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老人常多重用藥 引發交互作用很危險!

老人常多重用藥 引發交互作用很危險!#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年紀大了,身體功能退化,難免有很多疾病上身;然而,若是有重覆用藥,會導致藥物交互作用,進而有危險的情形發生!就有老人家有高血壓,也有攝護腺肥大,但是攝護腺肥大用藥會出現姿態性低血壓,又再同時服用降血壓藥,就有可能因為藥物的交互作用,而出現暈眩跌倒,不得不慎。 健保署推廣用藥在雲端政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王威仁表示,老人家往往因為有很多疾病而會看很多科,而且會到不同的院所就醫,雖然健保署目前正在推廣用藥在雲端政策,如果是在同一家醫院,若是有重覆用藥,電腦會跳出警訊,但是跨院就較難溝通,以致有不少民眾會因為多重用藥,而引起藥物交互作用。 利尿劑+降血壓藥 導致血壓太低 就有一位老人家因為攝護腺肥大就醫,用藥後出現姿態性低血壓,但是他又有高血壓,得要服用降血壓藥,致使兩種藥物同時服用之下,而使得血壓降得更低;也有病人在服用降血壓藥,但又因水腫去別家醫院就醫,結果醫師又再開給利尿劑消水腫,由於利尿劑也是降血壓藥,也就因此而使病人血壓降得更低。 多重用藥是老人跌倒危險因子 王威仁醫師指出,老人家的血管彈性差,只要有一點點波動,狀況就會差很大,而多重用藥之下,往往會使得不適症狀更明顯,尤其是多重用藥是導致老人跌倒的危險因子,要非常小心。 同院所就醫+家庭醫師把關 所以,對於避免老人多重用藥,王威仁醫師建議,老人家最好是能夠在同一家院所就醫,並且能夠找家庭醫師來把關,也可由家人協助將用藥訊息放在雲端,或是將用藥訊息放在手機APP中,隨時掌握狀況,如此可幫助醫師開藥,避免多重用藥可能引起的危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575readnews.php?id=27575

小一女愛吃蝦 竟出現過敏性休克

小一女愛吃蝦 竟出現過敏性休克#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如果你對什麼食物會產生過敏,那就千萬別再嚐試食用!臨床上,就有一名讀小一的女生,因為貪嘴愛吃蝦,結果竟然出現急性過敏性休克,還好家人緊急將其送醫治療,才避免不幸發生。 呼吸不到氣+喉嚨卡卡+無法吞嚥 該女童被送到醫院急診室時,呈現呼吸喘鳴聲,但是沒有痰聲,而且有呼吸不到氣的現象,喉嚨也卡卡,無法吞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龍厚玲表示,家人還以為孩子是感冒引起,但是卻沒有發燒與其他感冒症狀,而且血壓偏低,進一步詢問,家人則是告知在二小時前,她在進餐時有吃蝦子。 曾經吃蝦子皮膚出疹子 龍厚玲醫師指出,這名小一女生曾經發生吃蝦子出現皮膚過敏反應,皮膚有出疹子的情形,沒想到這次吃蝦,卻出現急性過敏性休克,還好只是輕度,經由給與升壓藥以及氧氣和水份,症狀即獲得改善。 對某食物過敏就不要再碰 每個人對於食物過敏的情況不同,有不少人是對帶殼海鮮過敏。龍厚玲醫師進一步指出,雖然之前吃蝦子只有皮膚起疹子,但是嚴重時就有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所以,一旦曾經對某種食物有過敏症狀,就不要再碰同一類食物。另外,也有不少人是對大型深海魚、花生、杏仁、腰果以及芒果等過敏,應該注意這些食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567readnews.php?id=27567

