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鹹死人不償命!6秘訣避免鹽分攝取過量

鹹死人不償命!6秘訣避免鹽分攝取過量#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過量的鈉、氯化物或鹽會使血壓升高,進而和心血管疾病、中風、關節炎和胃癌等病症,產生重要聯結。吃得太鹹會讓人體持續對水份產生渴求,所以水腫或頻尿的毛病也就接二連三的出現。其實「鹽」促進新陳代謝、維持電解質平衡,是正面又不可或缺的成分,少了鹽我們也活不下去;事實上我們一日只需要六克左右的鹽,但大部分的人都攝取了雙倍以上的份量。我們所吃進去的鹽,大部分都隱藏在食物如加工過的、餐廳外食、罐頭食品當中。得知含鹽量如果每一份量以100公克為單位,標示含鹽量為5克,這會讓人很清楚;但若是產品標示的是鈉而非鹽,就請乘以2.5──讓數字告訴你真正的含鹽量,那可能會讓你十分震驚。研究鹽和特定心臟疾病關聯的先驅──倫敦聖喬治醫院的葛拉罕.麥葛雷哥(Graham MacGregor)教授說:「自每日攝取的鹽份10到1克中減少一半,一年至少可以拯救七萬人,免於中風或產生心臟病,其中更有一半以上的人,其病情達到了致命的程度。對於食物中隱藏的鹹味我們更要格外注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鹹口味的玉米片。在這些美味的玉米片當中,鹽份幾乎跟海水中的比例一樣多,比洋芋片還要鹹。英國人飲食中的麵包也大多過鹹了。」對於這些隱藏的鹽危機,我們要如何加以辨別呢?建議您在將這些食物吃下肚之前,詳細看看其產品標籤上的成分表。抗老化飲食計劃裡,每日鹽份的攝取量會自動調整減少到八成五左右;這代表你仍舊會吃到一些鹽,只是這樣的調整會讓鹽變成更有機、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尤其某些蔬菜本身已經富含鈉,那麼你就沒有必要再添加過多的鹽。假使你覺得沒鹹味的食物讓你味如嚼蠟、難以下嚥。鄭重的奉勸大家,要盡可能的吃的清淡。你的味蕾很快就會適應清淡飲食,而且很快就會察覺哪些食物的口味真的太重了些。6招降低鹽份攝取小秘訣1)自己餐盤的菜餚不另外多加鹽。2)在未嚐口味之前不加鹽。3)戒掉罐頭食品、醃漬物和煙燻製成的菜餚。4)仔細檢查標籤的鹽或鈉含量。5)謹記在心:每日的鹽份建議攝取量只有 6 公克,只等於一茶匙的量。6)不出二到六星期,你就完全不會想念重鹹的食物了。(本文摘自/吃出年輕的健康筆記/九韵文化)

冬季大進補糖尿病患 小心引發心血管危機!

冬季大進補糖尿病患 小心引發心血管危機!#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轉涼,糖尿病患者除了注意血糖控制,更要小心冬令進補造成體重直線上升!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陳榮福主任表示,8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特別是在冬季或是年節時期,因為吃火鍋進補等飲食增加,但相對運動量沒有增加、熱量消耗不足,造成體重上升,再加上傳統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同時也會使體重容易增加,若不留意,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陳主任提到,門診中曾有一名40多歲女性中階主管,家族都有糖尿病史,因進入更年期後缺乏女性荷爾蒙,同時又罹患糖尿病,使用傳統胰島素治療,短時間內體重就增加了5公斤,讓她對於治療卻步,不願再按時追蹤,對於藥物的遵從性降低。「傳統的糖尿病藥物治療,例如磺醯尿素類或胰島素增敏劑,是透過刺激胰島素分泌或減低胰島素抗性來降低血糖。但糖尿病治療不只要控制血糖,病人本身也要能調整自身的飲食習慣及體重管理。所以糖尿病患者透過傳統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雖然可以快速降低血糖,但可能會有出現低血糖的風險,同時,也可能造成患者體重增加的負面影響。」陳主任說。為了讓患者免除過去治療中體重增加的困擾,陳主任表示,近年來的糖尿病藥物研發目標,皆朝著不增加且降低體重為方向。他補充道:「日前剛在台灣核准的『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抑制劑』(SGLT-2i),在全球已有超過約70萬人使用,有別於傳統治療,不只能控糖,更能排糖,如同大禹治水的概念,不干擾胰島素的分泌,在血糖偏高時,以糖份疏導排出的方式,來減少人體熱量的攝取及回收,刺激尿酸的排泄,保護腎臟。同時,因其有助減緩低血糖風險,安全性較高,也提供糖尿病患者另一種治療的選擇。」根據歐洲糖尿病醫學會最近研究顯示,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抑制劑口服藥物能降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之風險,陳主任說明,此類藥物除降血糖外,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陳主任預測,只要是相同藥物機轉基本上都應該有同樣的功能,未來樂見有更多臨床研究可造福病患。除了藥物的控制外,陳主任也提醒患者應配合正確的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運動,且在治療上通常也不會使用單一藥物控制,一般都會2至3種藥物搭配使用,重要的是,要依照每人不同的狀態,請教醫師及營養師,持之以恆的穩定控制血糖,也阻止其它併發疾病對身體的傷害。

