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憂鬱症患者 罹患癌症機會高

憂鬱症患者 罹患癌症機會高#憂鬱症

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三大疾病為:癌症、憂鬱症與愛滋病。任何人如果不幸罹患其中一種疾病,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若是病上加病,同時罹患其中二種疾病,那麼對當事人與醫護人員醫療上更是帶來莫大挑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內科主任游永志說,癌症與憂鬱症的關係,可分為三個層面。首先,癌症患者中,有相當高比例會合併有憂鬱症,盛行率約在4.5%到50%之間,且因腫瘤種類、部位而有所不同,合併憂鬱症與癌症是否容易復發可能也有關係。其次,憂鬱症患者在長期追蹤後,罹患癌症機會似乎比較高。還有,某些癌症患者最早期呈現症狀,可能是以憂鬱症表現,因此,初次診斷出憂鬱症的患者,要做好鑑別診斷工作。游永志指出,最近診斷出一位罹患躁鬱症27年的48歲女性患者,同時罹患肝癌,另外一位罹患精神分裂症30年的50歲女性,同時罹患卵巢癌。兩位病人身心都備受煎熬,甚至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因此,游永志特別在此呼籲所有精神疾病患者,不要忘了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工作,應該要定期做健康檢查與必要的癌症篩檢,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樂活臺中!邀您一同舒緩壓力

樂活臺中!邀您一同舒緩壓力#憂鬱症

由於現代人因長期生活緊張忙碌,常常會面對各種現實的挑戰與壓力,當壓力是長期且持續的存在時,體內的壓力激素會促使生理系統持續維持在高度的運作狀態下,長期下來個體就相當可能面臨緊繃、焦慮、神經質、疲乏、失眠等不適應的徵兆,甚至引起消化系統與心血管疾病,其身體機能也日漸走下坡!有鑑於此,台中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擬開辦「舒緩壓力 樂活臺中─抒壓放鬆團體」。希望能透過專業心理師的輔導,讓民眾更了解壓力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並藉著教導民眾學習分辨個人在壓力狀態下的身體反應,以及教導民眾學習放鬆的技巧,讓臺中市民享受活力、健康、快樂的生活,歡迎有意願之民眾參加【舒緩壓力 樂活臺中─抒壓放鬆團體】■ 時間:98年7月13日至民國98年9月28日,每星期一上午9時至11時,每次兩小時。■ 地點:臺中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臺中市衛生局2樓)■ 方式:以團體輔導方式施行,實施方式為每週進行2小時的團體輔導,實施2週,共計4小時為一梯次,每一梯次團體成員約為8~10人,預計進行6梯次,共計60人次。■ 每一梯次團體輔導內容包含以下3部分:1.應用情緒紓壓訓練儀,協助民眾學習判斷個人於壓力下的身體及生理反應。2.透過示範、演練等方式,協助民眾習得正確的放鬆技巧。3.透過壓力控制卡的應用,協助民眾有效辨別個人於壓力下生理反應的改變情況,以及個人應用放鬆技巧後的生理變化,以期提升個人對抗壓力的方法,免於壓力對個人的身心帶來負面的影響。

