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注意!這6個時間點 心血管疾病最容易找上門

注意!這6個時間點 心血管疾病最容易找上門#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心臟病會挑時辰發作?沒錯,美國《預防》雜誌專欄作家、邁阿密大學心臟學家Arthur Agatston根據研究發現,以下是容易心臟病發作的情況:1)吃完大餐後。牛排、甜點、吃到飽自助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大量下肚,直接收縮血管、血壓上升。2)用力上大號。幾乎每個人都有用力解便的經驗。臉漲得通紅、憋氣、肚子用力,壓迫胸腔,回流到心臟血液減少,很容易造成心臟當機。3)異常激烈的運動時。休息時,心臟每次收縮打出約90c.c血液,大量且激烈運動時,心臟就得馬力全開,多打出3倍的血液到全身,這時心跳次數、血壓上升、耗氧量大增,若有隱藏性心臟問題的人,很容易出狀況。4)壓力大、太緊張、作息亂時。因為極度緊張、腎上腺荷爾蒙飆高,對心臟是沈重負擔,因而常有人在會議報告、表演舞台上突然心臟病發作。5)若以一天來看,最常發生心臟病的時間是在早上。特別是星期一早上。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分析了800多位心臟病發作患者的數據發現,早上發作的病人數最多,有269位在早晨6點到中午時段發作,半夜到凌晨6點最少。而且,早上心臟病發作的病人心臟肌肉損傷也比較嚴重。哈佛大學的研究則指出,早上心臟病發作風險比其他時間高40%。因為早晨睡醒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血壓上升,也需要比較多氧氣,加上整晚沒有喝水,身體比較容易處於脫水狀態,血液較濃稠,易引發血栓阻塞。若以星期為單位,星期一早上尤其容易讓人心臟出狀況。有20%的心臟病發生在週一,推論是因有收假的沮喪、還有時間、塞車、工作壓力,加重心臟負擔。6)以季節來看,冬天、通常是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心臟病猝死高峰期。因為氣溫降低,血管受到冷空氣刺激容易突然收縮,造成血流供應中斷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心血管病發作。(本文摘自/護心:中西醫聯手顧心臟/天下雜誌出版)

氣溫遽降+不良作息 心血管疾病恐突發

氣溫遽降+不良作息 心血管疾病恐突發#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一波波冷氣團的來臨,氣溫遽降,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增,氣溫降低時,人體血管會跟著收縮,血壓因此升高;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因為血管彈性較差,血管收縮時易導致冠狀動脈阻塞,而引發心肌梗塞、腦部血管阻塞進而引發腦中風。氣溫變化及作息不良對疾病亦有加成作用。當供應心臟氧氣的冠狀動脈產生阻塞,便會引發心肌供氧不足,進而導致心臟功能缺損的症狀,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三高、吸菸、少運動因此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平日應注意保暖措施,三高患者、肥胖、有吸菸習慣、缺少運動,以及有家族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更要特別注意天氣的劇烈變化,因為上述民眾的血管普遍有程度不等的動脈硬化,較易誘發前述之心血管疾病。除了留意天氣變化外,亦需避免因天冷為了增加熱能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以免造成血壓驟升,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中風。

【免費講座】心血管疾病與感染肺炎風險

【免費講座】心血管疾病與感染肺炎風險#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冷氣團不斷,氣溫一度下探至10度以下,氣溫驟降、日夜溫差,心血管病人將可能因血管及冠狀動脈收縮加快,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荷,進而引發其他心血管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加上流感季報到,遭病菌侵襲的風險也相對增加。因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邀請您與家人參加「心血管疾病與感染肺炎風險衛教講座」,希望透過講座讓大家了解心血管疾病與感染肺炎之間的關係,並透過醫師、護理長的分享,更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日常照護。名稱:心血管疾病與感染肺炎風險衛教講座時間:12月27日(六)10:00~12:00地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啟川大樓6F第二講堂(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洽詢:02-87682603 心血管疾病預防衛教活動小組

