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改善西洋梨肥胖 抽脂、溶脂怎麼選?

改善西洋梨肥胖 抽脂、溶脂怎麼選?#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華雖然擁有端正的五官及豐滿的胸部,卻有著西洋梨型身材。天生肥胖的下半身讓小華總是對他的身材不滿意,即便努力運動,下半身的改善仍然相當有限。為了達到良好塑身效果,小華決定利用抽脂以消弭心中長久的遺憾。經過醫師的評估,建議小華可使用超音波抽脂機將這些部位的脂肪抽出來,再雕塑出外形。溶脂過程緩慢、抽脂過程較快 都需多次治療一般人常聽說溶脂、抽脂,但溶脂、抽脂兩者有何差別?阮綜合醫院整型外科主治醫師劉家銘表示,所謂「溶脂」是利用特殊的儀器,先將脂肪溶解,可以是加熱或是冷凍破壞脂肪後,靠身體組織慢慢吸收被溶解的脂肪,例如:雷射溶脂或冷凍溶脂。但是溶脂瘦身的過程相當緩慢,且需要多次治療才能達到期望的結果。至於「抽脂」是利用特殊儀器將脂肪震碎,以水壓噴射或超音波振動破壞體內的脂肪後,以抽吸儀器將震碎的脂肪抽出來,例如:水刀抽脂或超音波抽脂。抽脂的過程快速,僅需幾次即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可輕易抽出大量脂肪 少有出血瘀青目前一般的抽脂幾乎不會傷到小神經血管,還可以輕易地抽出大量的脂肪,且少有出血瘀青的副作用,快速又有效。但醫師也提醒,抽脂手術仍是外科手術,也有可能造成出血和損傷,還可能出現局部併發症,最常見如血腫、皮膚凹凸不平、兩側不對稱等,發生率相對較低的還有皮膚壞死、切口感染、色素沉著、皮膚感覺異常、壞死性筋膜炎等。少量多次為原則此外,出於安全和效果考量,最好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至於手術的效果可以維持多久?事實上,抽脂手術只是針對堆積的皮下脂肪,改善局部外觀,若想要維持身材仍需要控制飲食和規律鍛煉。 

久站便血 3顆內痔在作怪!

久站便血 3顆內痔在作怪!#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中一名30歲工程師小蔡因工作型態每天站立工作超過8小時,因為在無塵室內穿脫無塵衣不方便,擔心會頻上廁所而不敢多喝水,加上小蔡較喜歡吃紅肉,蔬菜常攝取不足,前陣子開始發現持續一周的排便擦屁股都有血,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是3顆內痔在作怪。醫師採取內痔結紮手術簡單恢復不適,對工作繁忙得族群是最佳的選擇。血液循環差、飲食失衡、排便太過用力烏日林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表示,患者因久站造成肛門血液循環不良,加上飲食攝取失衡、排便時過度用力才會造成痔瘡。內痔結紮手術是將一條醫療用小型橡皮筋套在內痔上,經過一段時間後,血液將輸送不到痔瘡內,過程中便會逐漸縮小、掉落。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好發年齡層為20歲至60歲的,常見症狀大多為解便帶有鮮血、肛門有搔癢感、肛門疼痛及組織脫出;痔瘡的高風險群為長期便秘、蔬果水分攝取不足、缺乏運動、長期臥床或懷孕婦女等族群,需要特別注意,大多數人覺得痔瘡是尷尬的問題,時常等到嚴重時才就醫。多攝取含纖維質的蔬果、養成規律作息陳威佑醫師表示,平時多補充水分,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蔬果,如:菠菜、芹菜、木瓜、香蕉、糙米等,保持適當的運動,養成規律的作息,配合醫師開立的消炎止痛、軟便劑及痔瘡藥膏使用。對於痔瘡脫出無法推回者,或非手術治療無效者需以手術治療。9成腸癌患者便血都以為是痔瘡高達9成左右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當發生排便出血都會誤以為是痔瘡,若是沒有就醫檢查很容易延誤病情,建議民眾出現血便症狀,千萬不要輕忽,須就醫經由醫師判斷,進行大腸鏡檢查,才能分辨是痔瘡還是腸癌。另外國健署推動的免費四癌篩檢,只要是50歲至74歲的民眾,可接受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如果報告呈現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可早發現早治療,提高大腸癌的治癒率與存活率,定期接受檢查為根本預防之道。