少年憂愁不愛說 師長需辨識警訊

少年憂愁不愛說 師長需辨識警訊#憂鬱症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6年針對臺北市7萬餘名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有24.5%的學生在面對壓力時會有「不想說話」的行為反應、42.5%的學生是不會找人協助處理壓力;而青少年不願意找人協助處理壓力的背後因素,有20.9%的學生是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困難、20.0%的學生是認為自己可以解決,而有16.7%的學生則是認為壓力會自然不見,但是卻有0.58%的學生表示會優先採取「傷害自己」作為紓壓的方法。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的統計,97年10-19歲青少年企圖自殺人數總計191人次,僅佔國高中職就學人口數的0.08%,該局表示有自我傷害青少年案例未被通報、或尚未被師長親友發現,特別呼籲師長加強瞭解青少年不主動表達心中困擾的想法,儘早處理青少年自我傷害,以避免自殺憾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林亮吟醫師表示,前來門診求助的自傷青少年未必都是憂鬱症患者,普遍會有情緒不開心或是不穩定的狀況、懷疑自我價值,以及有發洩不出能量的感覺。若遭逢壓力事件時,青少年就很容易因自我懷疑而有自我傷害的行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黃春偉則指出,青少年的自傷舉動,背後可能隱含著不願意表達對人際關係缺乏安全感的困難;一名國中生自小因父母離異而與家人疏離,缺乏安全感,在青少年期渴望被認同的心理下,以喝酒、危險舉動,及偽裝有自我傷害的行為來引起他人的關心。黃春偉心理師建議成人注意青少年之自傷行為可能會有以下徵兆,(1)變得不愛說話、擺臭臉;(2) 變得不愛與朋友出門、放學後一個人關在房間,逃離人際關係;(3) 衝動的言語,或是負向、自我貶抑的言語;(4) 喝酒,夜不歸,網路成癮……等行為,都是可以加以注意關懷的。從事校園輔導的資深臨床心理師柯書林一語道破現代青少年好命背後的「不溝通」心態:「現在的小孩很好命,但也很悲哀;生命中找不到值得奮鬥的目標,只好抱著爽一天是一天的心態。因為找不到生命出路的感覺很悶、很憋,又不知自己特別的價值在那裡?稍有挫折,往往用蹧踏自己的方式,來突顯自我的存在。於是,抽煙、酗酒、嚼檳榔等慢性自我傷害紛紛出籠;鬥毆、搥玻璃、割手腕等更大有人在。」柯書林心理師進一步建議師長們要「以其不變觀其變」的角度來做好互動溝通:1. 接納青春期多變的行為:接納青少年用不同於師長當年的網路文化、手機文化、PUB文化來渡過青春期渴望被看見與被認同的發展歷程。2. 尊重青少年的獨立過程:父母必須「打從心底」接受孩子長大的事實並學習放手,或是幫孩子找個「懂得聆聽」、「能貼近孩子想長大心意」的大人,讓孩子有機會透過這個大人,自在地陳述自己。3. 適時展現對青少年的情緒瞭解:遇到不願訴說困擾的孩子,則以主動與細膩的方式詮釋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被瞭解」。若對相關問題有疑問,歡迎洽詢: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安心專線  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勇敢面對憂鬱症 擺脫人生低潮期

