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

罹患乳癌年齡每降1歲 死亡率增5%

罹患乳癌年齡每降1歲 死亡率增5%#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北市議員陳玉梅因罹患乳癌,年僅50歲病逝,星座專家薇薇安同樣因乳癌早逝,得年43歲,兩人年紀輕輕都因乳癌結束寶貴性命。乳癌是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天平均有5人因乳癌死亡,罹患乳癌真的容易早逝嗎?每天相當於26位婦女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4名,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死亡人數近2000人,相當於每天有26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5位因而失去性命。愈年輕罹患乳癌愈短命嗎?馬偕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源清指出,根據文獻資料統計,罹患乳癌的患者中,年齡每下降1歲,增加死亡率達4至5%;不過,隨著醫學分子生物特性進展,以及日新月異的治療方式,不同分類的乳癌有適合的治療藥物,精準個人化治療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並且提升活存率。年輕乳癌患者 三陰性、HER2陽性居多張源清醫師指出,台灣早發性乳癌患者較歐美國家比率高,也就是35歲以前罹患乳癌的族群,這群患者中以罹患三陰性、HER2陽性的乳癌較多,且乳癌細胞較為惡性,加上警覺性不足,一旦確診,也多為晚期。張源清醫師舉例,以荷爾蒙接受體為陰性、HER2陽性的HER2陽性乳癌為例,目前已有標靶藥物治療,合併化療藥物治療,都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成效;而荷爾蒙接受體陰性、HER2陰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則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化療藥物安全性高 有藥可降副作用不過,許多患者聽到化療,就害怕產生掉髮、噁心、嘔吐、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張源清醫師強調,目前化療相當安全,搭配止吐劑、白血球生成劑,可降低副作用的程度,建議患者勇敢接受治療。乳癌口服化療藥物 延長生命、維持生活品質針對第4期的乳癌患者,也有口服化療藥物可選擇。張源清醫師認為,晚期乳癌的治療原則,在疾病進展及藥物毒性之間取得平衡,而口服化療藥物具有毒性較低、維持療效、方便使用的優點,患者在家就能接受治療,並延長有意義的生命,可維持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化療怎麼吃?3件事注意!

化療怎麼吃?3件事注意!#化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化療期間的噁心、嘔吐、吃不下、睡不著,導致體重下降,抵抗力降低,在化療前若能多從飲食準備起,讓自己吃有營養的食物,儲備能量接受化療。在這段時間,盡量能多以足夠蛋白質均衡飲食為主。挑選食物 3件事該注意1) 蔬菜無限制/在選擇食物時,盡量以少油、低脂、高纖的食物為優先。蔬菜可以隨意搭配食用,量也沒有上限,除非是電解質需要調整的特殊病人,蔬菜才需要控制量與種類。2) 肉類要選對部位/肉類要選擇瘦肉部位,豬肉的部份以腰內肉、大小里肌肉、腱子肉為主,牛肉、羊肉都屬於高油脂食物,只能選牛腱、羊腱;雞則最好要去皮吃,如果熬成雞湯,要將湯上的浮油刮除。刮除浮油最快的方式,就是將雞湯冰入冰箱,油脂會凝結在最上方,再將油脂一次刮除即可。3) 海鮮類搭配吃/海鮮類沒有太多忌諱,記得少吃魚肚,因為油脂含量比較高;如果要吃深海魚,如鮭魚、鮪魚、鱈魚等,一週食用量要小於2兩,約是半個手掌大小。癌症病人該知道的是:食物中的營養素是用來幫助你維持生活品質,減少併發症,並預防癌症復發,而非治療癌症。因為身體攝取足夠的營養素,能對抗病魔,讓你還能跟家人牽手散步,甚至有社交活動,而不是躺在床上,靠看護照顧,甚至連自己自理大小便的能力都沒有,食物可以減輕化療帶來的副作用,但無法讓癌細胞消失。辣椒、咖啡、茶仍可以食用查慧琦營養師建議,只要不影響睡眠,咖啡、茶等還是可以食用,但記得糖要適量,不要加奶精,以低脂牛奶為主;辣椒、薑、蒜等辛辣食物,也都可以食用,如果菜炒一點小辣,能讓病人吃完一整盤菜加一碗飯,那辣椒就能提振病人食慾,加了無妨。不過若要加辣,要以生辣椒為主,加工過的辣椒醬、辣椒油都盡量避免。(本文摘自/癌後更美麗/三采文化出版)