補鈣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專家:兩者無關

補鈣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專家:兩者無關#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坊間盛傳,民眾攝取過多鈣片反傷身,易引發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造成民眾對鈣質攝取產生疑慮。對此,澳洲知名內分泌免疫教授Richard Prince駁斥這項傳聞,並於近期舉辦的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研討會上,發表針對鈣片與停經後婦女心血管疾病相關性所做的18份研究整合分析。內容指出,鈣質與停經後婦女心血管疾病風險無關,他更進一步補充,每日攝取鈣質大於1,000毫克及400國際單位(IU)維生素D,比平日沒有習慣攝取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可能更低。提醒民眾莫因錯誤迷思,而忽略平日補充鈣質的重要性。過去有些研究指出過度補充鈣質可能提高心肌梗塞的機率。Richard Prince解釋,這些研究中有3項疑慮;第一是統計數據、第二是針對心絞痛的病因歸納及解讀不夠完整、第三則是結論不夠明確。事實上,根據Prince研究團隊10多年來收集各國報告進行綜合分析,結果皆顯示鈣片攝取不會增加年長婦女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有關攝取鈣片與心血管鈣化有關的謬誤傳聞,中華民國骨鬆醫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解釋可能與患者本身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有關,血管發炎進而產生血管鈣化現象,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恐慌!台灣「欠鈣」族高達9成 男性骨折率位居亞洲之冠!然而,仍有部分民眾擔心鈣補太多可能造成疾病風險?Richard Prince說:「應先擔心鈣質攝取不足。」他強調,若鈣太少或太多都會影響身體正常控制的能力,導致血中鈣濃度發生變化。當血液中鈣濃度過低時,骨骼內的鈣會被提取到血液中,以維持血液中的鈣濃度;若此情況持續發生,骨骼容易變得疏鬆、脆弱甚至引發折斷危機。陳芳萍醫師也強調,近年來觀察發現,國人骨折率仍居高不下,不僅高達9成國人為欠鈣族,男性骨折率甚至高居亞洲之冠,顯示國人的骨質問題已成未來重大健康隱憂。衛福部:每日鈣質應攝取1,000毫克根據調查顯示,國人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男性為612毫克,女性563毫克,都不及衛生福利部每日建議的攝取量1,000毫克,若鈣質攝取不足,恐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風險。陳芳萍醫師表示,尤其是停經後婦女、外食族及高齡長者,更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族群!她解釋,婦女停經後因雌激素的缺乏,使得骨骼中的蝕骨細胞,沒有受到抑制,骨質會加速流失,最後造成骨質疏鬆症,建議婦女補充足夠鈣質及維生素D,才是保健骨骼根本之道。陳芳萍醫師建議,要瞭解自己的骨質狀況,每年可固定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查;飲食的部分,成人一天需攝取的鈣質約1000毫克及4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鈣質的攝取以天然食物為主,但是現代人大多外食無法完整攝取足夠鈣質。建議以鈣片的方式補充,一天攝取量以600毫克鈣質加上400IU維生素D為基準,彌補飲食中鈣質以及維生素D的不足,才能避免骨質疏鬆找上門。

醫訊/心血管疾病防治

醫訊/心血管疾病防治#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及生活型態上的改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正逐漸威脅著國人的健康,且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十大死因當中,心臟血管疾病位居第2位,其中又以冠狀動脈心臟疾病最常見。有鑑於此,馬偕紀念醫院特邀重症醫學科羅志賢醫師及陳思穎護理師主講「冠狀動脈疾病介紹及日常生活須知」,希望能藉由此活動幫助民眾更進一步了解冠狀動脈,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心血管疾病防治時間:11月1日(六)09:00~12:00地點:馬偕紀念醫院福音樓九樓第二講堂(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9樓)洽詢:02-2543-3535轉3051 李社工師

