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舌頭不是粉紅色 恐缺乏B群導致

舌頭不是粉紅色 恐缺乏B群導致#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舌頭顏色不是粉紅色,且有腫大、裂痕,甚至下陷齒痕等現象,小心可能是身體缺乏維生素B群導致;桃園療養院郭貽芳藥師指出,尤其若長期嚴重缺乏B群者,就可能會出現味蕾消失問題,臨床上就有許多老人家因此抱怨吃東西都沒有味道等現象,就是缺少B群所致。 飲食不均衡 B群也跟著流失 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之一,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郭貽芳藥師說,但隨著飲食逐漸精緻化,加上許多民眾總是三餐在外解決,工作壓力大,或有酒癮等現象,都有可能產生維生素B群缺乏的現象。 B群助人體細胞代謝 適時補充是關鍵 郭貽芳藥師進一步說明,B群包括維生素B1、B2、B6、B12、生物素、膽鹼、菸鹼酸等,至少15種以上營養成分,能幫助代謝人體細胞,且產生能量,當某種維生素B缺乏時,就會連帶影響到其他維生素B的作用,也因此若只補充某種維生素B,就可能造成細胞活性增加,相對會使人體對其他維生素B群需求量也跟著增加。 亂吃B群 小心反傷身 人體雖能自行製造某些維生素B,但仍需有像是益菌、乳糖等原料協助,一旦飲食不均衡,生產的維生素B也會受到影響;郭貽芳藥師提醒,但若一味補充維生素B群,也要注意劑量單位,否則萬一吃多了,不但沒補充到營養,反造成肝臟負擔,影響健康,得不償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306readnews.php?id=27306

過動兒只能吃藥? 多元整合翻轉單一思維

過動兒只能吃藥? 多元整合翻轉單一思維#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台灣社會出現一個新的兒童疾病名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個問題不但在家庭、學校成為一項議題,甚至搬上了國會殿堂,受到立委討論,是否有濫診?過動藥從小吃是好還是不好?都是主要爭議。 新北市中醫公會主辦研討會 一群學者專家,秉持對下一代的照顧和關懷,深感這樣的議題需要被重視,於是由新北市中醫師公會主辦,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補助,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承辦「家有小悟空2016 多元整合看過動研討會」,吸引許多醫療、教育、社工等專業人士及一般民眾參與,前來了解過動小孩的成因,以及不用藥物的多元解決方案。 立委:從教育著手幫助過動 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明表示,希望民眾能在研討會得到從中醫、自然醫學、小兒科、精神科、能量醫學和西藥藥學的觀點來談過動問題,更從社會環境及教育文化變遷的觀點做切入討論,希望能幫助這些過動寶貝成為社會進步的泉源。立法委員張宏陸也到場表示,過動小孩的問題必須從教育著手,以因材施教的方式來幫助這群孩子。這一場史無前例的多元整合論壇,專家雲集:崔玖醫師、國醫董延齡、林承箕醫師、張景堯中醫師、劉宗翰中醫師、林寶華中醫師,方志男中醫師、葉政秀教授、蔡仁達教授、鄭光男精神科醫師、陳宜姍藥師、詹昭能社會心理學教授、楊佳寧環境規畫博士、李文英輔導主任。 翻轉治療過動的單一思維 過動症的成因多元,教育部和衛福部都認為治療過動兒,藥物應是最後一道防線,多元整合看過動,至少從十幾種角度分析及處理兒童過動問題,大幅翻轉過去治療過動的單一思維,也提供家長在用藥之前,有更多的選擇。 從多元觀點瞭解過動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辛苦照顧過動小孩的家長、老師及醫師們,若能從更多元的觀點瞭解過動,一定可以更加完善的處理和陪伴這些寶貝開心成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361readnews.php?id=27361