勇敢面對憂鬱症 擺脫人生低潮期#憂鬱症

現代人在強大的生活壓力之下,確實有越來越多人罹患憂鬱症。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在廿一世紀裡,它將與癌症及愛滋病並列為三大疾病;但是古今中外,都有許多的人罹患它,只是有時候因醫生的疏忽沒有診斷出來,有時是病人本身不肯承認罹患了這疾病。許多歷史上的知名人物都曾罹患憂鬱症,如:米開朗基羅、叔本華、拜倫、馬丁路德、托爾斯泰,乃至國內的知名演藝人員,如:孫翠鳳小姐、徐懷鈺小姐及徐熙媛小姐等都曾罹患過憂鬱症。自從這幾位知名演藝人員在媒體上透露她們曾經罹患過憂鬱症以後,許多人對憂鬱症是什麼?自己是不是也會罹患憂鬱症等問題,開始大幅度的關心起來。大里仁愛醫院 - 身心內科 - 官達人醫師表示,從精神醫療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孫翠鳳小姐等人不忌諱地談論她們曾經罹患憂鬱症,並因此而引導社會人士對憂鬱症的關心與重視,都是我們所樂見的。然而,並非意指我們對她們有幸災樂禍之心,也不是希望憂鬱症廣為流行;相反的,我們看見經由孫小姐等人的自我告白後,能引起廣大民眾的關心,急於去認識此一疾病,這正是一個極好的民眾教育機會;而經由一些知名人士的自我告白,其成效更是千百倍於醫療人員的大聲疾呼。■ 為什麼會得到憂鬱症?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會得到憂鬱症呢?其實,最近的研究顯示,憂鬱症一如許多心身疾病,其病發的原因,有的是自己生理上或遺傳上有缺陷導致病發,但有的則承受太大的生活壓力或工作挫折,又無人可以輔導,日積月累,久了以後就生病了。所以,我們大致上可以知道憂鬱症一般可分兩種:前面一種是屬於內因性(也就是沒有外在因素的刺激,純粹是生理上的缺陷來的)憂鬱症;後面一種則稱外因性(也就是承受太大的工作或生活壓力而崩潰的)憂鬱症。但是,臨床上有的個案之發病,並不是這麼明顯。■ 憂鬱症如何治療?官達人醫師強調,不論什麼原因導致憂鬱症,都必須及早診斷,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因為,這樣才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要防止自傷或自殺的結局發生。至於憂鬱症的療程要多久,也是隨著個案病情或個人生活背景之互異而長短不一;但一般來說,憂鬱症的給藥時間,應該是病情獲得改善之後,再持續服務約十二週以後,再慢慢停藥,才能獲得最根本的治療。當然,其他方面,如:心理社會層面的支持,也是治療憂鬱症的重要環節。使用藥物及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效果會更好;心理治療又包括了以下許多種類;有學者認為,憂鬱症的人好朋友較少,而且和家族以外的人亦甚少接觸,因此認為應強化病人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這是人際關係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的理論;但對大多數病人來說,最常用和最成功的治療方法,應是支持性心理治療(supportive psycho-therapy),此項治療是給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勸勉和輔導,這種治療不只醫院裡的專業人員外、教會的牧師、生命線或自殺防治中心也可以提供。之外,行為治療(behaviour therapy)也有幫助,因此項治療可以強化病人在環境中的正向回饋,有愈多的獎勵性經驗,愈會激發病人正面的思考與情緒。最後一種重要的治療為認知心理治療(cognitive therapy),因為憂鬱症病人的主要思維是絕望、無助與認知扭曲,使他們對現實的看法產生偏見或輕視自己、自我批評、自責等,認知治療乃是通過解釋、討論及質疑等,以糾正病人的負面觀念,進而消除憂鬱症狀。■  憂鬱症如何預防?對罹患憂鬱症有幫助的指南和建議:1.不要定太難的目標或呈現很多責任。2.把大的任務分成數個小的,確定一些優先權,並且做你能做的。3.不要太多來自你自己的期望,因為這只將增加失敗的感覺。4.與其他人一起努力,比獨自一人好。5.參加可以使你感覺好一點的活動。6.你可能試著適度鍛鍊身體,去看電影、參加球賽、參加宗教或社會活動。7.不要急著或過想改變自己。如果你的風格沒被立刻大大改進,也不要不安。8.不要作生命中大的決定,倒如改變工作、結婚、離婚而沒有諮詢非常了解你的其他人之意見。這些人經常能給你更客觀的意見。無論如何,延遲重要的決定是明智的,直到你的沮喪已經受到鼓舞。9.盡你所能的幫助自己,並且不責備自己沒有達到標準。10.不要接受你負面的思想。因它是憂鬱的一部分。患憂鬱症絕不是一種時髦,萬一擔心自己可能有這種困擾,記得趕快找您的醫師或身心科醫師詳細評估診斷,以確問題的真相。萬一真的罹患憂鬱症,其實也不用太過在意,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有病痛,只要能與醫療人員好好配合,接受適當且持續的治療,一定能夠很快拾回昔日的歡樂與健康的。