運動保鮮法 「1357」法則跟著做

運動保鮮法 「1357」法則跟著做#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運動療法要堅持下去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時間一長,很容易厭煩日復一日的鍛鍊。如何能使運動保鮮呢?試試下面的祕訣吧!1) 朝著目標努力/運動之初,可以通過為自己設定目標來堅定持之以恆的決心。目標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切合實際。比如,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月內通過運動減掉1千克體重的目標,或者在一年內希望通過運動達到具體怎樣的治療效果。2) 用計畫表約束自己/目標設定了之後,讓我們根據目標來制訂具體的執行計畫吧!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以每一天或者每一週為時間單位來規劃運動時間和項目。記得將計畫表貼在醒目的地方,既時刻提醒著自己,也可以讓家人幫忙監督執行。3) 從最感興趣的項目開始/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層很廣,不同的年齡層,愛好的運動項目必定不同。將他人的建議當作參考,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最為擅長的一項,這樣可以在運動中獲得成就感,更容易堅持下去。4) 你不是孤軍作戰/朋友可以帶來精神上的支持和動力,與朋友一起鍛鍊身體,趕走運動的枯燥,不僅獲得了更多的快樂,還能促進與朋友間的感情,互相扶持著克服疾病困難。5) 不必拘泥於某個項目/再有趣的運動項目,長期堅持下去也必定會感到枯燥無聊,這時不妨換一種運動項目,或者乾脆穿插進行,這樣可以保證運動對自身的吸引力,另外,購物、家事動等,也都可以成為運動的方式。實踐運動「1357」法則1) 至少1種運動方式/糖尿病患者在運動時,每天至少要選擇1種以上的運動項目,這樣做不僅能夠利用不同項目運動身體各個部位,還可以避免單一項目造成的枯燥、乏味,增強了運動的趣味性。2) 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運動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過長的、不適合自身體質的運動時間會給身體增添負擔。不過,運動時間過短也無法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一般來說,每日每次運動30~60分鐘即可。3) 每週至少運動5次/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重點是以適當的方式,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持之以恆。並不是每一種運動都有利,也並不是運動強度越大越好,強迫身體反而會給健康帶來危害。4) 每次運動量是承受力的70%/想要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堅持每天都運動是最好的辦法。特別是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每週一定要運動5次以上。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控制血糖十分有益。(本文摘自/降血糖這樣吃有效/人類智庫出版)

破除BMI迷思 熱量平衡才重要

破除BMI迷思 熱量平衡才重要#運動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天吃進來的食物,是我們身體唯一得到熱量的途徑(熱量攝取),而吃進來的熱量則在身體透過三種方式來把熱量燃燒掉(熱量輸出)。我們人體內的第一大燃燒鍋爐就是「新陳代謝率」,第二大的燃燒鍋爐是「平日的活動及運動」,而第三大的燃燒鍋爐則是「攝食生熱效應」。若想要維持健康有型的身材,就必須做到熱量攝取與熱量輸出的平衡,這是體重蹺蹺板的熱量平衡概念。利用逆轉餐盤幫助熱量輸出當熱量攝取大於輸出,就會胖;熱量輸出大於攝取,就會瘦。多數人並不清楚要如何減少食物攝取,也不知如何增加熱量輸出,常常用了不對方法產生很多副作用,經常是不吃某一類食物,或是應該多吃的食物卻不知如何多吃,結果造成熱量蹺蹺板的不平衡。我所設計的「逆轉餐盤」飲食法非常重視熱量平衡,用均衡又健康的方式來降低熱量攝取,也希望藉由「逆轉餐盤」來幫助你如何增加熱量輸出。•  增加基礎代謝率/想要增加基礎代謝率,最重要的方法是增加運動量和肌肉量。人體即使坐著一整天都不動,熱量消耗的動作也不會停,換句話說,如果能夠提高基礎代謝率的話,躺著不動也可能會變瘦。但是,天下沒有如此完美的事,若我們整天都躺著不動,基礎代謝率一定會下降,想要瘦下來也是天方夜譚,我們平時還是要多運動,才有可能「躺著都會瘦」。•  增加平日的活動及運動量/我們每天走路、跑步、說話、喝水等身體活動所需要的熱量輸出約占15%至30%,這個比例也不算低,因此減重當然也不能夠忽略掉運動的重要性。「逆轉餐盤」不會只重視食物而已,也重視身體的活動量,特別強調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運動是減重的關鍵,可以消耗熱量,也可增加基礎代謝率,尤其是肌力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量,增加肌肉量又可加速新陳代謝率,連「睡覺都會瘦」這句話,才有可能不是玩笑話。•  增加「攝食生熱效應」/在我們每天所使用掉的能量中,有10%是用來消化、吸收、運送排出所吃進去的食物,如果可以增加特定種類食物的份量,就可以增加食物的攝食生熱效應,這也是可以達成減重目標的。在「有熱量的營養素」中,食物生熱效應是蛋白質大於脂肪,而脂肪大於醣類。換句話說,我們身體吃進這三大類營養素,扣除「食物生熱效應」,身體最容易得到的淨熱量是來自於醣類,其次是脂肪,最不會得到熱量的是蛋白質。(本文摘自/永不復胖的逆轉餐盤飲食法/臉譜出版)