醫訊/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醫訊/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在本次的講座中吳宛真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6年2月17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消滅癌細胞 和平相處為上策

消滅癌細胞 和平相處為上策#化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報導)什麼是生命?不管是小蚊子或大恐龍,生命只有2個目的,第1個目的是要活下去,第2個目的是傳宗接代,癌細胞也是一個生命,一個活生生的生命,請問癌細胞在哪裡?是在外的蒼蠅還是蚊子?癌細胞就在人體裡,你在恐懼害怕時,它在笑你!癌細胞活生生在體內 與它和平共處你吃了很多健康食品,它也免費吃你的健康食品,你用化療企圖殺死癌細胞,癌細胞卻發生突變,產生抗藥性,癌細胞活生生地在你體內,趕不走打不死它,那怎麼辦?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跟它和平共存,你要和平共存,但是癌細胞不願意而不斷地復發與轉移,那又怎麼辦?那更好,比它更強就是了!小老鼠看到人類為何會跑掉?因為老鼠媽媽告訴牠:「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牠們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所以當我們面對癌細胞時也是相同道理,你割它毒它殺它,它會如何?我現在要打你,你會怎樣?當然是跟我對抗或跑掉,癌細胞也一樣,它是活生生的生命,會對抗你,所以不要以為—開刀、化療、放療就會好,是不可能好的,面對癌症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讓我們的生命力超越它!拿掉負面情緒 勇敢面對事實上癌細胞很和平,不像細菌病毒會釋放毒素抗原致人於死,它沒有武器不會殺你,只會一直分裂,一直變大,但如果我們開始攻擊、圍剿它,它就開始突變,變成不同的生命,也會越變越強,結果越殺越多,就像社會上的壞人越抓越多。面對癌細胞要有一個概念就是一個生命面對一個生命,要比它更強才能戰勝它,癌症病人每天愁眉苦臉有用嗎?所有癌症病人都走錯方向了,在我癌症演講中首先就強調病人要把所有負面情緒拿掉,正面思考,勇敢面對癌症!說得容易做得難,面對可怕的癌症,如何克服沒有負面情緒?如何正面思考?只有一個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寫好遺囑,生死看開,生命重新開始!(本文摘自/感謝老天,我活過了十年!/時報出版) 