天冷泡湯抗寒 心血管疾病患者5禁忌

天冷泡湯抗寒 心血管疾病患者5禁忌#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天氣漸冷,又到了泡湯的好時節,溫泉能讓人通體舒暢,消除寒意與疲勞。但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氣溫變低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需定期血壓監測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以免泡湯時,發生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意外。而若一旦發生頭暈、頭痛、胸悶、胸痛及肢體麻痺情事,應於第一時間,施予適當急救處置,再趕緊送醫,以提升存活率。喝酒+吃鍋完馬上泡   心臟可受不了秋冬寒冷的氣溫,許多民眾已開始準備實行泡湯計劃。但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們,應留意泡溫泉會因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又如果泡湯後太快起身,易暈倒或跌倒意外;且溫泉的水溫偏高,許多人喜歡來個冷熱大戰,一下用冷水,一會兒再換個熱水,當心冷熱溫差大,將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而衛福部國健署曾特別提出相關注意事項,供心血管疾病患者參考:1)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2)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低血壓,泡湯後勿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意外。3)泡溫泉時溫度勿超過40℃,千萬不要一下用冷水,一下用熱水,這種方式最危險,因為冷熱溫差大將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心血管突然收縮或血流受到阻塞,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4)若剛喝過酒或吃過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避免飯後馬上泡溫泉最好等飯後1.5小時或2小時再進行,因為酒精、麻辣食物都會讓心跳加速,加上熱水刺激,恐怕心臟負荷不了。5)有三高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泡湯時最好有親友陪同,避免獨自在個人池,免得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安心泡湯 北市溫泉水質複檢全數合格

安心泡湯 北市溫泉水質複檢全數合格#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立冬剛過,正值泡湯旺季,為使民眾能安心享受,臺北市衛生局要求業者完成每月自行汲水送驗並將結果公布,今年臺北市59家溫泉業者全數通過「衛生優良自主管理認證標章」。另外,經過衛生局抽驗溫泉水質,截至今年10月底,不合格率僅占6成,要求業者加強池水環境與水質管理,經複驗後全數改善。衛生局表示,稽查人員依照泡湯淡旺季,每1~3個月不定期至各溫泉浴池,進行「營業衛生稽查」及「溫泉水質抽驗」,只要總菌落數每1毫升含量超過500 CFU,或大腸桿菌群數每100毫升超過6 CFU就不合格,將處新臺幣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至改善為止,以確保泡湯的水質安全,民眾若想知道水質抽驗結果,可至衛生局網站查詢。別貿然入浴!飽餐+空腹要當心泡湯前應先考量自身狀況,若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與血友病患、皮膚敏感度差、飽餐、空腹者都不適合入浴,應先詢問醫師指示,並參考業者公告的酸鹼值和水溫標示。泡湯時間勿太長 15分鐘為宜另外,進入浴池前須將身體澈底洗乾淨,泡湯時間以不超過10-15分鐘為原則,過程並注意水分補充,浸泡高度不宜超過心臟,眼睛避免接觸池水,若有任何不適,請立即離池並通知服務人員。另外,沐浴場所應備有沖洗設備及緊急求救設施,台北市衛生局希望,民眾能安心泡湯,享受健康。 

只是一塊乾癬?小心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一次爆發!