吃冰會傷身? 營養師教你如何健康享用

吃冰會傷身? 營養師教你如何健康享用#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天氣熱的難受,好想吃些冰品,清涼一下,但是中醫往往都不建議吃冰,以免影響身體正常運作,甚至還強調大熱天要喝熱茶才健康;營養師則說,冰品的熱量較高,吃冰品首要注意容易造成肥胖,而且不要吃含有色素的冰品,以免引起過敏。 小心冰品所含糖份與色素 中醫認為,夏天不宜吃冰,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吃冰,若是出現咽喉炎、口腔黏膜破損吞嚥困難,可以吃冰淇淋、奶昔等緩解口腔不適,增加身體能量。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則表示,西醫並沒有禁止吃冰品,但是要小心冰品中所含的糖份與色素;此外,大熱天忽然吃冰會使血管收縮,高血壓病人有可能血壓上升,胃腸弱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胃痛,要特別注意。 甜筒冰淇淋140大卡相當於半碗飯 劉怡里營養師指出,冰品含糖份往往很高,尤其是越酸的冰品,例如檸檬與金桔,為了口感好,含糖較高,或是酸梅冰則是鈉與糖都高;所以,在選擇冰品時,最好是以食材本身就有甜度的為宜,例如紅豆、地瓜、薏仁等。至於冰淇淋則是脂肪高,甜筒冰淇淋大約就有140大卡,相當於半碗飯熱量,若是加上甜筒,就要再增加50-80大卡。 吃進過多色素會出現過敏 另外,尤其要注意的是食安問題;劉怡里營養師進一步指出,冰品中常含有色素,雖然是可食用色素,但是吃多了也不好,小朋友吃進過多色素,會出現過敏現象,且會因此而影響學習,以及產生皮膚病;所以,冰品若是由芒果或是火龍果現打的,以食材自然呈現顏色較佳。 水果冷凍或加優格製成冰沙 劉怡里營養師並建議,其實可以自己在家製作冰品,可直接將水果洗乾淨剝皮之後,放到冷凍庫,例如將荔枝冰凍後吃,或是以優格加水果製成冰沙,不要額外加糖,就可以吃冰品吃得很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379readnews.php?id=27379

孕婦別生食染李斯特菌恐胎死腹中、新生兒腦膜炎

孕婦別生食染李斯特菌恐胎死腹中、新生兒腦膜炎#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30多歲孕婦愛吃生菜沙拉,結果懷孕4個月時胎死腹中;這名孕婦後來懷第二胎,日前產下一名女嬰,2天大時出現嗜睡、食慾下降,且發高燒,轉至新生兒觀察室檢查,發現感染罕見的李斯特菌,引發腦膜炎;經醫師詳細詢問才發現,原來是女嬰的母親天天吃生菜沙拉,經由陰部感染胎兒,引發新生兒腦膜炎。 母親感染李斯特菌 生產時傳染給孩子 收治個案的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俊斌指出,該女嬰出生後,有活力不佳、嗜睡、食慾不好,且頻繁低血氧,判斷有先天性感染情況,經新生兒腰椎穿刺後化驗腦脊髓液,培養發現是罕見的李斯特菌。推測應是胎兒產出時,經由母體生殖道附著李斯特菌感染,引發腦膜炎;所幸及時發現,經過急救及抗生素治療,挽回一命。 孕婦曾胎死腹中 疑似生菜沙拉惹禍 黃俊斌醫師表示,經過詳細詢問女嬰的母親發現,其認為生菜沙拉營養養生,平日愛吃生菜沙拉,推測疑似孕期後期吃到不潔生菜沙拉,可能是感染的主因。而這名母親也告知,前一胎於4個月時胎死腹中,也與感染李斯特菌有關。 胎兒一旦感染 死亡率高達5成 黃俊斌醫師強調,李斯特菌為一種兼性厭氧細菌,在有氧或無氧的環境都能生長,能藉由婦女的陰部感染胎兒引發新生兒腦膜炎,根據資料顯示,懷孕者感染風險是未懷孕的20倍,3分之1李斯特菌感染症的病例為孕婦,會增加流產、早產及死胎機率,而感染的胎兒死亡率高達5成。 孕婦勿食用生食! 黃俊斌醫師呼籲,孕婦勿食用生食,尤其是不潔的生菜沙拉、生魚片、生奶、生雞蛋、沙拉醬、蛋酒,以及未經殺菌的乳酪等,以免胎兒受到李斯特菌威脅,危及生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369readnews.php?id=27369