關懷失業者身心健康 苗醫舉辦義診諮詢服務

關懷失業者身心健康 苗醫舉辦義診諮詢服務#憂鬱症

考量金融海嘯造成全球失業率不斷攀高,而失業不僅使民眾身、心深受煎熬,影響了個人、家庭、社會正常運作,甚至因長期的壓力處,使健康亮起了紅燈。因此,衛生署苗栗醫院特別響應衛生署「失業者身心關懷計畫」,於昨(23)日在苗栗就業服務站,為失業朋友辦理義診。苗醫這次的義診,由中醫科主任康鍾禧、高檢中心主任吳輝雄和心理技師、護理師、社工師等人,在現場提供中醫診察、針炙和血壓測量、健康諮詢、心理健康評估及福利諮詢等服務,院長李源芳也特別抽空前往關心義診情形。李院長說明,此次義診共服務了43位鄉親,且經現場進行「簡易檢視健康量表」填寫評估,發現其中23位有憂鬱症傾向,工作同仁除先予提供親切諮詢服務,並建議其可至醫院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幫助;義診過程中,還經由社工師的細心關懷和了解,發現有二位同是單親媽媽的失業婦女,都希望能找到可以兼顧孩子的工作,苗醫社服室主任徐慧琪,立即協助轉介苗栗婦幼福利服務中心到宅服務、苗栗縣海清老人養護中心居家服務,透過社會資源的結合善用,給予了失業者實質的幫助,二位單親媽媽均一再道感謝後離去。據苗栗醫院精神科主任陳文科表示,失業為重大生活壓力事件,失業者處於長期壓力下,容易引發身心焦慮,而出現失眠、緊張、憂慮、不安----等症狀,近幾個月來,在苗醫精神科門診中,就大約增加了一成這類的患者。陳醫師進一步說明,失業民眾如果只是出現的短暫擔憂和不安,還不致於有太大的問題,但假如恐慌不安的情緒,持續超過二週以上,或是失眠已影響生活正常作息、或達一週時,都應該儘速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健康疾病、甚至衍生更多的問題。苗醫精神科預約服務專線:037-261920轉273

服用精神用藥 切勿隨意自行停用

服用精神用藥 切勿隨意自行停用#憂鬱症

從病患諮詢及衛教案例中發現,許多個案原本服用兩三種精神科藥物,病情穩定狀況下自行減藥或停用藥物,在減藥及停藥幾天後,因病情不穩定送急診或住院治療,出院後藥物常增至五六種。通常病患有此經驗後,才知道服用精神科藥物不可隨意自行停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主任張信男說,大部分病患在症狀穩定後,仍須做持續性治療,太快停止藥物會增加復發頻率,對於多次發病的病患,需長期服用藥物避免復發。◎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穩定後不服藥,一年內再發比率超過75%。二年內再發比率超過90%。◎ 憂鬱症:一般療程6~12個月,多次發病病患,須長期服藥。 如因病情改善而擅自斷藥,則半數病患會復發。若要為病患斷藥,則應待重大情緒壓力期過後,才可考慮。張信男提醒,有不少精神用藥停藥會產生戒斷症狀,注意會產生戒斷症狀的藥,告知病患不可自行隨意更改劑量或遽然停藥。若因停藥導致不適,應儘快回診,由醫師判定是疾病症狀或是停藥所導致戒斷症狀。◎ 在停用抗精神病藥物2-4天開始產生戒斷症狀,症狀包括:類似感冒症狀,失眠,惡夢,胃炎,噁心嘔吐,下痢,頭痛,出汗,油酯分泌增加,不安,症狀可能持續兩週。採1-2週漸進式停用,可減輕戒斷症狀。◎ 抗憂鬱藥物SSRI(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在停藥後36-72小時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持續3-7天,症狀包括:暈眩、頭痛、焦慮、感冒症狀、皮膚異樣感。◎ 在停用解焦慮或安眠藥物2-7天開始產生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包括:焦慮、失眠、疲倦、顫抖、胃口不佳等。焦慮病人停用解焦慮藥物可能出現反彈性焦慮,一般持續48-72小時。未與醫生討論而驟然停服抗痙欒藥物,可能誘發抽搐。張信男指出,有相當多比例精神病患者,會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或覺得病情改善而自行停藥,當病患自行停藥後,不是受到停藥後的戒斷症狀干擾,就是病情不穩定而再度復發,此時藥師於諮詢過程中,若能給予精神病患詳盡解說有關自行停藥嚴重性,可避免病患受到戒斷症狀干擾及預防疾病再度復發,亦可節省病患因自行停藥須增耗的醫療資源。