有氧運動 有效降低失智風險

有氧運動 有效降低失智風險#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熱愛自己的大腦,所以當我看到許多研究指出運動有許多好處,不光是有益身體健康,大腦也能受惠,便感到振奮。做有氧健身運動的那一組腦部尺寸變大在一項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研究中,研究員召集59位志願者,他們身體健康但生活靜態,年齡介於60至79歲,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做有氧運動,一組做「塑身伸展」運動,為期六個月。志願者在展開運動計畫前與結束後,都以掃描方式測量大腦尺寸。結果很有意思:做有氧健身運動的那一組腦部尺寸明顯變大,只做塑身伸展操的人則沒有。這種現象的一個可能原因是運動會使各種蛋白質在腦中釋出,包括大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這種蛋白質有助於保護現存的腦細胞,並促進新細胞的生長。大腦因而長大,八成也比較不會失智。體能差者失智可能性為體能佳者的兩倍在另一項耐人尋味的研究中,研究員追蹤兩萬名男女,測量他們在1971年及2009年間的基礎體能。在這段期間,其中1659人罹患失智症。可怕的是,體能最差者罹患失智的可能性,是體能最佳者的兩倍。由於這不是運動介入的研究,我們無從得知假如志願者展開健身計畫,是否能夠降低失智風險。但似乎不無可能。(本文摘自/速效運動/三采文化出版)

有運動就有效?力道最重要

有運動就有效?力道最重要#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想很多人看到一大塊脂肪黏在身上,會很想用力的把它甩掉,而且認為越用力的運動效果應該越好。有人有鮪魚肚就拚命「用力」做仰臥起坐,有人有蝴蝶袖就「用力」舉啞鈴。如此「用力」的運動真的可以把該部位的脂肪消除嗎?1) 越用力的運動越用不到脂肪/通常很用力的運動都無法做很久,例如舉重選手用盡全身的力量把槓鈴舉起來,這個選手不可能一直做同樣的動作,持續好幾十分鐘。針對這種非常高強度的運動,身體用的能量來源是原本就存在於肌肉中的能量「ATP」, 它就像肌肉中的電池,可以馬上供給肌肉電力。但是,ATP這種電池數量儲存有限,可能一次的舉重動作就把原本儲存的ATP全部耗盡了。由此可見,高強度的運動因為不可能持續太久,不需要用到太多ATP電池,如果強度再低一點點的運動如舉啞鈴,可能持續個幾分鐘肌肉也會累了,而原本儲存在肌肉的ATP電池不夠用時,身體會先利用肌肉中的「肝醣」作為「燃料」去製造ATP電池,因為,利用肝醣製造電池的速度比較快,比較能應付要快速伸縮的肌肉需要。此時,因為運動的時間短,還不需要到拿「脂肪」來作為燃料。2) 中低強度的運動才能有效燃燒脂肪/中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跑這種運動,因為運動強度不高,所以可以連續跑一兩個小時都沒問題;但是,在跑這一兩個小時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ATP電池供應肌肉電力,此時,身體就開始以「脂肪」作為燃料來製造出較大量的ATP電池,因為「脂肪」本身就比「醣類」或是「蛋白質」能產生比較多的能量。當身體利用「脂肪」來產生ATP電池時,就等於身體正在「燃燒脂肪」;雖然並非得從事非常長時間的運動,脂肪才會開始燃燒,但是建議要讓脂肪有效的燃燒,最好每一次中低強度的運動至少能「持續」做20分鐘以上。■ 運動小常識簡單的運動強度判讀:可以簡單利用運動時的心跳率來判讀運動的強度,分級如下:低等運動強度:心跳率 (下/分鐘) = 30~50% X最大心率中等運動強度:心跳速度(下/分鐘) = 65% X最大心跳速度高等運動強度:心跳速度(下/分鐘) > 85% X最大心跳速度〔註:最大心跳率(下/分鐘)= 220-年齡〕(本文摘自/瘦不了的錯誤/臉譜出版)