反覆嘴破+3病症 當心「貝西氏症」

反覆嘴破+3病症 當心「貝西氏症」#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天氣熱、火氣大,許多人都會有嘴破的困擾,有些人猛喝青草茶或塗藥來治療,但醫師指出若口腔潰瘍頻繁,一年甚至達到三次以上,同時合併腹瀉、腹痛、生殖器潰瘍任一症狀,就要小心是自體免疫疾病「貝西氏症」。 反覆嘴破 原是免疫系統出狀況 一名35歲的鄭姓患者從國中起便反覆嘴破,一開始不以為意只當成火氣大,然而因喉嚨痛前往耳鼻喉科就診,被診斷為扁桃腺發炎並進行手術切除,沒想到術後不僅食不下嚥,還出現腹部劇痛,一個月內瘦了10公斤,至大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腸道型貝西氏症」,從食道到腸子都已潰爛,最後靠著新型生物製劑才穩定病情。 貝西氏症影響全身血管及黏膜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王秀伯表示,貝西氏症因好發於絲路沿線,因此被稱為絲路之病,據東漢醫聖張仲景記載,此病辨症不易,因此又名「狐惑病」,在知名韓劇大長今中,中宗皇帝罹患的怪病便是貝西氏症。貝西氏症是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失控便開始攻擊全身的血管及黏膜組織引起發炎,從初期的眼、口、皮膚病變,到後期的關節、神經、心血管系統,都會受到影響。 若有症狀應盡速就醫 台大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謝松洲指出,貝西氏症全台初估有3000名患者,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明,但多數學者認為與基因及環境因素(壓力、感染)有關,貝西氏症嚴重將侵犯中樞神經,同時導致血管炎出血栓塞,甚至腸道穿孔,以上三種都是致命的高風險症狀,因此若有反覆口腔潰爛,合併眼睛或外陰部發炎、皮膚常有毛囊炎或紅色斑塊等症狀,應盡速前往各大醫院尋找免疫風濕科醫師就診。 腸道型貝西氏症 有新藥可緩解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敬斌說明,貝西氏症患者約有三分之一是腸道型貝西氏症,臨床中會有腸道出血、腸道穿孔、腸道廔管等症狀,傳統治療方式包括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手術,但這類傳統治療並非人人有效。目前衛生福利部已核准生物製劑用於腸道型貝西氏症,對於緩解腸道潰瘍有其療效,目前健保雖尚未給付,但醫師可以替病情嚴重的患者申請專案補助;若自費治療,建議兩周施打一次,持續三個月觀察腸道狀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574readnews.php?id=27574

潮濕悶熱+愛喝冰涼品 濕疹易反復發作

潮濕悶熱+愛喝冰涼品 濕疹易反復發作#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夏初以來氣候不穩定,前陣子高溫可達攝氏38度,近日雖然連日下雨,氣溫稍降,但卻仍然持續悶熱;中醫師指出,悶熱潮濕的天氣,容易好發皮膚濕疹,尤其是又愛喝冰涼飲品,則更容易反復發作。 天氣熱+濕度高易發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明憲表示,夏季是濕疹好發季節,主要還是因為天氣熱,又再加上濕度高,致使濕疹病人特別易於發作;此外,由於夏天很多人為了消暑,會喝冰涼飲品,也因為會妨害濕熱排出,以致於濕疹特別容易反復發作。 多運動排出濕氣+流汗立即清洗 濕疹發作最怕搔抓,往往會造成發炎反應。謝明憲醫師指出,因為濕疹會導致皮膚很癢,但是如果一直搔抓,反而會使得病灶發炎,進而使病況更加嚴重;所以,一旦出現濕疹,應該要多運動,使排出濕氣,若是有流汗,要立即清洗,不要讓汗液刺激皮膚,就比較不會出現搔癢。 綠豆薏仁清熱去濕 此外,謝明憲醫師建議,除了用藥治療外,平常可以吃些綠豆薏仁來清熱去濕,但也不要吃多,一周二至三次,一次一小碗為宜,而且不要吃烤炸辣的食物,也不要吃冰涼飲品,以免妨害濕熱排出,影響病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515readnews.php?id=27515

私密處要如何保養? 由內而外最重要

私密處要如何保養? 由內而外最重要#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天氣越來越熱,女性往往會有私密處容易引起感染與發炎的現象,除了要注意私密處的清潔與衛生之外,可別忽略了身體免疫力低下的問題。婦產科醫師提醒,婦女私密處發炎,多因為細菌感染,最常見的是黴菌與念珠菌,也有人是因為性病而有滴蟲感染,導致私密處發炎;此外,免疫力低下也會導致私密處容易感染發炎,要使免疫力正常,應該要睡眠充足及養成運動習慣,而且要特別加強腸胃道健康,以及泌尿道健康! 私密處感染原因多 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表示,女性容出現私密處感染原因很多,免疫系統下降、常吃抗生素、糖尿病人、免疫不全患者如紅斑性狼瘡復發、孕婦,以及服用高劑量口服避孕藥等,在過於潮濕悶熱的情形下,私密處更是容易感染好發。門診中,就有一名女性業務員因為私密處發炎來就醫,原來她經常得在戶外跑業務,而且又喜歡穿緊身褲顯現好身材,難怪會導致私密處細菌感染;另有一位女性在炎夏去玩水,衣服濕了也沒有更換,進而導致私密處受到感染發炎。甚至有病人是因為性行為而遭到感染,造成陰道炎感染的細菌蔓延至尿道口而引起尿道炎。 益生菌+蔓越莓有助私密處健康 私密處不健康和免疫力低下有關,那要如何提升免疫力呢?郭安妮醫師建議,睡眠一定要充足,要有運動習慣,平常也可吃益生菌來改善腸道優質菌叢,並可補充乳酸菌來維持私密處健康;另外,臨床研究顯示,蔓越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對於改善尿道炎也有幫助,而且生活起居也應該要注意私密處清潔,不要灌洗陰道,不要使用護墊,並應穿著吸汗排汗的衣物,排尿後並應由前往後擦拭。 益生菌與蔓越莓產品眾多該如何選擇? 由於市面上乳酸菌產品眾多,民眾應選擇對於免疫調整有專利認證的菌種,才能幫助減少感染的風險。而蔓越莓以果汁是較簡單的選擇,但因為味道酸澀,為了容易讓人入口,往往又額外添加甜味劑,甜味劑的添加反而又增加感染風險,也無形增加熱量攝取;所以,有很多人會以保健食品方式補充,而在選擇蔓越莓保健食品時,也應注意是否透過科學技術濃縮萃取與專利製程,才能使有效成分發揮出更好的效果。此外,在選購保健食品時也更應注意安全的來源,以及是否有功效的評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543readnews.php?id=27543