生命永遠有出路 自殺防治專線幫助您

生命永遠有出路 自殺防治專線幫助您#憂鬱症

那是個無助的時刻,以為自己沒有了力量,以為世界就這樣崩塌了─和男朋友分手的洪小姐,失業的周先生,久病的張婆婆,交不到朋友的莊同學……。當他們選擇以自殺來處理困境,帶來的不是問題的解決,反而是將自己推入一條不歸路……類似上述面臨的生活問題在社會新聞中反覆出現,然而遭遇困境的民眾有少數因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式,而出現了自殺的行為。實際的自殺案例顯示,自殺成因是多元複雜的,臺北市政府為了協助民眾能獲得更完整的服務資源,決定成立跨局處自殺防治中心,並整合市府急難救助、緊急救護、就業服務、就學輔導、就養照顧、諮商訪視等各種局處資源與民間力量,提供給遭遇不同困境而有自殺風險的民眾一個重新出發的契機。依據行政院公布之資料顯示,臺灣之自殺率從民國86年起逐年攀升,且已連續11年進入十大死因之列。臺北巿自殺死亡率名列十大死因的第8位;與民國95年相較雖減少20%自殺死亡,但臺北市自殺死亡仍較10年前高0.8 倍。因此,臺北市政府為了挽救每一名寶貴的生命,多年來不斷積極投入各種資源進行自殺防治的工作。臺北市政府從92年9月起就由市立醫院人員進行電話訪視、要求各級醫院推動民眾自殺行為通報與關懷評估標準作業流程,迄今約15,223個通報個案,而根據97年最新的自殺企圖者資料顯示,有28.53%的自殺企圖者是因人際關係因素而自殺、23.61%是因精神/心理或物質濫用因素、17.67%是因感情因素、而有7.42%是因工作/經濟因素,及5.02%是因生理疾病因素而自殺;也就是說,自殺行為除受到疾病因素的影響外,尚受經濟景氣、社會環境、家庭及個人等多重因素之影響。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於98年4月15日正式揭牌,典禮由市長郝龍斌親自領軍,與自殺防治中心主任陳永仁副秘書長、執行長邱文祥局長等12局處代表共同注入象徵關懷力量的水,宣示將生命的水灌溉在企圖自殺者的生存意念上,攜手織起綿密多元的社會關懷網,積極協助面對困境的市民。在自殺防治中心外的宣導牆上,更以曾長期關注自殺問題的聖嚴法師的法身揭示:「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等法語,激勵每一個生動的生命。目前全國自殺防治安心專線電話(0800-788-995)由臺北市生命線協會承辦,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已與該協會密切合作,針對全國安心專線轉介自殺高危險的臺北市民,由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進行後續關懷服務,以落實該專線「話務集中化、服務在地化」之理念,共同挽救自殺企圖者寶貴的生命。‧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改善更年期抑鬱 需配合運動、調整飲食

改善更年期抑鬱 需配合運動、調整飲食#憂鬱症

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虛的狀態日益明顯,導致調控月經與生育的沖、任二脈經氣衰退,再加上此階段的婦女正處於空巢期,面臨著子女成長離家或從職場工作退休等等事件,情緒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與環境的影響而時常起伏不定,如此會帶給周遭家人和朋友諸多困擾,面對這種情緒的變化,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部 - 黃慧君醫師表示,中醫向來認為與肝氣鬱結有關。 在中醫文獻上並無此病症之名稱,依臨床表現應歸屬於古代中醫之“臟躁”、“鬱證”等病的範疇,對於此病症的治療大多使用補腎調肝的方法,但是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這種治法,黃慧君醫師指出,有些人反而要用寧心安神或是補養脾胃來作調理,像是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及天王補心丹等都是常用的方劑,中醫師會依據個別的體質與所表現的症狀,經過整體的考量評估來制定處方,這便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此外,不喜歡服用藥物的婦女,也可以藉由穴位的指壓或針灸,調暢全身的氣血,進而舒緩部分身體的不適。 中醫的治療著重於症狀的緩解,因此服用藥物一段時間之後即可減量或是停服。黃慧君醫師建議各位婦女,不論您使用何種方法來治療,一定要配合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運動,這才是平順度過更年期的不二法門。

Menu