訓練家屬照護作業,並經由醫師、護理師、專業復健師、臨床藥師、營養師及社工師的專業評估,搭配積極復健,來協助病患恢復功能。臺北醫院目前設置5張床位提供中期照護服務,提供患者在急性醫療後與出院返家間的持續性照顧,以協助患者恢復最佳的生活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燒烤真驚人 一餐鈉含量超過2日所需

燒烤真驚人 一餐鈉含量超過2日所需#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民眾聚餐經常喜歡到燒烤料理店大快朵頤,渾然不知燒烤食材常使用含鈉量高的加工食品,如香腸、甜不辣、豬血糕、熱狗及各類丸子等,再加上食用燒烤食物,習慣沾過量醬料,使得一餐燒烤食物下肚,恐食入2天的鈉建議量,相當驚人。為避免大家成為中風候選人,國民健康署提出食用「燒烤類食物」減鈉(鹽)的「三不」曲讓民眾參考。國民健康署表示,吃燒烤食物時,若選擇香腸1根加上甜不辣3片,鈉含量達1378毫克(已達每日建議攝取量一半,日建議量為2400毫克),而搭配的沾醬,亦是鈉攝取過多的主要原因,目前市面上常見調味醬料,其鈉含量每一大匙(15㏄)高達600毫克以上,若用盛放醬料的小碟子為例,半碟(50㏄)沾醬(醬油+烏醋+豆瓣醬)鈉含量就將近2000毫克,幾乎快要接近一天的鈉建議量。此外,為了讓民眾親身感受一餐燒烤下肚,會攝入多高的鈉含量,國民健康署特地將一餐燒烤食物的種類與量做估算,再搭配上醬料,總算下來發現竟然可高達5千毫克以上,等於一餐就將2天的鈉建議攝取量用完。三不曲讓你輕鬆減鈉 身體更無負擔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為了身體健康,可以參考減鈉三不曲:首先,「能不吃儘量不吃」:因為燒烤類食物屬於高溫(溫度超過100度以上)烹調,容易產生致癌物質,且烹調時間越長,毒素越多,尤以焦黑部分為最,吃下肚容易導致癌症,再加上飽餐一頓,同時也攝入超標鈉含量,因此能不吃就不吃。二不,「燒烤類食物儘量不選加工食材」:加工食品不但含有過量的鈉,亦隱藏看不見的油脂,因此用餐點菜時,可避免選擇香腸、熱狗、加工丸子、甜不辣、豬血糕等加工食材,可多食用天然食材,如:新鮮肉品、魚、蝦等海鮮類,搭配菇類、青椒、筊白筍、絲瓜等蔬菜,作為選取原則。三不,「不要搭配過多的醬料」:食用燒烤食物時,能儘量不沾醬料或是少量搭配食用最佳。建議店家或民眾可使用天然食材,如新鮮蔬果、堅果類及不同辛香料製作健康又具獨特風味的烤肉沾醬,降低鈉含量的攝取。

牙齒不健康 中風風險恐增兩倍!

牙齒不健康 中風風險恐增兩倍!#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刷牙時常流血,牙齦總是時常發炎,口氣也都不太怎麼好嗎?那可要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有沒有出毛病!因為根據日本的研究指出,口腔的健康,與中風的風險息息相關,像是有牙周病的病患,中風機率就比一般人高上兩倍,六十五歲以上牙齒少於二十顆者,死於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比牙齒有二十顆以上者,暴增兩倍!保護牙齒 每半年就該上牙醫一趟中華牙醫學會理事長傅立志指出,牙齒症狀與全身疾病、口腔狀況與重大疾病發生息息相關,口腔內、牙菌斑窩藏的害菌,可能會增加呼吸道感染、心血管內壁發炎的風險,因此可以合理推測,一口好牙,就不容易生病。他也提醒,刷牙時牙齦紅腫流血、齒縫間距變大、嚴重口臭是牙周病的3大徵兆,傅立志建議有這種情況者應找牙醫協助,他也呼籲牙醫提醒病患每半年用健保卡洗牙,或塗氟或窩溝封填,善用成人健檢資源保護牙齒,也才能維持身體健康。