精準醫療亞洲版 望加速病人使用癌症新藥

精準醫療亞洲版 望加速病人使用癌症新藥#化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精準醫療是癌症治療的熱門話題,不少病人都有著相似的疑問,從化療、標靶到近日的免疫療法,精準醫療差別在哪裡?精準醫療並非將化療、標靶或免疫療法做直接比較,而是根據癌症病灶呈現的基因特性找出適合個人的治療方案,其療程可能包含手術、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各種療法的順序及期間都可能因人而異。舉例來說,乳癌的患者其病灶的基因表現有可能呈現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陽性或是荷爾蒙受體陽性,抑或是三陰性等等,加上不同的診斷期別或轉移部位,治療方案皆呈現相當程度的差異。癌症基因呈現族群差異 影響癌症藥物研發方向目前已知部分癌症盛行與族群、地域有著顯著的關聯性,例如:亞洲地區盛行的肝癌、胃癌、非吸菸女性的肺癌等。以乳癌為例,根據臨床統計在東亞國家平均發病年齡較西方歐美國家早了約10年左右,多數乳癌患者是在停經前發病。由於荷爾蒙在多數乳癌的治療中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停經前與停經後的乳癌治療對策也有相當的差異。此外,包含亞洲地區好發的肺腺癌以及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等,都呈現特殊的地域差異,這些都證明在亞洲地區投入早期的研發與臨床研究的重要性。一直以來,國際大廠的癌症藥物從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歐美病患為參考依據,新藥在美國FDA或歐盟EMA核准後一、二年才能取得台灣TFDA核准,再加上新藥納入健保還需一至二年時間,到台灣患者使用,時間至少延後二到三年。對於腫瘤惡性度高的晚期患者而言,這是十分漫長的一段路程。目前已有跨國藥廠開始對亞洲癌症的特性採取差異化的研發策略,希望可以盡早找出符合區域特性的治療方式,加速病人及早使用新藥物。已有藥廠針對亞洲區域發展一項名為StAR(Strategy in Asia Region)的計畫,透過該項平台從尋找疾病標的、藥物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亞洲區常見的癌症例如肝癌、胃癌、肺癌等為主,目的就是希望加速該區域的病人及早用到創新的癌症藥物。免疫療法成明日之星 傳統療法不該被捨棄近日廣泛討論的免疫療法是否可以取代手術、化療或標靶治療?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吳一龍教授指出,根據病灶特性運用化療、標靶、免疫療法彼此相輔的合併療法是現今癌症治療較新的觀念。吳一龍教授強調,早期發現予以手術切除目前仍是治療的黃金準則,呼籲民眾一定要定期檢視自己的健康。

體力、食慾差 翁生10公分肝腫瘤

體力、食慾差 翁生10公分肝腫瘤#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7歲的陳先生,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所以並未定期檢查肝臟,今年因為體力、食慾變差、體重下降,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肝腫瘤,電腦斷層影像發現巨大肝腫瘤超過10公分,佔據左右肝葉,併發腹水,於2家大型醫院就診後被告知是嚴重晚期肝癌,無法以手術或是栓塞的方式治療,只剩下半年的壽命。2次化療 腫瘤明顯縮小50%因腫瘤過大且侵犯大血管,無法接受手術或是栓塞治療,經醫師評估後,建議肝動脈化學灌注治療,治療之後,陳先生於治療期間仍可下床活動,連續施打5天之後,再施打栓塞藥物碘油加強治療效果。經過2次化療,3個月後的電腦斷層追蹤發現腫瘤明顯縮小(超過50%),剩下6公分左右,且剩餘的腫瘤內明顯壞死,臨床上腹水消失,病人的體力和食慾進步,成效顯著,陳先生心情穩定,生存意志大增。腫瘤>8公分 不適合手術切除接受肝動脈化療的病患,通常都是嚴重肝癌被其他治療方式排除在外的病況,包括腫瘤過大(>8公分)或肝癌侵犯大血管(如門靜脈或是肝靜脈)不適合手術切除患者,另外也可作為,針對懷疑侵犯血管的肝癌手術切除後的輔助化療。化療後17.5%腫瘤消失 存活期逾5年根據國內發表的大規模中晚期肝癌病患治療的長期經驗,使用肝動脈化療後有17.5%患者腫瘤完全消失,平均存活期達64個月,另外有35.1%患者腫瘤部分消失,平均存活20個月,治療有效率達52.6%,使用低劑量複方化療藥物,同時以碘油栓塞加強成效,降低化療毒性、提高化療成效。 