喝1杯含糖飲料 生長激素停機2小時

喝1杯含糖飲料 生長激素停機2小時#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喝含糖飲料恐長不高!冰冰涼涼的含糖飲料,是夏天消暑的好幫手;但醫師提醒,喝一杯500cc含糖飲料,生長激素則會停機2小時,還會排擠其他營養素吸收,喝愈多愈容易長不高,還會增加肥胖、慢性疾病的風險。 含糖飲料糖分高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任羅福松指出,坊間的手搖杯大多都是含糖飲料,平均一杯珍珠奶茶、紅茶、綠茶,都含有12顆以上的方糖,除了喝下多餘熱量外,還有香料、色素、磷酸鹽、咖啡因等各種添加物,恐有健康疑慮。 抑制生長激素分泌 家長最擔心孩子長不高,其實與含糖飲料大有關係。羅福松主任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喝一杯500至600cc的含糖飲料,體內生長激素會停止分泌2小時,若喝2杯飲料,生長激素則會停機4小時,每天喝超過2、3杯以上,兒童的生長激素根本無法分泌,嚴重影響發育。 晚睡也會長不高 另外,羅福松主任觀察發現,國內學童普遍都有晚睡、熬夜的壞習慣,而人體分泌生長激素最多的時間,在夜間10時至清晨3時,且只有熟睡期間才會開始分泌,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才能長得高,建議幼兒園孩子應在晚上9時前睡覺,小學生則不要超過10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352readnews.php?id=27352

保養肌膚不難 掌握3要訣變型男

保養肌膚不難 掌握3要訣變型男#健康醫療網

保養肌膚不難 掌握3要訣變型男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近年韓流席捲全亞洲,各個韓星不只帥氣挺拔,還擁有連女人都稱羨的光滑透亮肌膚,過去只有女性重視肌膚保養,現今愈來愈多男性開始「顧面子」,都自有一套保養祕訣。醫師強調,男性普遍容易出油、長痘,保養重點在於簡單,做好清潔、抗痘、保濕3要訣,保養肌膚其實不難。 長痘、冒粉刺 男性肌膚問題多 開業醫美診所院長徐常捷表示,夏季天氣炎熱,男性喜愛戶外運動容易流汗、出油,且男性的皮脂分泌較女性旺盛,屬於油性肌膚,過度出油不僅會導致黏膩感及灰塵細菌感染,也會造成毛孔阻塞,容易長痘、冒粉刺、毛孔粗大。 刮鬍習慣不當 容易引發皮膚炎 還有刮鬍習慣也會造成許多肌膚問題,徐常捷院長指出,有些人習慣刮到非常乾淨、看不見鬍渣,卻會傷害角質可能有細微傷口,容易細菌感染造成肌膚刺痛敏感,引發毛囊炎、接觸性皮膚炎等,置之不理又疏忽保養,更會色素沉澱、膚色不均變成大花臉。另外,刮鬍膏、刮鬍泡若會起泡,常是添加介面活性劑,停留臉部太久容易引起肌膚過敏。 胺基酸不傷肌膚 刮鬍洗臉同時OK 徐常捷院長強調,男性普遍怕麻煩,不習慣臉上東抹西塗,再加上通常需要先刮鬍再洗臉,建議快速確實,能減少皮膚傷害,可以使用含有胺基酸成分的產品,同時洗臉又刮鬍,避免太多的界面活性劑、洗劑在刮鬍、洗臉時過度摩擦,否則容易造成皮膚乾燥及過敏等問題。 清潔、抗痘、保濕 3步驟保養很簡單 男性如何保養肌膚呢?徐常捷院長表示,煩瑣的肌膚保養步驟是男性最大障礙,建議做好簡單的3要訣,包括清潔、抗痘、保濕。他舉例,油脂膚質者可選擇具有抑菌抗痘、油水平衡的洗臉產品,如含有繖花醇、綠茶萃取等成分,並在洗臉後5分鐘內,使用不含油脂的保濕產品,如玻尿酸,溫和不刺激不致敏,且不會阻塞毛孔。 保養肌膚 夏日防曬不可少 另外,徐常捷也提醒,夏天紫外線強大,防曬不只是為了美白,同時也是保護肌膚;若是不想曬傷、膚色不均、老了長斑,甚至罹患皮膚癌,建議外出時要使用防曬產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330readnews.php?id=27330