想當腸勝軍 「正腸」3步驟必做

想當腸勝軍 「正腸」3步驟必做#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打好腸道基底,選擇好菌、蔬果就對了!39歲的李先生因為擔任建築工程人員時常加班,平時不在意營養是否均衡,也愛吃宵夜,因此常有便秘情況,後來更因為血便就醫。後來遵照醫師的建議,下班後多吃蔬果,自己也會在用餐後喝一瓶優酪乳讓好菌幫腸為打底,讓腸胃順暢、定期排便。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多吃蔬果、菌相平衡、主動篩檢的「正腸3步驟」才能「腸」保健康。正腸3步驟 化身「腸勝軍」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台2,550位25至59歲上班族進行「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習慣調查」,有超過4成表示有便秘情況,且有42.6%上班族自認腸胃缺乏好菌。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忙碌的上班族常忽略飲食均衡,恐增加大腸瘜肉的風險,有腸胃不適問題者,學會「正腸3步驟」,就能化身「腸勝軍」:1) 多吃蔬果,少紅肉/飲食均衡、用餐定時,減少高油烹煮習慣與紅肉的攝取,並提高蔬果攝取量。2) 菌相平衡,補好菌/提高排便順暢度,攝取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例如優酪乳、高纖維質食物),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與毒素影響的機率。3) 主動篩檢,勤運動/無論是否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鼓勵五十歲以下年輕民眾主動提早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並養成運動333習慣。讓「正腸3步驟」在拚經濟的同時為健康把關,也減少因為生活作息的不規律對菌相平衡的影響,降低大腸瘜肉與大腸癌發生的風險。保腸保胃 口味清淡、低油、多蔬果建議民眾飲食上遵循「蔬果彩虹579」外,也可以用補充好菌的方式,透過保腸保胃、通過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搭配日常飲食口味調整為清淡、低油、多蔬果的烹調,讓好菌與蔬果為自己的腸道健康打好基礎。

找回產前好身材 抱小孩姿勢是關鍵

找回產前好身材 抱小孩姿勢是關鍵#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學會正確的坐、站、行、臥姿勢後,除了在每天的例行活動中提醒自己隨時保持良好端正的姿勢外,還要避免許多容易造成身體傷害的危險姿勢。許多媽媽們,總是習慣用某邊手臂抱小孩,這也許是因為某邊手臂較有力的關係,但因為長久只使用某一邊的體側,卻可能導致身體肌肉施力不均,體態傾斜某一邊而不自知。抱小孩注意姿勢、抽空鍛練肌耐力也因為如此,多數的媽媽們還會有肩膀僵硬、腰酸背痛、小腹凸出等的問題,這些都與錯誤的抱小孩姿勢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女性如果想在生小孩後仍能擁有端正健康的身體,抱小孩時記得要多注意自己的姿勢;同時也要抽空做運動,鍛鍊身體的肌耐力,才有足夠的體力及精神帶小孩。小動作可能導致一輩子的傷害雖然這些動作看起來好像無傷大雅,或許你曾經或經常做這些動作也都沒有問題,但你卻不能因此而忽略這些小細節!原因是也許是你現在還年輕,身體肌肉力量、骨骼密度還能負擔的起這些不當姿勢而帶來的過度壓力,但日子一久年紀變大了以後,這些你以為沒關係的動作,卻很容易因為一次的彎腰或是付重而造成身體一輩子的傷害。生活中有些動作是無法避免的,也很難判斷這些動作是否具有危險性,但如果你能夠在動作前先思考一下才開始動作,並且記住所有動作都不可過度勉強,才能避免身體受到傷害。(本文摘自/脊椎健康,全身健康/臉譜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