化療藥易潑灑不安全?護巧用3路活塞解套

化療藥易潑灑不安全?護巧用3路活塞解套#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表淺性膀胱癌的治療,以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手術合併膀胱局部化學藥物灌注治療為主。所謂膀胱灌注化學藥物,是利用膀胱導管(即導尿管),將化學藥劑灌入膀胱內,讓其停留一段時間,藉由化療藥物來殺死肉眼未切除到的癌細胞,以預防膀胱腫瘤再發生。導尿管與空針不夠緊密致潑灑奇美醫學中心病房護理師指出,觀看目前所執行的膀胱灌注技術,因缺乏合宜連接器,使得操作過程中易有針扎或化療藥物潑灑等情形發生。因此相關病房合作,於2015年3月參與品質改善活動,護理師們發現,膀胱灌注化療藥物出現潑灑事件的原因,在於導尿管與灌注空針之連接處無法緊密連結所致。改良器材 給藥更放心「用藥安全」一直是醫策會推動病人安全目標之一,而在所有的藥物中,化學治療藥物屬高危險性用藥,使用時需有安全的給藥設備,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和碰觸,影響第一線工作人員和病人傷害,因此化學治療給藥設備及安全作業規範非常重要。為進一步找出解決的方案,過程中護理師們可說絞盡腦汁,也發揮了創意及巧思,終於運用了現有的衛材「針基連結器與3路活塞(way)」相接,大幅提升灌注針頭與導尿管緊密銜接的安全性。雖然所使用的是現有衛材,但也讓醫護人員能於安全的工作環境下,放心地執行化學藥物灌注之程序。並於去年9月開始於臨床執行,深獲臨床醫護人員一致之好評。實施後效果佳奇美醫學中心10A病房護理長紀婉玉表示,統計2015年9月實施至2016年2月止,未再發生膀胱灌注化療藥物潑灑事件,而臨床醫護人員對於執行灌藥安全滿意度高達100%,也將這項成果平行推廣至門診病人需接受膀胱灌注化療藥物之操作,大幅提升膀胱灌注化學藥物的給藥安全。

化療副作用致嘴破、噁心 中醫調理解套

化療副作用致嘴破、噁心 中醫調理解套#化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5歲的黃女士15年前罹患乳癌第四期,發現時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骨頭、肺部和頭部,雖安排手術、化療、放療等方式殺死癌細胞,但也影響到正常細胞,出現口腔潰爛、噁心嘔吐、肚子絞痛和拉肚子等副作用。轉介至中醫門診,透過中藥緩解副作用並增強免疫力,除了成功抑制癌細胞擴散,黃女士的精神和氣色也越來越好。癌患害怕副作用不治療 中醫助改善癌症已連續33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研究指出,許多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容易放棄治療,主要原因依序為年紀大覺得沒有必要再接受治療、害怕開刀、害怕化學或放療的副作用、擔心接受治療後影響生活品質、害怕治療過程或是治療後的外觀影響、需負擔家計或工作忙碌與害怕增加家人的負擔等。癌症患者從確診、開刀、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到荷爾蒙治療等,是一段身心煎熬的過程,有些患者逐漸喪失信心和生活品質,為了幫助癌症病人勇於接受治療、提高生活品質,台北慈濟醫院在2011年成立中醫腫瘤特別門診,期望達到預防腫瘤、術前術後調養、西醫療程增敏減毒、西醫療程後的體質調養及療效鞏固等目標,針對癌末患者也提供緩和醫療,中醫療效倍受肯定。各階段扮演不同角色 中醫適合長期使用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內科陳舜鼎醫師表示,西醫的標準療程很重要,但許多病人會因為副作用而放棄治療,這時中醫不失為另一個選擇。中醫在癌症各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確診前可以先預防,例如B型肝炎帶原者起初沒有明顯症狀,抽血才知道肝功能異常,胎兒蛋白指數升高,罹患肝癌的機率大增,這時可用中藥來阻止癌細胞生成。確診的癌症患者若需手術切除腫瘤或器官,將嚴重耗傷氣血,中藥在術前有助提振精神,術後則加速復原。而化療或放療的副作用較強,中藥調整免疫的補益之劑,能發揮「增敏減毒」的作用,一方面增加治療的敏感度、提高療效,一方面修復受損的正常細胞。至於癌末的患者,中藥除了內服維持體力,還可以外用,將去腐生肌藥粉撒在傷口上,逐漸消除潰爛和惡臭。陳舜鼎醫師強調,不論西醫或中醫療法,如何防止癌細胞復發,都是最大的難題,中藥的抗癌藥性雖然比較弱,但適合長期使用,臨床上已有許多患者得以穩定控制病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