心血管疾病好發青壯年 輕忽恐致死

心血管疾病好發青壯年 輕忽恐致死#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心血管疾病是一個無聲無息的隱藏殺手,且在國人十大死因中一直緊追癌症之後名列第2,好發於青壯年人口,甚至導致許多猝死的悲劇。因此,臺安醫院在前幾年成立了心血管中心,以心導管介入治療提供病友更全面的護心技術,根據心臟內科陳立威醫師表示,心血管支架是心導管介入治療的大宗,粗估全國每年約有三萬人使用。金屬支架效果雖好 但材質易造成民眾心理負擔大雖然支架發展至塗藥支架已經二十多年,也具有極高的效果及安全性,但金屬材質永久留在血管壁裡,對患者而言總有心理負擔,偶爾會詢問醫師多久該取出來或是換新的,不過,對醫師來說即使在持續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下,仍有少數比例會發生支架內再阻塞或晚期血栓的併發症。因此,為降低民眾心理負擔及併發症的產生,現在有另外一種選擇全吸收性血管支架,可有效降低風險及負擔,只是該支架目前屬自費之高單價器材,而且並非每種情況都適用,所以,建議民眾應先與醫師諮詢討論,才能獲得最佳的照護。全吸收性血管支架,主要是玉米天然原料提煉的聚乳酸製成而成,在置放到心血管後初期如同一般塗藥金屬支架撐住血管壁維持血流通暢,而後材質會緩慢被吸收,於體內分解成水與二氧化碳,大約2~3年內就會完全消失,此時血管強度已固定。而這種支架保留了原本的特性,也不會因金屬材質的殘留而限制處理方式,此外,對於有金屬過敏體質的病人而言,也多了種選擇。 

遠離心血管疾病 5招預防三高

遠離心血管疾病 5招預防三高#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西化飲食的模式加上老化人口增多等因素,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大幅增加。而常見慢性疾病中的三高症,是導致心臟及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的主因。飲食謹守「三低一高」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國人10大死因中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死亡率高達35.7%,其中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更是主要的危險因子。預防三高並不難,若能適度調整飲食和生活型態,飲食上謹守「三低一高」:低鹽、低油、低糖、高纖的原則並配合多運動,少抽菸,即可輕鬆擺脫三高族之行列,遠離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之發生。 因此,以下也提供5招教你如何預防三高 :1)控制體重/可計算身體的BMI值,若BMI> 27就算是肥胖。此外也可量自己的腰圍,正常男性腰圍應在90cm以下,女性腰圍應在80公分以下。 2)飲食控制/把握三少兩多的原則,多吃青菜水果以及高纖維的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少用調味料,少吃高油脂的食物。 3)適當的運動/ 每周至少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可選擇一些比較緩和的運動,如游泳,打太極拳,騎腳踏車,跳土風舞,爬山等都可以達到運動的目的 。4)良好的生活型態/戒菸,戒酒,保持心情愉快 。5)關心自己的健康情況/定期量血壓、做成人健康檢查。 

不知有心病 三鐵常勝軍突發心肌梗塞

不知有心病 三鐵常勝軍突發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何先生是三鐵運動的常勝軍,但某日在家中運動後突然被發現倒地不醒。家人報案後,台北市消防局透過電話指導家人進行心肺復甦術。急救隊員趕到現場,便以AED進行電擊,成功回復心跳,後續心導管發現為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進行氣球擴張術並置放支架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黃彥彰醫師指出,心血管疾病是是國人主要死因之一,提醒民眾若發生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應立即前往醫療機構尋求治療,才能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過半心肌梗塞 不知有心血管疾病黃彥彰醫師表示,突然間心臟停止而產生猝死的個案中,約有9成是由心臟疾病所導致,其中以冠狀動脈疾病及心臟衰竭最常見。據統計,有一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發作前不知道自己有心血管疾病,導致事前預防困難,提醒有家族史、三高、抽菸、肥胖者都是高危險群。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運動時出現心血管問題機會比健康正常的人要高出10倍,中等劇烈體力活動就有可能觸發心肌缺血情況。把握黃金6分鐘搶救黃彥彰提醒,很多猝死是在急性心肌梗塞後發作的數分鐘內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後致死最常見原因是心室心律不整,而適時給予電擊去顫術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因為心臟驟停6分鐘內,依然有5成存活率,但是10分鐘後才進行電擊存活率就已大幅下降。此外,若未在4~6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術,就有可能因為血液灌流不足而對腦部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