只是一塊乾癬?小心關節炎、心血管疾病一次爆發!#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位五十歲男性腳趾無故腫脹,足部大拇趾腫如香腸,起初一直當作痛風治療,但幾週後症狀都未見好轉,連腳踝也腫起來,痛到不能走,直到轉診至風濕免疫科,醫師同時發現該名患者手腕關節有關節炎,且多處指甲表面有凹陷小洞病變、耳朵裡也有一小塊的皮膚乾癬,經問診及理學檢查後才確定罹患乾癬性關節炎。在使用傳統化學免疫調整藥物治療不見成效後,改申請使用生物製劑,男子病情終於得到控制。小小乾癬別忽視 關節破壞不可逆!台中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陳怡行主任表示,乾癬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功能疾病,大約有30%的乾癬患者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乾癬不只是皮膚外觀問題,若不積極治療,患者合併心血管疾病(如腦中風、冠心症)及代謝症候群的機會也會比一般人高1.5到7倍!而且,乾癬受犯的體表面積越大、患病時間越久,風險也就越高,千萬不可輕忽!陳怡行主任解釋,關節炎就跟房子失火一樣,關節就好比房子的結構,當未被柱蝕(也就是關節發炎狀況控制良好時),其受損程度就會降低,此時房子結構穩固,使用年限可以保固終生;相反的,若是延遲治療且未妥善控制發炎,當結構被破壞,就會發生變形走位,保用年限就會大大縮短。因此,及早診斷、找到合適方法治療是很重要的。「乾癬會從受過傷或物理刺激的地方長起。」陳主任分享,臨床中曾遇見一位原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當時症狀是下背疼痛,做了幾次脊椎矯正手術,後來在手術傷口處竟出現發現表皮有紅腫脫屑斑塊,才發現是乾癬,等到被確診時中間已落差十年。乾癬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較一般人高出50%!事實上,罹患乾癬疾病愈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愈高。陳怡行主任表示,根據臨床資料顯示,乾癬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除了較一般人高1.5到7倍,死亡率也高出50%!換句話說,乾癬患者可能較一般人提早10年發生中風,且平均會減少5年的壽命。因此,當患者回診時,醫師主要先控制發炎為主,同時加做如紅血球沉降速率(ESR)及測量血液中的發炎指標(CRP)來評估發炎程度,並確認是否有三高等問題。 陳主任提醒,乾癬需要長期治療,除了患者本身日常生活應遠離菸酒、控制體重,遠離誘發因子外,目前健保局也有給付多種口服藥物及兩大類注射型生物製劑治療可作為選擇。他也補充,根據研究指出,接受抗腫瘤壞死因子等生物製劑治療,可改善皮膚的乾癬症狀,同時控制全身慢性發炎,進而降低病患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達到理想的疾病控制。

乾癬不只「皮在癢」 心血管疾病風險高3成

乾癬不只「皮在癢」 心血管疾病風險高3成#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時序進入秋冬,不只為慢性病好發期,更是乾癬症的復發季節!根據調查顯示,我國乾癬患者約有11萬人,雖已不是小數目但對其認識的人卻是少之又少。皮膚科醫師表示,其實乾癬不會傳染,但卻是全身性復發疾病,甚至還會增加心血管風險,實在不容小覷。恐合併關節炎、代謝症候群許多人認為乾癬是一種傳染疾病,看到患者時總會投以恐懼眼光,深怕與其接觸就會感染;事實上,乾癬是一種內在基因加上外在刺激誘發的疾病,並不會傳染給他人。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呈芳說,乾癬除了明顯的外在皮膚症狀外,還有可能合併關節炎,比一般人更易出現代謝症候群等問題。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乾癬患者罹患心臟病風險是他人的2.1倍、心肌梗塞更多出3倍!由次可見,乾癬不單只有外在皮膚搔癢、脫屑,連內在代謝、免疫系統都會受到影響。不只如此,乾癬患者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也比正常人多1.5倍,儘管痊癒後,心靈還是無法完全接受,內在封閉加上旁人眼光,往往使患者痛不欲生!3成患者因壓力大、菸酒 增加誘發因子蔡醫師指出,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較多、身體變化大,因此有先天基因者往往在15歲就會出現乾癬症狀;相較之下,男性初期反應並不明顯,一般是到25~30歲這段期間,才會露出跡象。但若因為外在誘發,包括壓力大、有菸酒習慣、藥物及外傷,復發機率卻比女性整整多出3成。此外醫師還說,國內有3成以上患者雖然沒有遺傳基因,但卻因為外在環境誘發導致乾癬;因此預防絕對勝於治療,應避免高糖、高油及高鹽飲食,拒絕菸酒、排解壓力,保持運動習慣、提早且定期篩檢都是預防的一大步。 