血糖超標!視力不保 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恐失明

血糖超標!視力不保 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恐失明#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整理)「一日捕魚,三日曬網」,正是蔡先生控制糖尿病的寫照。他認為長期吃藥會傷害身體,又加上工作忙碌,常暴飲暴食,血糖一直不穩定,直到視力模糊開車差點車禍,才趕緊到醫院求診。經過嘉義長庚眼科部郭千能主任檢查,診斷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黃斑部水腫,經眼內注射治療後視力改善。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 失明機率大增 郭千能醫師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與他自己在臨床上的治療經驗,國人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導致失明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20倍以上。原因主要包括視網膜與玻璃體出血、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而近年來則著重於病變所引發的黃斑部水腫,大約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10-18%。 人類大部分的視覺均倚靠視網膜的黃斑部,黃斑部正對著瞳孔的視網膜中央,是整個視網膜的精華區。糖尿病患的黃斑部水腫可發生在任何一個階段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為視網膜內液體滲漏而腫脹,也就是黃斑部水腫,進而導致視力模糊或中心視力有彎曲或變形。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最新療法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治療,除了雷射光凝固療法和眼內注射類固醇之外,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是在眼內注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因為研究顯示眼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濃度的上升會導致黃斑部水腫。目前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已核准使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可有效改善,進而改善視力。而且直接作用於不正常的血管,較可避免雷射治療中造成周邊正常組織的傷害,也較不會有過度瘢痕形成,持續1至2個月接受眼內注射,可以有效提高與維持視力。 飲食+運動+糖化血色素+定期追蹤+自我檢測 避免黃斑部水腫 郭千能醫師指出,「黃斑部好比是照相機之底片中心,一旦底片浸水了,感光不好就無法得到一個清晰的相片。」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黃斑部水腫,除了控制飲食,多做運動,也要盡量保持血糖及糖化血色素在正常值內,須定期門診追蹤,平時也可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自我檢測。當視力或視野出現變化時,請儘速諮詢醫師,把握黃金就醫時間。(資料來源:由郭千能醫師提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332readnews.php?id=27332

扎針怕痛血糖控制差 老翁低血糖昏倒送醫

扎針怕痛血糖控制差 老翁低血糖昏倒送醫#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病情的變化可能不是他們唯一擔心的,讓他們害怕的還有每天都可能要測血糖,想到每天都要扎好幾針,甚至有患者因此拒絕測血糖,血糖高低起伏不自覺。糖尿病特色診所陳宏麟醫師提醒,定期血糖監測非常重要,扎針怕痛就停止測血糖是相當危險的,可能因低血糖症狀危及生命,建議可選購新型專利採血針設計的血糖監測系統,提高糖尿病採血動機。    怕痛怕扎針就停止監測血糖 後果很危險! 陳宏麟醫師表示,容易發生低血糖症狀的人,大多數是沒有落實血糖自我監控。曾經碰到一個案例,是一名六十五歲的男性,當被醫師診斷罹患糖尿病後,家人也幫忙購買血糖機,但因機型較舊,採血針設計不佳,每次扎針採血時,都覺得非常痛;患者扎了幾次之後已經痛到不敢再扎,家人心疼也就沒有再繼續勉強。沒想到某一天,患者突然出現了低血糖的症狀,冒冷汗、全身無力最後暈倒在客廳,送醫之後才知道是低血糖發作,醫師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怕痛而沒有定期監測血糖引發的後果。 飲食+運動+藥物 血糖監控更是關鍵 「監測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血糖變化情況,醫師就沒有辦法掌控病情,也無法採用有效的治療對策。」陳宏麟說,要控制糖尿病除了用飲食、運動、藥物之外,血糖監控更是關鍵因素,唯有維持穩定的血糖值,才能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糖友福音! 新型血糖機降低扎針恐懼、提升控糖成效 陳宏麟提醒,如果患者怕扎針,可以先安撫患者情緒,慢慢說服他而不要用強迫的方式。此外,也可以選用新型的血糖機,它配備了專利的採血系統,可以降低疼痛,而且只需要極少的血量;另外還可二次補足血樣,可以避免浪費試紙,還可以降低患者重複扎針的恐懼感,提高採血動機。 此外,目前國際認證機構對於血糖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像是2013年版ISO所公布的標準,除了要求血糖機的測試值誤差範圍更小外,也必須通過24項干擾物的測驗,這些作為就是為了符合精準醫療的精神,讓糖尿病患者可以更準確了解血糖變化,增加控制成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268readnews.php?id=2726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