醫訊/中風後的頸部中醫療治

醫訊/中風後的頸部中醫療治#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報告,2002年度國人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排名第2,1年奪走1萬5千多人性命,腦中風的致死率遠高於癌症。有鑑於此,中國醫大附醫院特規劃「中風後遺症 頸部痠痛的中醫診治」講座,將邀請該單位針灸科張恆偉醫師及廖先胤醫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中風後遺症 頸部痠痛的中醫診治時間:102年8月31日(六)上午9:30~11:30地點:中國醫大附醫院(台中北區育德路2號)兒童醫療大樓11樓會議室洽詢:04-2205 2121轉1185

室內外溫差大 心房顫動慎防中風侵襲!

室內外溫差大 心房顫動慎防中風侵襲!#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夏日高溫,民眾為了嚴防中暑,大多選擇待在室內冷氣房,但這冷氣房一進一出,在冷熱極大溫差下,可能會產生頭暈、四肢無力等倦怠感,尤其對於心房顫動患者來說,更可能會提高突發腦中風風險,導致失能或死亡! 40歲以上成人   1/4會罹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目前台灣約有20萬人罹患心房顫動患,而約有1/4的40歲以上成人會於一生中罹病。台北榮民總醫院中風中心主任陳昌明說,心房顫動容易形成血栓,使得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為正常人的5倍3,死亡率是一般中風患者的2倍之多。尤其亞洲人中風風險又較高。傳統抗凝血藥有出血隱憂  缺血性中風為心房顫動患者最常發生的中風類型,約佔心房顫動患者之所有中風的九成以上,常導致病患嚴重衰弱與殘疾,適當抗凝血治療可避免血栓形成,預防與心房顫動相關中風,改善患者整體治療結果。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教授陳志鴻表示,雖然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為心房顫動相關中風的建議預防療法,但因為warfarin使用限制多,包含抽血監測、藥物及飲食禁忌,讓患者用藥十分不便,且顱內出血風險也恐增加,醫師與病患大多擔心出血風險,轉而使用預防效果相對較低的Aspirin治療,台灣也因此名列全球控制率最低國家之一。warfarin藥效控制不易、須定期抽血監測,還有許多含維他命K綠色蔬菜、藥物禁忌,大大降低患者用藥意願;使得採取適當預防中風藥物比例偏低,但隨著新型抗凝血藥物出現,可望解決此難題。陳志鴻說明,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物包括dabigatran、rivaroxaban、apixaban皆已完成臨床試驗,證實預防中風療效與安全性,且dabigatran、rivaroxaban目前皆已有健保給付。RE-LY®全球研究指出,與warfarin相比,dabigatran 150mg是目前唯一再減少缺血性中風及顱內出血的新型抗凝血劑;在亞洲族群,安全性及效果尤其顯著,而且幾乎不與藥物、飲食產生交互作用,也不需抽血監測藥效。但陳昌明醫師也提醒,有腸胃道潰瘍者應小心使用,而曾經有腦出血的患者則較不建議使用。 

中風阿公展笑靨 用拐杖跳出活力

中風阿公展笑靨 用拐杖跳出活力#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健康102阿公阿嬤動起來」中區複賽今日舉行,邀請台中、南投、雲林、新竹等21個單位團體1000多位65歲以上的阿公、阿嬤,盡情的在舞臺上扭腰擺臀,展現不老活力。78歲的呂芳來阿公,雖然患有輕度中風,導致肢體行動不便,卻將拐杖當成道具的一部分,與患有視障的92歲阿公馮永中、及其他隊員們一起呈現「族群融合共展活力」表演內容,熱情的展現笑容及活力。但是早在幾年前,呂芳來卻因為中風所帶來的不舒服,連帶他的笑容也跟著消失,直到今年五月初,女兒將他從宜蘭接來臺中,住家附近的一位長者跟他說:社區有關懷據點,可以進來參加活動喔,和隊員一起在社區裡跳舞、談天說地,讓他再次找到人生的樂趣,現在社區每週三天開課,呂芳來可從不缺席。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目前臺灣人口快速老化,臺中市65歲以上長者約24萬7仟多人,佔總人口9.19%,其中行動不便的長者約4萬多人,仍有不少長者參加這場活動,和大家一起載歌載舞,找回青春活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