驚!20歲男大生 跑步測體適能竟猝死

驚!20歲男大生 跑步測體適能竟猝死#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目前已進入秋冬交替季節,早晚的溫差較大,為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做好保暖工作之外,民眾應定期做健康檢查,因為猝死案例的發生已不再是老人家的專利。在中國有一名20歲男大學生,在測體適能的過程中突然倒地,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據目擊者稱,此學生是在測試1000公尺的過程中,突然暈倒在地的,當時已跑到700公尺左右,倒地後出現抽搐症狀。據了解,為了防止學生出現突發狀況,學校安排了醫師進行值班。發現學生出現倒地抽搐症狀後,值班醫生迅速對學生實施了胸外心臟按壓,但學生已經失去意識,也沒有了脈搏和呼吸。當地醫師解釋,在運動中發生的猝死,最常見的是因為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肌梗塞導致的心因性猝死,指在沒有其他明顯原因下,因心臟血管系統問題,突然意識喪失並在一小時內非預期性的死亡。噁心、胸悶、容易喘 3大警訊恐猝死相對於長者來說,年輕人往往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了解,反而容易發生類似的悲劇,然而心血管疾病又是造成猝死的高危險因子,對此,國健署曾提出三項心臟病的徵兆,讓民眾能及早注意到身體發出的警訊,如有以下狀況,盡速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1)心絞痛/胸悶,範圍約半個手掌,位置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2)心律不整/心臟蹦蹦跳,容易喘、耐力變差,若為心房顫動,中風機率高達常人的五倍。3)心血管過於狹窄/吃飽飯後、生氣或有壓力時、季節轉換、運動過後,出現喘不過氣、心悸、持續幾分鐘以上的噁心和冒冷汗。 

防範秋冬無聲殺手 心血管保健4撇步

防範秋冬無聲殺手 心血管保健4撇步#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在二十四節氣中,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霜降」,霜降已過,立冬將至,對於罹患心臟疾病的病友來說,又到了需要加強抗戰的時候。因為隨著氣溫逐步降低,人體新陳代謝也會跟著變慢,這時若身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管突然收縮,血流供應中斷或血液流通受阻,就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氣溫降低是禍首   心臟血管疾病易惡化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心血管病猝死的高峰期,所以冬季需更注意加強自我保健。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心臟內科嚴元鴻醫師表示,冬天對於心臟血管病友而言,是一個嚴酷的季節,尤其是冠狀動脈心臟病以及心衰竭,是容易因為氣溫降低而惡化的心臟血管疾病。因此他提出冬季心血管疾病保健小秘訣,讓病友們一起面對冬天的來臨能提前防備:1)注意保暖/冬天的時候,氣溫下降對於心血管病患的惡化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因子,所以足夠的保暖對於家中長者而言是最重要的防護措施,2)適量運動/適當的身體活動可以提升體能狀況,規律運動更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但如果家中長者有清晨出門運動的習慣,請務必確保防寒保暖衣物的完備性,儘量不要到過於遙遠的地方活動,以居家周圍的安全環境為主,運動本為追求身體健康,為了運動而賠上性命十分划不來。3)適度進補/適度的冬令進補與清淡飲食,再加上每日量測體重,對於心衰竭病患的水份控制十分重要,平時須檢視家中長者是否有下肢水腫或是端坐呼吸的症狀,對於心衰竭病友的急性肺水腫也可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功效。4)按時服藥/平日長期服用的藥物務必要定時使用,公費流感疫苗的施打可以減少家中長者感染的風險,也可以有減少心臟作工、保護心臟的效果。若家中長者有異常的胸悶氣促症狀,請務必尋求家庭醫師進行進一步的追蹤診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