客製化「電音波」 給你雙倍緊緻拉提

客製化「電音波」 給你雙倍緊緻拉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女性只要過了25歲,膠原蛋白新生漸漸趕不上流失的速度,細紋、鬆弛等情形就會接踵而至,惱人的法令紋、嘴邊肉、雙下巴也會一一浮現,視覺年齡立刻老了十歲。手術拉皮的效果雖然令人心動,但一想到動刀手術的風險以及術後漫長的修復期,許多人就望之卻步。因此,主打「非侵入式」的電波與音波拉提療程,是現今愛美女性的首要選擇。 老化原因多 量身打造才能「逆齡」 一名年約四十歲的家庭主婦,因年輕時疏於保養,相較於同年紀的先生,視覺年齡硬是老了好幾歲,時常被人誤認是姐弟戀,長期影響日常生活及自信心,一時失心購買昂貴療程,不料改善鬆弛效果卻非常有限,讓她感到十分灰心。直到尋求皮膚專科沈育如醫師的專業諮詢,沈醫師說明,造成老化的原因有很多種,必須根據患者的狀況,量身打造雙波治療方案,才達到真正的「逆齡」效果。 雙波拉提 雕塑美麗臉龐 電波拉提是由表皮開始「容積式」的加熱皮膚組織,使真皮層遇熱收縮,同時刺激膠原蛋白的新生,使肌膚回復年輕時的飽滿彈性,而電波療程中又以「單極電波」的穿透深度為最深,能有效提供真皮層熱能,達到刺激膠原增生的效果。而音波拉提是使用「高能量聚焦型的超音波」,將音波的能量聚焦於傳統拉皮手術的筋膜層位置,使其收縮將面部脂肪及肌肉重新定位,讓臉部輪廓變得更加緊緻。沈育如醫師表示,若要達到全方位的抗老,建議使用「電波加音波」合併治療,由醫師分配電波與音波各自的治療比重,結合兩者的治療優勢,才能針對不同老化層面各別擊破,使肌膚由內而外、由深至淺達成全面拉提,找回美麗臉龐,綻放迷人自信。  找對醫師才安心! 進行治療後,常伴隨輕微紅腫的情形,通常數小時至一天左右就會消退,患者無須過度擔心,術後加強保濕及防曬,讓肌膚獲得更完善的照顧及防護。最後提醒,雙波療程雖屬非侵入式的治療,仍要避免因能量或操作手法不當,而造成燒燙傷或是神經損傷,為確保療程的安全性以及治療效果,建議尋求具備豐富治療經驗的專科醫師執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514readnews.php?id=27514

黑肉底也能漂白? 打造美肌有「新機」

黑肉底也能漂白? 打造美肌有「新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黑肉底想要擁有白皙美肌,是難上加難;還有人肌膚蠟黃,想要有美白肌,卻怎麼塗抹美白保養品,都無法改善。一名35歲輕熟女,膚色偏黃、臉上布滿肝斑,原本夏天不敢打雷射怕反黑,但接受皮秒755雷射療程後,不但膚色白一階,擾人的肝斑也改善許多,而膚質變得有光澤,效果令她非常滿意。 夏天容易黑 夏天紫外線強,只要在戶外曬一下,肌膚就很容易被曬黑,有的人可以很快白回來,有人卻很難。開業皮膚科院長楊心怡表示,皮膚變黑原因在於黑色素,但黑色素是皮膚的天然保護機制,當紫外線照到皮膚表面,誘發有害的自由基產生。肌膚為了減少破壞,黑色素會啟動一連串反應,加速製造更多黑色素,進而分布到角質細胞,造成膚色變黃、變黑,甚至長出斑點、細紋。 膚色深淺天注定 楊心怡院長指出,每個人的膚色深淺取決於基因,例如西方人的膚色偏白、亞洲人膚色偏黃,換句話說,不同人種的皮膚黑色素類型、數量,以及分布型態都不同,其中黑色素可分為真黑色素及類黑色素,前者顏色偏黑、後者則偏棕色。而所謂的黑肉底或蠟黃肌的人,角質細胞就存在比較多的黑色素,只要稍微日曬一下,皮膚的黑色素會產生氧化反應,膚色立即變得更黑、更蠟黃。 黑肉底蠟黃肌 想變白有方 日曬變黑不可避免。楊心怡院長表示,常見的美白方式有換膚、淨膚雷射,雖然可加速角質細胞代謝,順便除去角質中的黑色素,改善膚色及斑點;但對於黑肉底或蠟黃肌的人來說,效果可能不明顯,建議使用皮秒755雷射療程,可有效淡化膚色。 皮秒755雷射 震碎黑色素 楊心怡院長強調,皮秒755雷射擊發速度是一般雷射的1000倍,可瞬間震碎黑色素,且接觸皮膚時間非常短,降低傷害周圍皮膚。另外,搭配專利的蜂巢透鏡(Focus Lens Array),提高每個光點能量達20倍以上,在不破壞皮膚的狀況下,在表皮下製造出空泡效應,大幅減少皮膚黑色素數量,膚色自然可以變淡。另外,也會啟動皮膚修復機制,增加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彈性纖維、玻尿酸,皮膚的彈性更好,同時改善毛孔、凹疤、細紋。 防曬才能預防曬黑 如何預防曬黑呢?楊心怡院長強調,防曬是預防變黑最有效的方法,只有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刺激,才能減少製造更多黑色素,建議不論晴天、陰天或雨天,出門一定要擦防曬乳液;若待在室內但採光充足,也要記得擦防曬乳液,而防曬乳液的防曬係數至少要SPF30,大太陽則應提高至SPF50,有流汗、戲水更要補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512readnews.php?id=27512

隆乳先鋒夢魘 醫師籲:必須正視「二次隆乳」

隆乳先鋒夢魘 醫師籲:必須正視「二次隆乳」#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隆乳對現代社會女性來說可謂司空見慣,甚至現今隆乳話題已可從二十出頭歲的年輕族群間開始議論。說到整形,專家表示,當今整形技術相較於過去大家的觀念已來到不同境界,以熱門療程隆乳技術來說,台灣平均每年隆乳人數已逼近二萬人左右,而隨著時間推進,就連早期的隆乳先鋒患者也開始陸續回頭進行二次隆乳。對於過去的整形迷思,不少人會以為都是「一次手術,終生享受」,但事實上,針對二次隆乳的必要性,醫師表示:「『二次隆乳』現象已發酵,必須正視。」 隆乳重做比例高 統計全球整形外科手術比例,隆乳手術以高於抽脂手術2.13%的比例位居第一,兩者亦分別約各占總量的五分之一,之後依序為雙眼皮手術、腹部整型手術、隆鼻手術分佔前五名,然而在隆乳手術比例之高的美國,就有高達30%的隆乳重做比例,反觀國內比例恐怕亦不低。因此,如何降低隆乳後重做比例,一直以來不斷被各界熱烈討論,亦被外科手術醫師們視為首要重視。 隆乳專科醫師黃仁吳說明,早期的隆乳手術多半以植入鹽水袋或矽膠來執行,但由於亞洲女性體質不管是植入鹽水袋或矽膠等外來物,日後乳房長出纖維組織的比例相當高,也就是俗稱的「莢膜」,此現象已成為隆乳先鋒隊的夢魘,因此至今「二次隆乳」的患者確實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隆乳為何失敗? 然而除了「莢膜」現象促使二次隆乳手術之外,隆乳常見失敗的原因如:(1)醫師本身的經驗不足或審美觀不佳,剝離空間及義乳大小不成比例,導致乳房醜化;(2)消費者知識缺乏,價格考量計算多過於手術內容及術後按摩黃金期的重要;(3)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受控,熬夜或菸酒不禁,不好的生活習慣加速莢膜快速收縮,導致失敗;(4)未評估體質合適性,雖目前尚無法具體條列證明體質是否影響隆乳的成敗,但目前已知,如有蟹足腫體質、高排斥、高過敏等都不適合做義乳隆乳。 「二次隆乳」可要慎選 整形外科黃仁吳醫師表示,面臨需要隆乳重做的情形,患者想必承受不少心理壓力和不安,加上隆乳重做是困難度較高的手術,因此醫師建議,二次隆乳可嘗試最新的水滴型果凍矽膠,可減少按摩及降低疼痛的機率,且全程採用HD內視鏡腋下隆乳,在使用內視鏡的輔助下也可提升二次隆乳的效果。而當不幸有此狀況發生時,建議尋求技術純熟且經驗豐富的醫師執行手術,同時術後也要遵從醫囑,確實做好乳房護理才能保證隆乳重做術後的成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484readnews.php?id=2748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